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教授:教育的意义,是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
本帖最后由 wstytdcq 于 2018-11-21 12:07 编辑剑桥教授:教育的意义,是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
伦敦每天有无数精彩上演:戏剧,歌剧,电影,论坛,讲座,沙龙,展览……其实,上海也一样。只不过,作为土著,在魔都时很少强烈意识到这一点,但在异乡,这种感觉分外突出——尤其是当你考虑到付出的机会成本、时间成本……时,总是贪心地希望,再多更感受一点儿。
今年多雨的春天,伦敦有一个中英合作的大型活动,从介绍来看带着浓浓的国企办事风格——到了现场果真如此,那种熟悉的、以往采访过的很多国内高端论坛特有的气息扑面而来,不由得哑然失笑——不过秉承上述心态,我还是冒雨去了,因为会议日程里有一项,是由剑桥大学的社会人类学教授麦克法伦主讲:《中英两国精英教育比较》。
结果发现,演讲只有短短10分钟。但是,教授在短短10分钟内,从四个维度分析了中英教育的异同。中英教育差异是我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可以说,我自己人到中年的留学,也是一次「中英教育差异」的个体实验——而教授的观点跟我的思考,既有重合,又有差异,这真是干货十足的10分钟!
——听完讲座,我去八卦了一下教授的履历,真是顶礼膜拜:他是毕业于牛津,在牛津一口气读完了本科、硕士、博士,专业都是同一个:现代历史。接着,又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拿了一个人类学硕士,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拿了一个人类学博士——对,加上在牛津取得的学位,总计两个硕士、两个博士!
我初看简历的时候以为自己眼花了,然而学霸的人生就是这样所向披靡,在把能拿的学位双倍拿到后,他开始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教授历史。
此外,教授从22年前开始,几乎每年都和夫人一起到访中国。两人「非常喜欢中国,并尊重这里所发生的一切」,同时,「努力想要理解中西方之间的异同」。
此文中所有关于中国教育的观点,都来自这样一位学术功底深厚、对中国也有一定程度了解的学者,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视角——虽然有点可惜的是,他开始研究中国的时候是55岁,已经过了盛年。
1
麦克法伦教授认为,中英教育差异主要在以下4点:
差异No.1 「西方教育体系的基石,是宗教。」
「我们的教育体系是由基督教建立起来的,宗教对教育的各种间接影响无处不在。」
他说,因为「中国教育的创始人之一」孔夫子,「对宗教不感兴趣」,所以中国几千年以来的儒家教育体系,是建立在没有宗教信仰的基础上的。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如果你不理解这一点,就无法理解中国和西方教育体系之间为何会有这么巨大的差异」。
——我非常赞同他的这一观点。
如果我们不理解西方宗教文化,岂止看不懂英国教育,也会看不懂欧洲的所有一切:提香、卡拉瓦乔、伦勃朗……,圣保罗教堂的钟声,维多利亚时期的建筑,看不懂为什么牛津和剑桥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教堂,甚至看不懂哈里和梅根的婚礼……
如果不是教授提醒,我从来也没意识到,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老先生,是一个「对宗教不感兴趣的人」。但是,我一直意识到,在世界各大主要文明里,中华文明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因为宗教在我们的文明中占比非常小。从某种程度上说,儒家文化替代了宗教在其它文明中的功用。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文明,孔子为什么对宗教不感兴趣,历史为什么选择了儒家文化……这大概是另外一个艰深的学术命题。总之,正如教授所说,今天的中国教育体系,是建立在没有宗教信仰的基础上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不需要信仰。看看微信朋友圈的鸡汤,就知道今天的我们多么分裂——有个段子形容得好, 「一边是马云,一边是星云」——一边想要尽快地致富,一边又希望寻求内心的宁静,一边是入世的成功,一边是出世的淡泊——这是多么拧巴的状态啊!
2
差异No.2 "英国是一个阶级社会"。「……英国人对阶层有一种痴迷……」 ——摘自BBC。
所以BBC自己也很痴迷,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几篇关于阶层分析的报道,例如《社会阶层在当今英国有多么重要》,etc。BBC还曾在2011年发起过一次“英国大型阶级调查”,样本达16万人,其中90%被调查者是白种人。
根据这份调查,英国社会原来的阶级划分,即1 upper class2 middle class3 working class
已经不再适用,而是重新划分为以下7大阶级:
1 精英阶级 占总人口6% 平均年龄 57 岁2 世家中产阶级 占总人口25% 平均年龄 46 岁3 技术型中产阶级 占总人口6% 平均年龄 56 岁4 新型富有工作者 占总人口15% 平均年龄 44 岁5 新兴服务业工作者 占总人口19% 平均年龄 34 岁6 传统型劳动阶级 占总人口14% 平均年龄 66 岁7 不稳定型无产者 占总人口15% 平均年龄 55 岁
从新的阶级来看,最富有的顶层和最贫困、缺乏资源的底层之间的鸿沟依然存在,只是中间阶层的层次变得更为丰富,互相之间的演变和流动可能性也更大。
——我的感受是,每个阶层的平均年龄都似乎偏大,看起来英国的老龄化程度应该也不低。
教授说,「英国的阶级社会已经持续了几个世纪,如果你来自一个贫穷的农民或者工人家庭,想要奋斗到这个社会的顶层,机会是微乎其微的」。
「英国的精英教育,是为出身于富裕家庭的未来统治者准备的,教育他们成为下一代的食利阶层或者绅士阶层」。而中国的教育体制,在教授看来非常独特,因为「理论上,中国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一场考试,跻身于社会的顶层。这也是为什么教育在中国如此受到重视」——他所指的,显然是高考。
「但在英国,你想要实现这样的跃层,只有一条路:赚钱,积累财富,然后用钱买一个更高的阶级」。
——教授大概没有注意到中国媒体上,关于「寒门是否难再出贵子」、「高考还能否改变命运」的讨论,高考改变阶层的功能正在受到质疑。不过在我看来,目前为止,高考仍然是通过个人奋斗、有可能实现梦想的最公平的平台。
关于实现阶级跃层,到底通过赚钱还是通过教育,我觉得这两种途径在中英两国其实都是并行的。
■ ITV&BBC的纪录片 《Up》系列
比如,ITV&BBC的那部纪录片《人生7年》里,跟踪拍摄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从7岁到56岁的人生,每7年拍摄一次。
其中一个案例,出身小村庄农民家庭的Nick,努力学习考上了牛津大学物理系,后来成为美国大学的教授,通过教育最终实现了阶级跃层。
反之亦然,教授所说的通过积累财富买到一个更高的阶级,在中国也同样可操作,案例可参见王思聪,刘强东,etc。
不过,教授作为土生土长的知识分子,他对英国社会的认知,应当远比我这种外来的旁观者精准深刻得多,因此,我想他的观点背后,可能是他所观察到的、英国社会价值观中一种更加推崇财富的新趋势。
■ 伦敦金融城是英国高度发达的金融业的象征/ Unsplash
事实上,最近有英国作家反省「金融立国」,他认为英国金融业的高度发达使得金融行业「把受过最好教育的人从其它经济部门——政府、媒体和公民社会——吸引到高薪的金融技术岗位」,导致其它行业迅速凋零,成为了一种「金融诅咒」。
——中国的情况,也相差无几。清华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不是也曾因为询问师兄「如何找到一个好工作」而被高晓松敲打「没有梦想」么?
透视时代的最好方法,是观察和记录。假如中国也有一个能坚持近40年的摄制组——不知道哪家内容制作方能有ITV & BBC 这样长情的策划和稳定的支持体系——也来拍一部类似《人生7年》这样的纪录片,我觉得最终呈现的故事,会在精彩程度、多样性上秒杀原版:
——在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在这波澜壮阔的大时代里,正孕育着多少潮起潮落的人生啊!
从这一点来说,英国相对而言阶层更加固化的社会真是有点无趣,以至于前一阵看卷福大飚演技的英剧《梅尔罗斯》都觉得没达到期望值——因为里面既看不到社会的革新进步,也看不到人性的积极力量。
3差别No.3 经济体制的不同「英国几个世纪以来就是市场导向的资本主义国家,我们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帝国 ……我们整个社会的哲学就是教人怎么赚钱,要么从这儿赚,要么从那儿赚……」
「但中国很不一样,中国人固定居住在大陆的某个地方,没有向海外发展,很少有大型的商业,金融业发展也很慢……所以中国是在一个非资本主义的历史背景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儒家教育的核心并不是赚钱」。
——我觉得,儒家教育的核心也许不是赚钱,但倾向于出仕,因为孔子本人就是一位随时可以出仕的政治家。近几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出仕和赚钱渐渐演变为一回事,于是教育变得越来越功利化,如果说我们现在的教育的核心价值导向是赚钱,也毫不为过。
教授分析说,鉴于如此迥异的经济体制背景,英国教育是建立在「对抗性认知」的基础上的,「通过反对某个观点,通过组织最好的论据,通过独创性、创造力、对抗来实现」,因此,英国教育相对「更具攻击性、更加咄咄逼人」。
反观中国教育,「是基于和谐、并建立在2000多年来中国历史上伟大思想者们的理论基础上的」。
教授说,最近他看了几篇President 习 的讲话,惊讶地发现,几乎每一页都会引用中国历史上著名哲学家的金句。「而看看其他国家领导人,比如川普的讲话,我们不会看到任何引用——除了他自己」。
——台下哄堂大笑。
我暗想,教授看着这么宽厚,没想到黑起川普来也是不遗余力,真是不失英国人本色。而且这发生在川普在联大的讲话被全球媒体群嘲之前好几个月呢,教授真有先见之明。
话说川普7月到访英国,腐国人民集资为他准备了一项精彩的「大礼」——放飞了一个带着纸尿裤的气球川普宝宝,Facebook上还有人发起抗议活动,真让人期待万分——可惜那天我恰巧去度假了、不在伦敦,错过了这么好的看热闹吃瓜的机会。
「再看其他西方领导人,就算是特蕾莎梅或者马克龙,都很少引用先哲的话——哪怕莎士比亚的」。
——这一点对我来说也是全新的。教授提示了我:中国的教育暗含的价值观,是学习千百年来先哲的思想,并且把这些过去的智慧重复应用到未来中去。
也就是说,中国的教育更多地是倡导你 「承前启后」,而不是鼓励你 「创新突破」的。这些价值观从来没有白纸黑字地写出来,但却渗透在我们所有人的一言一行、渗透在我们生活的一切当中。所以,忽然之间,当创新成为核心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的源动力,要一夜之间调转跑道,不是那么容易的。4差异No.4 政治体制的不同
「中英两国的政治体制也截然不同。英国的议会制,是基于对抗和辩论的基础上……因此, 从8岁入学精英学校开始,我就被教育如何参加各种社团,如何加入辩论小组,如何学习组织论据和反驳对方的观点……最关键的是,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生活。」
「——直到今天,在我工作的剑桥大学,这一点还是我们的教育给所有学生的最宝贵的财富。因为终其一生,人最根本的是要管理自己的生活」。
教授接着说,「……这也是民 主 的真正含义——民 主 跟是否实行议会制无关,跟哪个党派执政也无关,民主 就是管理好你自己的生活,就像伟大的法国哲学家福柯说的那样」。
我有点诧异教授为何在最后,把教育和 democracy联系起来。不过我喜欢他关于这个定义的解释,教育的最大意义,就在于每个人都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这听上去非常简单,但其实一点也不容易。有哪个成年人可以自信地声称,我管理好了自己的生活呢?
http://www.16jzq.com/bbs/static/image/hrline/3.gif
【壹牛2018版】成都绵阳名校高中年级真题试卷资料集点击下面图片直接进入购买链接
本文由wstytdcq排版整理,分享于此,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回帖,和众多的牛爸牛妈一起交流讨论!作者和壹牛家长论坛拥有最终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壹牛】2019高考家长2群 702946449(限2019年高考生家长加入)
【壹牛】2020 高考家长3群704328650(限2020年高考生家长加入)【壹牛】2021高考家长2群714481580(限2021年高考学生家长加入)【壹牛】2019 中考家长2群524951461(限2019年中考学生家长加入)【壹牛】2020 中考家长群 602378231(限2020年中考学生家长加入)【壹牛】2021中考家长群 337231456(限2021年中考学生家长加入)【壹牛】2019小升初家长2群 933288861(限2019年小升初学生家长加入)【壹牛】2020小升初家长群153776075(限2020年小升初学生家长加入)【壹牛】小学家长群 122284038(限4年级及以下学生家长加入)【壹牛】留学自助交流群 606486338(限关注国际高中、出国留学的学生家长加入)
一边是马云,一边是星云
谢谢分享,辛苦了 下列有关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面条是中国北方民族的传统食物,制作面条时加入苏打,能使面条筋道、有韧性。B.铝材在建筑中广泛使用,是因为铝合金质地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