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725727 发表于 2016-12-7 14:02:18

为什么学霸觉得预习没用?| 学习的四个阶段

本帖最后由 532725727 于 2016-12-7 14:03 编辑

为什么学霸觉得预习没用?| 学习的四个阶段



“课前预习重要吗?”在不同的学霸那里可能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答案:有的人觉得预习是学习的一个必要的环节,而有的人则信誓旦旦地说自己从来不预习。然而这些同学的成绩可能都很不错。

然而,正如有些学霸从来不花大量时间在归纳总结和错题整理上一样,有些学霸也基本不在预习上花时间,那么预习到底有没有用呢?





◆◆◆
为什么有的学霸觉得预习没用?


事实上,“预习重要与否”的争论体现了很多人对于学习过程的错误理解:学习的阶段实际上是一个层层深入的过程。




一个完整的学习层次包括:初识→理解→精进→熟练四个阶段。



◆初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是框架性地理解知识的主干和结构,了解所学知识的背景知识、在整个知识网络当中的位置、能解释什么概念和问题。

◆理解:在初识的基础上,懂得知识背后的原理,理清知识之间的脉络,懂得如何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能够掌握特定的解题方法。

◆精进: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迁移运用、举一反三,将所学知识融入到原有的知识体系当中,通过练习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基本掌握运用方法。

◆熟练: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刻意练习总结出出题范式和解题套路,进一步提升思考深度和解题速度,达到熟练运用知识的水平。

事实上,学习的四个阶段反应的恰恰是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运用知识的一个过程。很多人狭隘地认为只有课堂上才是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使得学习的过程不完整,学习的效果打折扣。

一些学生觉得预习没有用也没有必要(往往是理科生),往往是因为他们在上课时能够非常迅速地吸收所学知识(往往是数学、物理等学科),从初识到理解的过程非常短暂。此时预习对他们来说反而是多余的,甚至会出现一知半解而影响课堂学习的情况。

那些觉得预习很有必要的学生,多半是因为他们觉得课堂学习的进度略快,内容略多,短暂的课堂学习并不能让他们迅速完成初识到理解的过程,更不用说迁移运用(随之而来的就是作业不会写)。

不仅如此,不同学习阶段实际上并不是割裂的,一个已有的知识可能成为一个新知识的储备知识/背景知识。如果学生存在知识缺漏,并把这个缺漏带到课堂上,无形中增加了新知识吸收和理解的难度。
课前预习、上课听讲、课后复习、刷题与总结使得学生在学习层次上逐渐深入。课前预习扮演的角色就是帮助学生在课前提前了解知识脉络,降低课堂上知识理解难度,同时突出重点难点知识。

并且一些学科的知识体系本身比较宏大,学生无法在一节课的时间内保持相对集中的注意力和思维活跃度,则有必要通过课前了解知识框架脉络和重难点。

因此,预习必要与否,实际上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易程度。学霸不预习是靠强大的理解能力和吸收新知识的学习能力支撑的,而对某一个科目的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则需要通过预习来帮助吸收。




◆◆◆
什么是正确的预习 | 课本为主



首先必须明确:除了部分自学能力非常强的学生(尤其是竞赛生),课堂学习的收获是远大于课前预习的。只不过对于一些在课堂上理解新知识较慢的学生来说,需要把初识知识的阶段下放到预习阶段。





总的来讲,预习的程度应该“不浅不深”,应该预习到一个“熟悉内容,大致理解,存在疑问,充满兴趣”的程度。预习阶段应当以课本为主,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

◆ 预备知识(新知识建立在哪些旧知识上)

◆ 框架脉络(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重点难点(结合配套练习,但无需动笔)

非常不建议在预习时面面俱到,尤其不要在预习阶段做太多的题。对于化学生物/历史政治等知识体量大、课本信息多的学科,至少应把教材对应内容详细地看一遍。

在预习阶段,不妨看慢一点,看仔细一点,因为这是看书的最好的机会,课堂的学习和课后的复习很可能轻视教材的使用,包括课前背景、书上的小实验和课后的拓展等复习阶段容易忽略的内容。

看书时,可以把理解起来有困难的部分提前做好标记,上课格外注意,因为理解困难的部分往往就是重难点。而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当中,可能老师讲到重难点的时候,注意力已经涣散,提前标注出来可以提醒自己在关键之处集中注意力。

很多学霸都表示,带着问题听课是一种高效的听课方式,也能够帮助后续的理解记忆,或者产生新的思路。这时候预习阶段记录下的问题一旦在课堂上得到解决,留在学生脑中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







◆◆◆
不同学科的预习建议



◆数学&物理:

针对理解新知识较快的学生,预习可以在上课前快速进行即可,无需花费额外的时间在预习上。 针对理解新知识比较慢的学生,有必要进行一定的课前预习,重点关注三块内容:

◇ 章节的背景知识:例如函数变换之前的基本性质,电学之前的力学知识;

◇ 重要知识点和公式:包括知识点与原有知识的比较,新公式的推导过程等;

◇ 对应知识的课后练习:简单浏览即可(无需动笔),学习时思考知识如何在题目中的迁移运用(避免听得都懂,题目不会做)。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虽然属于理科,但知识相对庞杂,非常强调体系性,考题的重点和难点主要在知识点的综合运用。

老师课堂讲解的时间较长,如果中间穿插较多其他教学环节(比如做实验、讲评练习等)或是学生不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活跃的思维,很容易破坏掉知识的体系性,忽略掉一些关键信息。因此,学生在课前预习的时候,着重把握两块内容:

◇ 单个知识点内部的框架和脉络:比如钠元素的单质、化合物、反应方程式,再比如细胞器当中不同细胞器的功能、性质;

◇ 单个知识点在已有知识框架中的位置:比如单个元素和其他元素的比较、组合,再比如细胞器与遗传物质之间的关系。

一般学校都会统一购买生物、化学的教辅参考书,预习结束后可以结合上面的知识提纲或者知识梳理填空。



以创知路高考化学总结手册为例



◆地理:

地理属于文科当中理科成分比较重的一个学科,基本不需要花时间在预习上,可以课前快速翻阅知识框架,尤其关注本节课所涉及到的地图(注意地图中的关键信息)。

◆历史:

历史的教科书趣味性较强,可以在休息时间迅速浏览全文,思考旁目和课后的问题。预习时注意三块内容:

◇ 中外对比:翻看与本课历史事件时间相当的中国史或世界史,实现中国史与世界史的横向对比。

◇ 因果链条:翻看本课历史事件之前及之后的事件,简单思考有没有因果关联。

◇ 新旧对比:思考之前有没有学过与本课相似的历史情景,对比相同点和不同点。

◆政治:

政治光看教材可能比较枯燥,预习阶段主要完成两块工作:

◇ 通读教材:一看章节题目和小节题目,了解本节在全章位置;二看大小字目,形成本课框架;三看字目下内容及案例,理解重点概念,试背规范性语句。最后合上书回忆框架再在框架上添加概念及重要语句,最后一步可以在睡前或吃饭或洗脸刷牙时完成。

◇ 小题训练:参考资料上寻一两道选择题,检测概念;看一道主观题(没有必要动笔),思考答案的层次和组成,对本课框架又会有新的认识。


◆◆◆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无论如何,预习的作用只是辅助正式学习,预习不算做正式的学习。所以不管预习到哪个程度,都要以自己没有学习过的心态去听课,认真听老师讲课。稍不可因此而懈怠!

预习的过程,相对“刷题”,没有立竿见影的效益。如果以过于功利之心预习,很可能过于浮躁,草草阅读一遍教材便罢。

不要把预习当成沉重的负担,应该把预习当成第一次接触新知识的方式。相比于课堂直接接受新知,它提供了缓冲时间,让你有暇品味知识的美。预习时报以这种心态,细致地阅读教材,才能保证有最大的收获。






本文由霖妈整理自创知路教育帮,转至壹牛家长圈是为了更多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但不代表我们同意其观点。若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大家在本帖回复互动讨论

欢迎加入壹牛家长圈系列家长群:【壹牛】高考家长群 156704153【壹牛】17 中考家长群 255408023【壹牛】初中家长群 333035273【壹牛】小升初家长群 122284038

吴汶晨露 发表于 2016-12-8 10:53:15

不同的娃娃适合不同的学习方法,认真总结,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学习了,谢谢分享!

自由冲击波 发表于 2016-12-8 11:44:25

受教了,谢谢楼主分享

GYF 发表于 2016-12-8 11:59:44

感谢分享好方法

112233sr 发表于 2016-12-9 14:32:55

谢谢介绍,有实际指导作用

2195512504 发表于 2016-12-11 10:04:31

谢谢分享。

hlt031203 发表于 2016-12-17 11:24:42

感谢分享好方法!

qaz666 发表于 2016-12-17 17:14:59

谢谢楼主分享

TQY04 发表于 2016-12-26 15:01:48

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总结

TQY04 发表于 2016-12-26 15:02:15

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总结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学霸觉得预习没用?| 学习的四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