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头 发表于 2019-4-1 17:22:19

112条高考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大全,考生必备!

本帖最后由 娃娃头 于 2019-4-2 10:11 编辑

112条高考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大全,考生必备!
一、《经济生活》1、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价值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2、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3、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出国旅游、留学、境外投资等(贬值则反之)4、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其中,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票据。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5、价格变动的原因:决定因素——价值; 影响因素——供求关系等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变动与需求量成反比、与供给量成正比6、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7、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原因、表现、对策8、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影响消费水平的其它因素——物价水平、消费观念等9、贷款消费——超出自己的偿还能力属于超前消费;如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范围内则属适度消费。10、绿色消费的核心——可持续性消费绿色消费的主旨——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11、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注意:国有≠公有、主体≠主导)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注意: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不平等,在市场竞争中地位平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12、股份有限公司:出资方式必须为货币;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以股票为股东凭证;股东大会及董事会是决策机构;股东表决权实行一股一票原则;公司财务须公开。13、劳动者享受权利与履行劳动义务——互为前提劳动者维权的重要保证——依法签订劳动合同14、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存款业务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15、股票——是一种所有权证书、股份凭证 债券——是一种债务凭证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方式,属于个人投资行为。(包括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16、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主要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津贴;还包括事业单位职工的绩效工资、农民承包集体土地所获得的收入等(流转土地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工人的工资收入17、初次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等。再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调节机制18、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方面。主要表现为税收(税率)、国债等政策货币政策——主要表现为银行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等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增发国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19、经济发展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提高经济发展是增加财政输入的根本途径。20、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税收的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收税收的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税收的固定性——国家在征税前就以法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或:经过法定程序进行了修改)21、骗税用欺骗方法获得国家税收优惠(如骗取国家出口退税、税收减免)。22、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手段不起决定性作用)23、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2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实现共同富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25、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价格政策等。法律手段——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即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如人大通过食品安全法、法院审理经济案件)行政手段——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具有强制性、直接性。(如物价局核准价格、政府部门通过行业标准、临时价格干预、开通价格举报电话、对假冒伪劣的处罚)26、我国发展的主题——科学发展我国发展的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科技创新(处于国家发展全局核心位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城乡发展一体化27、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核心立场——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28、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商品由几个国家共同完成的);贸易全球化(商品和服务在世界范围内交易);资本全球化(跨国投资、收购等)29、加入世贸组织,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实施 “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30、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基本战略——“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基本原则(根本基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31、引进来——引资、引技、引智;走出去——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输出32、创新发展注重的是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二、《政治生活》1、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主权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主权(一个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力,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2、人民民主专政是国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政体、国家管理形式、政权组织形式、根本政治制度单一制是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3、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政治基石人民民主——社会主义的生命4、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当家作主5、选举权(被选举权)——选举(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大代表)的权利。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6、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也是根本保证人民民主专政是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根本保证=政治保证)7、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人民意志”不能说成“公民意志”)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修改宪法必须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8、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是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我们全部的政治生活,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9、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守法和司法上平等,不包括立法平等(注意:平等=相同)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权利和义务相对应而存在(“先享受权利,才能履行义务”的说法错误)10、民主选举(1)等额选举——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2)我国公民直接选举的有:在国家事务方面,有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在社会事务方面,有村、居委会选举。全国、省级、设区的市级人大代表、各级政府的领导人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人大代表的选举都采用差额选举。(3)我国的选举方式:我国将在很长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11、民主管理(1)村委会、居委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是国家基层政权组织,不是国家机关,不能履行国家职能)(2)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基层民主是公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3)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凡是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都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12、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合法渠道——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决策前提建议);专家咨询制度(专家参加咨询会);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决策初稿公示后提建议);社会听证制度(参加听证会)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新形式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拓宽民意反映渠道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决策的知情权13、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其他国家机关具体执行14、 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根本目的是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和能力,不是弱化政府职能)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具体表现为: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政府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①在科学决策方面,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②在民主决策方面,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③在依法决策方面,坚持决策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决策过程符合法定程序。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15、政府权威的决定性因素——国家性质区分有权威政府与无权威政府的标志——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所认可和接受16、人大——国家权力机关 全国人大——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我国的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立法机关)政府——国家行政机关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审判机关机关 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机关监察委员会——国家监察机关注:监察委员会,包括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监察机关)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其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与纪委合署办公,监察对象是一切公职人员。(2018年3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并入新组建的国家监察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预防腐败局并入国家监察委员会。不再保留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17、人大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人大代表的职权——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18、人大代表的产生——民主选举(都是差额选举;县、乡级为直接选举,其它为间接选举)政协委员的产生——民主推荐各级政府机关的领导人员——间接选举19、人民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不是国家机关,不能履行国家职能)政治协商(共产党就某个问题主动找政协协商);参政议政(政协委员就一些问题,开展调研,形成议案,反映给党和国家)人民政协的主题——团结、民主(注意:政协=民主党派)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21、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互相监督;亲密友党;执政党与参政党(既不是一党专政也不是多党联合执政)。政治上——领导与被领导 组织上——相互独立 法律上——平等22、依法行政——政府 依法执政——中国共产党23、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治国——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 依法执政——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重要体现: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24、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25、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互相监督; 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监督与被监督2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27、我国的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策)28、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国家统一 区域——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地方及自治机关——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大和政府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自治权(是一定的、充分的自治权,不是高度的、完全的自治权;包括立法自治权、经济文化自治权、变通执行权,其他自治权)29、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我国长期的基本政策,国家不鼓励、不提倡、不反对。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人权。(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目的——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新中国,宗教状况发生改变,但本质没有变,认识唯心主义世界观。30、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31、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32、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33、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途径——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34、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不允许别国干涉我国内政;不屈服外来压力;不结盟;根据本身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尊重别国选择符合本国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等)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首要目标),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三、《文化生活》1、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始终是亦步亦趋的,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2、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能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起促进作用。3、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4、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5、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传播的途径——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等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6、文化继承与发展:文化继承性表现——传统习俗、建筑、文艺、思想(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与文化的发展方向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继承;文化发展的实质、关键——创新7、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8、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源泉、动力、检验的根本标准——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9、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10、民族精神的火炬——文学艺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新时期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11、传统文化——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民族文化——市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民族精神——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12、落后文化——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色彩的文化→应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腐朽文化——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1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培养“四有”新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关键——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14、文化自觉——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16、当代中华文化的“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17、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18、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核心:为人民服务;原则:集体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生活与哲学》1、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第一次出现的对立——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特征——实践性(马克思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在于它全部的恩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是辩证关系问题)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4、哲学——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真正的哲学——时代精神的精华;社会变革的先导,促进时代的发展。5、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物质与意识不是相互依赖关系——意识离不开物质,但物质可以离开意识而独立存在。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6、意识的生理基础——人脑(不是大脑)意识的内容——客观存在(意识不是来源于人脑,而是来源于客观存在。)意识的本质——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7、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性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8、意识的指导作用——间接作用,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具有两重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9、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发明、创造、改造、改变、消灭规律。10、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必然要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1、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和实践的对象)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实践的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12、获得知识(认识)的来源——实践(唯一来源)获得知识(认识)的途径——直接(实践);间接(书本等)1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因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14、真理标志着主观同客观相符和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由于受条件限制(立场、观点、方法、知识结构、认识能力),会产生不同认识,但真理只有一个。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但不能说成超越历史条件。15、联系的普遍性——所有事物都处于联系中,孤立的事物不存在。(但并非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事物的具体联系是有条件的。)联系的客观性——不管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16、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创造、消灭规律),人要按规律去办事;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联系是客观的,人们要从固有的联系中把握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但人在联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联系。(注意:不能说成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建立联系)17、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但整体功能不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不能简单表述为关键部分决定整体)18、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但有了量变不一定有质变。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质变才能实现。但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质变才是事物的发展。19、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斗争性、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有两方面的含义——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的斗争(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20、主次矛盾——如何解决问题(如:抓重点、抓关键、重中之重、首要任务、中心环节……)矛盾的主次方面——如何分析、评价、判断事物的性质(如主流、主体、总体上看、总的形势……)2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基本观点——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本质——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22、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承认矛盾的普遍性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23、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辩证否定的实质——扬弃22、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 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事物发展的方向(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 事物发展的道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发展的途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注意:辩证否定,是实现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23、唯物辩证法的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二者的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4、社会意识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不同步+反作用25、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26、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基本矛盾的解决——阶级社会:阶级斗争; 社会主义社会:改革(因为是非对抗性矛盾)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如,农村土地的三权分置、营改增等)、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如,政府的简政放权、高考方案的调整、法律的制定和修改等)提示:(生产资料所有制、分配制度等经济领域制度一般属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政治、文化领域的制度、思想、法律等一般属于上层建筑)27、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社会主义改革的作用——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28、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劳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主力军)——人民群众29、人生价值的内容——社会价值(贡献)和个人价值(索取);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本文由娃娃头整理(来源于网络),壹牛家长圈牛爸牛妈们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回帖,和众多的牛爸牛妈一起交流讨论!作者和壹牛家长论坛拥有最终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壹牛】2019高考家长2群 702946449(限2019年高考生家长加入)
【壹牛】2020 高考家长3群704328650(限2020年高考生家长加入)【壹牛】2021高考家长2群714481580(限2021年高考学生家长加入)【壹牛】2019 中考家长2群524951461(限2019年中考学生家长加入)【壹牛】2020 中考家长群 602378231(限2020年中考学生家长加入)【壹牛】2021中考家长群 337231456(限2021年中考学生家长加入)【壹牛】2019小升初家长2群 933288861(限2019年小升初学生家长加入)【壹牛】2020小升初家长群153776075(限2020年小升初学生家长加入)【壹牛】小学家长群 122284038(限4年级及以下学生家长加入)【壹牛】留学自助交流群 606486338(限关注国际高中、出国留学的学生家长加入)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牵着蜗牛的手 发表于 2019-4-17 11:30:28

楼主辛苦啦!

ckxyjclh 发表于 2019-10-28 10:14:31

谢谢楼主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12条高考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大全,考生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