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标题: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之品格篇 [打印本页]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3-7-3 14:53
标题: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之品格篇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是刘称莲所著。该书分为生活篇、阅读篇、学习篇、品格篇、心理篇、关系篇共六个篇章。打算陆续摘录些来与大家分享。
        目前已经更新完了:(点击蓝色字体可打开链接看到全文)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之学习篇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之生活篇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之阅读篇

     下面将陆续更新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之

                                                                                      品格篇

                                                    1   孝敬需要家长以身作则
                                                                     2  当个人利益遭遇集体利益
                                                                     3  不随便丢弃东西的小女孩
                                                                     4  做,方知生活百味
                                                                     5  当女儿乱花钱之后
                                                                     6   小心呵护孩子珍爱生命的心
                                                                    7   比成绩更重要的是收获


        小学阶段的孩子需要培养品德和学习技能。父母想要孩子长成一个负责任的人,就要趁早给孩子学习的机会,并尽其所能教给孩子,以防孩子将来变成“啃老族”和“白眼狼”。孩子终究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独立生活是需要生活技能的,而这些生活技能不可能在学校里学到,只能在家庭生活中习得。
       预告  
             1孝敬需要家长以身作则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3-7-3 15:00
                                                             1  孝敬需要家长以身作则
     
       在2012年北京大学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实施细则里,首次提出了学生不得被推荐的标准,其中有一个标准就是“不孝敬父母者不得被推荐”。这一细则一经提出,就引发了各种争议。虽然“孝敬父母”是一个不可量化的标准,却体现了北京大学招收学生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也应该说是底线。在中国人的道德观念里,“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生养自己的父母,才能处理好与同学、与同事的关系,以至更广泛的人际关系。北京大学把这一点引入招生的标准,我认为是高校社会责任感的一种体现,对家庭教育来说也是非常好的一件事。
        其实,作为家长,我生孩子并不是为了老有所养,也并不指望在我将来老年的时候,女儿能为我做多少事。但在骨子里,我还是希望女儿能够尊重我、孝敬我。而且我认为,作为子女,对父母最起码的的责任感还是应该有的。只是这样的责任感不会不请自来,孩子也要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学习,而且教授这一课程最好的老师就是父母。



       女儿小学的时候有一个男同学,因为孩子们经常在一起玩耍,我跟男孩的爸爸、妈妈都很熟,也了解到他们家的一些情况。他从小就跟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而姥爷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生病了,生活不能自理。男孩的爸爸妈妈非常孝顺,尤其对姥爷,照顾得无微不至,尽管他们俩的工作都非常忙。白天姥姥在家照顾姥爷,到了晚上,就换男孩的爸爸妈妈来照顾。最让人感动的是男孩的爸爸,他每天晚上都会给老岳父洗澡按摩,老岳父要去哪里,他便用轮椅推着老人到处走。此外,男孩的妈妈经常出差,她一走,照顾老人的任务就落在男孩的爸爸的身上。

         就这样多少年如一日,在看着爸爸妈妈悉心照顾姥爷的日子里,男孩子长大了。2011年高中毕业后,男孩子以非常优秀的成绩,被美国排名非常靠前的杜克大学录取,立志做一名化学家。
        我记得,那时候孩子们在一起玩,这个小男孩就显得比别的小男孩稳重、懂事,在妈妈面前,也没有别的小孩子那么矫情。小男孩在家里有时会帮助爸爸妈妈照顾姥爷。令人惊奇的一个现象是,这个孩子从小到大从不顶撞父母,就算在青春期的那几年,跟爸爸妈妈的关系说不上亲密,但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矛盾,凡事总是跟父母商量着处理,这在如今的青少年中是非常少见的。这个孩子的懂事和孝顺,应该跟从小看着父母孝敬姥姥姥爷有很大关系。我想他也一定非常孝敬爸爸妈妈。




        女儿曾经在奶奶来北京看病的时候,对我们全力照顾奶奶而忽略她的行为非常有意见,我们给她做了大量的工作以后,她才明白道理,接受了奶奶在家里的事实。这其实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和她的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没有起到孝敬父母的示范作用,而导致孩子自私。
      
     “孝敬父母”我们也许时常挂在嘴上,但对小孩子来说却很空洞,看不到大人如何做,单靠听大人讲,他不会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的。这让我想到了从小就听老辈人讲的一个关于不孝的故事。有一个男人要用车子把不中用的老母亲送到离村很远的沟里,想让她自然死去,因为路途坎坷,男人便让儿子帮忙。送到地头后,男人想把车子也扔在那里,儿子不干,非要把车子再拉回去。男人不解,问儿子干嘛非要把车拉回去。儿子说:“日后,你不能干活的时候,我也好用这个车子把你拉到这里来啊!”男人听了儿子的话,羞愧难当,当即又把老母亲拉回家,并孝敬有加,直到老母亲老去。
       这个故事说明,父母的榜样力量非常大,我们孝敬父母,孩子才会孝敬我们,否则,就别怨恨孩子将来长成“白眼狼”了。



      有一年暑假,我带女儿回老家看望我的父母。我们刚到家我父亲就患了肺炎,喘气喘得非常厉害。村里的医生给他打了几天吊瓶也不见效,后来,我就把父亲带到县医院去看病,并悉心照顾。过后女儿写了一篇日记,非常详细地记录了当时的情况,并表达了她自己的看法:
        从那天开始,妈妈就日日夜夜地陪着姥爷、照顾姥爷,实在累得不行了,才让人替她看着姥爷,自己才去休息。姥爷还暂时不能活动,厕所又离得挺远的。妈妈为了姥爷上厕所时方便,就特意给姥爷买了一个像马桶一样的椅子,中间有个洞,洞底下还有个小桶。有了这个椅子,姥爷要上厕所时,只要坐在那个洞上,就可以方便了。姥爷吃饭和喝水的时候,很不方便,所以妈妈就向护士阿姨要了一个打吊瓶时用的管子,把它剪出一小段,姥爷喝水、喝汤的时候把管子的一头放进水或汤里,姥爷只要在另一头吸就可以了。吃饭的时候,妈妈就一口一口地喂姥爷吃。
      总之,妈妈为了让姥爷尽量少运动,能代姥爷办的就代办,不能代办的就尽量让姥爷减少运动量。为此,我很感动,心想:如果有一天,妈妈或爸爸生病了,我一定会像妈妈照顾姥爷那样关怀备至地照顾他们。
        这篇日记后面表决心似的话语看着确实有些稚嫩、有些好笑,但我觉得女儿还是从妈妈的身上看到了孝敬的真实表现,这对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要想让孩子将来成长为一个孝顺的人,家长只需自己做到孝顺就可以了。孩子会在日常生活中,把父母的所作所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逐渐内化成日后自己的行为。
   


       教育专家孙云晓曾在他的微博公开向广大博友征集《家长教育行为规范》的建议,我也积极参与,给孙老师提了几条,首条就是家长要孝敬自己的父母。我们家长在给孩子做好孝敬父母的示范时,应该注意几点:

        第一,和父母一起居住的年轻家长,每天临走前和回家后要主动跟父母打招呼,这便是《弟子规》所说的“出必告,返必面”。自主自立,主动承担家里的家务劳动和财务责任,不做“啃老族”。

       第二,如果和父母分居两地,要经常给父母打电话问候,让孩子感觉到虽然祖辈不在跟前,但是爸爸妈妈还是关心他们的。节假日有条件就带孩子回去看看。

       第三,父母年老时要尽赡养义务,而且要义无反顾地去做。这一切,看似是作为子女的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在教给他们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

       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还会从各个渠道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但是无论日后了解的孝道是什么样的,对孩子影响最大的,还是他小时候看到的家长的做法,这些定会潜入他内心深处,达到润物无声却很显著的效果。




作者: lily123456721    时间: 2013-7-3 17:42
{:soso_e181:}{:soso_e163:}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3-7-4 22:59
                                              02当个人利益遭遇集体利益

      有一次,女儿和她的好朋友约好了周日下午去书店看书。时间到了,我带着女儿赶到小朋友家去接她,那个孩子的爸爸却坚决不让孩子出门,理由是孩子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完作业,作为惩罚一个下午都不许出门。女儿和那个小朋友非常着急,但是任凭两个小姑娘怎么央求,那位爸爸都不松口。

      我理解那位爸爸的心思,他的目的是让孩子记住,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就要损失别的机会。所以,我告诉女儿这次我带她一个人去书店看书,下次再和小朋友一起去。然而我们离开的时候,那位小朋友流下了委屈的眼泪,女儿也非常沮丧,跟我嘟囔:“妈妈,说话一点都不算数,我以后不想和她玩了。”

       这是孩子遇到的一个典型的学习问题和做人问题发生冲突的事例。

       在我家,若是遇到这种情况,我会让女儿作选择:一种选择是跟着小朋友去书店看书,从书店回来后加班完成作业;第二种选择就是不去书店,在家完成作业,这样就不用加班了。一般来说,女儿会先放下手头的作业,和小朋友一起完成约定好的事情,回来再写作业。

      其实,我心里是支持女儿先去和小朋友看书的,让她选择只是对她有个警示作用,也锻炼一下她作决定的能力。而且我觉得,学校里的作业老师都要检查,孩子很听老师的话,怕挨批评,也怕在同学中丢面子,一定会想办法把作业写完的。事实上,女儿也经常是这样。因此,我很少督促女儿写作业,只是在我们有活动的时候会征求她的意见。

      我觉得,完成作业固然重要,但是做人对一个孩子来说更加重要。那位爸爸的做法让孩子失信于朋友了,也许从此以后那位小朋友在女儿的眼里就是个不守诚信的人了。在我的记忆里,那位小朋友依然是女儿非常要好的朋友,但也仅限于在学校里,她们真的很少相约出去玩了。如果这个孩子跟别的小朋友也是这样的话,她的童年实在
是失去了一些宝贵的东西。


      若从孩子的心理需求层面分析,作为独立的人,孩子也需要得到尊重,也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

      其实,在我们走后,那个小朋友一定会沉浸在郁闷的情绪里,就算她勉强待在家里写作业,效果也不会很好。与其这样,不如让孩子放松放松,回来后再专心地去完成作业。如此,孩子既玩好了,又不会在小朋友面前丢面子,还会提高学习效率。



       还有一件事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四年级一结束,女儿最要好的朋友美琦就转学到中关村一小了。放暑假的第一天,美琦想请几个好朋友在麦当劳吃饭,吃完饭还请他们去清华的游泳馆游泳。作为她最好的朋友,女儿当然也在被邀之列。但是,几天前我跟“华尔街英语”培训机构已经约好了,那天要去给女儿作一个英语水平测试,两件事
正好冲突了。我当时觉得和小朋友一起吃饭还可以再约,相比英语测试更重要,况且该机构业务很多,约一次不容易。于是,我就说服女儿去了“华尔街英语”,而没有让她参加美琦的送别聚餐。


      回来后,女儿在我们家的“BBS”上写了这样的话:
爸爸、妈妈:
       我错过了美琦的欢送派对,也错过了或许是最后一次和美琦游泳的机会。我很难过,我想大哭一场。美琦到了那个学校要补一年的课,你说美琦哪儿还会有闲工夫去玩、去游泳呢?这样一来我根本没机会跟她玩了。
       在这段话的后面,她还画了三个哭得非常伤心的哭脸。
      
      我看了女儿写的文字和图画,觉得非常对不起女儿,于是我这样回复她:
亲爱的辰辰:
       看了你上面的话,我心里也非常难过,也许妈妈这一次真的错了,不该让你去做那可恶的英语测试……
       在回复中,我还跟女儿讲了人生难免会遇到需要作选择的时候,而且每次选择都会有得有失。为此,我们专门为女儿和美琦作了补救,在假期里约美琦和另外一个小朋友到我们家玩了一天。

       后来真如女儿所预料的,美琦转学后,她们就很少有机会约到一起玩耍了。现在想想,我当时真的没有认真考虑女儿的需求,只是用家长的“淫威”使孩子听从了我的安排,看似问题解决了,负面情绪却压在了女儿的心里。多亏了我家的“BBS”,让我及时了解了女儿的真实想法,如果不能及时对孩子进行疏导和补救,就无意中伤害了。

       有了这一次的教训,我们家在作关于女儿的决定前,都要先征求的意见,达成一致才去实施。尤其是遇到两件事情或者几件事情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都会尽量让女儿去作选择。这样做,不仅是尊重,也让她在不断作出选择的过程中学会为自己负责。



       孩子的一生将会走进一个又一个的关系系统。一出生,他就进入了家庭系统,上幼儿园时就进入了学校系统,将来,他还会走入社会这个更大的系统。在大部分时间里,他都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所以,培养孩子,不仅是使孩子成为能为自己负责的人,也要使孩子能够考虑他人、考虑自己所在的集体,成为具有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记得在“非典”过后,班主任老师让孩子们出一期“非典时期我的非常生活”的板报。女儿和另外三个小朋友组成了板报小组,决定在周六完成。周五他们在学校作了详细的分工,出校门的时候还约好第二天上午九点在学校门口集合,一起去作板报。结果,九点的时候女儿准时到了学校门口,却不见其他人的踪影。打电话联系,负责写字的那位小朋友在路上,负责带照片的小朋友还在睡觉,最重要的是那位负责带彩纸的同学,她不顾同学们约好的事情竟随妈妈去了姥姥家。彩纸就是他们要做的板报的底版,整个板报是要在彩纸上进行写、画并贴上照片的,没有彩纸,其他的工作就没有办法进行。但是那个小朋友已经去了姥姥家,没有办法再回学校。结果,板报没有按时完成,大家一起受到老师的批评,班集体的荣誉也受到了影响。

      孩子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总会遇到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总要面临跟他人合作的问题。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以什么样的方式处理这些问题,都需要从小习得,且家长在这方面要给予更多的指导。

       家长在单位有时难免需要加班,常会舍弃自己的事情到单位加班,这不仅仅是为了饭碗,更多的还是发自内心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那么为什么孩子就不能呢?比如去姥姥家,换一个时间还是可以去的,而对于“非典”板报的工作,可能在小学六年中只有这一次,做家长的完全可以让孩子舍弃“小家”为“大家”。关键的问题在于,这不仅耽搁了另外一群小朋友的时间,还影响了班集体的荣誉。这样时间长了,孩子便会认为集体的事情可做可不做,从而变得自私自利。




        这让我想到一位家长的话。2009年暑假的时候,学校征集自愿参加建国60周年天安门广场群众方队的人员,结果全班同学都参加了,只有她的儿子宁愿坐在树荫下观看别的同学训练,也不愿意参与进去。当时,那个孩子已经是高二的学生。那位家长觉得她的儿子不可思议,一点男子汉的担当和社会责任感都没有,对儿子很是不满。
但我想,她儿子的表现肯定不是偶然的,一定跟他一贯的习惯有关系。果不其然,这个孩子从小就比较散漫。这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孩子小,许多事情并不明白如何去做,作为“贴身教练”的父母要教给他们。当个人问题和集体问题发生冲突的时候,不妨权衡一下,是否优先考虑集体利益。孩子终归要成为社会人,只有让孩子从小就考虑他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他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培养起来,这也是孩子健全人格的一部分,我们家长有责任为孩子考虑并教好这一堂“做人”课。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3-7-4 23:14
                                                           03不随便丢弃东西的小女孩

        女儿的小学门房里,有一个很大的柜子,经常是满满的,里面放的都是孩子们的衣服,这些衣服则是门房师傅从校园各处捡起来放在柜子里等人认领的。

        记得四年级的那个冬天,女儿有一次上体育课时把外套脱下来放在操场的某个地方,下课后忘了穿外套就回教室了,直到下午放学回家才想起来外套还在操场上。那是女儿很喜欢的一件新衣服,女儿非常着急,撅着小嘴一脸委屈,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看天色已晚,我便和女儿一起去操场找,结果找遍了操场都没有找到。她告诉我,也许在门房里,因为她的同学丢了东西经常去门房找,有时候会找回来的。我拉着她去了门房,问门房师傅有没有捡到女儿的衣服。门房师傅没有说话打开了那个大柜子,柜子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上衣。我翻了半天才翻到女儿的那件衣服,这时女儿才高兴地松了一口气。

        我好奇地问门房师傅,柜子里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衣服。师傅告诉我,他每天在学校溜达时都会看到丢在各处的小衣服,看到了他就捡回来,等着孩子们来认领。
       “不过,有些孩子会来找我要,有些孩子丢了衣服就丢了,压根不来找,家长也不过问。所以,这柜子就越来越满。现在,我不得不使劲往里面塞才能塞进去。”师傅跟我说。
       师傅拿起两件衣服说:“你瞧,这些衣服都好好的,有许多还是新的。学校只好每年往社区送一次,委托居委会捐给了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孩子们不懂事,家长也不懂事吗?孩子回去发现衣服丢了,家长也不帮孩子找找?”

       我带女儿离开了学校,一边走一边问女儿:“同学们为什么都不要那些衣服了呢?”
      女儿说:“可能都不愿意穿那件衣服了吧!”
       我说:“有的衣服还是新的呢。”
        女儿说:“那就不知道了。”
        我当时也不知道跟女儿如何讲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道理,便没有多说,只告诉她:“不管别的同学如何,你可不能随便乱丢东西啊!”女儿点了点头。



       女儿小学六年,我和她一起经历了很多类似的事情。女儿刚上一年级的时候买了一盒彩笔,后来,就再也没有买过,但她一直都有许多彩笔可用。有一次,学期结束时又拿回来一盒彩笔,我问她怎么拿了别人的笔回来。她说她在打扫卫生的时候在教室角落捡到的这盒彩笔,问了一圈都没有同学要,后来她要交给老师,老师就让她拿回家自己用。
       为这件事我还专门跟老师核实了一下,果然就是这样的。后来,她就总是能捡回来“新”的彩笔,所以到小学
毕业时便拥有好几盒彩笔了。还有橡皮也是如此,女儿小学六年都是捡同学们扔掉的各种橡皮,几乎没有自己买过。


        一次开家长会,班主任老师在讲桌的抽屉里拿出多条红领巾,告诉家长们那都是孩子们随便乱扔被她捡起来的。老师强调的是,如今的孩子都不知道检点自己的东西,丢三落四的毛病非常明显,丢了也不知道仔细地找,十分不珍惜,所以需要家长们帮忙教育孩子,让孩子们细心一点。

      女儿小时候的这些事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那个装满了一个大柜子的衣服,一想起来我就有些心疼,心疼那些没人要了的“新”衣服。现在细想,这些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这其实不是一件衣服、一块橡皮的事情,而是关乎一个孩子是否珍视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的问题。小的时候一盒彩笔、一件衣服可以不珍视,那么大了就
可能不珍视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也许还会不珍视自己的感情。如今身边有那么多的“月光族”“啃老族”和“剩男剩女”,会不会跟从小养成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关系呢?




       从小让孩子明白任何东西都不是白来的,是爸爸妈妈辛苦赚钱买来的,这很重要。女儿小学时候我们租房住,就经常跟她算账,每个月爸爸妈妈赚多少钱,房租多少钱,生活费多少钱,等等。让孩子对自己所使用的东西有个具体的概念,那他就不会随意对待了。

       有一次,女儿有个同学的妈妈问我:“你家闺女怎么那么懂事?”原来女儿和她的女儿在一起玩的时候,两个小家伙在讨论买什么东西的事情,她听见我女儿说了句“我家要租房,没有那么多钱的”,让她觉得女儿能明白大人的辛苦非常难得。而这其实非常简单,让孩子明白家里的那些东西都是怎么来的就可以了。

       更重要的是,家长要以身作则,不随便买东西,也不随便丢弃东西。

      我的一位朋友,特别喜欢买衣服,也特别喜欢“丢”衣服。她会源源不断地往家买衣服,有的衣服买回来一次都不穿,过一段时间就放在了楼下的垃圾箱旁边。每次换季的时候,她都要丢掉换下来的大量的衣服,等来年再买。这位朋友的女儿就对钱没有概念,妈妈带她出去玩,她从来不问玩的那些奢侈项目花多少钱,想玩就一定要玩。
       朋友为此很苦恼,我猜想孩子的作风很可能就是受了妈妈的影响。




      如今大家的生活条件好了,不用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了,但如何处理用旧的东西还是需要考虑一下方式方法,尤其是父母,承担着给孩子树立榜样的“光荣任务”,就更加要注意了。
        就我们国家而言,还有大量边远地区的老百姓生活还很贫困,在城市中条件好的家庭里,家长们不妨和孩子们一起把用过的东西收集起来,捐给那些需要的人们。起码让孩子了解,即使是用旧了的东西也还可以再利用,避免浪费。那么他才会更加珍惜对待新的东西,而不至于不想用就随手扔掉。

      我和先生是从农村出来的,老家许多人都还过得比较贫困,因此我们用过的东西一般都收集起来,过一段时间就会寄回老家。女儿小时候穿过的衣服和用过的文具,我也不舍得扔掉,而是都寄回老家,让家里的小孩子们用。女儿从小看到我们这样做,便不怎么随便丢东西,用过的东西会主动收起来,送给有需要的人。我想,她把同学们
不用的东西拿回来用,也是从小看我们比较珍惜东西,觉得能用的东西就应该重复利用吧。


       2011年高考结束后,女儿愣是不舍得卖掉那些她用过的课本和练习册,问她为什么,她说得查查,看看哪些地方的孩子没钱买课本,她好寄到那些地方去。

      不随便丢弃东西,在当今这个时代,不仅是在传承艰苦朴素的美德,让孩子懂得惜福,从环保的角度讲也可以说是尽自己的力量为社会作点贡献。家长不妨引导孩子,从小事做起,从不丢弃东西做起,珍惜、珍爱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作者: wongmaxiang    时间: 2013-7-5 11:05
师傅这么辛苦做的,必须送花{:soso_e163:}{:soso_e163:}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3-7-5 14:47
04     做,方知生活百味

       女儿小时候穿的毛衣,有些是我给她织的。女儿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看她的一件毛衣袖子有些短了,就找出来毛线和毛衣针,想着补织一截让她接着穿。女儿没事爱在旁边看我织,一天,她说:“妈妈,我看你织得好快好漂亮。织毛线难吗?我也想学,你教教我吧!”我告诉她学织毛线并不难,但要织好就要下点工夫。女儿便缠着要我教她织毛衣,于是我给她找了过去用剩的一团线,拿了两根毛衣针开始教她。
      女儿很仔细地看我运针,不一会就说:“妈妈我会了,让我自己来吧。”我便把毛衣针递给她。可是毛衣针跟毛线到了她的手里就是不听指挥,不是右手的线挂不住,就是左手脱不了线,半天也没有穿过去一针,不一会儿她头上就冒出了细细的汗,还跟我说:“妈妈,咱们家今天怎么这么热?”我说:“我没有觉得啊,你是不是着急?别急,慢慢来,我小时候学的时候还不如你呢。”
       我就又让她看我是怎么抓针怎么挂线怎么脱针的,而且我来一下,她来一下,几下过去,女儿就真的可以独立挑出线了。她高兴地搂了我的脖子亲了又亲,高声嚷着:“我会织毛衣了,我会织毛衣了。”
       那些日子,女儿真的迷上了织毛线,回家没事就鼓捣那一团线,后来在我的指导下,她给自己织了一个小包包。虽然那个小包包每天进展很慢,花费了她很长时间,不过当包包终于完成的时候,女儿兴奋得手舞足蹈,满足之情溢于言表。
       织毛衣看似简单,却是需要千针万线才能成就一件作品的事情。女儿在织那件小包包的过程中,不仅热情高涨,应该也能体会到妈妈织毛衣时的辛苦和对她深深的爱。
       一天上班后我收到了一张电子贺卡,flash动画里,一个小姑娘坐在小凳子上织毛衣,下面写着:妈妈,您辛苦了。冬天到了,我给您织件美丽的毛衣,让你暖暖和和地过冬。我爱您,妈妈。原来是女儿给我发来的,可见她织毛衣织得上瘾,给妈妈发的贺卡选的都是这个题材的。我感动得热泪盈眶。


        
       孩子其实是非常乐意动手做事情的。每个阶段的孩子都会喜欢自己做事,一岁多的孩子喜欢自己吃饭,两岁多的孩子喜欢帮妈妈拎东西……每个阶段,孩子都有自己做事或者帮大人做事的愿望,那是孩子成长的需求。家长要做的就是为孩子提供动手的机会,帮助孩子逐渐长大,而不去剥夺他做事的权利。孩子毕竟会长大,终究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独立生活是需要生活技能的,而这些生活技能不可能在学校里学到,只能在家庭生活中习得。

       那个时候,女儿喜欢做什么我都鼓励她去学习,有些她不喜欢的,我也引导她去做,比如我做饭的时候让她帮我忙,或者时不时地让她帮我洗一次碗。其实,家里的活并不多,我一个人完全可以应付得了,我只是想让孩子学会做家务,并了解大人做家务的不易。这样无非是想培养她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有些朋友觉得孩子做这些事情会耽误学习,因此便阻止孩子从事这些活动。记得女儿小学的时候有一阵子迷上了用塑料绳编制手链,甚至拿到学校里去编,同学们看到后也有跟着编的。一位妈妈就打电话给我,让我告诉女儿不要在学校里编织那些东西,因为她女儿也跟着编,都不好好学习了。我能理解家长的心情,便告诉女儿不要再把编织的东西带到学校里去。可是实际上,做手工的过程也是学习,是课本知识以外的一种学习,而且非常重要,因为这不仅让孩子学到了生活的技能,还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和感恩心,对孩子的成长实在是有益而无害的。

      小学生的功课没有那么繁重,根本没有必要整日把孩子拴在课本和课桌上,相反,适当有一些学习之外的活动,可以调节孩子的生活节奏,这也是保持孩子学习兴趣的一种方式。孩子做完喜欢做的那些事情之后,情绪比较饱满,重新回到作业或者课堂上的时候,效率反而会高很多。



       一次,我去一位朋友那里办事,下午的时候,朋友接到她7岁儿子打来的电话。儿子在电话里跟妈妈说,他已经把米饭焖上了,正想炒菜呢,发现冰箱里没有西红柿了。当朋友把电话内容告诉我的时候,我吃惊不小。一个7岁的小男孩,怎么懂得在妈妈没有回家的时候主动去做饭?问朋友是怎么做到的,朋友说儿子上小学后,她做饭的时候会把儿子叫到厨房,告诉儿子哪些菜怎么做,有时候她下班回家晚了,就会打电话让儿子去做她讲给儿子的那些菜,让儿子做好了等妈妈回来吃。慢慢地习惯了,儿子回家看妈妈不在,就会自己张罗着做饭吃。
       这位朋友还告诉我,她的儿子不光能自己做饭,在妈妈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还会照顾妈妈。一次她说有点头疼,在沙发上躺着。儿子就给她倒了一杯水,并给她身上盖了床毯子,自己才去写作业去了。
       这位朋友是搞家庭教育工作的,她说没有别的诀窍,只要让孩子去做,孩子就愿意去做而且能很快学会做。至于孝敬,她说你只要告诉孩子你不舒服,孩子自然就会照顾你。也就是说,要给孩子机会,让孩子觉得可以为妈妈做一些事情就可以了。

       还有一位朋友的女儿,总是把自己的鞋子弄得很脏,刷洗起来很费劲。朋友就让女儿自己洗了一次她的鞋子。朋友跟我分享,她女儿一边洗一边嘟囔说,没有想到鞋子那么难洗。后来,她的女儿穿鞋就十分注意,不像过去那样把鞋子弄得很脏了。



       孩子生活技能的学习和品德的培养,关键是在小时候,父母想要孩子长成一个负责任的人,就要趁早给孩子学习的机会,并尽其所能教给孩子,以防孩子将来变成“啃老族”和“白眼狼”。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3-7-5 15:25
05当女儿乱花钱之后

       在女儿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我们因为工作忙碌,便把她托付给学校附近的一个“小饭桌”。所谓“小饭桌”,就是中小学校附近帮忙看管孩子的家庭,有的提供午饭和晚饭,有的则只在下午把孩子接到他们家,让孩子写作业,等孩子的父母下班后把孩子接走。
      二年级的时候,她所在的那一家女主人是个中年人,女儿管她叫“大妈妈”。每天中午,女儿就在大妈妈家吃饭,下午放学后,她先去大妈妈家写作业,我下班后再去接她回家。
       一天下午,我去接女儿的时候,大妈妈悄悄告诉我,女儿中午用15元钱买了好多没用的玩意,自己也用不着,就分别散给了在她家吃饭的那些孩子们。她问女儿哪儿来的钱,女儿说是从家里拿的。二年级的小孩不太需要花钱,大妈妈猜我们不会给女儿那么多零花钱,所以就告诉了我女儿花钱的事情。
      我当时听了感到很吃惊,女儿应该是把我和她爸爸随意放在某个地方的钱拿了去。我们当时条件虽然不富足,却并不委屈女儿,她需要的东西我们一般都尽量满足,令人欣慰的是,女儿到商场,也并不乱要东西。因为一时想不明白女儿从哪里拿的钱,也不知道她为啥要买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也不知道如何跟女儿谈这件事,所以我假装
不知,把女儿接回了家。

       一家三口吃完饭,女儿回屋去写作业,我悄悄地把大妈妈反映的情况跟先生说了,并商量如何跟女儿谈。先生听了我的话,稍作思考,自告奋勇地说:“你别管了,我自有办法。”我知道先生在对付孩子方面“鬼点子”特别多,但我还是将信将疑地叮嘱他:“千万不要骂孩子。”先生向我打包票,保证解决问题,还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等女儿写完作业后,先生便进了女儿的房间,把门关上了。过了一会儿,父女俩有说有笑地出来了,只听先生说:“闺女,去洗洗睡觉,不早了!”女儿答应着进了卫生间。先生则向我做了个“V”的手势。
       从此以后,女儿再也没有背着我们乱花钱了。
       原来,先生进了女儿的房间以后,看到女儿买的一个红色的小丑鼻子,就顺手戴在自己的鼻子上,说了声“真好玩”,然后给女儿讲起了故事。
      先生告诉女儿,他的公司最近来了一位年轻女孩,那个女孩非常了不起,大学毕业没两年就买了一套房子。女孩买房子的钱不是家里给的,全是她自己攒下来的。女孩从小就舍不得花钱,把家里给的零花钱都攒起来了,上大学时的生活费也省着花。没想到十几年下来,她竟然攒了一大笔钱,再加上毕业这两年自己赚的钱,就买了一套小房子。在别的年轻人还租住房子的时候,她已经住上了自己买的房子。
       爸爸的话女儿竟然全部信了,她无限向往地问道:“如果我从小攒钱的话,是不是也可以在大学毕业后自己买一套房子啊?”她爸爸肯定地说:“当然可以了!”
       后来先生告诉我,他压根就没有提起女儿花钱买东西的事,是女儿主动跟他坦白的,并且要向那个攒钱买房的姐姐学习。这时,他才告诉女儿,以后她需要什么东西,可以跟爸爸妈妈提出来,爸爸妈妈会尽量满足她的需求,或者以后爸爸妈妈可以给她一些零花钱,由她自己支配。
       我一直在琢磨,女儿肯定知道爸爸是冲着这件事情来跟她谈话的,因为大妈妈已经问过她买东西的钱从哪里来,也对她表示了那样做是不对的态度。她没有想到爸爸不仅没有责备她,还温和地给她讲了个故事。聪明的女儿应该从故事里听出了爸爸的意图,所以才主动承认了错误,并表达了自己攒钱买房子的决心。
       我和先生分析过这件事情,觉得女儿从家里拿钱买东西,无关道德,她只是模仿了我和他的行为。因为在此之前,我们总是在需要买东西的时候就拿钱,却从来没有告诉过孩子,家里的钱她是不能随便拿去花的,或者告诉孩子应该怎样拿钱买东西。
       事发突然,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冷静的处理方式,不仅没有伤及孩子的自尊,还及时补上了教女儿如何花钱的这一课。如果孩子第一次做事出现错误,家长就迫不及待地指出来,孩子只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相反,家长用温和的方式来处理,孩子会理智地思考自己的行为,对他的成长会更加有利。



       后来,发生在身边的类似的一件事情,让我对如何对待孩子乱花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位朋友的儿子小朗上六年级。一天班主任老师打电话给他,让他赶紧去学校。朋友撂下工作赶到学校,班主任老师告诉他,他的儿子在课堂上玩游戏机,让她给没收了。朋友很纳闷,因为他们两口子从来没有为儿子买过游戏机,而且一看老师手里拿的游戏机,就知道价格不菲。但班主任老师却说,据他了解那个游戏机确实属于小朗,不是别的同学的。后来老师找来了和儿子一起玩游戏的那个同学,那个同学说游戏机是他和小朗一起买的,花了568元,而且钱是小朗一个人出的。买了后,小朗不敢把游戏机拿回家,每天放学后都委托他保管。所以朋友没有看到孩子在家玩游戏机。
       告别老师,朋友把儿子带回家,一路上爸爸气呼呼,儿子小心翼翼,谁也没有说话。进家,朋友关上门二话没说,就给了儿子一巴掌。儿子捂着脸一句话也不说,眼泪却悄悄地掉了下来。这时,朋友发话了:“你这个小偷,是谁让你从家里拿那么多钱去买游戏机的?你气死我了!”
       小朗大声还击:“我不是小偷!我就不是小偷!”
       “不跟爸爸妈妈打招呼,就从家里拿钱去买那么贵的东西,不是小偷是什么?”
      “别的同学都有零花钱,就我没有,我要什么你们也不肯给我买。呜呜……”小朗哭得越发委屈了。
      原来,朋友家的零用现金就放在门厅柜顶上的一个盒子里,夫妻俩每次需要的时候就从那个盒子里拿钱,而且夫妻俩花钱都很大方。
       儿子都六年级了,他们都没有给他零用钱,除了孩子往返学校的公车费和饭费之外不肯多给钱。平时他们对儿子比较严格,儿子多次向他们提出想要一个游戏机,他们都没有满足。

       通过跟小朗充分沟通,朋友夫妇俩意识到对孩子太过苛刻,他们也严正地告诉小朗,不通过爸爸妈妈的同意就从家里拿钱是绝对不允许的。从此以后,他们每个月会给小朗一些固定的零花钱,让他自由支配。
      小朗知道没有爸爸妈妈的允许随意拿钱去买东西是不对的,为什么他还要去做呢?
       一是孩子实在太想要那个游戏机,而爸爸妈妈又迟迟不肯满足他,他就自己想办法了,只是作为孩子他所想的办法不妥而已;
        二是父母平时随便花钱的习惯给儿子做了示范,儿子依样学样。而且,爸爸妈妈对放在盒子里的钱数并不太在意,所以儿子觉得从那里拿钱并不会引起注意。事实也证明,如果不是老师发现并没收了游戏机,朋友夫妇俩还不知道儿子悄悄拿了钱。
   


      所以,孩子乱花钱并不是孩子的问题,问题在于家长平时如何教给孩子花钱,以及在孩子乱花钱后如何对待。
      第一,孩子毕竟是孩子,他需要一边学习一边长大,花钱这件事同样需要学习。因此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告诉孩子家里的钱是怎么来的,应该如何花才是合理的。
     第二,家庭经济的实际情况也要让孩子知晓。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给孩子适度的零花钱,让孩子自己去支配,锻炼孩子理性消费和理财的能力。
      第三,面对孩子从家里悄悄拿钱买东西的情况,家长要冷静分析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并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础上和平解决问题,千万不要采取粗暴的方式。
     总之,要从根本上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而不能只看问题的表面。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3-7-5 15:40
                                                        06  小心呵护孩子珍爱生命的心

      2002年的“五一”,我们带女儿回了趟山西乡下的姥姥家。一天上午,女儿在房顶上玩耍,偶然发现距离房顶不远的土墙上有一个洞,两只灰色的鸟不时地从洞里进进出出。观察了许久,她断定那是个鸟窝。于是趁那两只鸟儿出去的时候,女儿蹑手蹑脚走过去,想一看究竟。果然不出她所料,那是个鸟窝,里面有六只刚刚孵出来的小雏鸟,似乎是听到了女儿发出的声响,都伸长了脖子“啾啾啾”地叫着,努力张大了嫩黄的小嘴讨吃的,还以为是它们的父母来喂食了呢。
      女儿高兴坏了,又蹦又跳地拍着手叫我和她爸爸去看她的新发现。女儿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地见过这么小的鸟,所以眼神里充满了新奇和兴奋。为了让女儿更好地观察小鸟长什么样,先生建议女儿从窝里抓出两只小鸟。只见这两只小鸟还没有长出像样的羽毛,眼睛也还没有张开,浑身的皮肤红红的还隐隐泛着青色,它们在女儿的手里
使劲挣扎着,发出尖尖的叫声。

        这时那两只大鸟好像知道了发生在它们家的“灾难”,一会儿不安地在一棵树上跳来跳去,发出了凄厉的叫声,一会儿又从树上冲下来,在女儿的头顶盘旋两圈又飞回树上,看上去好像很想从女儿的手里抢回它们的孩子,也好像央求女儿放了它们的孩子。女儿特别想多看一会小鸟,我们就拿了个小纸盒把两只小鸟放进去。女儿逮了几只蚂蚱撕碎了尝试着喂给小鸟,可是小鸟哪里肯吃,它们看起来是被吓坏了。
     女儿惦记另外四只小鸟,就又去看它们。凑近洞口一看,却发现一只大鸟守候在洞里,张开大翅膀遮盖着叽叽喳喳的小鸟,任凭女儿走到跟前也不飞走,只是警觉地瞪着两只眼睛,且大声地叫着。它分明是在保护那四只小鸟,怕它们也被人偷走。但是女儿一伸手把大鸟也抓了过来,放在盒子里,想看看大鸟如何对待被抓获的小鸟。大
鸟的到来似乎稳住了小鸟的情绪,它们不再叫唤。从盒子的缝里望进去,大鸟围着小鸟跳来跳去,轻轻地叫着,并把女儿投进盒子里的蚂蚱啄起来喂它的孩子们。

      另外一只大鸟则在树上不安地飞来飞去,不时在我们的头顶盘旋,一声紧似一声地叫着,虽然听不懂它在叫什么,却隐隐能感觉到它的慌乱与紧张。
     虽然还想多观察一会小鸟,但是女儿被鸟儿一家浓浓的亲情所感染,实在不忍心让它们 “妻离子散”,就端着盒子小心翼翼地把小鸟放回了窝里。不过,她过一会就要去看一次,发现每次去的时候总会有一只大鸟守候在小鸟的身边,另外一只大鸟则一会儿在巢外盘旋望风,一会儿来来去去地找食物。
       先生跟女儿说:“小鸟会感谢你的,因为你把它们逮住却又把它们放了,没有剥夺它们的自由。”女儿却摇摇头说:“它们不会感谢我的,是我打破了它们家的宁静,不恨我就不错了,以后我再也不逮小鸟了。”
       女儿从小对小动物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欲,从河里的小鱼、小青蛙到草地上的蝴蝶、蚂蚱甚至毛毛虫,还有小鸟、小兔、小狗、小猫,等等,只要遇到了,她都要蹲下身子仔细地看一看、摸一摸甚至养一养。
       在放鸟事件之后,女儿对人与动物的关系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看法也有所变化。她明白了鸟儿跟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鸟儿的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也会担忧焦虑、伤心难过;鸟儿的父母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也会不顾生命危险。她甚至猜测,那只守在鸟窝里保护小鸟的大鸟,应该是鸟妈妈,因为她觉得妈妈才是最疼爱孩子的。这一想法虽然有些天真,我们也未曾去证实过,却说明女儿在观察、在思考,单单这一点就难能可贵。
      清楚地记得,从看到小鸟到抓住小鸟,到最后放回小鸟,我和先生没有跟孩子讲什么道理,只是和孩子一起经历,一起感受,女儿对生命、对世界便有了许多的感悟。热爱生命、敬畏生命,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孩子的认识是非常深刻而生动的,这跟从书上读到的理论是截然不同的。这也是我和先生一直坚持让孩子经常投身于大自然的
缘故,我们希望孩子童年充满快乐的同时,在体验中健康成长。

      有一年夏天,天气很热,我想把女儿房间里的空调打开,却被女儿阻止了。她把手放在嘴唇上做“嘘”状,神秘兮兮地把我拉到她的窗户下面,示意我听听外面的声音。原来女儿窗外的空调外机里住了两只麻雀,还孵出了一窝小麻雀。她说空调开了,麻雀一家就没有办法再住下去了。于是,为了小麻雀一家,女儿的屋子整个夏天都没有开空调。
       此时,我才明白,女儿的窗台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小米,原来她每天都在悄悄地喂麻雀。其实,撒的小米,也还有别的鸟来偷食,因此窗台上不仅会有小米,也落了不少鸟屎。
      女儿愿意与周围的小生灵们为友,而之所以背着我偷偷喂食小鸟,估计还是怕我说她“不务正业”吧。可她哪里知道,我虽然偶尔会冒出这样的念头,可更多时候还是愿意呵护她那可贵的爱心啊!

      女儿上了中学,我们搬了新家,新家的窗户没有窗台了。家里生了虫子的豆子或者大米小米,她也不让我随意扔掉,而要收起来倒在外面的草地上,让鸟儿们啄食。小区的院子里有几只可爱的流浪猫,她便买了猫粮,每天去喂,几年如一日,以至于楼下的几只猫咪都摸准了她早上出门的时间,每天早早就在门口守着等食儿吃。   
      高中三年,她每天都会带一盒猫粮去学校,因为学校里也有一些流浪的猫咪需要喂食,每天放学吃完晚饭到晚自习前便是女儿的“喂猫时光”,也是女儿一天中最放松、最开心的时间。
       如今女儿对小动物的爱护差不多成了习惯,连下雨天碰到路上爬的蚯蚓、蜗牛,也要想尽办法把小东西弄到草丛里,生怕它们被粗心的路人踩了。

       培养并呵护孩子热爱其他生命的心,这恐怕也是家长要修习的一门课程,因为纯真的善念和对生命本身的珍视,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品质。试想,对小动物的爱都那么真诚,孩子能不珍爱自己以及身边的人吗?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3-7-5 16:59
07   比成绩更重要的是收获

       有位爸爸得知女儿数学考试因为忘记写单位被扣了1分,当时没有说什么。一次,他在接女儿的时候看到一辆卡车开过去,车上装满了水果,于是他便问女儿:“车上装的是什么?”女儿说:“水果呀。”他又说:“1斤水果、1筐水果和1车水果,都是1,可是差距很大,这个差距甚至比1斤水果与5斤水果的差距还要大,是吧?”那个女儿反应很快,一下子就明白了,说:“是啊,看来有时‘单位’比数字更重要呢!”后来他的女儿就再没有在“单位”上出
过错。

      这位爸爸总结道:知道错在哪里,比分数更重要。你重视这些,孩子就重视这些,反之,如果家长只重视分数,那么孩子也只应付分数,甚至会弄虚作假来对付家长,到那时则悔之晚矣。
       这便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共同帮助孩子不断进步的典型例子。整个事件中,这位爸爸关注的是孩子的收获,而不是那1分,他用自己独特的方法给了孩子更有意义的收获,相信这样的收获会影响他女儿一生。



       在我们家,我和先生则为孩子的成长和进步而充满了激动、喜悦。
      女儿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只认识简单的几十个汉字,算术也只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上了二年级,她就已经能够读书看报了,也开始用数学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上了四五年级,女儿就写出了非常精彩且思想深刻的文章,还可以用英文流利地跟外国人交谈……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这每一个过程都让我们觉得
孩子的力量非常强大,只要给她机会,她就会自然而然地成长,并且这种成长不可阻挡。

       我们深感女儿的小学老师们非常了不起,并十分感激他们。在他们的引导下,女儿从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小丫头,成长为到小学毕业时几乎满腹经纶的“小才女”了。应该说,在小学获得的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奠定了她整个中学阶段的学习基础,我相信她大学的学习和日后的工作也将会得益于此。
       因为对孩子的这些成长和进步抱着欣赏的态度,因为我们从来都觉得孩子的收获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女儿的整个小学阶段,我们都没有太多关注孩子的考试分数。
      说到这里,我又想夸一夸女儿的小学,这所小学有考试,却从不排名。他们考试的目的是考查孩子对学习的内容掌握得如何,而不是对孩子的成绩进行排名和比较。这在功利的中国教育领域,是非常难得的。这也是我们从来没有纠结于孩子的考试成绩和班级里排名的原因之一吧!



      当然,我们也会配合学校和老师帮助女儿学习,一般是在女儿取得一些成绩的时候,就会给予她夸奖和鼓励。比如孩子某天写了一篇和朋友一起游玩的日记,我便会在她日记的后面写上点评:“写得太有意思了,看着文章就好像看到你玩得高兴的样子。”在这样的鼓励下,女儿的文章写得越来越好。
       女儿刚上小学的时候曾经很马虎,作业本上时常会“留白”,比如她会把第一题和第三题都写了,却把第二题漏掉了。为此,班主任赵老师跟我说了好几次。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女儿回家问我:“妈妈,赵老师说我是典型的小马虎。啥叫‘典型’?是不是比马虎要好呀?”
       这可把我乐坏了。为了克服她的马虎,我和她爸爸总是夸奖她“辰辰写作业有进步,写得挺仔细的”。一次她的数学作业全做对了,她爸爸便说:“辰辰,数学作业今天全做对了,我看你昨天晚上写作业的时候挺认真的,是跟这个有关系吗?”女儿骄傲地说:“当然跟认真
有关系了,我还是很聪明的。”在这个对话中,爸爸和女儿都强调了
“认真”的重要性。逐渐地,女儿写作业的时候就慢慢地克服掉了马虎的毛病。

   
   

      如果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就要注重“过程管理”。一是我们要及时发现孩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孩子解决,比如前文说到的那个爸爸发现孩子对“单位”不重视,便及时想办法解决;二是我们要捕捉孩子的点滴进步并及时说出来鼓励孩子,比如我的先生就从女儿作业全对这件事上做文章。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帮助还是夸奖孩子,都要具体描述整个事件,让孩子明白地知道自己什么地方存在问题,并有的放矢地解决;什么地方做得已经很好,应该坚持下去;什么地方仍有欠缺,还可以做得更好。我觉得这比平时不管孩子学得如何,等考试的时候盯着分数看要好得多,因为孩子的收获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只有平时把该学的都学到了,考试成绩才会自然而然地提升。
   

       话又说回来,就算孩子的学习成绩真的不好,那又怎么样呢?我曾经见过一个小男孩的妈妈,就因为孩子考得不好,接孩子的时候,还没有走出学校的大门,就迫不及待地对小男孩拳打脚踢。小男孩惊恐地抱着脑袋左躲右闪,委屈得直掉眼泪,经过他们母子身边的小朋友都惊恐地看着小男孩和他的妈妈。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就算这个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他在学习上肯定也收获了许多。这一点从我们自己或者朋友那里就可以得到证明。我小时候身边有些同学,虽然学习成绩并不好,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的长处,或是计算、或是写文章,其实都是很棒的,长大以后有的事业非常成功,无论为官还是做企业都做得很出色。
       说白了,一个人的成功和幸福,与小时候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再者,这个小男孩也许学习成绩确实不好,但是其他方面必定有过人之处。我们家长要做的是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唤醒潜藏在孩子身上的“沉睡的巨人”,让孩子成长为他本来的样子,而不是以孩子的短处来跟别的孩子的长处去比,并逼着孩子做他不擅长的事情。
        也许这个小男孩今天的学习成绩不好,但是他幽默开朗、善于与人交往,日后他进入社会后的工作业绩或许会远超如今学习好的同学。
在植物界,牡丹和山楂是同时开花的。春天的时候牡丹花非常惹人眼,受到众人的追捧;山楂花在春天很不起眼,在牡丹花的比较下相形见绌。但是到了秋天,牡丹花只剩光秃秃的枝叶,山楂花则会满树挂着红澄澄的果子,开始吸引人们的目光了。
      在目前“学习好,便一好百好”的教育大环境下,确实需要家长拥有一颗平常心,关注孩子各方面的成长而不只盯着学习,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收获而不只盯着分数。这样我们的孩子便真的放松了,能够快乐自如地成长;我们的家长也不那么纠结了,从而获得内心的平和幸福,营造出温馨的家庭氛围!






欢迎光临 壹牛家长圈- (http://16jzq.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