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的3个方法
本帖最后由 么么茶 于 2016-11-22 15:27 编辑第一位步入美国内阁的华裔女性赵小兰女士,堪称美国当今政坛上的新星。赵女士事业上的成功,用她自己的话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孩童时父母给予的良好家教。
赵小兰1954年出生于台湾。她的父亲赵锡成从事海运业,曾是台湾远洋船队中最年轻的船长。1962年,8岁的小兰和母亲、妹妹一同乘船到纽约与父亲团聚。当时,他们一家的生活相当艰难。全家挤住在纽约皇后区的一个公寓房间里。父亲要打3份工,母亲要操心全家人的衣食和照料几个年幼的孩子。
赵锡成通过努力很快在航运财经界崭露头角。事业发展了,家庭生活也改善了,而且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人物。但是,富起来的赵父却仍然让孩子读平民化的公立高中。孩子在外面花费不论多少都要拿收据回家报账。赵锡成说,这不是小气,而是让孩子学会自立,学会在美国社会中生存,懂得怎样用钱并养成经济头脑。
小兰的成长不仅得益于父亲的教诲,也得益于母亲言传身教。母亲朱木兰受过很好的教育,但是初到美国时,为了孩子,她毅然放弃工作机会,承担起养育3个孩子的责任。
随着赵锡成事业的发展,家里条件大大改观,家里还请了管家。但小兰的妈妈并没有因此让孩子轻松下来,仍然孩子自己洗衣服、整理床铺、打扫房间。
赵锡成夫妇还让孩子们也参与家务事的决策。如父母每周召开家庭会议,倾听孩子畅所欲言,谈收获,提计划,并让孩子分工负责来完成。
如果宴请客人,3个女儿全是“女招待”,守在客人身后斟酒端菜。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并各自有自己负责的事项。自己的房间和衣服,门前草坪上的杂草,游泳池他们也是自己清理。甚至门口120英尺柏油路,都由孩子协力铺成。作为母亲的朱木兰这样说:“家园,家园,这个园地是一家人的,每个人都有责任。让孩子从小做家务,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事情。它除了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促进身体的协调发展外,还能使孩子养成务实的良好习惯,培养孩子的办事能力和团队精神,同时,也是增进家庭成员责任感和亲情的一种好方式。”朱木兰这段话很有见地,值得借鉴。
赵小兰后来回忆说:“当时我们不喜欢,但是如今想来。家务事对我的影响是学校所不可替代的。”
进入华盛顿高层圈以后的赵小兰,从总统到同事到媒体,对她的学识、修养、办事能力、团队精神,乃至她那既亲切又带有适度矜持的风度和东方式雍容的气质,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她能成为第一个进入美国内阁的华人绝非侥幸所致。老布什当年要夫人学学赵家的家教也绝非客套之语。这一评价,更使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家庭教育刮目相看。对于东方家教和西方家教孰优孰劣,赵小兰并不加以评论,她只是牢牢地记住父母为她所做的一切,并从亲情中获得极大的快乐。
方法1 放开孩子的手 吃橘子由家长剥皮、上学由家长背书包、参加课外培训由家长陪伴着……这种“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学生过度依赖家长”的现象像流行病一样在很多家庭蔓延。
在某省城一家以青少年为主要培训对象的大型社会办学点现场,有的孩子上课4次后还不知道自己在哪个教室,约90%的学生由家长护送到教学区门口,有的孩子甚至有多位家长护送;在参加培训的学生中,自己背着书包的只有60%;在教学区门口,绝大多数家长能配合管理人员,让孩子自己走进教学区、走向教室,但是不听劝阻、强行带着孩子进教室的家长大有人在。一位中年男子不顾管理人员苦口婆心的劝告,带着自己上三年级的女儿冲过值班室,负责管理的老先生追上去希望他停下来,可该男子竟说“小孩弄不清楚教室在哪儿”。不少家长编出种种理由,帮孩子背着书包送到教室。上课铃响过后,还有家长和学生陆续赶来,部分迟到的学生仍是不急不忙,家长却听之任之,当管理人员催促学生快点时,家长却说:“这孩子早晨起不来。”
现在的孩子都是一根独苗,捧在手中,贴在胸口,含在嘴里,样样事情包办代替,背书包,拿水杯,有的父母对子女的一切大包大揽,连子女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舍不得让他们做,已会用勺子吃饭,仍要喂他;孩子已到七八岁,仍要同床睡眠,甚至将子女的活动范围也完全限制在自己的视线内。
因为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们疼受孩子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某些家庭的全家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对他们百依百顺,爱护备至,孩子已会做的事,也代他们做;这就是溺爱。溺爱者,损害也。英文字“Spoil”,意即溺爱之后损害。
被溺爱的儿童长大后,非但不能“成龙成凤”,而且往往独立性差,依赖性重,以自我为中心,不易适应社会环境,人际关系不良,情绪不稳定,遇事优柔寡断,好钻牛角尖,缺乏解决问题、困难、矛盾的能力和毅力,不敢承担责任,缺乏必有的责任感。
被溺爱的儿童进入小学后,上述不良特点就显露出来了。他们往往不易适应学校环境,逃学,与同学、老师闹别扭,学习困难,易患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
只需稍加观察,就可以发现家长溺爱所关照的并不是孩子的心,而是孩子表面的需要。孩子喜欢吃,他就满足孩子的吃,锻炼身体反而会被很多家长忽视。很短的路程,本来应该是锻炼走路的好机会,可是一律要“打的”;孩子想干家务劳动,家长不同意。由于长期不干事情,造成动作不协调,然后又不得不花掉大量的钱去进行“感觉统合训练”。
家长分不清是溺爱孩子,还是智爱孩子。爱并不是坏事情,对孩子的爱应该越多越好,实在没有必要收起一半。高尔基说过:“爱孩子,那是连母鸡也会做的事,而真正要教育他们则是一件大事了。”只懂得物质上满足孩子的爱,严格说已经够不上人类爱的现代水准。
关心不仅要关照孩子的物质需要,更重要的应该关照孩子责任感的成长。有一个叫向向的孩子爱吃冰激凌,爱去麦当劳、肯德基,只懂得娇惯的家长就把他养成一个爱偏食的“小胖墩”,促成了自私、懒惰、不负责任的坏毛病,学习却一塌糊涂。在幼儿园,向向考试得了零分,回家还唱着说:“三二一,大零分。”家长不但不着急,反而哈哈大笑,夸赞孩子有才。向向上了小学以后,学习成绩更是连连下降,家长这时醒悟过来,企图用各种方式改变向向的贪吃,让他能好好学习,甚至用经济手段逼迫孩子下苦功,但向向贪吃已成习惯,在家里翻不到现金,就把爸爸收集多年的几本珍贵的集邮册连同旧报纸卖给了收废品的人,然后去买零食。父母这时只剩下恼恨却无计可施。
过度溺爱、过分包办,孩子自然就会家庭对社会缺乏责任感,长此以往,孩子的处理能力如何提高?确实让人担忧。
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生活和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师,能自己做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决。应该让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点简单的劳动技能,会开关门窗,扫地,抹桌椅等,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逐渐减少父母或其他成人的照顾,逐步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如果过分的呵护,会严重干扰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导致孩子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社交困难,丧失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感。
► 逐渐减少依赖性孩子生下来,百分之百在生活上要依靠母亲和家人。但一个有作为的人,必须有良好的独立性。所以在育儿过程中,要逐渐减少孩子的依赖性,培养其独立性。孩子已经会做的事,要鼓励他(她)自己去做,不要包办代替。有条件的家庭,尽早让孩子独居一室,以培养其独立性。
► 培养进取心正确的人生观,包括为社会、国家作出奉献。这种精神也是需从小培养,也是“成龙成凤”的关键之一。可通过讲故事、讲英雄人物、参观博物馆,玩儿需用脑力才能玩儿好的玩具,在榜样的鼓舞下,在游戏中,增长知识,培养进取精神,同时家长要做出榜样,因为孩子最崇拜父母。
► 在心理上给孩子断奶这就是要他们逐渐脱掉孩子气,逐渐向成人的素质、言行靠拢,逐渐培养健全的人格,使他们敢于担当一切重任,有独立性,少依赖性,不以自我为中心,能适应社会环境、情绪稳定,遇事先考虑别人,人际关系良好,遇事客观地分析其因果,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心胸开阔,有解决问题、困难、矛盾的能力和毅力。
方法2 用时间观念增强孩子的责任感豆豆一向没有时间观念,这不,上学路上,豆豆东瞧瞧,西逛逛,15分钟的路,走了半小时,听到学校的上课铃声骤然响起,他才慌慌张张地向学校大门奔去。
上课抄写生字,豆豆的眼睛盯着本,就是不写字,那支笔在他手里转来转去,半天了一个字都没写。
放学回到家写作业,豆豆拿出铅笔盒,刚写几个字,又去冰箱取饮料,喝完饮料又想看电视,20分钟过去了,作业本上还是那几个字。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总统,他的成功就得益于从小养成的依据时间规律生活的良好习惯。小时候,罗斯福的母亲为他安排了很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上午7点起床,8点早餐,然后跟家庭教师学2~3个小时后休息,13点吃饭,午饭后再学习到16点。
我们知道,在一天中不同时间里,一个人的精力状况是不一样的。美国伊利诺大学的一位医学博士发现:人在上午10~11点注意力和记忆力最好,在下午15~16点创造力最旺盛。小罗斯福的学习恰恰被安排在精力最充沛的这段时间里。在母亲的合理安排、严格要求下,罗斯福从小就养成了依据时间规律生活的习惯,这对他责任感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现在有相当多的父母认为:孩子这么小,不必为他安排严格的作息时间。其实不然,没有规律的生活,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养成孩子懒惰、拖沓的毛病。
在幼儿园里,一位母亲走上前来,皱着眉头对幼教老师说:“我的女儿做什么事情都特别磨蹭,做游戏、穿衣服、吃饭等活动都比同龄的孩子慢很多,效率特别差,怎么跟她讲道理她都听不进去,只有跟她嚷嚷的时候,她才能快一点,但下一次还是那样。”
正说着,她对一个正在旁边玩的女孩子喊道:“宝贝儿,到妈妈这边来。”孩子听见后便轻轻地挨到她们近前,她长得很文静,母亲说:“来,告诉老师,你叫什么?”只听见孩子细小的声音说:“曼曼。”母亲接着说道:“我真怀疑是因为我给她起错了名字。”
许多父母都有着与这位母亲同样的苦恼:孩子动作太慢,做起事情磨磨蹭蹭,慢条斯理,消耗不必要的时间,降低做事的效率,尤其是穿衣服和吃饭等生活自理方面,显得极为磨蹭。
人应当有效率地生活,不虚度一生,因为时光不等人。时间既是金钱也是生命,荒废时间无疑是对自己对他人的生命极不负责。时间就是测量孩子责任感成长的刻度尺,通过对时间观念的认识,可以培养出孩子对学习目的和人生目标的责任感。
读一年级时,小强总是会忽略时间的存在,上学经常迟到。
现在小强已是四年级的小学生,每天放学回来,他都是在吃饭前把作业做好,晚饭后七点左右下楼和朋友玩,七点半上楼洗漱上床看书,八点半熄灯休息,如果是周末,在楼下玩的时间就可以延长到八点。为了培养这样一个良好的作息习惯,父母也曾经为他费了一些功夫。
最初制定了这个作息计划,家长疏忽了周末的因素,笼统地要求七点半上楼。第一周的几天内,在父母的提醒下,小强都能较好地遵守。周五这晚,小强又下楼玩去了,到了七点半,他没有上楼。妈妈并没有喊他,想看他能玩到什么时间想起回来。
八点半的时候,小强回家了,一副玩得很兴奋的样子。妈妈开门见山问他“几点了?”他说:“妈妈,我知道晚了,可我想着是星期五,明天不上学,可以多玩一会儿吧。”
看来对这件事小强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妈妈并不是在意他多玩了一个小时,但是必须要让他明白一个道理,定好的计划一定要严格遵守。于是就对儿子说:“关键不在于你多玩多长时间,而是在于你没有按照平时制定的作息时间来执行,我们规定是玩到七点半,并没有把周末单列出来,而且七点半的时候你也没有通知我,就玩到了八点半才回来,这是不对的。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按照作息计划,准时回来,回来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可以跟我商量,同意了之后你可以再下楼继续玩,过后我们也可以把这个作息计划再作补充和修改。虽然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是从简单细小的事情中养成的,如果你在平时的生活中散漫拖沓,那就更不能保证在学习中会有严谨认真的态度,一种行为习惯是贯穿于一个人的生活和学习各方面的。”
小强是个责任感很强的孩子,立刻认同了妈妈的说法,并且母子俩马上就把这个规定作了补充,周五周六晚饭后在楼下玩的时间可以处长半个小时到八点。从那时到现在的几年中,小强一直非常自觉自愿地遵守这个作息时间,并且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时间观念非常强,上学从来不迟到,作业在第一时间做好,做事情都是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
► 不妨做一个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表,把孩子日常生活安排得有条不紊,以保证他们在精力最旺盛的时间里学习,在紧张的学习之后得到轻松、愉快的休息。
► 爸妈每天提示孩子睡觉的时间,早睡早起才不会迟到哦!
► 教育孩子在睡觉前,把袜子放在鞋子旁,外衣放在裤子上,内衣放在最上面。这样,早晨起床,先穿内衣,再穿外衣,然后穿裤子,穿袜子,穿鞋。这样有次序的放鞋、袜、裤、衣,大大节省了时间,上学再也不迟到啦!
► 教育孩子走在路上时,要马上想到走马路内侧,防止被逆行的人和路边的车撞到。
► 教育孩子写作业时注意力集中,不溜号。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点一滴养成的,从日常不起眼的小事抓起,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孩子品格的塑造。
方法3教孩子关心身边的事一天,刘星的妈妈无奈地对他阿姨说:“刘星都上小学四年级了,可是在学校里除了对学习还有点进取心外,对其他事情都是不管不问,连值日扫地也极不负责,应付了事,总是要其他同学帮他收‘尾巴’。在家里也是,看见东西掉在地上了,就直接跨过去,像没看见一样。”
读四年级的孩子已经是大孩子了,的确应该知道要负起责任。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
孩子缺乏责任感,往往和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现在的父母,特别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孩子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结果是孩子只注重学习了,认为学习之外的事情一律与自己无关。如今,小学生缺乏责任感是个普遍现象。一些孩子不喜欢值日,干家务活;做事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对父母态度恶劣,喜怒无常……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自觉性还没有很好的形成,自制力比较差,耐性不够等。然而,只要家长深究原因就会发现,最主要的还是孩子身上缺乏责任感。
所谓责任感,就是一个人对其所属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的任务的自觉和负责的态度。它主要包括责任认识、责任感知和负责行为三个方面。如果孩子对责任感认识不清,甚至错误地认为值日、家务活儿等事情是家长的事,是老师的事,是其他同学的事,那么许多问题的产生也就在所难免。
责任感,是一个人日后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所应具备的重要人格品质。
不要说刘星还是个小学生,其实不少孩子虽然上了中学,但做事还是那样虎头蛇尾,学习自觉性、耐劳性差;对成绩优劣无所谓,对爸妈态度恶劣,喜怒无常……
刘星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他没有意识到责任。之所以如此,无非因为几种原因,比如父母包办得多,凡事不需要他动手,不要他操心。所以他也就乐得不动手,而形成了一种不爱动手,不必操心也不用关心的习惯;或者他的意识里,认为这些事做与不做一个样,只有学习搞好了才能得到别人的重视,因而忽略这些细节。
古时候有个小孩子很聪明伶俐,但房间里却很乱,一天他父亲的朋友过来拜访,看到了,批评他房子太乱,应该打扫打扫。小孩子回答说:大丈夫志在天下,安事一屋?他父亲的朋友反驳:一室不扫,安能扫天下。
孩子重视学习是好事,但若是对身边的事都不管不顾,即使学习成绩拔尖,也不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因为他没有责任感,以后走上社会,必会因为这个习惯而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明明和强强是小哥俩,这天,兄弟俩在院子里玩纸飞机,因为共争一个纸飞机吵了起来,明明一生气,几下就把那纸飞机撕碎,碎纸扔在院子里,被风一吹,满地都是。明明自己跑到一边玩球去了。
强强开始大哭,哭着哭着慢慢停下来,后来也跑到另一边去和小伙伴跳皮筋。
奶奶从屋里出来,见院子里很多碎纸,蹒跚着过来扫地,人老了,腿脚不便,一不小心就摔在地上,小哥俩只顾玩得欢,看也没朝奶奶看一眼。
孩子对身边的人和事漠不关心时,家长应予以重视,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单一的教育方式可能无法取得更好的效果,家长不妨换一种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
要想孩子对事关心,首先让孩子对人关心,第一步,得培养孩子心中有他人的情操。
往往因家长的过分溺爱,对孩子迁就、纵容、包庇、无条件满足孩子一切要求,使孩子错误地认为,别人关心自己是天经地义的,而自己从不会想应当去关心别人,这样就逐渐地养成自私自利、唯我独尊、骄横任性的性格。
培养孩子心里有他人的情操,首先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例如饭桌上有孩子爱吃的东西,应教孩子怎么照顾到每一位家庭成员;生日时,教会孩子怎样让家里人一起分享他的快乐;父母亲工作忙,应教孩子学会帮忙做家务;无论哪个生病了,教会孩子关心照顾;生活在公寓里,教会孩子不能影响他人休息,损害他人利益等等。家长还要教育和鼓励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懂得关心帮助同学,懂得关心集体;在社会生活中,懂得关心帮助周围有困难的人。总之,家长可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孩子关心别人,为他人着想这样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久而久之,孩子心里想的就不会完全是自己,为成为一个善良正直的人打下基础。
► 平时通过言行多教育孩子关心自己的亲人和家庭。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不仅能得到父母的关爱,还有爷爷奶奶甚至是外公外婆的疼爱,可以说孩子生活在爱的蜜罐里。还有的家长由于过分的爱,造成溺爱,使得孩子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这一切是应该的,是理所当然的,进而产生一种唯我独尊、麻木不仁的心理。
► 家长应要求孩子主动关心家里的老人、病人和比自己年幼的弟、妹,培养孩子的爱心,即在得到爱的同时,也要爱别人。
► 家长要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孩子在家庭生活的磨练中形成责任感,进而上升为对家庭、对父母负责,进而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对全人类负责。
► 随时建议孩子去帮助身边的亲人,像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为爷爷倒一杯水,为姥姥去买治胃病的药等等。然后,父母及时地给予表扬。通过帮助别人一点一滴的小事,让孩子找到价值感,从而树立孩子的责任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