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二年级小学生在暑期奥数补习班上听讲。幼儿参加奥数培训、家长凌晨排队报名、每天补习近7小时……暑期奥数班,一直受北京和上海等地不少家长的追捧。 新华社 资料图
12月21日傍晚,上海市杨浦区的五年级学生小伍放学后啃着爷爷递上来的汉堡,匆匆赶赴浦东,去参加一场名为“亚太杯”的奥数杯赛的考试。
当晚的考试将从18:30一直考到20:00。整个2015年12月,小伍几乎每个周末都泡在奥数杯赛考试中——中环杯、亚太杯、小机灵杯、走美杯、春蕾杯、华杯赛等,数目众多,让人眼花缭乱。
“能报的都报了,马上小升初了,大家都说有证书比没有证书好。”小伍的妈妈说。
近年来,每逢年末,像小伍一样鏖战奥赛的小学生不在少数。不少家长相信,小升初统一考试在出于教育均衡化、为小学生减负等目的被取消后,奥赛是各大中学特别是著名民办初中录取学生的重要依据。
基于这一想法,奥数竞赛与培训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有家长无奈地说,取消小升初统一考试是件好事,可真的面对民办初中“百里挑一”的录取模式,感觉只能去学奥数、考奥赛。
奥数真有如此“灵”?
一名上海顶尖民办初中的校长直言不讳,在教育部门明确要求“各类考级和奥数竞赛不作为升学依据”的禁令之下,奥赛等证书的升学作用,近几年正在减弱甚至消失,奥赛之所以热度仍存,与培训机构推动不无关系。对他们而言,学奥数的孩子越多,利润也越有保障。
澎湃新闻)记者连日走访发现,多如牛毛的奥数杯赛背后,有着培训机构幕后操控的影子。
有家长称,微信家长群和同学群都在不时转发一些培训机构和私人教育类微信公号的文章,用煽情的文字图片宣扬奥赛的作用,“给人的感觉是不学奥数就上不了好的初中”。而权威渠道对奥赛信息的公布和报道相对缺位,也让不少家长感觉到迷惘。
有专业人士分析认为,所谓的四大杯赛,背后都有一个或几个培训机构在经营,甚至形成了教材出版、房屋租赁等行业在内的庞大的“奥数经济”利益链。
更值得注意的是,所谓的奥数“四大杯赛”有泄题的嫌疑,严重影响了比赛的公平性。有家长反映,小学教师几小时做不出的题,一些培训机构“金牌班”的孩子10分钟就能答完。
有家长希望,奥赛整治不能只是一声禁令了事,还需要从学校招生录取、培训机构宣传等关键环节进行长期规范。
杯赛众多家长疲于奔命
奥数“杯赛”的初赛集中于每年12月,此时,大多数小升初学生的家长开始忙碌起来。
12月19日,第十六届“中环杯”中小学数学竞赛杭州赛区初赛在青蓝小学举行,从早到晚,共有四场赛事。今年报名的学生人数达到4500名,是去年的两倍。
小升初统一考试被取消后,奥赛作为学生在小升初中脱颖而出的砝码,达到了空前火热的状态,奥数竞赛和相关培训机构也因此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以上海为例,目前奥数“杯赛”包括中环杯、亚太杯、走美杯、小机灵杯、春蕾杯、希望杯等。其中,中环杯、小机灵杯、走美杯、亚太杯被传言是各大知名中学特别是民办初中录取学生的重要依据,也被俗称为“四大杯赛”。
不少家长表示,由于管理部门和权威媒体对奥赛相关信息公开、报道相对较少,导致信息缺位,让他们也不知所谓的“四大杯赛”含金量究竟如何,但是“身边亲友的孩子、孩子班里的同学都在考,如果自己的孩子不考,去申请名校时会吃亏”。
关于“四大杯赛”,每个城市有不同的说法。比如在北京,有家长说四大杯赛为迎春杯、走美杯、希望杯、美国数学大联盟,也有家长说四大杯赛为华杯赛、迎春杯、走美杯、希望杯。武汉家长口中相传的四大杯赛,是创新杯、华杯赛、新希望、世奥赛。
一名上海闵行区的家长今年给孩子报了8门奥赛考试,“从11月开始,几乎不是在考杯赛,就是在去考杯赛的路上。”这位李姓妈妈称,孩子很累,自己也很累,但很无奈,“大趋势如此,只能跟着。”
奥赛独特的训练模式,也确实磨练出了一些“牛娃”与“考霸”,更让大家“感觉到了效果”。
上海长宁区的许女士表示,儿子上幼儿园开始参加思维训练,如今获得的大小奖状有百来张,她将这厚厚一沓奖状晒在微信朋友圈时,赢得一片点赞。
许女士直言,之所以让孩子考奥数“杯赛”,一是获得好名次对升学有利,二是经历了几十上百场考试,孩子以后考试就不会怯场了。
近年,多地一直流传“想上顶尖大学,就要读重点公办高中;要读重点公办高中,就要读知名民办初中”的说法。而四大杯赛,亦被流传为知名民办初中的“敲门砖”。
澎湃新闻探访后发现,每周五下午和双休日,上海一些知名奥数培训机构的大门,总是被接孩子上下课的家长们围得水泄不通。
而培训机构内,往往可以见到这样的场景:教室前面坐着孩子,后排坐着学生家长,一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也低着头在奋笔疾书,跟着教师做课堂笔记,还有家长带了录音笔,把课程内容记录下来。
“都一大把年纪了,还得陪着孙子学奥数,没办法啊,孩子的父母忙,不来也得来。”被一家培训机构的家长称为“奥数奶奶”的李奶奶如此自嘲。
像她这样的“奥数奶奶”、“奥数爷爷”在培训机构里很常见景。“我们这么大年纪了,没有能力教孩子,就记下来、录下来,回去让忙工作不能来的爸爸妈妈给他们辅导。”潘爷爷如是说。
还有家长为了孩子学奥数,全程护航,不仅花费不少金钱,时间上也投入甚多。
坚持陪儿子上了近四年培训班的黄妈妈向澎湃新闻表示,孩子从二年级起开始学奥数,开始在家门口,觉得效果不太理想,就换了一个离家远但是口碑好的培训班,这些年补习费超过1.7万元,再加上她和儿子在外的餐费,总花销不低于2.5万元。
“最让人受不了的是时间成本,每周都耗在那里,孩子累,做家长的也很辛苦,基本上就没有了正常的生活。”黄妈妈说,她每周六监督儿子完成学校里的作业,周日11点半学完英语后,再开车带着儿子赶去十几公里外的奥数培训机构,赶下午1点的奥数班。孩子爸爸也不开心,他平时很忙,本来想着周末一家人聚聚,可双休日儿子老婆都不能陪他。
“其实,孩子不喜欢奥数,常常会有抵触情绪,觉得压力很大,学习很累,但是我们也没有办法。”一位撑着雨伞正等孩子下课的刘妈妈,向澎湃新闻道出了心声,“身边别的小孩都在上奥数辅导课,不上会吃亏。我们也是为他的将来考虑。”
她无奈地说,这是一个“竞争的时代”,不能让孩子落后,只能硬着头皮上。
奥数证书究竟有没有用
家长和孩子们这么拼,获得的奥数证书果真有用么?
上海多位家长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明确表示:有用。“当然有用啦,小升初是没有统一考试的,要进心仪的民办初中,必须要用奥数证书作为敲门砖。”家长林女士说。
还有家长表示,不仅民办中学,一些知名公办中学的特色班也是以奥赛作为录取参考的。
在上海家长中人家较旺的篱笆网小升初论坛上,奥数是众多家长口中的必学项目。一名家长感慨,自己的实际经验表明,奥赛证书才是小升初的“王道”:“亚太、中环、小机灵杯的一二等奖,可以‘秒杀’所有的英语和语文证书。虽然我家女儿奥数一般,但这是我今年小升初最大的体会。”
有家长在论坛贴出了一张表格,囊括了上海各牛校近年来青睐的杯赛、竞赛、测试。表格中不乏向明中学、世外中学、东延安中学、进华中学、上外附中、上外双语、上宝中学等诸多牛校,这些名校青睐的杯赛中,无一例外地都包括中环杯、小机灵杯与走美杯等奥数杯赛。
上海一名妈妈表示,自家孩子小升初那年,奥赛一堆奖,英语就“五星全能”和“三笔四口”,妥妥地签约了名校世外中学。而同年级的同学英语一堆市级奖,奥赛一项也没有,“妥妥地淘汰了”。
而即使是四大杯赛之间,家长还有着不同的划分:真正的牛娃拼亚太;有中环杯二等奖基本等着挑学校;小机灵杯较深适合五年级读;春蕾杯因为比较简单,牛校一般看不上,但每个等级只差一分,能看出孩子的细心程度。
相比于家长,奥数培训机构的宣传更值得思考。
宣称招聘了中学在校任课教师的“新王牌”教育机构工作人员直言:“我们有聘请一些初中的在校任课老师作为我们的辅导老师,从他们那里,我们了解到校方会侧重有证书的孩子。因为在校方录取学生时会看孩学生的简历,如果两个孩子成绩相当,面试成绩又都不错,那就会看孩子的获奖证书,通过这个来作比较。”
这些说法的真实性有多大?澎湃新闻近日咨询了上海一些知名学校。
“我们只看一等奖的奥数证书,毕竟你们也那么辛苦地考了。”澎湃新闻以家长名义向上海浦东新区一家知名民办初中咨询时,得到了这样的回答。
上海一家知名外国语中学的招生办也表达了相似的态度:“对于杯赛证书我们是没有硬性规定的,但是有当然是比没有要好。同等情况下,我们会优先考虑有竞赛奖杯或奖状的孩子。”
上海市民办华育中学招生办人员表示,看重的是孩子的综合素质,不会把杯赛证书当做决定因素。
作为一所公办学校,上海市北初级的理科班是家长口耳相传的奥赛顶尖学生向往的“圣地”,谈及奥赛证书的作用,上海市市北初级中学招生办表示,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要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来看的,“我们会侧重去了解孩子个人的素质。”
位于普陀区的上海市民办进华中学是受家长追捧的知名民办中学之一,校长陈国强告诉澎湃新闻:“客观地说,所谓证书、专长,很早以前似乎是有一定作用,到后来特别是最近几年,作用在减弱甚至是消失。因为政府要求民办学校不能以此为依据,甚至连收取学生的简历都是禁止的。我们依据的只是网上的报名表和学生成长手册复印件。”
对于家长们的焦虑,陈国强认为是教育中介机构起了反作用,家长大多还是传统观念,先入为主。另一方面,由于奥数独特的学习模式,可能有些学生参加这些辅导班,真能平衡各校间的教育差异,所以不少家长还会有所坚持。“我们更看中的是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学习的愿望和要求、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具备高效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品行素养,这样的学生学习起来有基础,有后劲。” 陈国强说。
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是位于延安西路的一所公办学校,澎湃新闻以家长的名义向该校教务科工作人员咨询时,他作出如下回应:“如果学有余力的话,可以去学一点奥数,开拓一下孩子的思维,但是为了升学去学习奥数就太功利性了。说实话,我的孩子也没有去学奥数。其实,学校还是更看重一个孩子的综合能力的。”
即使学校如此说法,不少家长仍半信半疑。“学校当然不可能公开说要收奥数证书的,但是没有奥数证书,我们可能就进不了好的民办初中。”上海杨浦区一名正在读民办初中预备班的家长胡女士猜测说。
禁令下的奥赛培训热潮
其实,作为教育决策层,教育部很早就对奥数竞赛挂钩升学下达了禁令。
早在1994年,原国家教委(现教育部)就正式提出取缔奥数。可在之后,奥数竞赛在不少地方仍如火如荼。
据新华社2013年报道,教育部网站公布的一则通报事项引人注目:因为以组织竞赛的形式提前组织“小升初”招生考试,郑州一中实验初中受到通报批评,并被取消2013年的评先评优资格。
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教育部重拳出击治理奥数,对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地方,将对省级教育部门负责人进行约谈,并在媒体刊登约谈信息。”
教育部表示,多年来多次强调严禁“奥数”与升学挂钩,这一禁令目前仍在实施。
此外,根据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各类考级和奥数竞赛不作为升学依据。
在对于奥赛的态度上,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也与教育部步调一致。如上海市教委曾明确表示,招生入学不得与奥赛成绩挂钩。2012年8月21日,北京市教委也申明,禁止各种升学考试与培训机构挂钩。
家长们表示,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义务教育招生阶段学校不允许收取奥数等证书,然而,由于在小升初等考查项目中没有统一考试,因此经常听闻奥数证书仍然是“小升初”名校招生时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
“我们还希望恢复小升初的统一考试呢,这样也不需要花大把的钱送去培训机构,孩子累我们也累。”上海家长陈女士说。
为何家长会有这些认知?澎湃新闻走访发现,大多数家长都称因为“亲友的孩子或孩子班里的同学大都在学,自己不学怕被靠边站”,而造成这一情形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确实有些学校在招生时会收下奥赛成绩,甚至公开称以此为录取参考之一。诸如上文中的提到的上海部分学校,就公开称在招生时会看奥赛证书。
二是有家长感觉权威渠道对奥赛的信息公开、报道存在缺位,让他们有些迷惘,往往就被周边家长或网上信息牵着走。
“确实能从网上搜到不少管理部门发布中小学录取不以奥赛成绩为标准的禁令,可在当下的信息时代,这些权威信息太少了。”上海一名孩子还在上幼儿园已经开始关注奥赛的父亲王先生告诉澎湃新闻,他在微信家长群里和其他家长讨论过,既然国家和上海都下了禁令,为何以四大杯赛为代表的各类奥数杯赛仍在年年举行?为何一些小学仍有教师鼓励学生参加奥赛?
三是一些奥数培训机构和社交媒体中账号用煸动的文字、图片宣传奥赛的作用,这其中同样存在管理部门的缺位。
“如果说四大杯赛没用,那培训机构的很多宣传都是骗人的,可为何管理部门不来处理?”上海闵行区一位家长刘女士问澎湃新闻。
在一家名为思源教育的培训机构网站上,澎湃新闻发现一篇关于该机构小升初政策讲座的报道,面对满满一教室的家长,该机构一名讲师在讲座中声称:“很多名校的数学录取考题中有50%的同步课程内容,另50%的内容则是奥数题型,如果没有学过奥数,很多同学甚至对题目都看不懂,这样也就跟名校无缘了。”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使用人群日益扩大,一些所谓的个人或私人团队运营的“微信公号”正在成为奥赛的宣传重要推手之一。
而一家名为“奥数网”的微信公众号则发布了名为《2016小升初要注意7大潜规则3大谎言》的文章称,严禁奥数成绩与招生挂钩就是一大谎言,“如果你信了,那想通过择校上名初,十有八九是渺茫。可以很负责任地说,长沙小升初,就是以奥数论英雄!”
上海一位从事传媒广告行业的家长分析说,微信公号想要赢利必须有可观的订阅数和阅读量,这促使一些私人微信公号抓住家长的心,用影响升学等字眼来吸引他们的眼球,四大杯赛等奥数就成了其一个重要的宣传内容。这些微信公号不仅经常推出所谓“四大杯赛的真题”、“民办学校录取面试真题”等,甚至还会发布一些与四大杯赛有关的排行榜,比如“从四大杯赛获奖人数看各小学排名”之类。
奥赛利益链和“泄题黑幕”传言
随着四大杯赛的红火,近年来,有关“杯赛黑幕”的说法也是沸沸扬扬。
一位2014年参加奥数杯赛的上海家长告诉澎湃新闻,他的孩子参与“四大杯赛”之一的中环杯时,发现有培训机构涉嫌提前泄题。
澎湃新闻也在大众点评网的亲子乐园发现了一个帖子称,主办方办了所谓金牌班,这些班里的孩子显然做过考卷。五年级的考卷相当难,小学教师做几个小时都做不出来,竟然有孩子十分钟都填满了,然后就开始玩,同场的孩子看到过这种牛娃。这么难的题目最后出来获奖分数线竟然比去年高11分,“不是黑幕班的孩子,都出局了。”
还有家长称,孩子出了考场就对自己说:“妈妈,我们是来交赞助费的,我同学有答案,给我看了一题,结果还真有那一题。我想就算我得了满分,也估计不会有奖的。”
有专业人士分析认为,奥赛热的背后是一条巨大的利益链,所谓的四大杯赛,背后都有一个或几个培训机构在经营。奥赛催生了一批教育培训机构和教师,形成了教材出版、房屋租赁等行业在内的庞大的“奥赛经济”产业链。据公开资料显示,有估算,仅北京的奥数市场1年就达20亿元。
在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奥数培训班平均每节课的收费从几百元甚至几千元不等,争抢名师要“秒杀”,有些机构的奥数名师出来单干,年收入百万也非个例。有些名师的工作室报名时只收家长的现金,没有发票。
不少奥赛培训机构和名师还拿出“饥饿营销”的策略,称如果家长报晚了,名额就没有了。
目前,上海奥数培训知名机构 “学而思”的价格是每学期3150元。“不能说杯赛证书一定会对升学有利,但是有证书总比没证书好。”澎湃新闻以家长的身份咨询“学而思”时得到这样的回应。
上海思源教育培训机构则称,从升学的角度而言,每个学校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有些学校重“文”,有些学校重“理”,但是证书肯定是越多越好,证书的质量也是很重要的。不是什么证书学校都会看的,像一些奥数杯赛的证书质量还是蛮高的,以3180元的价格参加寒假奥数培训班,让孩子的奥数成绩得到提高,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性价比是挺高的。
上海“智康1对1”和“至慧学堂”的培训费用则因地区而异,不同地区的收费标准是不一样的。这两所培训机构纷纷表示,孩子上辅导班对提高奥数成绩是没有问题的,因为竞赛的种类较多,且各类竞赛的含金量也不同,所以没有办法统计获奖比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含金量较高的杯赛证书对升学肯定是会有帮助的。”
另有教育界人士称,一些私人微信教育公号也与奥赛培训机构有着利益关系,有的甚至就是培训机构在这些微信公号是做广告,只是隐藏在所谓的“报道”中。
奥数到底该不该学
“奥数不需要人人都学,只有5%的孩子适合学奥数。”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奥数队领队、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熊斌日前对澎湃新闻表示,只有在学校课堂上学得比较扎实、学而有余力且又对数学有一定兴趣的学生才适合学奥数。“如果没有天赋,再努力也不会取得很好的成绩。而适合学奥数的学生之间也是有差别的,奥数学习也必须分层次、分难度,根据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内容和难度,因人因地因时而宜。奥数并不是‘提前学’,更不是‘数学中的杂技’,它就是课堂外的教学,和课堂内的数学是主干与支干的关系,既是课堂的提高和深化,又是拓展视野的数学园地。”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总校长王殿军认为,现在不少孩子学习奥数的动机只是围绕获奖、加分、上好学校,但很多人不一定有很高的兴趣和很好的天赋。他建议建立一套完备的评价制度,对于有天赋的学习,鼓励他们进入优才计划,学习奥数,而那些对奥数没有天赋甚至没有兴趣的学生,应该回归普通教育体系。提起这些年来奥数培训的发展历程,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原光明小学校长刘永胜在接受《北京日报》采访时坦言,如果政府不加以制止,奥数培训将从小学蔓延至幼儿园,甚至会有人敢编“胎教奥数”。
刘永胜回忆,奥数最早出现在高中,那时候是为高校培养热爱数学、希望致力于数学研究,并且有一定天分的学生。后来,奥数演变成奥赛,逐渐与升学挂钩,引发了中小学生的学奥数热。刘永胜认为,问题出在奥数与升学挂钩后,社会培训机构与部分中学相互勾结选拔学生,一些地区和学校为提高升学率、重点率,也鼓励学生学习奥数,最终形成了一个怪圈。
【主要奥数杯赛】
中环杯:全称“中环杯数学思维能力竞赛”,是一项难度比较高的思维能力竞赛。公开信息称,历年的中环杯一、二等奖获得者,绝大部分在小升初时都被重点中学实验班录取。中环杯是全国范围内的重大赛事,在很多地区受到重点中学和学生家长的普遍认可。参赛人群:小学三年级-中学八年级,爱好科学、数学的学生。
走美杯:始创于2003年,“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要求,通过开展“走进美妙数学花园”中国青少年数学论坛活动,使广大青少年在生动有趣的数学学习中感受到陈省身先生所说的“数学好玩”、“数学之美”和“数学是有用的”,实现从“学数学”到“用数学”过程的转变。公开信息称,走美杯近年来在重点中学选拔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二等奖对小升初作用大,三等奖作用不大。参赛对象: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学生。获奖率:一等奖5%,二等奖10%,三等奖15%。
小机灵杯:由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举办,是上海一些初中非常看重的一个比赛, 参赛对象:上海全市各小学三至五年级学生;分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三个组别。奖项设置:一等奖占年级参赛人数的1%、二等奖占年级参赛人数的3%、三等奖占年级参赛人数的10%。按照规定25%的胜出者将进入决赛。
亚太杯:全称亚太小学数学奥林匹克邀请赛,从新加坡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演变而来,从1990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由于比赛规模越办越大,亚太部分国家和地区逐渐派代表队参加比赛,现已成为亚太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小学数学竞赛之一。亚太小学数学奥林匹克邀请赛分为上海赛区初赛、决赛、新加坡(第一回合)及新加坡总决赛(第二回合)
华杯赛: 全称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为纪念我国杰出数学家华罗庚教授,于1986年始创的全国性大型少年数学竞赛活动。华杯赛堪称国内小学阶段规模最大、最正式也是难度最高的比赛。参赛对象:小学三、四、五、六年级学生、初中一年级学生。
希望杯:主办方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普及部、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数理天地》杂志社、中青在线、华罗庚实验室。参赛对象:初、高中一、二年级学生和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小学参赛人数的四分之一为优胜,进入第二试;进入第二试的选手将有不少于五分之一的人获得一、二、三等奖,分别被授予金、银、铜奖牌;中学参赛人数的五分之一为优胜,进入第二试;进入第二试的选手将有不少于八分之一的人获得一、二、三等奖,分别被授予金、银、铜奖牌
北京市教委等有关部门公布治理奥数成绩与升学挂钩四项措施、叫停与升学挂钩的奥数竞赛培训后,昨天,记者采访了部分教育专家、校长、校外教育机构负责人,他们一致认为:虽然奥数本身并没有错,但与升学挂钩就必须坚决制止,“叫停奥数很必要”。
奥数不是创新人才培养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孟繁华目前致力于基础教育改革创新方面的研究,他对于中小学生普遍学习奥数的做法一直持反对态度。
奥数培训不同于创新人才培养,“简直就是背道而驰,完全不对路”。孟繁华告诉记者,目前国际上最新的学术成果认为,培养创新人才应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愉悦的心情,另一个是长时间专注一件事情。对于大多数中小学生来说,奥数培训不但不具备这两个条件,还加重了孩子们的学习负担。
他认为,眼下社会上流行的奥数培训只注重训练,即让孩子们套用方法来解题,缺乏自己对新事物的探索。真正的创新人才是能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而不是单纯用固定套路去解决问题。
“市教委等部门出台的举措非常有必要,眼睁睁地看着奥数问题自然衍化很可能会出问题,就目前来看,已经对教育公平造成了冲击,同时,也冲击了义务教育课程教学体系。”孟繁华表示。
奥数不适合所有孩子
提起这些年来奥数培训的发展历程,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原光明小学校长刘永胜坦言,如果政府不加以制止,奥数培训将从小学蔓延至幼儿园,甚至会有人敢编胎教奥数。
刘永胜回忆,奥数最早出现在高中,那时候是为高校培养热爱数学、希望致力于数学研究,并且有一定天分的学生。后来,奥数演变成奥赛,逐渐与升学挂钩,引发了中小学生学奥数热。“平心而论,奥数本身的主要内容并没有错,对于开拓学生思维、启发智力确实有一定好处。”
刘永胜认为,问题出在奥数与升学挂钩后,社会培训机构与部分中学相互勾结选拔学生,一些区县和学校为提高升学率、重点率,也鼓励学生学习奥数,最终形成了一个怪圈。
刘永胜告诉记者,早在10年前,市教委就针对奥数出台过一系列禁令,但是屡禁未止。他认为,这次政府部门的态度很坚决,有利于净化教育环境,引导孩子全面发展。
校外教育不应以文化课为主
作为校外教育机构负责人,丰台区少年宫主任王振民认为此次政府公布治理奥数成绩与升学挂钩的措施很有力。他说,家长们让孩子学习奥数是为了上好学校,“重点中学”看中奥数是为了吸纳好生源,而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开设奥数培训班则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如此循环往复,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规律。
“奥数只是一种竞赛形式,不能让它变得太功利,也不能太泛滥。”在王振民看来,教育行政部门下属的校外教育机构,尤其不能把文化课培训作为主要内容,而应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开设培训项目,营造一个适合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的好环境。记者 贾晓燕
欢迎光临 壹牛家长圈- (http://16jzq.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