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新高考改革的实施,我国的高中教育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其中的争议之一就是由于改革导致学生选报物理学科的人数减少,因而引起相关人士的忧心忡忡。2015年北大考试院院长秦春华先生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我对浙江新高考改革试点方案的担忧》,其中指出:根据他们的实证研究,江苏的类似改革导致江苏籍学生数理水平呈下降趋势,而如果因为此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影响到江浙学生对数、理、化等基础学科的兴趣,进而削弱其能力,对于中国未来长远发展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后来的发展趋势也印证了秦先生的担忧:学生选报物理学科的积极性大为下降。对此,《科技日报》也于日前发表文章《新高考“弃物理”成趋势,物理学界很心塞》。表达了对于这一趋势的忧虑。
在笔者看来,对于这一趋势也不必过分担忧。
首先,选报物理学科人数的减少,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因为原来文理分科,理科学生占学生总数一般都超过50%,而这超过一半的学生都要学习物理,不管将来用不用得上。如果从将来能否用得上这一根本评价标准来衡量,我们会发现,选报物理的人数减少,是对原来过多人选择物理的正常纠偏。因为,从现代社会的职业分类来看,并不是一多半的职业都需要学好高中物理以达到应付高考的程度。并且在新高考的制度设计里有文理不分科的规定。高中阶段的所有科目的学习都应当达到高中毕业的水平。如果能认真做到这一点,那么从制度上讲就不存在任何问题。
其二,我说不必过分担忧,并不表示就天下太平,没有问题。按照现在这个形势发展下去,很有可能导致国民的基本物理素质不断下降、高层次理工科人才减少,素质下降。
写到这里,有人可能会有疑问:你一方面说新高考基本制度没有问题,一方面又对现状表示担忧,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我以为:最大的问题是地方改革举措的冒进导致高中教育的功利化和短期行为。国家新高考改革方案的精神实质是: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实行选考科目的多次考试,但有的地方在制定具体改革方案时,不考虑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客观现实及积重难返的传统观念,过快地实行了选考科目的多次考试,结果使得各中学为了考出好的高考成绩,过早地进行选科教学,而不是要求学生在全科学好的基础上进行选科。进而背离了新高考制度所要求的学生有个性地全面发展的精神实质。
具体来讲,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育还是以高考为指挥棒,其最高目标还是提升高考成绩。所以,当新高考方案实施以后,在学生选择选考科目的问题上,学校必然会为了提高高考成绩引导学生选择容易得高分的科目;在高中教学安排上,为了让学生在选考科目的高考中得到高分,必然压缩学考科目的教学时间,造成全科教育教学水平的下降。这种仅以高考得高分为最高目标的高中教学,必然有损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国家各级各类人才的平衡。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国家高考改革方案中已经有答案,就是:
一方面要求各中学必须尊重学生的选科自主权,学校要根据学生的选择实施好每一科目的教学。
其二,学生拥有了选择的权利,还要具备选择的能力,也就是学生选择和管理学业的能力要真正培养起来。即目前在各中学普遍推行的学业规划教育一定要认真执行起来。通过学业规划教育让学生明白高中阶段的选科与未来的大学学习及以后职业发展的逻辑联系,进而真正树立起为了职业理想而非高考成绩进行学习的科学观念。这样以来,学生在选科的时候就会考虑自身未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提升高考成绩。
其三,普通高校要仔细论证自身专业对高中阶段科目的要求并及时公布出来,不能应付差事、敷衍了事,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对选科问题做出正确决策。
2014年开始推行的新高考,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选考科目的出现,除了语数外,学生可以在史地政理化生(技)等六(七)门科目中自由选择。国家把学习的自主权进一步下放给求学者本人,符合教育规律,也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只要我们执行好学业规划教育这一配套措施,帮助学生树立学业规划意识,掌握学业规划能力,中学真正树立起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服务的意识,那么就一定能够促使我国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实现教育与社会经济的良性互动。
欢迎光临 壹牛家长圈- (http://16jzq.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