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标题: 韩国“天才”少女造假事件 亚裔父母名校情结成为压垮子女重负 [打印本页]
作者: 小小熊 时间: 2015-6-26 11:12
标题: 韩国“天才”少女造假事件 亚裔父母名校情结成为压垮子女重负
文/远方
“吹牛”的韩裔少女和“录取通知书”
与其他族裔相比,亚裔父母有着近似疯狂的名校崇拜情结。如今在以中国、印度和韩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里,本国的名校已经不能满足那里的富豪和中产阶级,哈佛、斯坦福,常春藤,牛津、剑桥,这些“闪着金光”的欧美名校成了他们追逐的目标。
很多孩子从降生的那天起就被父母推入一场长跑比赛,而比赛的终点就是这些名校。一旦孩子跨入名校大门,他们的父母便“功成名就”,余生从此被名校的光环笼罩。
但是,对于很多家庭的孩子来说,这是一场父母为主导的“成年人”的游戏,孩子在其中是被动,甚至被迫的。
下面这两条最近在美国发生的新闻就告诉人们:在父母执着的“名校崇拜情结”重压下,一些子女不堪重负,甚至被压垮。
[url=]被哈佛、斯坦福联合录取?韩裔女生编织谎言成“国际丑闻”[/url]
本月初,韩国各大媒体报道了一位“天才少女”的传奇故事,这位在美国上高中的韩裔女孩Sara Kim因着各种耀眼的成绩被众多美国名校录取,并获得哈佛和斯坦福这两个顶尖名校全额奖学金,最神奇的是,哈佛和斯坦福为了争夺她,竟然放下身段,达成协议,同意她在两所大学各读两年。
这条新闻如同一朵奇葩,在一个疯狂崇拜美国名校的国度里迅速地怒放开,接受着无数人的赞赏,甚至膜拜。
这个新闻很快跨过太平洋,传到Sara就读的高中附近的韩国人社区,应了那句老话儿,“揭短怕老乡”,在一片质疑声中,终于有韩国媒体醒过神来,觉得有点不对劲。于是在一番难度并不高的调查核实后,真相大白,奇葩凋零。
所有的一切都是Sara自己编造的!包括满分的SAT成绩、高中年度优秀毕业生、4.60的GPA成绩(实际上她所在高中最高成绩是4.57)、还有Sara炫耀的脸书(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打给她的鼓励她上哈佛的电话,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谎言,Sara还向媒体提供了“自制”的哈佛和斯坦福的录取通知书。
当有人开始质疑的时候,Sara又假借哈佛一位数学教授之名给自己高中几乎所有的同届同学发了一封力挺她的电子邮件,我的女儿看了那封邮件后说:“这不可能是一个大学教授写的,倒像是一个生气的高中生的口吻。”
正如人们常说的,一旦说出第一个谎言,接着就要制造出一百个谎言来圆它,而谎言越多,被戳破的机率越大。
最后,Sara的父亲承认“到现在为止,唯一真实的事情是Sara确实是上了托马斯杰斐逊高中”,这位父亲不得不在韩国媒体上为制造了这个国际丑闻而道歉,他说为所有的错误负责,并说自己之前完全不知道这些都是女儿编造出来的,他还认为女儿是患了“说谎狂症”。
很多美国媒体在报道这个新闻时特别介绍了Sara所在的托马斯杰斐逊高中。这所位于弗吉尼亚州的全美明星高中,尽管是公立学校,但却是要通过考试才能进入的,竞争非常激烈。
在这个学校里,只被一所常春藤大学录取都不足以令学生和家长自豪,正如学校的学生服务主管布兰登所说:“我们祝贺那些横扫八个常春藤大学的学生,那是所有学生的标杆,这里的学生谁也不甘人下。这样的氛围给他们带来的是紧张和焦虑。”
这个学校下个学年的新生中以韩、印、中为主的亚裔将占到70%,可以预见,竞争将愈加白热化。华盛顿邮报认为Sara煞费苦心炮制谎言的原因,是来自学校、家长和同学的铺天盖地的压力和青少年对自身成功不切实际的期望。
除了学校的信息,远方又通过网络查询,在众多的信息中梳理出Sara的家庭背景。
Sara的父亲是韩国一家全球在线游戏公司的高级主管,母亲陪着上托马斯杰斐逊高中的女儿住在北弗吉尼亚州的韩裔社区。在那个社区里有大量这样的韩裔家庭,父亲在韩国赚钱,母亲陪着儿女,目的就是上这所明星高中,或者附近的私立学校。
我们可以描画出Sara的成长轨迹,在韩国出生长大,被父母一路推进美国明星高中的她,足够聪明,可是又不足以达到父母预设的目标。
她深知父母要的是什么,所以投其所好编造出被哈佛斯坦福同时录取的惊天谎言欺骗父母。哪知道她的父亲虚荣心爆棚,迫不及待地把这“特大喜讯”加上女儿的“辉煌成绩”爆料给媒体,在有人质疑的时候这位父亲居然要与人家对簿公堂,于是,Sara只好陪着父母继续编制“神话”,直到坠入丑闻的深渊。
在这件事中让人费解的是Sara的父母,他们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把女儿送进在韩国令人羡慕的美国高中,却对女儿缺乏应有的关爱和了解,以至于轻易被谎言欺骗。更留下笑柄的是韩国媒体,在国际化信息发达的今天,居然缺乏足够的常识,为谎言推波助澜。其实这些折射出的是一个民族对名校表现出的狂热和虚荣心。
如果说上面这则新闻是一出闹剧和丑闻,那么下面要说的则是一起令人唏嘘的悲剧。
[url=]名校毕业生不堪投行压力轻生其父撰文反思教育失误[/url]
4月16日,著名投行高盛旧金山支行印度裔分析师Sarvshreshth Gupta在连续工作至少两天两夜后跳楼自杀死去。一个月后,他的父亲Sunil Gupta在华尔街绿洲网站(Wall Street Oasis)发表了《永生之子》(A Son Never Dies)悼念儿子。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这位令人羡慕的跻身世界顶级投行的年轻人的成长、挣扎和走向死亡的足迹。
Sarvshreshth1992年出生在印度,他的父亲当时供职于一家顶级报社,在这样一个有房有车的中产阶级家庭里,他备受宠爱,也背负着父母的全部希望。
他一如父母所愿那样成长着:聪明好学,尝试各种运动,在首都最好的公立学校上学,并成为学校里屈指可数的学生领袖。后来还作为学校辩论队的一员参加全国和世界范围辩论比赛,成为学校老师瞩目的焦点。最终在高中毕业的时候他被美国常春藤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久负盛名的沃顿商学院录取。
让儿子进入常春藤是父亲梦寐以求的心愿,如今梦想成真,父亲感到自己因此达到了人生成功和喜悦的巅峰。整个家族为之庆祝,父亲沉醉在“光宗耀祖,光耀门楣”的快乐中。
四年过去,Sarvshreshth是精英大学的毕业生,有着令人艳羡的工作,因为他已经拿到了高不可攀的高盛三藩地区投行部的offer,用父亲的话说,“还能有比这更极致的快乐与成功吗?”
然而造化弄人,就在今年四月,在工作不到一年的时候,这个在别人眼里优秀成功前途无量的年轻人,却从自己居住的公寓楼上纵身一跃,为生命画上句号。据悉,他是在连续工作两天两夜后,带着难以承受的疲劳和焦虑自杀的。
他的自杀对于他的父母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他父亲的信里,对他出生的喜悦、对他成长的自豪溢于言表,对他仓促离去的痛苦更是催人泪下。可是在这封信里也透露了这一悲剧形成的一些端倪。
在儿子中学时代学业突出的同时,父亲意识到“尽管他聪明太多,善于沉思,做事耐心,但却没有我身上的那种活跃,我那种与人攀谈的能力,我那种自信(有时快要达到自负的边缘)和我那种与陌生人交流的能力。
我观察到了这些差异并决定不去理会这些,让自己相信他的那些长处对于在生活中获得成功是更重要的。那时候,我忽视了他性格中最重要的一面,以致最终给我带来了今日的无尽痛苦,折磨我的余生。”
上了大学,儿子的个性与周遭的环境发生了更大的摩擦。
“在那里他遇到了几个我没有给他准备过的挑战。而这些他所没有的品质,开始给这年轻的男子汉带来精神上的痛苦。
他缺乏与人攀谈、跟人交友、闲聊随扯、化小为大的自信。他太单纯了,腼腆而羞涩,而且用通俗的话来说,他不是那种商海沉浮的精明人。
可是他从不和我谈起这些事儿。他常常向他母亲抱怨:‘妈妈,我没法跟其他学生融到一起去。’”
当儿子“光荣地成为高盛的一员”时,世界顶级投行的光环给父亲带来荣耀,却给儿子带来不适、疲劳、痛苦,直至最后的悲剧。
从一月中旬起,他开始抱怨:“这工作不适合我,太多活儿要干,时间又太少。我真想回家。”
而父亲“正如也许所有父母都会那样反应,我们开导他继续下去,因为这种艰难时期在高压的工作环境中是难免的。”他鼓励儿子“雄心勃勃,加油接着干吧。”
三月下旬儿子的承受达到极限,他没有征求父亲的意见就递交了辞职信,并表示要回印度,找回青春,吃家里的饭,去健身,帮助管理爸爸开办的学校。
这一切与父亲心中望子成龙的要求相差太远,也会让父亲一直享受的光辉褪色,所以父亲非常失望。
之后高盛希望他重新考虑辞职一事时,迫于父亲的压力,Sarvshreshth又回到公司继续紧张疲劳、无休止加班的工作。
4月16日加州时间凌晨2点40分,他给父亲打电话说:“活儿太多了。我已经两天两夜没合眼,明早还有一个客户会议,我得完成一次展示,副总已经不高兴了,而我正在办公室里一个人加班。”
尽管父母一再关心劝慰,可是最终没有拦住儿子走向死亡的脚步,一个多小时以后,他,自杀了。
Sarvshreshth的父亲以饱含深情的文字表达了真挚的父爱,也坦率地剖析了自身的问题。他忽略了儿子性格中的特质,一味把他朝自己认为成功的方向上去推。
儿子内向的性格并不适合在投行工作,在儿子心生退意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却盲目地让儿子去坚持,不肯接受他认为的“失败”。面对儿子英年早逝的悲剧,这位“望子成龙”的父亲对自己的过错追悔莫及。
远方老师感言
这两条新闻的主角虽然是韩国裔和印度裔,可是从中却能看到我们华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子。
国内家长和学生对欧美名校的热情一年高过一年。前一段读到一篇文章,说一位妈妈带着12岁的女儿来到北京一家有名的培训机构求学,这位妈妈直言不讳地对老师说:“我的目标是让我女儿进哈佛。”可以说口气中透出的坚定执著绝不输于韩国虎妈印度虎爸。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倾举家之力把孩子推向美国大学,可是父母对美国教育的了解又少得可怜,言必哈佛耶鲁斯坦福常春藤,却不知那里还有众多各具特色的大学提供着同样优质的教育。
据说在一些有名气的高中里,如果没有被美国排名二十以内的大学录取,学生和家长都会觉得不好意思。而一些更有实力的家庭,已经开始步韩国人后尘:爸爸在国内赚钱,妈妈陪着孩子在美国读高中,甚至初中。
每年欧美大学放榜之际,那些拿到名校通知书的学生们便成了各路媒体热炒的对象,那些以“哈佛女孩”、“常春藤捷径”为名来抓眼球的书籍受到追捧,很多家长甚至以此为“教科书”把“别人家孩子”成功的“秘籍”生搬硬套在自家孩子身上。
世风如此,无关对错,不过走在同一条路上的人们也会达到不同的终点。远方希望被裹挟于潮流之中的父母们依然保持清醒的头脑。
社会和父母定义的“好的”学校不见得是适合孩子个性特长和理想的“对的”学校,父母心中定义的成功的人生不见得是能给孩子带来幸福的人生。孩子努力和奋斗是在奔向自己的理想,而不是为了成就父母的梦想、成全家族的门面。
金钱和时间的投入并不能代替以尊重和理解为主的父母之爱,没有尊重和理解,越强烈的父母之爱越会变成沉重的负担压在子女的身上。这样的爱会让孩子不堪重负,轻者人格扭曲,重者身心俱毁。
愿韩裔女孩的丑闻和印度裔男孩的悲剧不在我们华人孩子的身上发生,而能够制止这一切的是站在孩子背后的有智慧的父母。
(部分内容参考胡禛翻译的《永生之子》)
作者: FXZ17 时间: 2015-6-26 14:22
这不失为一种“光宗耀祖”的方法!!!!!!!!!!
欢迎光临 壹牛家长圈- (http://16jzq.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