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标题: 寫給孩子學校的心得:培養一個適應社會,可以自食其力的孩子 [打印本页]
作者: 蝸牛 时间: 2011-10-30 22:47
标题: 寫給孩子學校的心得:培養一個適應社會,可以自食其力的孩子
培养一个适应社会,可以自食其力的孩子
2011年10月25日,星期二的下午,孩子的母亲受学校的邀请到校参加了构建家校合作育人平台,家长学校成立的开学典礼。10月26日,孩子放学回来后,告诉我们学校老师要求与会的家长写一篇培养孩子的稿子。由于时间关系,及个人的思维局限性等原因,本文不妥之处,只有请王老师费心修改了。
给孩子健康的人格。
每个人来到世间,亲人都会百般呵护,倾尽全力保护孩子不受到伤害。如遇病痛之苦,更是不论狂风暴雨,还是熬更守夜都会及时让孩子得到应有的,必要的救治。如果可以代替孩子承受病痛之苦,多半的父母都愿意去代替。然而承受伤害和病痛是做人最基本的能力,所以健康的人格,要从学会承受伤害和病痛开始。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这些关系的全部内涵就是我们对外界社会的认知能力、思考能力、参与能力、自我价值实现和社会价值实现的能力总和。这些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影响孩子终生的人格--人生价值观,开始出现在父母的面前:父母好耍,孩子就学会了懒惰;父母耕耘,孩子就学会了勤奋;父母得过且过,孩子就学会了碌碌无为;父母全力以赴,孩子就学会了百折不饶。影响孩子终生的人格,是由父母言传身教的,不是孩子长大后,受教育程度高低决定的。所以健康人格的培养,要从父母自身做起。如果是单亲家庭,孩子的人格是不可能健全的,但只要父亲或母亲能倾心培养,不能求健全但仍能得到健康的人格。这就和那些先天或后天有身体残疾的人一样,不能拥有健全,但仍然可以获得健康。
给孩子正确的习惯。
正确习惯的培养可以说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难做到的事,因为每一个个体的人,是与社会中的人相互影响的,潜移默化的同化作用,不是靠一己之力就可以抗拒和排斥的。因为习惯不可能在完全孤立的封闭环境下形成(监狱和军队除外),加上每个人几乎都害怕孤独,害怕被群体孤立,因而普遍上每个人天生就有从众心理,不同的只是或显或隐的多少而已。这种心理可以让每一个个体的人非常容易的融入到他身边的环境,那么这种由社会人组成的环境就对任何习惯的培养产生吸引力和排斥力。每一个个体的人,不要说孩子即使是成年人也很难选择去相互吸引还是相互排斥,更不要说可以正确的选择接受吸引还是接受排斥。我的孩子放学后要在学校外面的副食品商店买食品吃,我们三番五次的告诫孩子那些是垃圾食品,偶而吃一下并无大碍,但天天吃就不对了,并且反复强调垃圾食品的危害……孩子也听懂了,但一如既往。问孩子是不是好吃,是不是不吃就难受,结果回答都不是。因为看到别的同学,别的校友都在那买来吃,所以我们的孩子也买来吃。孩子这么做的原因就是一个从众心理被环境所吸引。
我用玩游戏来说明这一点。一群孩子在玩游戏,最开始时有一些孩子因为担心不能参加,就会在完全不了解游戏规则时,盲目的参加进去,这是从众心理的盲目接受吸引。在游戏过程中总是有扮演者先被游戏规则淘汰出局,参加者不想被这个群体孤立,只有盲目的被选择。这之间要是有人明白了规则,不想成为最早被淘汰出局的角色,就会向这个游戏的发起人或组织者提出要求换个角色扮演,但是往往由于这种角色在整个游戏中并不重要,在场外有多余的人时,发起人或组织者会轻易找人替换,那么这个不想再盲目游戏的人就会被排斥,成为场外的人。如果没有多余的人替换,发起人或组织者可以迅速变更游戏规则,直接在游戏中取消这个角色。不论是哪一种情况,这个不想盲目的人,都会被游戏中的所有人排斥,而不仅仅是只有发起人或组织者才会排斥这个人,因为其它的参与者都害怕成为下一个被排斥出局的人,所以就会完全自发的形成群体对个体的排斥。因而联想到,换成一个成年人,都害怕被孤立,这种情况如果发生一个几岁至十几岁的孩子身上,他们如何可以一直坚持自己的正确呢?而每一个成年人都是从孩子蜕变而来的,所以培养习惯不仅仅是从孩子身上开始。
这里就要提到如何培养正确习惯的路径上:一是思维习惯的培养,二是行为习惯的培养。具体的方式方法,是千差万别的,没有标准,只有我们家长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去探索。我只突出说明一下,正确习惯的形成,相通之处就是父母要严格要求自己。我自己犯过这样的错误,我要求孩子不准在吃饭的时候说话,结果我一上桌吃饭,三言二句就说得孩子和我哈哈大笑。属于典型的只准大人放火,不准孩子点灯。如果作家长的不能自律,那孩子就会放任自流,正确习惯的培养也就无法从小实现了。
给孩子胆识和信心。
我的孩子在学龄前,就开始学习跆拳道,每周学一次。我本意只是想四肢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武器,希望通过学习可以培养一点防御的意识,并激活内心的勇气和胆量。事实上教练教的是跆拳道,到了孩子的身上就成了花拳绣腿,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呢?因为教练打出来的跆拳道是在演绎力量之源:胆识。孩子打出来的跆拳道只是在重复跆拳道的姿势罢了。
我所理解的胆识是自我保护的一种能力,应该是天生的,本能的,但是由于现在物质生活的提高,以及独生子女的因素,我们的孩子几乎不会遭遇到贫苦,艰辛,饥寒这些生存的压力,所以在幼年至少年的人生初期,就不晓得“力量”有什么用,更不晓得运用自己的力量能够减小生存的压力。相对来说,胆识是什么,是好吃的还是好耍的什么东西,孩子并不会感到有什么不同,因为孩子没得这些相应的生存经验。而有些孩子生来就对外释放出这种勇气,这真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好事,父母只需要做好引导,后面的发展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了。
我的孩子小学一年级是在503电厂的子弟校就读的,当时和我孩子同龄的一些孩子的家长,都竞相托人,找关系选择了位于清香坪的另二所学校,都说子弟校不好。在这件事上,我和孩子的母亲是有分歧的,意见是相左的,因为教育是一个系统又复杂的工程,一个个体接受教育,其本身就是参于一件复杂的工程建设。虽然我也对选择就读503子弟校心生疑虑,但非常幸运的是,孩子所在的班的同学不到40人,这使得老师有足够的精力平衡孩子因资质不同而产生的学习力的不同。老师是一个职业,就从业者――老师本人来说,还愿意在大家都不看好的503子弟校任课,那这些老师基本上还能秉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育大计,说明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基本上不会出现因学生父母的光环不同而出现的歧视,学生将会受到老师最平等的对待。 而一个孩子从入学开始至大学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所接触到的老师对其所给予的鼓励和责备都将会对孩子的学习力产生终生的影响。
503子弟校在我孩子就读二年级时,因为要改建为西区教育局,我的孩子又一次面临择校的选择,当时我的孩子是可以用在503子弟校就读的学生守则本直接就读清香坪另一所小学的,那是一所很多家长都想送孩子去就读的学校,但是我没有选择那所学校。我在做了一些了解后,和孩子母亲一致同意选择了孩子现在就读的大水井第十九小学。
为什么我选择别的家长都不愿选的学校,为什么我非常看重教育的环境?每个孩子都是在教室里用一样的课本,但为什么差距很大呢?原因就在于,每个孩子在学习环境中所得到的正面肯定和正面鞭策不够,而决定这些孩子得到这些肯定和鞭策可以足够多的人就是是否可以相遇到这样的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中对孩子循循善诱,谆谆教诲的老师。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遇到这样的老师,将会得到人生中千金不换的东西――信心。因为信心不足,直接导致每个孩子的学习力不一样,而这种不足,将会伴随孩子走向成年。
这里我用羊与狼的不同,来说明选择的重要。羊群中只有领头羊才能脱颖而出,因为只要它有胆识了,其它的羊就不再努力去锻炼这种能力,这是符合社会中的人都具有从众心理是一样的。到了狼群中,每一只狼都能脱颖而出,因为狼的合作前提是每只个体的狼都必须有独立胆识才会被群体接纳的。我们家长要清楚,狼生在羊群里也不会是保护羊的狼,羊生在狼群里也不会是狼不敢吃的羊。所以如果不能把孩子培养成领头羊,就不如把孩子培养成一只狼。
胆识可以让人脱颖而出,信心可以使人遥遥领先。非常幸运的是,胆识与信心,那些有钱人无法用钱买给孩子用,当官的人也没有办法找人送来给孩子用。
在培养孩子方面,各各家庭也是大同小异的,我们作为家长非常愿意把这些点点滴滴的心得分享给更多的父母,希望可以集思广益,成就孩子的未来。
最后,我要借此机会特别感谢大水井第十九小学校的执教过李雷XX的历任各位任科教师,以及提供这次机会让我们参加会议的学校各位领导及全校同心协力的全体教职员工!
此致
敬呈
学 生:李雷XX
学生家长:雷XX 李XX
2011年10月30日 X点X分
作者: 朱颜改 时间: 2011-11-29 00:21
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作者: tongtong 时间: 2011-11-29 10: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竹子 时间: 2011-11-29 10: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星星 时间: 2011-11-29 12:01
羊和狼的看法,有点类似于不当凤尾,宁当难头?
作者: pipicookies 时间: 2011-11-29 13:53
说得没错,可是这位家长是如何区分羊群与狼群的呢?任何学校都有好老师和好学生。
作者: 金子 时间: 2012-1-30 11: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蝸牛 时间: 2012-2-1 14:37
金子 发表于 2012-1-30 11:18
学校的选择和孩子的个性还是有关系啊!
有些孩子是在狼群里是狼腰,在羊群里还是羊腰.
個性是由家長由內而外培養的,學校及外在環境只能是對孩子外在的塑造,是很物外,可視的。個性,是獨立特行的。有時間我會寫一些相關的內容,這裏不展開討論了,謝謝你分享了你的觀點。
欢迎光临 壹牛家长圈- (http://16jzq.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