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孩子的首要任务是激发他的兴趣
作者 | 杨益斌来源 | 《怎样辅导孩子的学习》
兴趣是孩子学习的最大动力
凡是在事业上有突出成就的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都有浓厚的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的父亲,是一个治学严谨的数学家。受父亲的影响,伽利略从小就对数学有深厚的兴趣。但他父亲从自己的切身体验中认识到,研究数学非常艰辛,收入微薄,难以养家糊口,所以竭力反对孩子学习数学。他没收、撕毁、烧掉伽利略的数学书,训斥、鞭笞伽利略,禁止他学习数学。但是,数学在伽利略的幼小心灵里已经燃起的熊熊烈火,谁也无法扑灭。伽利略冲破了重重阻力,刻苦研究数学问题,后又进攻物理领域,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
稳定、持久、浓厚的兴趣,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正是因为对科学研究有浓厚的兴趣,伽利略才会在事业上取得丰硕成果。学习兴趣对学习的作用也是这样。凡是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都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是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个人带着兴趣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感到愉快和满足。比如,一个对文学感兴趣的孩子,他就喜爱文学作品,关心文学作品的发表和评论,对名篇佳作爱不释手,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这样的孩子学习语文,越学热情就越高。
医学研究表明,兴趣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有的孩子学习成绩比较差,学过的知识总是记不住,于是就经常怀疑和抱怨自己的智力。但是,对于他喜欢的电视剧,只看一遍就能准确复述故事情节,惟妙惟肖地模仿剧中人物的神态、腔调和动作。这样的孩子并不是记忆力不好,而是对课堂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时大脑皮层处于压抑状态,因而不容易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但他看电视的兴趣浓厚,看电视时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因此,人们常说,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一个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时注意力集中,大脑细胞活跃,思路敏捷,想象丰富,记忆牢固,学习效率也就高。
所以,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这样,家长在辅导孩子时就会轻松许多。
孩子为什么会厌学
现在,有不少孩子厌学,从学习中找不到乐趣,甚至优等生也不例外。求知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而追求快乐又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孩子因为求知而被剥夺了快乐,在苦闷的状态下学习,那么,他们便会产生厌学情绪。
要改变孩子厌学的情绪,首先要弄清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让孩子快乐学习。
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家长的期望值过高。
为了孩子,家长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的事业,更不用说双休日不休息,辅导孩子,陪孩子练琴、学画了。孩子的心理、身体上的压力大大增加。
2.家长陪读不注意技巧,造成孩子缺乏学习的自觉性。
孩子难以领悟学习的方法,不能独立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
3.家长对孩子学习知识的目的认识上有偏差。
家长常常将孩子学习的目的定在明天,而不是今天,常对孩子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得去修理地球、扫大街。”家长的目的功利性太强,孩子体验不到获取知识本身的快乐,而只注重别人对自己学习成绩的评价。孩子对知识本身不感兴趣,自然将学习当做苦差事。
4.孩子不会学习。
不会学习的孩子,学习时往往非常痛苦,无法集中注意力,不懂得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不懂得选择重要的内容而抛开不重要的内容;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来。由于孩子不会学习,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自然产生厌学情绪。
面对孩子的厌学,在弄清主要原因之后,家长们该如何让孩子快乐学习呢?
让孩子体验到成就感
对于如何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比较有效的一招是成就满足法。
这种成就满足并非给孩子施加学习压力,让孩子去频繁参加比赛,而是指通过家庭日常或小圈子的活动,让孩子学习的成果得到充分的展示,满足孩子的学习成就感,从而保持和提高孩子的学习热情。
我的孩子五岁那年,我给他买了一个呼啦圈,带他到楼下去玩。小区里正在健身的几个老年人也纷纷来转,但技术都不怎么样。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女孩刚刚放学回家,大家就叫她也过来试试。可她从来没有玩过呼啦圈,不相信自己会转,不管大家怎么叫她都不过来。几个老人围过去,把她拉过来,硬把呼啦圈套在她身上,开玩笑说一定要她转,否则不让她回家吃饭。她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旋转身子。她身材好,腰部软,平衡能力强,试了几下,就将呼啦圈转起来了,而且越转越好,大家都为她喝彩。她越转越起劲,越转越开心。转着转着,她突然放下呼啦圈,冲回家去,刚到门口就大声叫喊:“爸爸,给我几块钱,我也要买呼啦圈!”然后,她顾不得吃饭,立即跑到街上买了一个。从此,她每天放学回家都玩呼啦圈,并在一次学校的文艺晚会上作了精彩表演。
一个人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取得了成功,感觉到自己在这方面的才能了,并且得到鼓励,兴趣就会不断增加。学习也是这样,只要孩子不断进步,不断取得好成绩,就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学习兴趣就会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那么,怎样学习才会让孩子不断体验成功呢?
1.先从最喜欢的科目学起。
学最喜欢的科目,干劲足,效率高,能很快完成学习任务,就会感到心情愉快,就会有成功的体验。这时,带着良好的心境去学习其他学科,自然也会比较顺利。
2.对不喜欢的科目从简单的题目做起。
学不喜欢的科目,拿起书就有不良的情绪,如果开始就碰到难题,那就更加厌倦。从简单的会做的题目开始,学习能够顺利进行,慢慢地就会消除心理上的反感,并渐渐喜欢上这些科目。
3.经常唤起成功的回忆。
每个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有成功和失败。不要让孩子老想着自己失败时的烦恼,而要让他自觉地回想自己成功时的欢乐。经常唤起成功的回忆,会使他信心倍增,精神振奋,兴致勃发。
重视和利用孩子的好奇心
爱迪生从小就特别爱问“为什么”,喜欢对一个问题追根究底地问个明白。有一次老师讲一位数的加法,同学们都在认真听讲,爱迪生突然举手问老师:“2 加2 为什么等于4?”老师被问得张口结舌,一时难以回答。还有一次,妈妈正在厨房里忙着,爱迪生好像有了惊人发现似的跑来,睁大眼睛问:“妈妈,咱们家的那只母鸡真奇怪,它把鸡蛋放在屁股底下坐着,为什么?”
和小时候的爱迪生一样,很多儿童也非常喜欢问“为什么”,诸如“为什么天是蓝的”、“为什么狗有四条腿,而鸡只有两条腿”、“为什么人不能像鸟儿一样飞”,等等。对于初涉人世的孩子来说,身边的世界是那么陌生、新鲜和神秘,在他的心灵中充满了探索、求知的欲望,这宝贵的好奇心是他智慧的火花,更是促使他探索世界的原动力。研究证明,一个富有好奇心的人能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体验乐趣,这种乐趣又会激励他不知疲倦地去探究未知的领域,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好奇心就像是性能良好的赛车引擎,保证赛车勇往直前,在激烈的竞争中遥遥领先。
面对孩子这些无穷无尽的“为什么”,家长刚开始可能还有耐心作答,时间长了,有的家长便会不耐烦,面对孩子的问题或敷衍了事,或欺瞒哄骗,甚至会责备孩子:“你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问题?”
那么,面对孩子的“为什么”,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呢?
首先,家长应该积极回应孩子的问题。孩子问问题的时候,家长不应采取不理睬、厌烦甚至嘲笑的态度。一些研究表明,许多孩子正是由于大人的态度使他们感到沮丧,从而放弃了提问,好奇心便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泯灭了。因此,切忌说“你怎么这么烦呢”、“你没看我正忙着,一边玩去”、“你真傻”等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语。孩子提问题的时候,你应该放下手头的事情,作出注意倾听孩子说话的姿态,弯下腰,目光注视孩子,用点头和微笑鼓励他,并且用语言表达对问题的兴趣,如:“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哦!”“是吗?”
其次,家长应该灵活地处理孩子的问题。孩子所问的问题,一般有以下几类:一是经过家长启发,孩子可以自己得出答案的问题;二是孩子得不出答案,家长知道答案的问题;三是孩子和家长都得不出答案,但是可以寻求资料来解决的问题;四是人类还未解决的问题。
因此,当我们面对孩子的问题时,首先要明白它是属于哪一类的问题,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作答。遇到第一类问题时,家长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应该鼓励孩子开动脑筋,认真思考,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遇到第二类问题时,家长应该根据孩子思维发展的情况,耐心细致地向孩子讲解。
遇到第三类问题时,有些家长为了在孩子面前树立权威形象,总想装出无所不知的样子,即使对自己不知道或不熟悉的事物,也要装作很了解很熟悉的样子。这样的态度一方面可能使孩子觉得提问题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从而尽量避免提问题;另一方面,一旦家长的“假面”被孩子识破,就可能从此威信扫地,难以得到孩子的信任。因此,遇到这种情况时,家长应该非常诚实地对孩子说:“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答案,等我知道了答案,再来告诉你。”遇到第四类问题时,家长应该向孩子说明并鼓励孩子,比如:“你问的这个问题很好,可是我们人类目前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但愿你长大以后能够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再次,寻找拓宽孩子好奇心的方法。作为家长,不但不能扼杀孩子的好奇心,而且要积极地营造环境,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好奇心。比如,可以经常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内容可以涉及生活常识、历史典故、地理知识、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这样就可以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提高孩子的探索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
爱迪生的成功当然和他的勤奋是分不开的,但是如果没有他母亲有意识地呵护他的好奇心,恐怕他也不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因此,呵护孩子的好奇心,会使孩子受益一生。
多给孩子一些赏识
一个10 岁的男孩在一家工厂做工。他一直想当一名歌星,但是,他的第一位老师却说:“你五音不全,不能唱歌。你的歌简直就像是风在吹百叶窗。”回到家里,他很伤心,并向他的母亲——一位贫穷的农妇哭诉这一切。母亲用手搂着他,轻轻地说:“孩子,其实你很有音乐才能。听一听吧,你今天唱歌时比昨天乐感好多了,妈妈相信你会成为一个出色的歌唱家的!”听了这些话,孩子的心情好多了。后来,这个孩子成了那个时代著名的歌剧演唱家。他的名字叫恩瑞哥·卡罗素。
卡罗素回忆自己的成功之路时这样说:“是母亲那句肯定的话,让我有了今天的成绩。”也许,卡罗素的母亲从来都没有想到过,她的儿子能成为一位名人,根本没有指望过靠那三言两语去改变她儿子的命运。而事实上,正是她那句赏识的话,成就了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歌唱家。
美国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小时候,在人们眼里是一个坏孩子,家人和邻居甚至认为他是一个应该下地狱的人。无论何时出了什么事,诸如牧场的母牛被放跑了,堤坝裂了,或者一棵树神秘地倒了,人人都会怀疑“这是小拿破仑·希尔干的”。在这种情况下,拿破仑·希尔破罐子破摔,一心想表现得比别人形容的更坏。他的母亲去世后,一位新母亲走进了他的家庭。拿破仑原本以为继母是不会给自己半点同情的,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继母发现了拿破仑·希尔人性中的优点。在继母的赏识和鼓励下,拿破仑·希尔开始改正自己的缺点,并发奋学习。继母用她深厚的爱和不可动摇的信心,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拿破仑·希尔。
拿破仑·希尔在他的书中这样形容继母对他的影响:
这个陌生的女人第一次走进我们家的那天,我父亲站在她身后,让她独自应付这个场面。她走进每一个房间,很高兴地问候我们每一个人,直到她走到我面前。我倚墙站着,双手交叠在胸前,凝视着她,眼中没有丝毫欢迎的神色。我的父亲说:“这就是拿破仑,希尔兄弟中最差劲的一个。”我绝不会忘记我的继母是怎样回应他这句话的。她把双手放在我的双肩上,两眼中闪耀着光辉,凝视着我的眼睛,这使我意识到我将永远有一个亲爱的人。她说:“这是最差的孩子吗?完全不是。他恰好是这些孩子中最伶俐的一个。而我们所要做的,无非是帮他把自己所具有的好品质发挥出来。”一股暖流涌向我的心底。这一刻是我生命历程的转折点。我的继母总是鼓励我依靠自身的力量,制订大胆的计划,坚毅地前进。后来证明这种计划就是我事业的支柱。
我决不会忘记她教导过我的话:“当你去鼓励别人的时候,你要使他们有信心。”我的继母造就了我。因为她深厚的爱和不可动摇的信心激励着我,使我努力成为她相信我所能成为的那种孩子。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地方。”
成功是每一个孩子都非常渴望的。运动员每一个细小的进步,都需要人们的喝彩和掌声,孩子在成长道路上也是如此。只有每一次小成功累积起来,才能渐渐铺就孩子的大成功。每一个细小的成功,都能够带给孩子无限的信心和动力。孩子就是在一次次的成功中不断学习、更上一层楼的。而赏识正是催人奋进的因子,它可以开拓失败者前进的空间,不断激励胜利者昂扬的斗志。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
赏识教育的前提,首先应该是对孩子具有真诚和科学的爱。这种爱是包含着热爱、理解、尊重、依赖、鼓励、期望等在内的复杂情绪体验。真心赞扬孩子,可以帮助他扬长避短;及时激励孩子,可以帮助他建立信心;尊重和信任孩子,可以帮助他自立自强;宽容和理解孩子,可以帮助他重新振作。
因此,请多给孩子一些赏识,哪怕所有人都看不起他,家长都应该眼含热泪地去欣赏他、赞扬他、信任他、鼓励他,努力挖掘他身上的亮点,为他感到自豪和骄傲,帮助他充分树立起自信,保持良好的心态,让他在人生的长河中自信自强,脚踏实地,一步步迈向成功的殿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