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标题: 数学"难题"我都会,为什么得不了高分? [打印本页]

作者: 532725727    时间: 2016-11-24 14:12
标题: 数学"难题"我都会,为什么得不了高分?
本帖最后由 532725727 于 2016-11-24 14:40 编辑

数学"难题"我都会,为什么得不了高分?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很多数学自恃学得不错的学生,往往很容易陷入一个怪圈——难题都会,分数却不是很高。这些学生往往解决了那些“难题”,却常在一些他们认为的“简单题”上面丢了大量的分数。
很多人一提起提高数学,就想到刷题、解决难题,却没有思考以下这些问题。

到底什么是难题?难题、易丢分题目,背后到底考查着什么?这些考察点对应你什么样的能力?

本文旨在从分析什么是难题,重构你对难题的理解,探寻高考数学考查的基本能力,为那些仍然挣扎在高考数学中的学弟学妹们,指点迷津。



  ◆  ◆
到底什么是“难题”?


很多学生喜欢一厢情愿地认为难题就是压轴题、就是一般同学做不出来的题目,可是恰恰越是有这种想法的学生,最容易掉进“难题都会,却仍然考不了高分”的窘境。

问题出在这部分学生对难题的定义过于狭隘,在一些他们认为不是难题的题目上,屡屡栽了跟头。
那种题目可以称得上是高考数学当中的难题呢?大致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思维难度大。即看了题目以后不知道该如何去思考,没有方向,或者思想到了某一部卡住了再也进行不下去,故而解不出来;

第二种,计算难度大。即学生看见以后能够有一定的解题思路,但题目想要进行较全面的求解,就基于一定的计算,当计算量较大时,学生往往因计算错误而让题目变得过于复杂故而难以进行下去;

◆ 第三种,阅读难度大。即题干较长,条件和干扰条件较多,阅读起来较为费劲的题目。考生在面对这类题目时,往往因为高度紧张考试环境时,容易造成阅读的困难,而抓不住题目的重点或者漏掉一些条件,导致考生难以拿分。

大部分定义难题较狭隘的同学,都是把视线全部投在了思维难度大的题目上,有时候走向了一味追求思维难度题目的小路。而将考试中,其他难度的题目误认为是容易得分的简单题目,而不予以足够的重视和区别对待。自然,这就很容易掉进所谓的“难题都会,分总不高”的窘境。

在这里我们需要重新定义什么是难题,即凡是在试卷上不容易得分的题目,都属于难题

对不同类型的题目采取对应的策略,才能脱离“难题和简单题”的怪圈。




  ◆  ◆
重新认识高考数学
事实上,上述的三种难题,分别对应高考数学考查的三种能力,即处理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计算能力)。

  所谓处理信息能力,即从题干中挖掘已知条件、隐含条件和限制条件(常见的例如根号下代数式大于零,线性规划问题中的限制条件),将隐藏在文字和数字中的信息处理成解题所需的条件。

所谓分析问题能力,即揣摩出题人意思,理解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和对应的解决方法,通过行之有效的计算和推理,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所谓解决问题能力,在数学中主要体现为计算能力,即通过准确的计算和推演,正确地解决问题,得出答案的能力。

一般来说,无论是全国I卷还是全国II卷,大体上都是110分~115分的简单题加上最多35分~40分的有一些难度题目。这部分题目,基本在阅读难度(考查处理信息能力)、思维难度(考查分析问题能力)、计算难度(考查计算能力)三个方面,体现和简单题的区别。

在高考试卷中往往又出现不同难度模式相互组合的情况:例如解析几何往往同时体现思维难度和计算难度;压轴的选择题往往同时体现阅读难度和思维难度。


要想真正拿下高考数学中的难题,进而提升考试分数,就不应当单纯地考虑如何多做其中一类题目,而是应当想办法提升三种不同能力。



  ◆  ◆
三种能力如何提升?


要拿下高考数学中的难题,将一门数学的分数提升并稳定在前列,就需要学生在提升自己处理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计算能力上下功夫。

处理信息能力
欠缺处理信息能力的学生,往往欠缺对题型、题设条件、考点的一种敏感度,不擅长从看似千变万化的题干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更容易受到干扰条件的误导。

从能力提高的角度,这部分学生首先需要见识足够多的题目,在此基础上学会迁移和总结,通过这些题目建立题干到考点的联系,从而能够从变化的题干当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和对解题有帮助的条件。

从具体方法的角度,我们建议学生着手做两个工作:

第一,搜集整理自己做过的题目,尤其是错题和解答有困难的题目,从中总结出不同题目不同考点的解题模式,了解题干中的有用信息;

第二,在做题过程中,先看最后的问题,由最后问题去联想这类问题对应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再到题干中挖掘与之相对应的条件和隐含条件、限制条件。

分析问题能力
欠缺分析问题能力的学生,也就是我们惯常认为的数学学不好的学生。这类学生不擅长自我总结或是依赖别人的总结,无法形成对于一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套路,拿到问题往往觉得不知从何下手,或是在很多没有方向的尝试当中浪费时间。
对于这类学生,我们同样有两个建议:

第一,学生需要通过题目,对知识体系和考试题型有一个全面地梳理和清晰地了解;

第二,在全面了解数学知识体系和考试题型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套路。
学生完成上述两步工作后,会逐渐发现实际上高考数学中难题的绝大多数,考查方式和考点是相对固定的,将不同的题目对应不同的解题方法,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学生在考场上面对问题时的窘迫,也让解题更加有目的性和方向性。

换句话说,这类学生需要靠“总结套路”来降低思维难度,即不依靠一味地尝试和临场分析来解决问题而是事先给不同题型大类归纳出一种模式化思维(例如恒成立问题,先尝试分离常数法)。

在这个层面上,分析问题能力就不仅仅局限于临场分析能力,而包括了经验总结的能力来弥补了临场分析的不足,而经验本身既可以从自己的日常积累中产生,也可以借鉴其他人的成功经验。

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属于基本功,提升计算能力无非多做多练和一些有目的的训练。
多做多练自然不用多说,那么什么是一些有目的的训练呢?

例如限时训练,一定强度的限时训练(当然,一定要严格遵守时间约定,不能自欺欺人),对于计算能力的提升,一定是有帮助的,关键就在于,这种训练不能是一时兴起,必须是有一定频率,虽然这个频率不一定很高。在高一、高二学校缺乏这种训练的情况下,一定要自行予以一定的补充。

例如不检查训练,就是在练习过程中,一遍做过去,就做一遍,做完一题,马上进入下一题,即使是非常容易的回代检验也都不进行。在认真贯彻、绝不蒙混的前提下,这样的练习也同样能发挥作用。初中的学习给我们留下了考完试一定要检查的习惯,但是真正在高考考场上,又有多少人能有相对充足的检查时间呢?往往都是做完最多剩余个十几二十分钟,更多的都是刚刚勉强做完,这种情况下,不检查的练习,就有其针对性。

那么,如果你是学生读者,你肯定会问,那种很简单的检查,比如回代,有可能既不浪费时间,而且能让你在做完这道题,以一个很小的时间投入,确信无疑这道题无误的“快速检验”在不检查训练中,也不能用吗?

当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带有特定目的的训练方式,刚才提到的“快速检查”完全可以在限时训练中使用,而不检查训练的目标,就是提升你的一遍正确率,就是希望暴露出那些本存在的问题。



  ◆  ◆
不同水平的学生如何自我定位
经过一系列的分析,我们再度重申观点,高考数学中难题的难度体现在不同的方面,即阅读难度、思维难度和计算难度,对应三种不同的能力考查,即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计算能力。

不同水平的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提高自己的对应能力,以应对高考数学中不同类型的难题。

以下几类学生请大家自行对号入座:

一般来说,高考数学在110分以下的同学,属于基本功不扎实,免谈哪种能力的提升了,多练多总结,套路都没总结好,成绩自然好不了。

高考数学在125分以下难以突破的同学,基本属于欠缺分析问题能力并且不擅长自我总结套路的同学,需要靠解题方法的套路总结降低考场上的思维难度。这类同学并非没有套路,大部分是欠缺自行总结的套路, 总希望直接照搬参考书,但是自己总结才是这部分同学提升之关键。

高考数学能达到130分以上140分以下,偶尔也能上一下140的同学,又存在两种不同的情况:


对于第一种情况的学生,注意不要忽视小题中的“难题”,这种难并不一定是思维上多难,但是却充满陷阱,要重视且增强计算能力,进行一些专项的突破。

对于第二种情况的学生,基本上你需要拓展你的能力上限,不要迷信老师说的话,“数学最关键在于前面的正确,最后一道题的最后一问不做你也是140多分!”如果你打不开这个能力上限,你的满分就是144分最多,你任错一道题你也上不了140。老师面向的是更多更广泛的同学,而对于你,你需要学习一些自主招生难度、竞赛难度的内容,去稍微拓展一下,再回到高考的范围来,这时候你对压轴题会有新的理解。




  ◆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事实上,我们反复强调的三种能力,虽然是从应试的角度出发,但却是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即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很难说这是一个解决问题能力强的人。

很多同学认为自己做错的题都是“粗心”、“大意”所导致,殊不知,在考试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平稳的心态、细致的审题与计算,都是能力的体现。难题做的对,说明了一个学生思维能力很强,数学水平很高,这是一方面的能力,但是问题是,数学考试考得高所要求的能力绝不仅仅是分析难题的能力。

只有能够将三种能力充分发挥,能在考试的环境下把平时能做出的题做对,拿到高分,这本身就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能力。

道理很简单,可是又有多少学生眼高手低、恃才傲物,对“简单问题”不屑一顾,对“难题”又心态浮躁,不肯摆正心态,踏踏实实地面对自己的问题。

最后以荀子《劝学篇》的名言做结,与诸君共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本文由霖妈整理自网络,转至壹牛家长圈是为了更多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但不代表我们同意其观点。若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大家在本帖回复互动讨论

欢迎加入壹牛家长圈系列家长群:
【壹牛】高考家长群 156704153
【壹牛】17 中考家长群 255408023
【壹牛】初中家长群 333035273
【壹牛】小升初家长群 122284038





作者: 未名湖在路    时间: 2016-11-24 16:52
谢谢分享,认真学习了。
作者: 地狱0天堂    时间: 2016-11-24 20:12
谢谢分享 !
作者: 吴汶晨露    时间: 2016-11-29 10:45
谢谢分享!
作者: 荔枝蜜    时间: 2016-11-29 11:07
认真学习!
作者: 112233sr    时间: 2016-11-30 10:27
谢谢分享,下载太慢
作者: 112233sr    时间: 2016-11-30 10:35
谢谢,已成功下载
作者: 西西的妈    时间: 2016-12-13 16:49
谢谢管理员分享
作者: 西西的妈    时间: 2016-12-13 16:55
谢谢管理员分享
作者: hlt031203    时间: 2016-12-17 11:22
学习了,就是这些错误,要改不容易啊!
作者: qaz666    时间: 2016-12-17 17:15
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快乐驿站    时间: 2017-3-15 10:59
久违的雨露好!收下啦!感谢!
作者: {输水焊管}    时间: 2017-3-30 21:42
先顶后看~~




欢迎光临 壹牛家长圈- (http://16jzq.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