胡萝卜 发表于 2015-3-10 09:52:14

给孩子一点刺激

    文:蒙谨
    来源:《接纳不完美的孩子》
  心理学上有一个奋起效应,就是当人受到挫折后,不但不气馁,反而会激发出斗志,想要去改变现状。如果我们想让孩子的心理变得强大,也可以适当给孩子一点刺激。
  小语小时候喜欢阅读,擅长写作文。她七岁的时候,我妹妹的儿子优优出生。当天,小语就给优优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是:“你妈妈是你的英雄,你是你妈妈的骄傲。”
  我妹妹看后很高兴,在给优优做水晶脚印时,特意把这句话也印在了水晶上,留下了永久的纪念。
  自此,小语的文采就被大肆传播开来。那段时间,来我家串门的亲戚都会对小语说:“这不是未来的大作家吗?”
  我一直留意,但并没有看出小语的骄傲情绪,很为小语有这么好的心理素质高兴。
  一天,小语拿着田字格本对我说:“妈妈,你看上面这几篇文章哪篇好?”
  我看了一下,田字格本的封面上写了几个人的名字,小语跟我解释说,这是她组织的作文学习小组成员名单。
  为了鼓励小语这种自学热情,我很认真地翻阅了那个本子,上面大约有七篇文章,作者都是化名,有的叫蓝莓,有的叫紫水晶,有的叫水蜜桃,很有点意思。
  内文里,水蜜桃的文章写得最好,也最多,文字很灵动,而蓝莓的字迹最潦草,虽然很长,但人物介绍混乱,我只是大略看了一眼。
  在评价的时候,我把自己的意见说了,小语立刻撅起嘴来,问道:“蓝莓的文章不好吗?”
  我一下明白了,蓝莓的文章可能是她的。我又认真看了一下,然后说:“文章不能算不好,但其中的一处人物介绍出现了差错,而且字迹太草,致使阅读困难,给我的第一感觉不好。”
  小语忽然就哭了,说:“你知道我是用十分钟写出来的吗?多不容易啊!”
  我等小语哭完了,说:“你是让我做评判人的,可没说让我夸奖你。你做得不好,得能让我批评才行。”
  “她们都用了好长时间才写完。”小语又争辩道。
  “我只看文章,文章里并没有显示出谁写文章用了多长时间。”
  “那我也用三天写一篇好文章,你看看。”
  “好,我等着。”
  孩子也会产生比较之心,拿自己和别人比,他当然希望自己胜出。父母要肯定他的这一做法,但同时要给孩子一个公平的平台,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短处与长处。
  “肥猫”是我一个小学同学的绰号,因为他太胖,而且特别贪吃。体育课几乎是“肥猫”的灾难课,从跑步进入操场开始,“肥猫”的喘息声就拉开了序幕。
  我们班级的体育成绩因为“肥猫”被拉下来很多:跑步,他不及格;跳远,他不及格;跳绳,他不及格。反正考什么,他什么不及格。
  每次测试,体育老师一看到“肥猫”上场,就会放下记录本,长叹一声:“‘肥猫’时刻来临了。”同学们就会哈哈大笑。
  “肥猫”也很难过。但我们小的时候,农村根本就没有“减肥”这一说,肥胖就是富贵的象征。
  有一年冬天,“肥猫”的奶奶领着“肥猫”去串亲戚。走到离家一里地远的郊外时,奶奶一不小心,踩到了一块“贼冰”(上面被土盖着的冰),摔倒在地。
  “肥猫”连忙扶奶奶,但是他虽然那么胖,力气却很小。因为是冬天,又是郊外,路上没有人。奶奶躺在地上,对他说:“快,赶紧回家去找你爸爸。”
  “肥猫”马上就往回跑,可是跑了一会儿,他就喘不过气来,只好坐在地上休息,等休息好之后再跑。等“肥猫”把爸爸找来时,奶奶已经快冻僵了。
  “肥猫”的奶奶住院了,花了很多钱。我记得我和妈妈去看望“肥猫”的奶奶时,她忍不住抱怨说:“要是‘肥猫’不肥就好了。”
  我当时就看到“肥猫”一副特别羞惭的样子,低着头。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肥猫”不那么肥了,跑步也比原来快多了。
  结合孩子的善心、良心,还有其他的正向之心,对孩子进行小小的刺激,能让孩子自觉改正错误、毛病。
  陶京特别喜欢踢足球,小松和小语小的时候只要找不到他,就说:“爸爸一定又去哪里踢足球了。”
  随着年龄增长,陶京的体力开始下降了,他再去一些学校足球场,就会被人淘汰出局。那段时间,陶京非常落寞,简直像世界末日来临一样。
  但后来,他想出了一个继续踢足球的办法,那就是叫上小松,和小松一起踢。小松虽然小,不能给陶京带来竞争运动的快乐,但是通过教小松一些技巧,陶京还是能自得其乐的。
  但小松并不是随时恭候、随叫随到,他有很多不踢足球的理由。陶京很有办法,他骄傲地说:“你是怕败给我,也是,毕竟你技术不过关……”
  事情的结果当然是,陶京话还没有说完,小松已经抱着足球等着和他较量了。
  激将法是最常见的刺激方法,很多父母都会使用。但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要说特别伤孩子自尊的话,不要频繁使用。
  蒙老师心语
  给孩子泼冷水是有风险的,一句话说不好,就可能让孩子一蹶不振,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谨慎使用。在使用时,一定要全面考虑均衡孩子的内心感受力和承受能力,即孩子是否有做某事的欲望。如果孩子根本就对某事没有兴趣,那么即使使用此法,也不会有效,只会伤害孩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给孩子一点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