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 学 前 的 准 备 工 作
[壹牛]留学自助交流群 多大-高16-黄粑粑 讲解
留学前到底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根据我接触的国际学生实际发生的情况,可能需要做以下一些准备工作;
1 留学目的国家、目标学校的信息收集,
2 留学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应对困难的具体措施
3 语言及学习准备
4 兴趣爱好及体育运动准备
5 独立性培养
6 家长的心理调整
(一) 留学目的国家、目标学校的信息收集
留学对家庭,对孩子来讲,都是一件大事,需要认真慎重对待。在可能的情况下,家长应当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具体提前的时间;一般需要在留学出国前的2-5年开始准备。出国时年龄越大,提前开始准备的时间应当越长。
关于目标国家情况的了解,主要包括:历史、地理、传统文化、生活习俗、治安、饮食、交通、法律、医疗等方面的信息;
了解这些信息,资料最好是英文原版,如果是家长或者学生阅读英文原文有困难,可以选择目的国家的原著翻译成中文的书籍,也就是当地老外写的书;以书籍资料为主,视频资料为辅。有条件的家庭,应该多次实地考察;
考察期间,最好能够接触到老的留学生和当地居民;多和他们交流,多问、多听、多看、多思考,尽量不要轻易下结论,也建议少评论。不是别的原因,主要是我们可能了解还不够全面和深入。
对一个国家的认识,有一个过程,也许我们第一次看到的和第二次看到的,感受会不一样。尤其是文化,传统,习俗这些软性的东西,需要时间和经历。家长也好,孩子也好,要抱着开放的心态,慢慢去体会,建议不要轻易否定、肯定或者排斥。
这些信息里面,涉及法律和规则方面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有很多东西会涉及红线,有一部分红线,由于我们自身的国情和习惯,可能认识不到那是红线,一旦违犯,后果相当严重。比如最常见的欺凌,打架,抄袭、不诚实等行为,在欧美国家是比较严重的不当行为,前者涉及犯罪,后果有可能是被遣返。因此,在准备阶段,家长和孩子都需要深入了解这方面内容。
对于这些信息的收集,需要靠平时的积累,有时间和机会,就做些了解。建议不要搞突击,那样效果不好。学校情况的了解,主要方面包括:地理位置、学校规模、学校特点及优势专业、学校所在城市就业情况、治安、生活条件等,当然招生条件和学费,生活成本等也是重要的内容。
欧美大学一年四季都会开放给有意向的学生参观访问(注意,不是旅游式参观,是校方会出面接待的访问)。访问通常有两种模式。一个是学校对外开放的open house,这一天学校有很多介绍、讲座及参观活动;一般大学、中小学每年都有大约2-3次的open house活动。
第二种就是campus tour,学生一般在网上预约报名,到时间去学校有人会出面接待,安排有学校情况介绍,招生要求介绍,然后是大约3小时的校园参观。学校的主要设施都能进去,包括实验室和学生宿舍。参观期间,可以交流你关心的任何问题。
学校的参观,除了圣诞节期间和夏季8月后期以外,通常一年四季都可以的。具体时间,上每所学校的官网就能找到,再按照提示操作报名就可以。
我相信家长们对学校应该是会花功夫去深入了解的,但有一点提醒大家注意。那就是学校的学习氛围和自己小孩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是否吻合。这一点很重要,毕竟孩子一进去,通常需要5年左右才能毕业,如果不能匹配,会是很痛苦的一件事。
大学每个学校的特点差别很大。比如美国的加州理工,非常好的学校,全球排名基本在前10,有时候前3。但是这所学校的特点只适合少数研究型人才。一般性格的小孩,很难适应。当然,她招生要求就很高,招生人数也很少。我去加州理工参访过,大半天时间,尤其是参观校园,宿舍等时,几乎见不到一个学生。一问,全部在实验室,图书馆学习。但是,我去纽约大学参访时,一进校园,看到的是拍电影的学生,拉琴的学生,模特排片的学生,人文气氛很浓厚。那么,我们的孩子适合什么学校呢?去看看,就一目了然。
上面提到的是大学关注的重点,中小学关注的内容可能还有一些差别。主要包括:社区特点、学校排名、城市语言环境、国际学生构成和数量、入学要求等
中小学生由于未成年,受环境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周边同学的影响。所以,我们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必须要考虑社区环境,语言环境,国际学生的比例等重要指标。学校排名需要关注,但不是关键因素。
中小学生应该关注的第二个重要方面就是教育体系和国内的差异,这种差异非常大,而且涉及面广,学生出国前或者开学前没有充分认识并做好准备,开学后会花比较长时间来适应。对于高中生来说,影响相对更大一些。比如,中小学教育目的有好几条,最前面的不是知识学习,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情感交流,生活能力,最后才是基本知识学习。再比如高中必修课是少数,选修课是多数;比如没有班主任,没有固定的班;比如部分课没有课本等等。这些差异,我们出国前都需要知道并做相应准备。
第二个方面,就是对留学困难的准备
一般来讲,留学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有:语言、文化冲突、生活习惯、自我管理和控制、独立性、社会活动及运动锻炼、时间管理等
语言很重要,通常语言问题是我们国际学生的第一难点。现在国外的留学生中,应该超过50%的人,都不同程度存在语言问题。而留学失败回国的人中,大约90%都是因为语言问题,10%是因为其它原因。语言的具体准备,我们明天会专门讨论。
文化冲突主要来自于我们的历史,我们的生活习惯,思维习惯,行为习惯,来自于我们的价值观念。这里面很多应该都是差异,不存在绝对的好坏;包括价值观,主要都是差异的表现。应对这种差异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充分了解的基础,尽可能做到入乡随俗,自我调整。生活习惯的问题,对多数小孩,相对容易解决
留学生问题比较多的是自我管理能力不够,部分学生是独立性不够,不能合理安排时间,不能集中精力学习,自我控制能力不足。然后出现逃课,打游戏,抄袭等问题。一些简单的事情自己都没有办法完成,比如办理学签续签,需要找中介;本科毕业申请研究生,也需要中介。这种自我管理和独立性的培养需要早开始准备,后面我们也会专题讨论。
关于社会活动和体育锻炼,我这里强调的目的是这些活动对孩子的性格,情商,交流表达能力,身体健康等都有极大好处,而不是为了申请大学。国际学生普遍不怎么参加当地的社会活动,极少参加当地流行的各种体育锻炼。这对孩子留学期间融入当地社会有负面影响。如果孩子将来还需要在当地工作,甚至移民留下来,这些活动就更加重要。
国内的孩子,从小就是在父母,学校,老师,甚至班干部课代表的管理下学习的。所以在时间管理上,不需要自己多考虑。但是到了国外,几乎没有人管。就是中学生,在国外也没有人管理学习的,完全需要靠自己。我们的孩子具备这方面能力吗?如果不具备,或者不够好,那么出国以后,就是困难。
出国以后面临的困难,每个学生都多多少少存在,只是不同的人,可能侧重点不一样。所以需要我们家长帮助孩子一起来分析,我可能会有什么问题?每个问题应该怎么去准备和处理?只要是花功夫做了功课,一般都是可以解决的。如果有孩子存在难以克服的困难,那么家长就应该慎重考虑和决策。有个别孩子,可能需要放弃出国的打算。并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应出国留学的生活!
第三个方面 语言及学习准备
语言及学习准备,是留学准备最重要的部分,尤其是语言准备,根据孩子年龄的不同,需要分开来讲。首先说说欧美国家各个年龄阶段对国际学生大致的语言水平要求(普遍情况),不包括特殊情况和特殊要求,具体分为中小学生、本科生、研究生三个层次
(1)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可以没有语言要求,只要小孩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就可以。对小学高年级,需要学过最基础的英语,学多长时间没有关系,英语水平高低也没有关系。
(2)中学生,或者我们叫初中生,需要有一定的语言基础,量化标准大致为:最好有2000-3000的词汇,或者是裸考雅思能够达到4.5分左右的水平,就是比较理想的语言了;一般国外公校或者私校对初中国际学生的要求,比这个标准还要略微低一点。也就是说,对初中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还是不高。
(3)高中生,也就是我们大家比较关注的这一部分,语言要求会更高一点。通常希望能够达到:10年级(高一)最好雅思5分以上,11年级(高二)雅思6分以上,这个也是我对打算出国读高中的家长和同学们建议的标准。国外高中实际录取的标准应该比这个低一些。
(4)出国读本科的大学生:几乎所有学校的标准都差不多,不管学校的好坏。最低标准是雅思平均6.5分,单科不低于6分。个别好学校会对某一个单科有特别要求,比如要求写作不低于6.5或则不低于7分。说实话,这是很低的一个入学标准,离读大学实际需要的语言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家长们一定要清楚这点。如果是托福成绩,一般大学的标准是83分以上,单科不低于20分。
(5)出国读研究生的学生,不同学校对语言的要求差别就大一些了。正常情况,申请研究生的时候,要有比较大的竞争力,最好雅思能够到7.5分,单科不低于7分;有部分学校最低6.5分也可能满足要求。
我们国际学生和国外当地小孩,在语言方面最大的差距不是听说,而是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的速度。而阅读的差距,又直接带来词汇量和写作能力的差距。关于听说问题,在出国前,国际学生多数听说能力确实一般,但是到了国外以后,只要不是不愿意学习的小孩,通常会在一年左右解决基本的听说问题。但要再提高听说能力,没有阅读和词汇作为基础,很难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尤其是进入大学和职场以后,对听说的要求会高很多。
国外当地不同年龄小孩的实际语言水平;没有办法说他们考雅思会考多少分,很可能考不了太高分数。我说说他们的词汇量和阅读量吧。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的孩子,他们每升一个年级,大约会增加1000词汇,也就是小学毕业差不多6000-8000词汇。高中毕业的学生,语言能力差的学生,词汇差不多在15000左右;中等水平的学生,应该在20000左右;优秀的,喜欢阅读的学生,词汇量在30000左右;词汇量更大的小孩是个例,是极少数。
英语学习,词汇量有几个坎。3000-4000词汇是一个坎。这个词汇量基本可以掌握英语最基础的词汇,熟练应用这些词汇应对日常生活基本没有问题。第二个坎是6000-8000词汇,这个是到国外读高中需要的最低词汇量。只要词汇量达到这个,基本可以应对到高中毕业;但水平确实不够高,也很难取得比较好的高中成绩。第三个坎,就是10000-12000。这个量是我们读大学本科最好要掌握的词汇量。如果达不到,大学读起来会很辛苦。而且,词汇量间接决定英语的听说能力和写作能力。大学里面对写作的要求也很高,需要有词汇量做支撑。
当地小孩,从小就会培养阅读的习惯;小学低龄阶段,阅读的多是图文书籍,有大量插画;一般也就是30-50页一本,一年阅读量在20-50本左右;小学高年级会读文字更多的书籍,阅读量也差不多20-50本;中学生阅读的书籍会更厚一些,一般在200页上下,每年会读30本左右。也就是说当地孩子从小到中学毕业,平均大约会有2000万字左右的阅读量。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准备语言呢?我个人建议分两步走;
第一步;不管孩子年龄的大小,只要是为出国准备语言,建议首先补习和强化基础英语部分。基础英语通常指的就是阅读、词汇、基本语法、基础写作、基本听说等内容。补习开始之前,必须要明确两个东西,第一是孩子的语言现状,第二是学习语言的目的和阶段目标。负责任的补习老师一定会在清楚掌握这两点的基础上,再有针对性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孩子的学习计划。一般不建议上大班,最好是一对一。阶段性目标一定要可行,并尽全力做到。基础英语的好坏直接决定标准化考试的成绩和今后实际英语的应用能力。
第二步;是在基础英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比如裸考雅思5.5分左右,或者是词汇量达到6000左右,再开始标准化考试的培训,比如雅思托福培训,效果才会比较好。如果英语基础太差,直接上雅思课,不是最好的选择。标准化考试,常见的有雅思、托福,但实际上各大学承认的考试还有不下5种左右,但都不常见,我们根据需要选择雅思或者托福就好。
不管孩子英语水平多高,建议在正式考试前,还是参加一下培训好。高水平的考前培训,一般会有0.5-1分的提高。具体的学习内容、方法,培训机构比我清楚,有需要的家长去机构咨询就好。
下面是关于学习准备的内容;
关于学习准备的核心在于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国外不管哪个年龄段,都是自主学习,像国内这样管理的几乎没有。所以我们从决定了要出国的那一天开始,凡是涉及学习方面的事情,都应该让孩子自己来,至少也应该以孩子为主,家长把关就好。比如,补习英语吗?什么时候开始?去哪里补习?补习的阶段目标怎么定?要不要考考雅思试试?让孩子自己先考虑,自己先制定计划,家长做好参谋,帮助进行分析,提出建议,决定和执行一定请孩子自己来。
自主学习涉及到学习内容、目标设定、时间安排、问题解决、错误弥补等很多方面。如果在出国前,孩子们都能够在这些方面有意识地锻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出国以后适应一段时间,基本就可以应对正常的学习了。
孩子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家长的态度有很大关系。某种程度上,不是孩子自己不愿意,而是家长不愿意放手。我理解家长的心情,也不太可能完全放手,希望大家能够去找到中间的这个平衡点,能够掌握好参与和介入的度。对准备出国的家庭,我们可以多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看淡短期的学习成绩。多肯定和支持孩子的自我思考和决定,少干涉和代劳。接受这个过程孩子所犯的错误,最好不要半途而废。
英语词汇的学习,尽量不要去背单词。大家想一想,我们学习中文,背诵过单词没有?我们认识的中文字,绝大部分应该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的。阅读过程中,辅助以查字典,就是提高词汇的最好办法。中文如此,英文也类似。
第四方面;兴趣爱好及运动准备
我们出国留学,绝不仅仅是为了读书,我们都希望孩子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希望孩子能够在文化、专业知识、眼界、修养、身体等全方位得到提升。希望孩子在当地期间,能够像当地人一样学习、生活和工作。
当地人,不管是学生还是成年人,在读书学习的的同时,一定会很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从小就会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培养自己的各种生活能力和生活情趣。如果大家留意观察,就会发现老外不仅仅是动手能力强,他们在文化艺术、个人修养、个人特长等方面,也比我们有特点。老外特别会玩,他们都会有自己个人感兴趣的东西。而这些兴趣,会贯穿他们的日常生活,会伴随他们一辈子。
大家举个例子,比较能说明问题。我们在当地,经常去不同种族人的家里,我发现西人的家里就是比我们华人的家里布置得更温馨、漂亮、美丽,我们也尝试去做,但就是做不出那种效果来。究其原因,后来发现,大概我自己还是缺少一些文化艺术方面的底蕴,我自己人文的东西不够厚重,生活情趣太过单一。这里面很大一部分都不是专业性的,而是兴趣和爱好。他们的生活重心不在工作上,而是在家庭和日常个人生活中。不管大人小孩,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下班以后的时间,一定属于家庭和个人自己,绝对不会再忙于工作。孩子也不会整天忙于做作业。而是会一家人尽情地娱乐、玩耍,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我们孩子这一代人,和我们有本质上的差异。他们有条件、有机会、有能力在很多方面选择自己的人生。可以出国读书,可以定居国外,可以不结婚,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甚至可以短时间不工作。所以,他们有条件,他们比我们这代人更加幸运。
但是出国以后,环境、文化、习俗等有很大变化,我们本来需要适应的方面就很多。如果还不能很好融入,那么就会更加困难和孤独。昨天就有家长问我,为什么我的儿子交不到西人朋友?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她孩子没有特长,没有兴趣爱好,没有可以拿出手的强项。人的天性是崇拜强者,只要你有特别突出的优点,自然就会有粉丝跟随你。兴趣爱好是融入当地社会的较好方法之一。
兴趣是人读书、工作、生活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喜欢的东西,学习起来会容易、轻松很多;有兴趣的业余生活,会丰富多彩。有特点的兴趣爱好,也非常有利于融入当地社会。因此,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是出国前需要好好准备的。尤其是中小学生出国读书的,出国以后业余时间很多,需要有兴趣爱好来打发自己的空余时间。
除了兴趣爱好,运动也是需要准备的重要内容。运动是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需要。不管什么年龄阶段的学生,出国以后可能的情况下,应该有一定时间的运动;视不同季节,运动可以比较频繁、也可以坚持每周做一次。保证一定量的运动,对调节人体机能、愉悦身心、提高学习效率将会有很大帮助。一般情况,建议平均每周有2—3次有规律的运动就可以。
出国读书,学习压力、心理压力都很大。再加上远离亲朋好友,孤独寂寞是难免的。运动恰好是预防心理疾病的最有效方法。也是调节个人情绪的好方法。运动同时也能帮助孩子融入当地社会。当地人都喜欢运动,大家一起打球、游泳、跑步、健身,可以交到很多朋友。有困难的时候,也能够得到大家的帮助。
但是我们很多学生,并没有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运动。出国以后再去学某项运动,不一定很方便;如果要请老师指导,费用也可能不低。建议没有运动爱好的孩子,在出国之前,最好选择一两项相对容易的项目开始锻炼。比如比较容易的运动:游泳、跑步、健身等。而这些运动在国外也是很流行和常见的,各个社区都能找到这种运动设施,有些免费,收费的也比国内便宜很多。出国以后,人人都运动,如果孩子不能参加运动,或者没有擅长的项目,会很异类,可能真交不到朋友;也很难融入当地社会、很难融入当地孩子的圈子。兴趣爱好、运动不是很难的事情,关键是我们要有主动参与的意识。不为别的,就为出国以后,生活更丰富一点,压力更小一点,情绪更好一点,学习更顺利一点。我们都应该主动、有意识地去做好这方面的准备。何况,大部分的兴趣爱好和运动,都是会上瘾的,一旦开始,就会其乐无穷。粑粑麻麻们,鼓励孩子们参与吧。
第四方面;独立性培养 家长的心理调整
孩子的独立性培养是一个综合概念,不仅仅指生活方面,更重要的是心理、情感的独立性。如果孩子不出国,国内读书有家长、有学校、有老师的帮助,相对来讲,需要完全由自己去面对的困难、需要完全由自己去解决的问题,要少很多。就是成年读大学以后,我们的大学里面也有很多方面是由老师、学校出面在帮助学生,很多生活、学习方面的事情,也是可以借助学校的力量来解决的。
孩子出国以后,所有的事情,不管大小、轻重,基本都需要自己去面对和解决。尤其是到国外读本科、研究生,可以说学生得把自己当成进入社会的成年人一样看待,自己考虑、自己规划、自己解决所有跟自己有关的学习、生活问题。可以借助的外部力量相对有限,即使有这种外部服务,也需要你自己去找、去谈,自己去选择和确定。
中小学国际学生虽然不像本科生、研究生要求那么高,但也和国内有本质区别。至少大部分的学习事情,需要自己去面对和解决。比如,高中学什么课程,大部分时候,需要自己考虑和选择。一般在年初3月前后,就需要选择下一学年的课程。学校会提供一个多达50-60门的课程目录,学生自己从中选择出自己计划学习的必修和选修课。每个学校也有辅导老师,但一般一个辅导老师要负责差不多200-300学生的事情,所以学生不主动约老师讨论,老师不太可能主动关注学生的课程选择的。
出国留学的学生,既需要生活方面的独立能力。同时,心理方面也要健康独立;情绪方面不能对父母、对朋友太过依赖。这里提醒家长注意,心理和情感对父母有比较强依赖的高中学生、大学生并不少见,一般来说具体表现为和父母关系过份融洽、喜欢和父母亲热;有些高中女生还会和妈妈住一个房间;有些孩子几乎没有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秘密;很听话,什么都愿意和父母说等等。如果是孩子有这些方面的表现,建议我们家长多多留意一下。
要培养和锻炼孩子的全面独立性,需要从家长开始。首先是家长要清楚,什么是我们应该替孩子考虑、替孩子做的;然后也要让孩子清晰地知道,什么是自己的事。这一点非常重要,也很容易混淆。比如,起床、吃饭这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问题,通常是我们家长会关注、会动手过头。从而让孩子在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对我们家长形成潜意识里面的依赖。小的事情不能够独立面对和处理,大的事情就会更难。
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比较欠缺一些实际生活能力的锻炼;比如银行事物的处理;物管事物的处理;在规则允许范围内自身权利的争取等等;出国以后,这些方面需要的能力都是很现实的。国外大学没有食堂,没有校医院;国外的就医体系和国内完全不同;这些都需要孩子实际的生活能力和对外处理事情的能力。如果有机会,这些事情在国内期间就都让他们自己去做吧,哪怕是做得不太好、走些弯路、犯些错误,也没有关系的。成长需要一定的代价。
在做出国前准备的时候,大家不妨仔细清理一下,哪些是孩子必须要自己考虑、自己计划,然后自己去执行的;哪些是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讨论决定的;哪些是需要家长提醒孩子去安排执行的。理清楚以后,和孩子做一次慎重、全面的交流,从交流那一天开始,自己的事情,不管大小、轻重,自己去面对吧。不是说从此以后,父母就不再管孩子的事情,我们还是需要继续。关注、交流、指导,是需要伴随很长时间,甚至终身的事情。但一定注意分寸,不要介入太深,尤其是孩子的私人空间;不要轻易替孩子选择,不要轻易动手代劳。分析原因、指导方法、设计路线,都可以和孩子一起,但最终动手、出面解决问题,一定要鼓励孩子自己去。
出国前,孩子需要考虑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学业准备、语言准备、目的国国情准备等方面的内容。这些事情,尽可能和孩子一起分析讨论以后,让他们自己试着去面对和解决。内生的动力比外部的要求会强很多,自己知道差距,自己愿意学习,这样的状态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生活的小事情,更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如果一个孩子兜里有钱都不能解决吃饭问题,那孩子的综合能力就让人比较担忧了。
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家长都是很矛盾和痛苦的。知道儿子中午没有吃午饭,妈妈的心可能都会疼得流血。但是,一个即将出国读本科的大男孩,如果还需要妈妈操心中午饭,不是孩子有问题,就是妈妈需要反思。所以,这个过程中,家长也需要调整心态,也需要变化和成长。
我个人有些不成熟的建议。首先,家长必须要开始放手,从最简单、影响最小的方面开始;比如,不再提醒类似该理发了、该睡觉等基本生活能力方面的事情。其次,从心理和情感上,要渐渐保持和孩子的合理距离,给他们应有的自由和空间。最好不要对孩子的私人情感、个人空间过份好奇。第三,我们必须要努力把孩子当作一个平等的个体来对待,要充分尊重他们任何健康、合理、合法的想法、选择和行为;我们不能一直把他们当成孩子。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太快,社会和生活方式变化太快,我们很难保证自己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一定跟得上这种发展和变化,很难保证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和指导就是最合适的。建议不要根据我们的人生经验,轻易否定和评价孩子们的想法、做法。多一点理解和尊重也许更合适些。第五,孩子独立的过程,也是我们家长对孩子独立的过程。有些孩子不能独立,是因为我们家长情感上离不开孩子造成的。如果有这种倾向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将来,还是自己痛苦一点,牺牲一下自己吧。第六,平常心对待自己和自己的孩子。家长、孩子,只要我们都尽力了,不管最终结果如何,都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和接受的。
关于出国前需要准备的东西,还有很多。而且每个孩子、每一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不同目的国家的要求也不一样,所以需要准备的细节千差万别。我和大家交流的这些内容,仅仅是我个人有限的体会。我的观点和看法,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抛砖引玉,供家长们参考。大家结合自己家里的实际情况,多收集了解相关信息,多花点时间和精力,一定可以做得比我更好。谢谢大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