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jzqzm 发表于 2023-3-16 09:44:19

成都高新区2023年小一入学、小升初实施细则发布

本帖最后由 16jzqzm 于 2023-3-16 09:57 编辑

成都高新区2023年小一入学、小升初实施细则发布
今天,成都高新区正式发布
《成都高新区2023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实施细则》。今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政策有什么变化?小一入学、小升初的具体日程怎样安排?您关心的就是我们关注的!
详情如下


2022年,成都高新区新开办中小学、幼儿园20所,增加学位15420个,基础教育规模位于全市前列。培育省级示范性幼儿园4所、市一级幼儿园8所,培育省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领航学校3所,新增市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4所。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综合评价保持全市前列,基础教育社会公众满意度保持全市前列。2022年,成都高新区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并率先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省级督导评估。
2023年,高新区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和工作的稳定性、政策的延续性,通过突出政府统筹,科学引导预期,促进教育公平,做好便民服务,依法保障高新区每一名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形成更加公开、公平、公正的入学机制。

总体要求
一 坚持就近入学公办学校实行按户籍划片入学或多校划片电脑随机录取入学。教育文体局依据户籍适龄儿童、少年人数,遵循入学划片历史沿革,结合学校分布、学校规模、交通状况、新建小区、街道和人口变动等因素,科学划定服务范围。持续深化“幼升小”“小升初”多校划片改革。二 坚持免试入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免试入学规定,保障所有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均有一个公办学位。学校须严格实施均衡编班,按照“班额、生源、男女比例等基本均衡”的原则,均衡分配学生、配置师资,学校不得以教育信息化改革等名义分班并取名。三 坚持公民同招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实行同步招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优先满足成都高新区户籍适龄儿童、少年、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及其他符合政策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需求,不得在成都市外招生。教育文体局结合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校额及班额要求,以区域为单位按照“只减不增”的原则审核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计划,并报市教育局同意后公布。招生报名人数超过核定招生计划数的民办学校,实行电脑随机录取;未超过核定招生计划数的,直接录取全部报名学生。民办学校补录面向符合民办学校网报条件且未被民办学校录取过的所有学生,补录后仍未完成招生计划的学校,不再招生。https://mmbiz.qpic.cn/mmbiz_svg/vPjficwtgTJAWLSTeJ0PCibDZelN96Hl9cF4agJ203ySkPJsCbp2ib8NGc9diaCb46tBnQh7NBxtfVj5fTsJic5EbNgWTlNtmlt5O/640?wx_fmt=svg
01 小学入学
一 入学对象(一)公办小学入学对象:2023年8月31日前(含)年满六周岁的本区户籍适龄儿童、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及其他符合政策的适龄儿童。
(二)民办小学入学对象:2023年8月31日前(含)年满六周岁,且符合民办小学招生简章中招生条件的适龄儿童。
二 信息采集(一)4月26日发布本区户籍适龄儿童入学登记公告。户籍适龄儿童信息采集、报名均通过“成都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服务平台”进行。本区户籍适龄儿童法定监护人于5月8日—19日登录“成都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服务平台”进行网上信息采集,双胞胎(多胞胎)子女可网上申请绑定。
(二)烈士、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伤残警察、集体户子女、在成都高新区居住的港澳台及外籍适龄儿童、持旅行证入境适龄儿童;成都高新区户籍及其他符合政策条件的残疾儿童,于5月8日—19日到成都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二楼社会发展和社会事务类综合窗口(益州大道中段999号)提交资料,进行信息采集。
成都高新区金熊猫A、B、C类人才子女,于5月8日—19日登录“金熊猫人才通”微信小程序进行申请办理。
省市高层次人才、直接参与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一线医务工作者、“成都工匠”等子女,于5月登录“成都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服务平台-小学招生入学服务平台-其他群体入学申请”进行申请办理。
(三)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申请人须于4月1日—4月30日登录“成都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服务平台”,进入“成都市随迁子女就学服务管理平台”进行申请办理。三 资料审核本区户籍适龄儿童法定监护人持适龄儿童与其同一户籍的本区居民户口簿和实际居住地证明(法定监护人实名所属房产证明等),于5月22日—5月25日到教育文体局指定的登记点(请关注4月26日发布的登记公告)进行入学资料审核。四 公办小学入学6月13日,教育文体局公布公办小学划片范围。
6月15日,公办小学公布入学结果。
公办小学学位确定:根据户籍适龄儿童入学登记的实际情况,对与法定监护人户籍所在地一致,且户籍所在地与实际居住地一致(即提供的房产证持有人为适龄儿童的法定监护人100%产权,且房屋地址与适龄儿童所在的户口簿地址一致)的适龄儿童优先保障划片入学,再根据登记入学人数和学校资源分布情况,在区域内统筹安排其他适龄儿童入学。对学位紧张的学校,一套房屋优先解决一个家庭的户籍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其他迁入的户籍适龄儿童统筹安排入学。
公办小学现场审核工作结束后至新学期开学前,户籍从外地迁入或因其他各种原因未进行信息采集和现场审核的户籍适龄儿童申请就读公办小学的,由教育文体局根据学位情况统筹安排入学。五 民办小学入学民办小学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收费标准经教育文体局审核,报市教育局同意后公布。民办小学招生简章经教育文体局审核同意后,于4月30日后公布。(一)网上报名1、自愿就读民办小学且符合民办小学招生简章中招生条件的适龄儿童,须于6月5日—8日进入“成都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服务平台”,选择“民办小学报名”进行网上报名。2、每位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可在认真阅读民办小学招生简章后,自愿填报一个民办小学志愿。报名时间截止后,报名信息不能再作修改。3、所有民办小学招生均在“成都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服务平台”进行网上报名。任何学校不得自行组织招生报名。
(二)组织录取民办小学招生录取由教育文体局统一组织实施。6月16日,教育文体局组织民办小学电脑随机录取并通过“成都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服务平台”公布结果。
(三)学位确认被民办学校录取的学生须于6月19日—20日在“成都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服务平台”进行公办、民办学位确认。适龄儿童法定监护人逾期不确认的,默认为公办学位;放弃已确认学位的,须在新学期开学前向教育文体局提出申请,符合政策条件的由教育文体局统筹安排公办学位。
6月21日,民办小学未完成招生计划需补录的,由教育文体局审核并报市教育局同意后公布补录计划。6月25日,未完成招生计划的民办小学补录报名,符合民办学校网报条件且未被民办学校录取过的适龄儿童可报名参加补录。6月27日,教育文体局组织开展民办小学补录并公布结果。参加民办学校补录并被录取的学生,以补录学位为最终学位。
六 入学告知(一)公办、民办小学完成招生入学录取工作后,以发布公告或发放入学通知书等形式告知适龄儿童家长入学报到相关信息。
(二)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于7月12日—14日通过“成都市随迁子女就学服务管理平台”查看统筹安排就读学校,并办理入学报到。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yF0YATDsswOIHHn6KGQsyhvEnubzX20pnAwg8QzhkdMhhHLLxSrYsNQic4icxiasvBGGurht2ibnibh5yjiaviabaaAibw/640?wx_fmt=gif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yF0YATDsswOIHHn6KGQsyhvEnubzX20p8QKCvy8guNoj68Y3wiczLAefCOIU0JvRc2ROZcWb8a7jZJGKeXoDqsA/640?wx_fmt=png
02初中入学
一 信息核对(一)在成都高新区小学就读的所有小学毕业生,于4月20日—27日登录“成都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服务平台”,进入毕业信息采集系统完成个人信息的核对。
(二)在成都高新区外、成都市内就读的成都高新区户籍小学毕业生,需回成都高新区升学的,于4月27日前向现就读小学提供户口簿和监护人房产证明,由现就读小学在“成都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服务平台”上传材料,经成都高新区教育文体局审核后,在成都高新区升学。
(三)在成都市外就读小学的成都高新区户籍小学毕业生,需回成都高新区升学的,于4月20日—27日登录“成都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服务平台”,完成回蓉生信息采集,并携带户口簿、学籍证明、监护人房产证明于4月20日—27日到成都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二楼社会发展和社会事务类综合窗口(益州大道中段999号)进行现场审核。
(四)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需在成都高新区初中入学的,于4月1日—4月30日登录“成都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服务平台”后进入“成都市随迁子女就学服务管理平台”申请办理。
(五)烈士、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伤残警察、集体户子女、在成都高新区居住的港澳台及外籍适龄儿童、少年、持旅行证入境适龄儿童、少年;成都高新区户籍及其他符合政策条件的残疾儿童、少年,于5月8日—19日到成都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二楼社会发展和社会事务类综合窗口(益州大道中段999号)提交资料,进行信息采集。
成都高新区金熊猫A、B、C类人才子女,于5月8日—19日登录“金熊猫人才通”微信小程序进行申请办理。省市高层次人才、直接参与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一线医务工作者、“成都工匠”等子女,于5月登录“成都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服务平台-成都市小升初服务平台-其他群体入学申请”进行申请办理。
二 民办初中入学民办初中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收费标准经教育文体局审核,报市教育局同意后公布。民办初中学校招生简章须经教育文体局审核同意后,于4月30日后公布。
(一)网上报名1、民办一贯制学校在籍小学毕业生,自愿直升本校初中部的,于6月9日—10日通过“成都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服务平台”报名参加直升。2、符合民办学校招生简章条件的小学毕业生、随迁子女及其他符合政策的学生,于6月16日—19日通过“成都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服务平台”自愿填报一所民办学校。
3、民办学校未完成招生计划需补录的,经教育文体局审核、报市教育局同意后,于7月11日公布。7月12日,符合民办学校网报条件且未被民办学校录取过的所有小学毕业生可报名参加补录。
4、所有民办初中学校招生均在“成都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服务平台”报名。报名时间截止后,报名信息不能再作修改。任何学校不得自行组织招生报名。

(二)民办初中学校录取6月12日,教育文体局组织区属民办一贯制学校直升生录取或电脑随机录取并公布结果。民办一贯制学校报名直升人数超过本校初中核定招生计划数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未超过本校初中核定招生计划数的,直接录取全部报名学生,剩余学位实行网上报名,电脑随机录取。已被校内直升录取的学生,不再参加其他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录取。
6月14日,教育文体局审核民办一贯制学校电脑随机录取计划,报市教育局审核同意后公布。
6月30日,教育文体局组织开展民办初中学校电脑随机录取并公布结果。
7月14日,教育文体局组织开展民办初中学校补录电脑随机录取并公布结果。
未被民办初中学校录取的小学毕业生,仍按公办初中学校入学办法入学。三 公办初中入学(一)6月9日,本市小学毕业生登录“成都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服务平台”,查询学生公办初中升学对应区域。7月5日,教育文体局公布公办初中划片范围。
(二)组织录取市直属学校报名电脑随机录取:6月16日—19日,每位符合条件的学生可自愿填报一所市直属学校。6月29日,市教育局组织开展市直属学校电脑随机录取并公布结果。被市直属学校电脑随机录取的学生,不再参加民办学校电脑随机录取以及区属公办学校划片入学或多校划片电脑随机录取;其法定监护人放弃市直属学校学位的,由教育文体局根据学位情况统筹安排公办学位。
区属公办初中录取:第一批次:区属部分初中学校面向全区小学毕业生电脑随机录取。7月7日前,教育文体局发布报名公告,组织开展电脑随机录取并公布录取结果。第二批次:区属初中学校面向所在片区小学毕业生划片入学或划片电脑随机录取(多校划片)。7月7日前,教育文体局公布划片电脑随机录取(多校划片)公告,并组织录取工作。7月7日,公布录取结果。四 学位确认7月8日—9日,被民办学校录取的小学毕业生,其法定监护人在“成都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服务平台”进行公办、民办学位最终确认。逾期不确认的,默认为公办学位;放弃已确认学位的,由教育文体局统筹安排公办学位。参与民办补录被录取的,以补录学位为最终学位。小升初信息采集结束后至新学期开学前,户籍从外地迁入或因其他各种原因未进行信息采集和现场审核的本区户籍小学毕业生申请入学的,由教育文体局根据学位情况统筹安排公办学位。五 入学报到7月12日—15日,学生根据录取初中学校的安排,到校办理入学报到手续。7月15日之后,还未到校办理入学报到手续的,由教育文体局统筹安排公办学位。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yF0YATDsswOIHHn6KGQsyhvEnubzX20pnAwg8QzhkdMhhHLLxSrYsNQic4icxiasvBGGurht2ibnibh5yjiaviabaaAibw/640?wx_fmt=gif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yF0YATDsswOIHHn6KGQsyhvEnubzX20p1NGyMOp2lIVok5P98HyayFic0vyYq2JlNSwSiaprqH6DJsfh0NLgx0jw/640?wx_fmt=png
03 其他群体入学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yF0YATDsswOIHHn6KGQsyhvEnubzX20pTuSumcWmpmDBFFich7zqF14a8UUlfB9jDEJ1m3vha9K9FecDBFW5GbQ/640?wx_fmt=png一、随迁子女入学按照成都市教育局等八部门印发的《关于做好来蓉就业人员和本市户籍跨行政区居住就业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通知》(成教办〔2022〕13号)及《成都高新区关于做好来蓉就业人员和本市户籍跨行政区域居住就业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实施细则》(成高教文体发〔2022〕16号)相关规定办理。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申请就读成都高新区公办学校,由教育文体局统筹安排学位。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yF0YATDsswOIHHn6KGQsyhvEnubzX20pTuSumcWmpmDBFFich7zqF14a8UUlfB9jDEJ1m3vha9K9FecDBFW5GbQ/640?wx_fmt=png二、优抚对象子女入学对符合条件的现役军人子女、烈士子女、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伤残警察子女、高层次人才子女、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子女、直接参与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一线医务工作者子女、“成都工匠”子女、进藏干部职工子女及其他各类优抚对象,按照相关规定落实教育优待政策。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yF0YATDsswOIHHn6KGQsyhvEnubzX20pTuSumcWmpmDBFFich7zqF14a8UUlfB9jDEJ1m3vha9K9FecDBFW5GbQ/640?wx_fmt=png三、其他(一)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
高新区户籍及其他符合政策条件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由高新区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按照要求进行评估,确定其入学安置方式,落实“一生一案”,为每一名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适宜的义务教育。
(二)在成都高新区居住的港澳台及外籍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按照《成都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成都市在蓉港澳台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办法(试行)>的通知》(成教函〔2020〕39号)和《成都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成都市在蓉外籍儿童、少年入学办法(试行)>的通知》(成教函〔2020〕38号)要求办理。持旅行证入境适龄儿童、少年就学,其法定监护人为高新区户籍的,可向教育文体局提出申请,经审核符合条件后由教育文体局根据学位情况统筹安排入学。
(三)集体户子女入学
法定监护人(父或母)双方或一方为成都高新区集体户籍,适龄儿童、少年本人为成都市外户籍的,由法定监护人一方(父或母)提出申请,并出具适龄儿童、少年户籍证明、法定监护人户籍证明、监护关系证明、在成都高新区合法居住证明、成都市劳动合同和成都市社保(若适龄儿童、少年法定监护人中仅一方为成都高新区集体户的,需连续缴纳成都市社保满半年)等材料,由教育文体局根据学位情况统筹安排入学。
(四)双胞胎及多子女入学
双胞胎(多胞胎)子女参加电脑随机录取时,家长可自愿提出申请“双胞胎(多胞胎)绑定”电脑随机录取。因电脑随机录取导致多子女不能同时就读同一学校(校区)的,家长可于5月26日—29日通过“成都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服务平台”,申请拟入学小孩与已在读大孩就读同一学校(校区),教育文体局参照家长意愿统筹安排入学。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yF0YATDsswOIHHn6KGQsyhvEnubzX20pnAwg8QzhkdMhhHLLxSrYsNQic4icxiasvBGGurht2ibnibh5yjiaviabaaAibw/640?wx_fmt=gif

04工作要求
一落实控辍保学职责认真履行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法定职责,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应读尽读。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检查证明,于5月 8日—19日到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二楼社会发展和社会事务类综合窗口(益州大道中段999号)提交材料。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一年。期满后仍不能就学的,应当重新提出申请。未按规定办理缓学手续的学生,申请入学当年由教育文体局统筹安排入学。二强化招生计划管理加强招生计划管理,在招生入学系统和学籍系统中明确设置各学校各学段招生计划数,落实招生计划刚性执行。符合小升初政策入学是申请普通高中指标到校生的必要条件之一。三规范报名信息采集充分运用成都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平台实行一网通办,简化入学手续,按照“材料非必要不提供、信息非必要不采集”原则,清理取消计划生育证明等无谓证明材料;预防接种证明不作为入学报名前置条件,可在开学后及时要求学生提供;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yF0YATDsswOIHHn6KGQsyhvEnubzX20pnAwg8QzhkdMhhHLLxSrYsNQic4icxiasvBGGurht2ibnibh5yjiaviabaaAibw/640?wx_fmt=gif
05其他
中和A、B片区的学校实行小学一年级入学多校划片电脑随机录取,成都师范银都小学面向成都高新南区报名电脑随机录取,录取办法延续2022年相关规定,具体事宜将通过“成都高新区教育文化体育局”微信公众号公告。
成都高新云芯学校主要面向成都高新西区按政策报名录取,具体事宜另行公告。
内容来源于成都高新区教育文化体育局 由壹牛骏妈整理,分享于此,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回帖,邀请更多的家长加入壹牛交流群,和众多的牛爸牛妈一起交流讨论!作者和壹牛家长论坛拥有最终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成都高新区2023年小一入学、小升初实施细则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