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标题: 唐僧絮语 [打印本页]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1-6-11 12:06
标题: 唐僧絮语
本来打算开始写论坛空间个人日志的,没想到啊,居然写不了,现在怀疑是不是前两天恢复论坛的时候动到了哪里,以至于点击后进不了对话框。既然天意如此,我就打算在论坛里开个个人贴子,叫做唐僧絮语,以回帖的方式来唐僧式絮絮叨叨个彻底。
现在能写论坛空间个人日志了。不过,既然在这里都盖楼盖了这么高,就继续在这里扎根吧。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1-6-11 12:07
早上起来开了电脑,看到学院QQ群里昨晚说,核自院一大一男生昨天下午6点过从宿舍楼坠楼身亡。前些天成外和九光的高中各有一男生跳楼自杀,龙泉驿一初中女生跳楼受伤住院。昨天在网上看新闻说,安溪一高中男生因午夜要骑摩托车外出被父亲阻止吵架跳楼自杀,父亲在楼下冲上去接被砸,父子皆亡。在我们为这些孩子惋惜遗憾的同时,请想想这些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哪里出了问题,如何才能避免出现下一起?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1-6-11 12:21
6月4号,有个2年级家长如此规划孩子:先让他在家附近的某某培训学校先学着,让他先上培优班。等他适应了,再上火箭班,等上四年级再去考好老师的班,可以吗?
唐僧:早了点,多留点时间给娃娃,4年级了再来学都搞得赢,别整早了。其实,我个人认为,4年级完了的暑假开始学就差不多了。过早学习,你不怕娃娃过早厌烦呀?你们也看到了,将来小升初对艺体可能有要求,先在低年级好好培养下娃娃的艺体,对娃娃一辈子都有好处。何必那么早就开始奥数喃。到了4年级,你都可以在家跟娃娃每周一课仁华奥数的4年级课本,免得东奔西走的。4年级过了基础有那么点了,再来比较好。有些时候没选对老师和班很伤娃娃的学习兴趣。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1-6-11 12:39
低年级培养什么?
低年级,琴棋书画舞中选一样孩子有兴趣的来学,当成是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增加孩子未来人生乐趣和生活情趣;能擅长其中一两样也助于将来排解烦恼宣泄情感、结交朋友。
培养这些,家长不要太过功利,不要两眼只盯着考级。只要孩子喜欢,认真学了,考级不重要,当然这样的孩子稍微集训下,过级应该是小意思。
在选择学什么上,有时不妨听听孩子的意见。nj在女儿小学时,也让女儿天天学钢琴,孩子不喜欢,一练琴就哭。学了一年也如此,nj终于对娃娃学钢琴死心了。之后nj女儿自己要求去学跆拳道,不管多累多苦多痛都一路自愿坚持了下来,从初一到高三都如是。家长想让孩子放弃孩子都不愿意。
所以自己家孩子没有艺术天赋的家长,也可以从nj女儿这个例子上松了一口气。有天赋的要珍惜;没天赋的要努力;努力也不行,就发掘孩子其他方面的艺术兴趣特长吧。
作者: 蝸牛 时间: 2011-6-11 12:40
非常期待,取長補短,互助共勉,成敗皆從容!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1-6-11 12:53
本帖最后由 唐僧取经 于 2011-6-11 19:55 编辑
低年级培养什么?
低年级,除了挖掘孩子的艺术潜力兴趣特长之外,家长也要在体育方面有意识的培养孩子。体育除了强身健体之外,也能培养孩子的毅力和耐挫折性荣誉感等。
男孩子更是如此哦,一个男孩子在体育方面很出众,很有活力,将来是很能吸引到姑娘的芳心的哦,大家都看过《灌篮高手》吧,里面流川枫一出场,就飘出朵朵红心哦。
统计数据不是说了吗,小年轻们未来是男多女少,一个健康阳光身体结实的男青年,总是比戴着高度眼镜、一脸书呆气、电线杆或者豆芽菜或者大肚男要有吸引力吧?所以男孩子的家长,你们不仅要为孩子的学习着急,也要为你们儿子未来能否娶上媳妇用心哦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1-6-11 13:05
低年级培养什么?
在体育方面,我觉得游泳是娃娃该学会的。万一哪天落水了,不说救人嘛,至少还能自救吧,增加自己孩子一份生存下来的希望。我这个旱鸭子的想法就是以后我要是有娃娃了,肯定得会游泳,而且要游得不错。免得像我一样,一坐上船就在念,万一翻船,我只有死翘翘了,千万别翻。
另外呢,考虑学点跆拳道柔道武术之类的,将来嘛,至少可以防身,免得受欺负;或者在需要见义勇为的时候,有见义勇为的资本。
另外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网球都可以学,不说打得多好,至少要会,最好能擅长一样。
男孩子可以练篮球,篮球打得好,很炫哦。
喜好体育的人,身高一般都比同龄人高的多。我认识的一个体育老师,三姐妹,她是老大,下面两个妹妹。一般而言,都是妹妹的身高比姐姐高。但是他们家,她1米73,她的两个妹妹身高也就 1米6左右,甚至可能不到。
作者: 馨儿妈+正德+小5 时间: 2011-6-11 13:18
这些消息看了想哭!现在小孩子的教育真的是让家长举步维艰啊。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1-6-11 13:19
低年级培养什么?
有空就带孩子出去转悠哈,大街小巷菜市场大人们工作的地方;体育场、博物馆、展览馆、音乐厅、电影院;从北京上海的繁华都市到穷乡僻壤,天南地北的都可以,让娃娃看下这个城市这个国家这个世界,培养下眼界,培养点心胸抱负。
不要那么小就圈在家、学校、培训班里,三点一线,很烦很枯燥的。这样的三点一线,会过早地磨耗点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除了学习热情和兴趣之外,也往往会磨耗掉孩子对生活的热情和兴趣,对生活都没有热情和兴趣了,家长就该为自己悲哀了。现在孩子倒是一路听从父母的话,从小学就开始奋战,经历了初中、高中,离开父母进了大学后,很容易一下就松散开来,觉得终于可以不用再学了。所以,大学生的问题就多了。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1-6-11 13:23
低年级培养什么?
你把苗扶直了,自然以后长的直;如果小时候就把苗养弯了,等你发现想来纠正的时候,就难了。小孩子有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之后,自己都会努力学习,不用家长天天念。
带娃娃体验生活,感受人情冷暖,注意价值观的引导。在价值观的引导上面,nj就很用心,大家可以跟她学学。其实就是怎么看待分析问题,积极的看法还是消极的看法;是面对问题还是逃避问题;是和孩子一起来分析为什么怎么办,还是说你还小,除了学习其他你都别管不用你操心来打发?
作者: 寒松石室双楠5 时间: 2011-6-11 15:44
说得是呀,成绩不是唯一,大学也不是唯一,唯一不变的是需要对生活承担起责任!所以,要让孩子学会生活和懂得生活!
作者: 寒松石室双楠5 时间: 2011-6-11 15:46
我也写了不日志?唐老师,能帮忙解决吗?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1-6-11 18:15
本帖最后由 唐僧取经 于 2011-6-11 18:17 编辑
以前在论坛上放了帖子,推荐介绍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也放了全文下载版,因为大家都知道的原因,现在没有了。再传什么中,我选择先传这个,我也没完全读过,边传边读,有收获啊。今天上传了两章,分别是第一部分:溺爱的心理真相http://www.16jzq.com/forum. ... &tid=357&fromuid=14
,和第二部分:父母,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http://www.16jzq.com/forum. ... =358&extra=page%3D1。
推荐群友阅读,推荐指数*****。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1-6-11 18:49
本帖最后由 唐僧取经 于 2011-6-11 19:56 编辑
昨天2012家长1群的无花说:“昨天再另外一个群头听一个妈妈说,她女儿从未学过奥数,也是五年级的,这次华赛居然拿个二等奖,太牛了嘎这种娃娃应该是天分很高的了把”
这让我想起了2011家长3群里特邀嘉宾西川中学初三家长苍山曾经说过的一段话“现在好多家长,包括育才等学校的学生,不得给别人说自己在补课,都是说自己周末在家耍,看电影,看电视。我女遭蒙了的,后来发现班上前几名周末都在黑补,才发现上当了。回来之委屈:我说咋个他们成绩老是卡到我,他们在学校耍的时候比我多,结果考试比我好,结果都悄悄补习”
所以,以后听到或者看到类似的话,大可一笑而过。鬼才信。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1-6-11 19:42
昨天有几个家长说某老师的国学讲的好,火的很,一个班100多个人,报名后还要排一年才能排上位子去听课。
什么是国学?根据百度百科“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我个人感觉,这几年,因为应试因为这个那个,国学被抬得太高。学习了解一些,是应该的,我也认同应该学习些经典。但是推孔抬儒抬得太高我个人是不认同也不推崇的。
国学、西学,我更倾向于西学,我要是培养娃娃,我还是希望把娃娃培养的有普世价值观,全球观,眼界开阔,思维活跃,健康积极热情。
学习国学,跟其他学习一样,应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去掉一些不符合普世价值观的东西为好。
想起了许锡良的一篇文章《林语堂眼中的中国人性格》,复制过来,全篇如下:
林语堂眼中的中国人性格
许锡良
如果是一个完全不了解外面世界的中国人,或者是一个完全不懂中国的外国人,要了解中国都不会那么容易。但是,林语堂不同,他学贯中西,横跨东西方文化,更重要的是,他的生活中有着深厚而丰富的中西方生活背景,作为一个有着中国西方文化背景的中国人,来观察中国与中国人,自然会有比较客观公正的结论。那么中国人的性格在林语堂眼中究竟是怎样的呢?
第一老成温厚。他说“英语中‘性格’一词,意谓力量、勇气、‘有种’。偶或生气、失望,也只是看上去有些闷闷不乐;而汉语中的‘性格’一词则使我们联想到一个老成温厚的中国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安之若素,不仅完全知已,而且完全知彼。”(林语堂著,《中国人》,学林出版社,1994年12月版,第56页。以下引文均出自此书。)中国人做人处事,圆滑、稳重、内敛,富有耐力,善于察颜观色,迂回曲折,为人老成世故,讲究城府。也就是说非常超脱老猾。中国人为人处事,总体上是比较讲究稳妥稳健的。这既是中国人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因为“思想上过分的稳健会剪去人们幻想的翅膀,使这个民族失去可能会带来幸福的一时的狂热;心平气和可以变成怯懦;忍耐性又可以带来对罪恶的病态的容忍;因循守旧有时也不过是懈怠与懒惰的代名词;多生多育对民族来讲可能是美德,对个人来讲却又可能是恶习。”(第57页)。
老成温厚,常常意味着用消极、镇静、等待的力量,而不是像年轻人那样用青春活力与激情浪漫来处事。中国人每每遇到难题的时候,不是积极地追求进取,从根本上去克服困难,而是用一句“退一步海阔天空”来自我麻醉,有时这样的做法也叫“丢一卒而胜全局”。中国人的这种特质是与中国的社会文化与政治土壤分不开的。中国人的成熟常常表现在家庭上,而不是表现在对外在事物的兴趣上。一个成熟的中国年轻人,“由于他通常有一个大家庭要扶养,要帮助堂表兄妹在社会上立足,他可不能总做一个教员(如果从事教育的话),他要设法高升,当个校长什么的,于是他就是家庭中受尊敬的成员。在设法飞黄腾达的过程中,他获得了终生难忘的人生与人性的学问。如果一个人不去作这些尝试,人到三十仍是一个眼睛圆圆、单纯无邪、火急火燎的青年,仍醉心于进步与改革,那么他不是一个富有灵感的白痴,就是一个稀里糊涂的天才。”从林语堂的这个观察与判断来看,中国人在学术上与社会改革上出不了大师,成不了气候,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一个真正做科研与艺术工作的人,常常就是这样一个眼睛圆圆、单纯无邪的人,不仅仅是三十岁以后如此,甚至终身都是如此。在西方那些特别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无不是这样的,在世俗的眼光看来都是怪怪的人物。
第二遇事忍耐。中国人特别善于忍耐,乃至成为中国人的一大恶习。因为,“中国人已经容忍了许多西方人从来不能容忍的暴政、动荡不安和腐败的统治。”(第59页)。在四川的一些地方,人民能够容忍被征30年以后的赋税,但是,面对这些毫无道理的事情,中国人顶多用不是很清晰的低音,在自己的家里咒骂几句而已,除此之外,再无任何反抗。因为,我们这个民族习惯于屈服于暴政和敲诈勒索。中国人一向认为,只要你能够承受这些苦难,苦难相对你来说就会减少一些。如果一个人能够承受空穴来风的污辱,那么他也会因此获得美名。因为,“小不忍辱则乱大谋”,因此,活在中国,要学会忍辱负重,学会屈辱而卑微地活着。就像80年代的电影《芙蓉镇》中的主人公所说的那样:“像畜牲一样活下去”,这就是胜利。在中国生存,要谈尊严与幸福是一种极奢侈的行为。因为,中国人只要面对苦难与屈辱,一味地忍耐就可以了。法国人面对饥饿,他们会发出吼声:“面包、面包、面包,否则就要流血。”但是,中国人面对饥饿,只会选择饿死,即使是守着官家闲在那里的满满的粮仓,也会选择活活被饿死。中国的和平稳定常常是用这个办法取得的。中国还有一个“百忍成金”的说法。林语堂列举了一个唐代宰相的故事,这个叫张公艺的宰相曾经有幸九世同堂,为世人所羡慕不已,唐高宗曾问及他成功的秘诀,宰相唤来纸笔,挥毫写下了一百个“忍”字,“忍”字,虽然是“心”字头上一把刀,但是,中国人的忍耐性就是这样强,即使刀割到你的心头肉上了,你也不能够吱声,而越是能够这样做的人,就越是有涵养,越是有道德。相对而言,中国成语中的“唾面自干”的忍耐又算得了什么?中国的胜利,常常取决于寿命,看谁有耐心有命去等待,如果有两个政敌,一个活60岁,另一个活90岁,无论前者多么厉害,最终还是要败在后面那个老寿星手里。中国人把活着看成人生的最高目的。因此,才有“好死不赖活着”。只要活着,就可以看到你的敌人慢慢死去,然后悄悄改变面貌。中国自古就有姜太公以80多岁高龄出任宰相的典故,以这个年龄担当政治改革大任,在西方人看来是不可想像的。他们会感觉奇怪,为什么在这个人四十岁、五十岁的时候,正当年富力强的时候不出来担当大任,做点有益的事情,而是要等到行将就木之时反而出来担当大任?这种困惑也许正是中西方不同的分水岭。
第三消极避世。与遇事忍耐密切相关的另一个性格特点就是中国人非常喜欢消极避世。中国人在得势的时候非常喜欢儒家,因为,儒家主张“学而优则仕”,那时的心态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但是,由于中国人追求的“学而优则仕”,这个游戏,具有高度排他性,说到底是一个零和博弈游戏,因此,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所以,道家的存在是必然的。它为每一个官场失意,赌场失意,情场失意的中国人保留了退路。这就是道家提供的一套说法,也就是消极避世的去处。这种消极避世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儒家的不足,起到了一种安全阀门的作用,道家几乎收罗了所有的儒家失败者,给他们以一定的出路。“所有的中国人在成功时都是儒家,失败时则是道家。我们中的儒家建设、奋斗;道家旁观、微笑。一个中国人在位时说道论德,闲居时赋诗作词,并往往代表道家思想的诗词。”(第67页)当一个人从官场上失意之后,就开始了另一种消极避世的生活方式:饮酒、清谈,作诗、填词,披头散发甚至赤身裸体。从此醉心于道家的虚幻境界,炼长生不老丹,遁入山林,融入自然,作点田园诗,与女人寻欢作乐,寻花问柳。进则有孔儒之学,退则有老庄之道。酒能乱性,无酒时则学佛;酒能养生,有酒时则成仙。各有各的妙处。道家其实就是中国人的鸦片与吗啡,能够产生一种神奇的使人失去知觉的神奇镇定作用,它使中国人减轻头痛病与心脏病。(第67页)前人之勤,后人之用,其实懂得了中国人与中国文化,在中国活得也会很美妙的。
英国的母亲常常教育自己的孩子:抬头挺胸,坦率回答别人的问题。然而,中国的母亲与儿子分别时,常常嘱咐却是:“不要管人家的闲事。”(第60页)或者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明哲保身是非常重要的家教。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家庭教育呢?因为,英国有宪政法律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中国人没有。因此,惹火烧身、惹是生非的事情,只有高衙内这样的有着强大势力背景的人才敢去做,一般的普通老百姓,不要说去关注公共事务,就是躲避还唯恐不及。如果是公共事务,你不去关心,最后虽然吃了亏,但是,因为是公共事务,所以吃亏的又不是你一个人,因此,吃亏也就成了一件可以接纳与忍受的事情了。如果你一个人站出来,输了吃亏的只是你一个人,而赢了呢,受惠的却是大家。因此,在毫无法律保障的情况下,消极避世是最安全的策略,这种策略在中国极有吸引力,但是,在西方却是极难理解的事情。
在邪恶势力的考验下,中国人的最高价值,就是消极避世,就是“活命价值”,“好死不如赖活着”,为公共事务去冒个人风险,是最愚蠢的事情。中国人其实并不天生如此。那些十几岁、二十多岁的年青人,常常也会对公共事务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但是,常常在25——30岁左右,他们就会一个个变得特别聪明起来,也就是开始“学乖了”,获得了“消极避世”的品德。(第61页)。这些变化,有些人是出于聪颖的天资,有些人是因为有过吃亏的经验教训,在中国“所有的老年人都很稳重,因为所有的老滑头们都学到了消极避世的好处,在一个人权得不到保障的社会,吃一次亏就够呛了。”(第61页)。
那些不消极避世,敢于积极站出来为世道主持正义的人,最后都牺牲了。像当时被国民党秘密逮捕并未经审讯就被枪毙的记者邵飘萍和林白水就是中国人绝好的榜样。因此,在中国,最好的记者就是那些中庸平稳,没有任何自己的思想观点,也不对世人与世事作任何评论的记者,那些成功的报纸常常也不是因为敢于说真话,而是坚持这样的原则:登载国外的事,而非国内的事;处理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久远的事,而不是眼下的事;讨论一般性的问题,而不是具体的问题,比如,大力讨论勤奋的重要性、真理的价值等等;中国人的成功之路大至离不开这样的处事法则。因为在没有法治保护的前提下,“我们自我保护的本能告诉我们,消极避世是我们个人自由的最好的宪法保证。”因为,在中国,凡涉及公共事务与公共利益,一个人为大家的利益而受损害,但是,大家并不会为你个人的悲惨命运而呼吁。如果他为大家的利益而死,大家会在他死后用他的鲜血醮馒头治病,并且认为他是一个可怜虫与失败者。一种处世法则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如果没有大量的环境背景,如果没有大量的事实依据,中国人凭什么要像一只缩头乌龟那样活得谨小慎微,活得不声不响?所谓低调,其实也就是学会做一只缩头乌龟而已,而消极避世就是中国人这只乌龟的“甲壳”,是最好的自卫武器。中国人也会谈点魏晋之事,说到竹林七贤之类,其实,中国人对他们的敬佩“犹如小乌龟敬佩大乌龟厚实的甲壳。”(第63页)
因为中国人所谓品德的高低,其实只是消极避世的大小乌龟甲壳的厚薄而已。要根治这种弊病,“根治的方法很简单,只要给民权以宪法保障即可,然而现在仍旧没有人看到这点的深远意义。没有人渴望这种保障。没有人真心地要求这种保障。”(第64页)离林语堂时代又快一个世纪过去了,中国人的性格与生存环境有了改变吗?
第四超脱老滑。超脱老滑与遇事忍耐、消极避世其实也是一脉相承的。在中国,做一个世故的老滑头是很有必要的。老滑头的为人处世原则就是:丢一卒而胜全局;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好汉不吃眼前亏;退一步海阔天空。当有人要侮辱你、嘲笑你、藐视你、毁谤你、伤害你、嫌恶你、诡谲你的时候,应该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忍受他,依顺他,敬他,避他,苦苦耐他,装聋作哑,漠然置之。冷眼观之,看他如何结局。(第65页)这个时候唯一致胜的武器就是设法长寿,用时间与生命赛跑,以避免自己不幸死在你的敌人之前。这样的事情,台湾的李敖先生就做过。他一次在凤凰卫视上做“李敖有话说”节目,把曾经迫害过他的蒋氏家族一家大小的照片挂出来,圈上红点,被圈红点的人表明已经死了。李敖说,蒋家曾经迫害过他,但是,照片上这些曾经迫害他的人现在一个都不存在了,都死光了,而他这个被迫害的人还活着,虽然已经七十多岁,有朝一日也会死掉,但是毕竟死在他们之后,他的胜利就是终于用自己的双眼看到他的敌人抢在他前面死去了。李敖是老顽童外加老滑头。其实,在中国,无需要学习什么中国传统文化,每个生养在中国这块古老大地上的人,都是天然的滑头。滑头只有老少之分,而没有“有无”之别。中国的土壤气候决定了,中国,就是一个必须学得滑头才能够活下去的地方。在中国,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饭碗问题,什么主义都不过是生意,什么事说到底无非是“升官发财”,再没有别的事。不管什么儒家、道家、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睡大觉、睡午觉等等,在中国,都是用来“吃”的。因此,吃儒家饭,吃道家饭,吃佛教,吃基督,吃天主教,这些说法在中国是很流行,很普遍的。对精神信仰麻木不仁及采用世俗功利的态度是中国人的普遍特色。因此,做和尚与做道士也常常与做官一样,有级别,有肥瘦之分。一般来说,在中国“人过了四十岁就变成了一个无赖,不过,我们确实是岁数越大越不要脸。20岁姑娘很少为钱而结婚;40岁的女人则很少有不为钱而嫁人的。”“一个人年过40而未变成无赖,那么他不是思想软弱者,就是天才。”(第66页)可惜这样的终身能够保持童心的人,在中国几乎看不见,而常常只出现在国外,而这些人在国外常常就是大师级的人物,是人类的天才,是划时代的人物。
在中国一切都世俗得很。真正的爱情是没有的。娶妻为了生子,嫁人是为了吃饭。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现实功利得很。中国人的所谓爱情,都只是在一些神话想像之中,在现实中是从来没有过的。因为,中国人的家庭本身就是生产单位,就是放高利贷的地方,中国人以“孝道”理念,维系着一个类似共产主义的家庭模式,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一切都是有功利目的的。出来混是要还的。
“中国人在本性是道家,在文化上是儒家,然而其道家思想却更甚于儒家思想。”(第68页)中国人一向有把丧事当成喜事办的传统。比如“中国人举行葬礼时大吃大喝,锣鼓喧天,即可证明这一点。”(第68页)我们常常在日常生活中分不清那是在办喜事还是办丧事,因为都用一样的乐器吹奏,一样的队伍,直到我们看到一顶花轿或者一口棺材为止。因此,在中国丧事与喜事之间常常界限很模糊。一场大灾大难,常常意味着那是歌功颂德的机会,常常也充满着喜庆的气氛。因为,那意味皇恩浩荡有了表现机会,“爹亲娘亲不如父母官亲”有了展示的舞台,同时以灾害为名义的各式捐款,在暗箱操作中,也未尝不是一个绝妙的发财机会。发国难之财向来都是中国官员所擅长与喜爱的事情。因此,每次灾难来临,也就是喜庆来临。总之,中国人的超脱老滑,就是像鸽子一样温和敦厚,像蛇一样机智灵活。
中国人长期以来使用的零钱——孔方兄,就是超脱老滑的绝妙象征:外圆内方,老奸巨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无论对什么事,总之一句话:我们没办法,算了!
(林语堂著,《中国人》,学林出版社,1994年12月版,文中所有直接引文均出自此书。)
作者: qintang 时间: 2011-6-11 19:45
回复 唐僧取经 的帖子
比较喜欢这句话:有天赋的要珍惜;没天赋的要努力;努力也不行,就发掘孩子其他方面的艺术兴趣特长吧。非常实在。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1-6-11 19:50
林语堂眼中的中国人性格
许锡良
如果是一个完全不了解外面世界的中国人,或者是一个完全不懂中国的外国人,要了解中国都不会那么容易。但是,林语堂不同,他学贯中西,横跨东西方文化,更重要的是,他的生活中有着深厚而丰富的中西方生活背景,作为一个有着中国西方文化背景的中国人,来观察中国与中国人,自然会有比较客观公正的结论。那么中国人的性格在林语堂眼中究竟是怎样的呢?
第一老成温厚。他说“英语中‘性格’一词,意谓力量、勇气、‘有种’。偶或生气、失望,也只是看上去有些闷闷不乐;而汉语中的‘性格’一词则使我们联想到一个老成温厚的中国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安之若素,不仅完全知已,而且完全知彼。”(林语堂著,《中国人》,学林出版社,1994年12月版,第56页。以下引文均出自此书。)中国人做人处事,圆滑、稳重、内敛,富有耐力,善于察颜观色,迂回曲折,为人老成世故,讲究城府。也就是说非常超脱老猾。中国人为人处事,总体上是比较讲究稳妥稳健的。这既是中国人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因为“思想上过分的稳健会剪去人们幻想的翅膀,使这个民族失去可能会带来幸福的一时的狂热;心平气和可以变成怯懦;忍耐性又可以带来对罪恶的病态的容忍;因循守旧有时也不过是懈怠与懒惰的代名词;多生多育对民族来讲可能是美德,对个人来讲却又可能是恶习。”(第57页)。
老成温厚,常常意味着用消极、镇静、等待的力量,而不是像年轻人那样用青春活力与激情浪漫来处事。中国人每每遇到难题的时候,不是积极地追求进取,从根本上去克服困难,而是用一句“退一步海阔天空”来自我麻醉,有时这样的做法也叫“丢一卒而胜全局”。中国人的这种特质是与中国的社会文化与政治土壤分不开的。中国人的成熟常常表现在家庭上,而不是表现在对外在事物的兴趣上。一个成熟的中国年轻人,“由于他通常有一个大家庭要扶养,要帮助堂表兄妹在社会上立足,他可不能总做一个教员(如果从事教育的话),他要设法高升,当个校长什么的,于是他就是家庭中受尊敬的成员。在设法飞黄腾达的过程中,他获得了终生难忘的人生与人性的学问。如果一个人不去作这些尝试,人到三十仍是一个眼睛圆圆、单纯无邪、火急火燎的青年,仍醉心于进步与改革,那么他不是一个富有灵感的白痴,就是一个稀里糊涂的天才。”从林语堂的这个观察与判断来看,中国人在学术上与社会改革上出不了大师,成不了气候,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一个真正做科研与艺术工作的人,常常就是这样一个眼睛圆圆、单纯无邪的人,不仅仅是三十岁以后如此,甚至终身都是如此。在西方那些特别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无不是这样的,在世俗的眼光看来都是怪怪的人物。
第二遇事忍耐。中国人特别善于忍耐,乃至成为中国人的一大恶习。因为,“中国人已经容忍了许多西方人从来不能容忍的暴政、动荡不安和腐败的统治。”(第59页)。在四川的一些地方,人民能够容忍被征30年以后的赋税,但是,面对这些毫无道理的事情,中国人顶多用不是很清晰的低音,在自己的家里咒骂几句而已,除此之外,再无任何反抗。因为,我们这个民族习惯于屈服于暴政和敲诈勒索。中国人一向认为,只要你能够承受这些苦难,苦难相对你来说就会减少一些。如果一个人能够承受空穴来风的污辱,那么他也会因此获得美名。因为,“小不忍辱则乱大谋”,因此,活在中国,要学会忍辱负重,学会屈辱而卑微地活着。就像80年代的电影《芙蓉镇》中的主人公所说的那样:“像畜牲一样活下去”,这就是胜利。在中国生存,要谈尊严与幸福是一种极奢侈的行为。因为,中国人只要面对苦难与屈辱,一味地忍耐就可以了。法国人面对饥饿,他们会发出吼声:“面包、面包、面包,否则就要流血。”但是,中国人面对饥饿,只会选择饿死,即使是守着官家闲在那里的满满的粮仓,也会选择活活被饿死。中国的和平稳定常常是用这个办法取得的。中国还有一个“百忍成金”的说法。林语堂列举了一个唐代宰相的故事,这个叫张公艺的宰相曾经有幸九世同堂,为世人所羡慕不已,唐高宗曾问及他成功的秘诀,宰相唤来纸笔,挥毫写下了一百个“忍”字,“忍”字,虽然是“心”字头上一把刀,但是,中国人的忍耐性就是这样强,即使刀割到你的心头肉上了,你也不能够吱声,而越是能够这样做的人,就越是有涵养,越是有道德。相对而言,中国成语中的“唾面自干”的忍耐又算得了什么?中国的胜利,常常取决于寿命,看谁有耐心有命去等待,如果有两个政敌,一个活60岁,另一个活90岁,无论前者多么厉害,最终还是要败在后面那个老寿星手里。中国人把活着看成人生的最高目的。因此,才有“好死不赖活着”。只要活着,就可以看到你的敌人慢慢死去,然后悄悄改变面貌。中国自古就有姜太公以80多岁高龄出任宰相的典故,以这个年龄担当政治改革大任,在西方人看来是不可想像的。他们会感觉奇怪,为什么在这个人四十岁、五十岁的时候,正当年富力强的时候不出来担当大任,做点有益的事情,而是要等到行将就木之时反而出来担当大任?这种困惑也许正是中西方不同的分水岭。
第三消极避世。与遇事忍耐密切相关的另一个性格特点就是中国人非常喜欢消极避世。中国人在得势的时候非常喜欢儒家,因为,儒家主张“学而优则仕”,那时的心态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但是,由于中国人追求的“学而优则仕”,这个游戏,具有高度排他性,说到底是一个零和博弈游戏,因此,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所以,道家的存在是必然的。它为每一个官场失意,赌场失意,情场失意的中国人保留了退路。这就是道家提供的一套说法,也就是消极避世的去处。这种消极避世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儒家的不足,起到了一种安全阀门的作用,道家几乎收罗了所有的儒家失败者,给他们以一定的出路。“所有的中国人在成功时都是儒家,失败时则是道家。我们中的儒家建设、奋斗;道家旁观、微笑。一个中国人在位时说道论德,闲居时赋诗作词,并往往代表道家思想的诗词。”(第67页)当一个人从官场上失意之后,就开始了另一种消极避世的生活方式:饮酒、清谈,作诗、填词,披头散发甚至赤身裸体。从此醉心于道家的虚幻境界,炼长生不老丹,遁入山林,融入自然,作点田园诗,与女人寻欢作乐,寻花问柳。进则有孔儒之学,退则有老庄之道。酒能乱性,无酒时则学佛;酒能养生,有酒时则成仙。各有各的妙处。道家其实就是中国人的鸦片与吗啡,能够产生一种神奇的使人失去知觉的神奇镇定作用,它使中国人减轻头痛病与心脏病。(第67页)前人之勤,后人之用,其实懂得了中国人与中国文化,在中国活得也会很美妙的。
英国的母亲常常教育自己的孩子:抬头挺胸,坦率回答别人的问题。然而,中国的母亲与儿子分别时,常常嘱咐却是:“不要管人家的闲事。”(第60页)或者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明哲保身是非常重要的家教。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家庭教育呢?因为,英国有宪政法律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中国人没有。因此,惹火烧身、惹是生非的事情,只有高衙内这样的有着强大势力背景的人才敢去做,一般的普通老百姓,不要说去关注公共事务,就是躲避还唯恐不及。如果是公共事务,你不去关心,最后虽然吃了亏,但是,因为是公共事务,所以吃亏的又不是你一个人,因此,吃亏也就成了一件可以接纳与忍受的事情了。如果你一个人站出来,输了吃亏的只是你一个人,而赢了呢,受惠的却是大家。因此,在毫无法律保障的情况下,消极避世是最安全的策略,这种策略在中国极有吸引力,但是,在西方却是极难理解的事情。
在邪恶势力的考验下,中国人的最高价值,就是消极避世,就是“活命价值”,“好死不如赖活着”,为公共事务去冒个人风险,是最愚蠢的事情。中国人其实并不天生如此。那些十几岁、二十多岁的年青人,常常也会对公共事务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但是,常常在25——30岁左右,他们就会一个个变得特别聪明起来,也就是开始“学乖了”,获得了“消极避世”的品德。(第61页)。这些变化,有些人是出于聪颖的天资,有些人是因为有过吃亏的经验教训,在中国“所有的老年人都很稳重,因为所有的老滑头们都学到了消极避世的好处,在一个人权得不到保障的社会,吃一次亏就够呛了。”(第61页)。
那些不消极避世,敢于积极站出来为世道主持正义的人,最后都牺牲了。像当时被国民党秘密逮捕并未经审讯就被枪毙的记者邵飘萍和林白水就是中国人绝好的榜样。因此,在中国,最好的记者就是那些中庸平稳,没有任何自己的思想观点,也不对世人与世事作任何评论的记者,那些成功的报纸常常也不是因为敢于说真话,而是坚持这样的原则:登载国外的事,而非国内的事;处理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久远的事,而不是眼下的事;讨论一般性的问题,而不是具体的问题,比如,大力讨论勤奋的重要性、真理的价值等等;中国人的成功之路大至离不开这样的处事法则。因为在没有法治保护的前提下,“我们自我保护的本能告诉我们,消极避世是我们个人自由的最好的宪法保证。”因为,在中国,凡涉及公共事务与公共利益,一个人为大家的利益而受损害,但是,大家并不会为你个人的悲惨命运而呼吁。如果他为大家的利益而死,大家会在他死后用他的鲜血醮馒头治病,并且认为他是一个可怜虫与失败者。一种处世法则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如果没有大量的环境背景,如果没有大量的事实依据,中国人凭什么要像一只缩头乌龟那样活得谨小慎微,活得不声不响?所谓低调,其实也就是学会做一只缩头乌龟而已,而消极避世就是中国人这只乌龟的“甲壳”,是最好的自卫武器。中国人也会谈点魏晋之事,说到竹林七贤之类,其实,中国人对他们的敬佩“犹如小乌龟敬佩大乌龟厚实的甲壳。”(第63页)
因为中国人所谓品德的高低,其实只是消极避世的大小乌龟甲壳的厚薄而已。要根治这种弊病,“根治的方法很简单,只要给民权以宪法保障即可,然而现在仍旧没有人看到这点的深远意义。没有人渴望这种保障。没有人真心地要求这种保障。”(第64页)离林语堂时代又快一个世纪过去了,中国人的性格与生存环境有了改变吗?
第四超脱老滑。超脱老滑与遇事忍耐、消极避世其实也是一脉相承的。在中国,做一个世故的老滑头是很有必要的。老滑头的为人处世原则就是:丢一卒而胜全局;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好汉不吃眼前亏;退一步海阔天空。当有人要侮辱你,嘲笑你,藐视你、毁谤你、伤害你、嫌恶你、诡谲你的时候,应该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忍受他,依顺他,敬他,避他,苦苦耐他,装聋作哑,漠然置之。冷眼观之,看他如何结局。(第65页)这个时候唯一致胜的武器就是设法长寿,用时间与生命赛跑,以避免自己不幸死在你的敌人之前。这样的事情,台湾的李敖先生就做过。他一次在凤凰卫视上做“李敖有话说”节目,把曾经迫害过他的蒋氏家族一家大小的照片挂出来,圈上红点,被圈红点的人表明已经死了。李敖说,蒋家曾经迫害过他,但是,照片上这些曾经迫害他的人现在一个都不存在了,都死光了,而他这个被迫害的人还活着,虽然已经七十多岁,有朝一日也会死掉,但是毕竟死在他们之后,他的胜利就是终于用自己的双眼看到他的敌人抢在他前面死去了。李敖是老顽童外加老滑头。其实,在中国,无需要学习什么中国传统文化,每个生养在中国这块古老大地上的人,都是天然的滑头。滑头只有老少之分,而没有“有无”之别。中国的土壤气候决定了,中国,就是一个必须学得滑头才能够活下去的地方。在中国,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饭碗问题,什么主义都不过是生意,什么事说到底无非是“升官发财”,再没有别的事。不管什么儒家、道家、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睡大觉、睡午觉等等,在中国,都是用来“吃”的。因此,吃儒家饭,吃道家饭,吃佛教,吃基督,吃天主教,这些说法在中国是很流行,很普遍的。对精神信仰麻木不仁及采用世俗功利的态度是中国人的普遍特色。因此,做和尚与做道士也常常与做官一样,有级别,有肥瘦之分。一般来说,在中国“人过了四十岁就变成了一个无赖,不过,我们确实是岁数越大越不要脸。20岁姑娘很少为钱而结婚;40岁的女人则很少有不为钱而嫁人的。”“一个人年过40而未变成无赖,那么他不是思想软弱者,就是天才。”(第66页)可惜这样的终身能够保持童心的人,在中国几乎看不见,而常常只出现在国外,而这些人在国外常常就是大师级的人物,是人类的天才,是划时代的人物。
在中国一切都世俗得很。真正的爱情是没有的。娶妻为了生子,嫁人是为了吃饭。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现实功利得很,中国人的所谓爱情,都只是在一些神话想像之中,在现实中是从来没有过的。因为,中国人的家庭本身就是生产单位,就是放高利贷的地方,中国人以“孝道”理念,维系着一个类似共产主义的家庭模式,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一切都是有功利目的的。出来混是要还的。
“中国人在本性是道家,在文化上是儒家,然而其道家思想却更甚于儒家思想。”(第68页)中国人一向有把丧事当成喜事办的传统。比如“中国人举行葬礼时大吃大喝,锣鼓喧天,即可证明这一点。”(第68页)我们常常在日常生活中分不清那是在办喜事还是办丧事,因为都用一样的乐器吹奏,一样的队伍,直到我们看到一顶花轿或者一口棺材为止。因此,在中国丧事与喜事之间常常界限很模糊。一场大灾大难,常常意味着那是歌功颂德的机会,常常也充满着喜庆的气氛。因为,那意味皇恩浩荡有了表现机会,“爹亲娘亲不如父母官亲”有了展示的舞台,同时以灾害为名义的各式捐款,在暗箱操作中,也未尝不是一个绝妙的发财机会。发国难之财向来都是中国官员所擅长与喜爱的事情。因此,每次灾难来临,也就是喜庆来临。总之,中国人的超脱老滑,就是像鸽子一样温和敦厚,像蛇一样机智灵活。
中国人长期以来使用的零钱——孔方兄,就是超脱老滑的绝妙象征:外圆内方,老奸巨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无论对什么事,总之一句话:我们没办法,算了!
(林语堂著,《中国人》,学林出版社,1994年12月版,文中所有直接引文均出自此书。)
2010年8月27日星期五
原文见:http://blog.caijing.com.cn/expert_article-151317-10358.shtml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1-6-11 20:16
为了写没学过奥数的娃考了华二,翻找了聊天记录。看到了一段2011家长3群的苍山对5月末发生的高中学生自杀的评论,放在这里,希望能对更多家长有个提醒。
“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第一课也是一辈子的课,亲情、友情叠加,哪里会有心理问题(孩子越大,父母越要把孩子当朋友。)。关于作弊,这是一个规则问题,我相信从老师角度对作弊一般不会轻易定义。如果一个孩子从小不遵守规则,忽视甚至轻视规则,最终只能受到规则的惩罚,要么遵守规则,要么你成为规则的制订者。交通规则哪个不是用血来书写的?现在得抑郁症的娃娃越来越多。究竟是教育制度还是家庭教育还是社会的浮躁……
今天(2011.5.27)跟一个老师聊天,当年他是某学校的年级主任。发现一个学生情绪不对,找孩子聊了1个多少小时,然后又安排班主任给孩子聊。孩子高高兴兴去上课,晚上回寝室还把吃的跟同学分享。按时关灯睡觉,结果半夜孩子还是去跳了。留下的遗言就是自己没考好,结果卷子出来,班上第一。这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如果木有家长的急功近利,孩子会这样?不能一味怪罪外界。”
苍山兄,又引用你的话了,谢了哈。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1-6-11 20:27
中西方老人的不同命运
许锡良
中国的老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一种是大权在握,狮子虽老,雄威在,人见人畏,称号也一般是“某老”;另一种就惨了,老无所依,老无所养,在贫病交加之中,悲惨地死去,在生在世时,人称“老某”。
中国文化中,虽然有“尊老爱幼”一说,但实际上老了,能不能够受到尊,不取决于老还是幼,而是取决于其是否掌握了足够的财富与权力。在中国,退休的官员的老年常常就比较幸福。而且自古如此。那是因为他们为官时为自己创下了足够的钱财,同时还保留了足够的人脉,要办点事也非常容易。中国的普通老人,常常是靠养儿来防老的。这就是古语所说的“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为了让自己年轻时在养儿上的投资,保证在老年时,自己没有劳动力时收回来,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儿孙孝道。这是为了保证早年的投资可以有效收回的唯一办法。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才会强调:“百善孝为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若没有了孝,则一切善都没有了。因为孝是保证每一个人老年幸福的道德底线。因此,在中国儒家经典中,不惜用极端的方式宣传一些孝道榜样。比如“二十四孝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的。那里面的故事都非常极端而无人性。但是,唯有这样,老年的生老病死,才会有保障。
在中国,老年是否能够幸福,常常取决于自己有没有生儿子以及生儿是不是孝,而且孝还不仅仅是对父母百依百顺,而且还要“升官发财”,也就是不孝有三里除了“无后”之外的两种不孝:“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而不为禄仕,就是不去追求“升官发财”,这在中国文化中也是大逆不道的。而“无后”之所以为不孝中的大哥大,是因为,有无后代,这一点之所以最为关键,是因为后代(儿子,女儿不算)不仅仅是保障物质金钱上的福利,同时也是巨大的心理安慰。在现在中国传统观念深厚的农村,那些没有生儿子的家庭,常常被人无端歧视与欺压,那种被剥夺感,常常是双重的。即使有儿子的家庭,也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加上社会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常常是一对年轻夫妻要养六个甚至八个老人的现象。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老年人的幸福,从来没有政府什么事,也没有什么“社会福利”保障一说。如果说有一点关系的话,就是那些极幸运的能够当上一官半职的人同时能够发财的人。如此一来,中国老年人中,能够获得幸福的人实在少之又少。因为,中国虽然是官本位社会,官也越来越多,但是,毕竟不可能人人是官。因此,要同时满足孝中的三种情况实在是不容易。而且即使满足,也不等于中国老人就一定幸福。从小说《红楼梦》、巴金的《家》、《春》、《秋》三部曲来看,里面的老人也没有幸福的。他们为庞大的家族中的复杂的人事关系,弄得焦头烂额,身心交瘁。缺乏社会养老保障的中国社会,去年一曲《春天里》里的一句歌词:“也许我老无所依”之所以让许多人老泪纵横,就是道破了这样一个事实。
由于老人缺乏社会保障机制,中国的老人一方面要求年轻人要尽孝道,另一方面喜欢干涉年轻人的婚姻生活与职业选择。一方面说明这是极自私的行为,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老要有所依,就必须自己早作安排。比如,生个儿子,要“望子成龙”,早日接班。而所谓成龙就是“为禄仕”,通俗地说就是升官发财。因为,走这条路利益最大,最为体面。这也就是为什么武汉的黄艺博早早就被父母安排从政,人为地制造政治神童的社会文化背景。
除了家庭中干涉年轻人的婚姻与事业外,中国还保留了“老年政治”传统。在中国,退而不休的现象自古就很普遍。这是出于害怕失去权力,害怕失去金钱的结果,因为,一旦失势,就没有人服从自己。在中国古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种“三纲六纪”是非常厉害的。发展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由于操控了生杀大权,因此,君权、父权与夫权,都是极其威严的。中国精英人才流动的方式,至今仍然保留了“赞助式提拔”方式。许多人的仕途是与退休官员密切相关的。上海原市委书记陈良宇能够从老干局的位置上飞黄腾达,说明在中国与权威老年人搞好关系是非常关键的。
现在再来看看西方社会里的老年人。他们养儿只为求天伦之乐。没有什么孝不孝一说。即使是亲孙子,也不一定要叫爷爷,而是直呼其名。但是,中国这样做就是大逆不道的。他们养孩子也不要靠孩子来养,因为有比较完善的福利保障机制,因此,他们的老人也喜欢给孩子以自由,不干预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职业选择。孩子将来从不从政,经不经商,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一旦退休了,就过自己的生活,给自己自由,也给孩子自由。与自己家人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那是不带功利色彩的。自己有养老金,在经济上完全可以独立。想做点事情也可以,不做也行。尊重自然规律,不去干预下一代的事情。因为一代会有一代人的问题,也会有一代人的思考方式。不像中国的老人,总是对年轻人不放心,退休了,还要弄一个“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简称“关工委”),其实老年人,已经难以理解年轻人的世界。现在90后的孩子,睁开眼睛,就是互联网世界,令人眼花缭乱,而中国许多老年人连互联网是个什么玩艺都搞不清,你怎样去关心去指导他们的生活与工作,怎样与他们交流对话?如果仅仅是从政治意识形态上来维护一个东西,其实也不会有什么效果。
我在日本看到日本的老人真的很幸福。清闲自在,无忧无虑。常常在街上溜一条宠物狗,或者三三两两二结伴外出旅游观光。当然,也有不甘寂寞的老人,他们在退休之后还做一份工作,这份工作在我们看来可能不是太体面的,比如在酒店里作一个普通的服务生,或者当旅游大巴司机,或者当银行里的出纳员之类,总之不是体面的工作。收入也不会很多。许多外人以为他们退休金太低了,无法养老才这样做,其实不是的。他们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当成自己退休之后消除孤独寂寞的一种有效办法。日本的人均寿命在几年前就达到了男83岁,女86岁,这也不是偶然的。
中国虽然也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说,但是,也仅仅是说说而已。具体到制度层面,却是不靠谱的。莫笑他人老,自己终归老。一个社会是不是幸福文明的社会,主要是看三种人的幸福指数:一是儿童,二是妇女,三是老人。这三种人幸福,这个社会必定是幸福的。他们作为弱势群体,理应受到特别的关照。中国人喜欢说尊敬老人,其实,不必如此强调。与其说尊敬老人不如说关照老人。尊敬不尊敬,常常是发自人的内心的。无论是什么人,都要当作一个人来尊重,而不仅仅因为年老才需要尊敬。尊敬常常是与个人的言行举止有关,而不是与年龄相关。如果一个人为老不尊,也就不值得人们尊敬,用“老而不死谓之贼”形容他可能更为恰当。
2011年6月9日,星期四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1-6-11 20:28
刚才为了前文,又去逛了下作者许锡良的空间,又淘了一篇过来。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1-6-11 20:38
少儿读经,祸患无穷
许锡良
关于少儿读经尊孔的问题,自“辛亥革命”以降,争论已经百年历史了,其间反反复复,不得间断。为什么在中国会反复出现这个问题,这也确实是一个谜。从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中国文化惯性之巨大,酱缸之黑暗。
《读写月报.新教育》杂志2011年第6期刊登了“读经派”与反对读经派之间的争论系列文章,读后感觉令人酣畅淋漓的。从中可以看出,读经派(包括蒋庆先生这样的诵经派),其实讲不出什么道理来。只是一味要求少儿必须读经,否则就不配是中国人。当蒋庆先生振振有词地说:“中国文化的复兴必须从娃娃抓起,儿童背诵中华文化经典,从小在心中埋下中国圣贤义理之学的种子,长大成人后自然会明白中国历代圣贤教人做人做事的道理,即懂得内圣外王、成己成物、知性知天的道理,从而固守之、践履之、证成之,将圣贤的教诲融入自己生命成长的历程,积极地去参与历史文化的大创造,努力做到赞天地之化育而与天地参。”(蒋庆《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前言》)袁伟时老先生则回应道:“十分有趣的是,当记者问到蒋庆兄的追随者推广读经‘并不怎么顺利,你怎么看?’的时候,他的答复是:‘中国的民间社会、公民社会不成熟,所以困难很多。不像西方公民社会有很多公益事业,很开放、成熟。西方社会有成熟社会环境、制度保障。’蒋兄没有意识到,提倡‘读经’,也不能不借助没有中国‘主体性’而西方色彩甚浓的‘公民社会’,这不是狠狠往自己的脸上打了一个耳光吗?”这个回应是十分精彩的。牢牢地抓住了诵经派的软肋。而更精彩的是袁伟时老先生与杜维明先生的对话。早在民国元年开始,时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先生就认识到儒家经典中“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因此,下令全国“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必须从教育方针中剔除,公民道德教育改为世界流行的主流价值观,即:自由、平等、博爱。应该说这是合符世界潮流的积极行为。可惜蔡元培先生的远见卓识并没有完全为后人所理解。
在这里反对读中国经书的理由是十分充分的。且不说中国经书时代已经久远,已经远离了少儿的现代生活,理解起来十分困难,就算是成年人中比较有文化的人,要完全读懂也十分费劲,即使是学科专业人士,存在的纷争也非常大。这并不一定就是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证据,相反,可能是中国的文化源头在表达上的短板,同样作为经典的古希腊经典著作,读起来就没有那么费经。中国经典,由于是刻写在竹简上,书写携带都十分不便,因此,用字异常简省。而且还经常用通假字,其实就是错字别字,有时因避讳还要故意用别字代替,加上又没有标点符号,仅断句便会产生非常大的分歧。当年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尚且承认,中国古书难读。不说《尚书》、《国语》这些老古董,不能够完全懂的在百分之五十以上,仅较为通俗的《论语》、《孟子》不懂的也有十之一二。这是博学通古的王国维先生留下的感叹。现在中国的那些所谓的国学家们读过多少经典还真是难说。其实大多只是凭着自己的想像,任意渲染美化。剩下的只是一股复古的情绪,在学术思想上能够经得住考问的实在不多见。
我曾经与一些当代的所谓大儒讨论过,如果读中国儒家经典,究竟要从中继承什么的问题。他们说,继承传统。我请教这里的“传统”究竟是什么的时候,他们却说:“传统就是传统,只有亲自去读经典才能够体验到。”一副玄之又玄,妙不可言状。在这里故意玩弄虚的。那种高深莫测的样子,其实是为自己做圣人王与帝王师留下一些神秘感。当代的那些儒家学者,常常要不躲进深山老林,身穿长衫,神秘兮兮,一副老古董的样子,要不然,其学历、籍贯、年龄以及生活现状都保持一种神秘状态。我想这些都是为将来做帝王师做准备的。可惜现代社会不再可能有圣人王与帝王师存在的空间了。那种欲望只是一厢情愿而已。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让少儿读经,真是罪孽深重,祸患无穷。因为,少年儿童的天性并不接纳这些经书,中国的经书与西方的经书还有很大的不同。当年美国的教育家赫钦斯(robert maynard hutchins,1899—1977),永恒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倡导阅读名著的时候,他们所读的名著可是世界范围内的,而且那些名著并不存在语言文字上的障碍,那种阅读并不带有民族主义的情绪,而是真正的以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来武装学生的头脑,而且那种阅读是建立在理解与批判分析的基础上的,而不是像蒋庆先生的中华经典基础教育诵读那样,完全是囫囵吞枣式的。蒋庆先生认为“少儿读经,是指三岁到十二岁牌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儿童背诵熟记中国文化的经典。在此年龄阶段的儿童,处于语言摹仿期,有摹仿成人的语言的本能倾向,背诵记忆不像成人是痛苦之事,完全符合儿童语言的天性,而不像西方教育学家认为的那样是压抑儿童的本性。”针对此言,留美学者薛涌先生反驳道:“如今儿童心理学已经相当发达,学者们作了许多调查、实验。不知道蒋先生观察了多少孩子,有多少数据,凭什么就说12岁以前是‘语言模仿期,就得死记硬背,12岁以后是‘理性理解期’,会逐渐理解经典的义理内容?笔者自己5岁的孩子在美国的幼儿园长大,从来没有背过什么,甚至没有读书识字。但是,她3岁就在问:‘如果说上帝创造了人,那么谁创造了上帝?’‘哪里是世界的尽头?’笔者鼓励她读书识字,说知识都是从书上来的。她马上反问:‘写第一本书的人的知识是从哪里来的?’”这就是美式教育的厉害。这也是他们教育中保护儿童天性的有力见证。而正是这样培养发问精神的教育,才导致他们的儿童充满活力,富有创造性。
其实儿童的天性就是在玩中学。儿童真正的学习一定是要在做中学。说儿童的天性是背诵,少年儿童天然喜欢背诵与记忆,如果说这是个别孩子的特长尚且说得过去,如果说每个孩子都这样则完全是胡说八道,这完全是没有根据的。其实即使是擅长背诵的孩子,也只是因为考试分数的诱惑而不是出于其天性本身。中国人自古强调刻苦学习,而且刻苦到怪异的程度,比如“头悬梁,锥刺股。”恰好证明,这是违背人的天性的,是完全无趣的行为。皆因为古人读书,大多只是背诵而造成的结果。
其实孩子读到脑袋里的东西与人吃到肚子里的食物好有一比,如果不能够及时消化吸收都是会出现消化不良的毛病的。知识存留在大脑里,如果不能够及时被理解,特别是不能够为自己的生活经验所佐证,那么就会变成沉重的记忆负担。中国孩子的普遍存在的厌学之风,与目前只要求背诵与记忆的应试教育之风是密切相关的。过多过滥的背诵记忆,会造成孩子学习的沉重负担。中国古老的历史上创造发明少,而且越是受过传统儒家教育的人,创造发明越少,则更说明背诵对儿童天性的伤害。另外,事实证明,孩子的记忆力并不优越于成年人,因为成年人对记忆有更多的理解成分,而且对记忆法更有诀窍。少年儿童明显优越于成年人的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惊奇感与想像力。他们感知事物的方式是通过做中学,通过切身体验,通过用手触摸来进行的。因此玩乐与游戏才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方式。美国的幼儿园甚至不教儿童读书识字,都是为了在游乐中学习,培养好问好思的习惯,而避免过早让儿童使用记忆力。由此可见,在中国,少儿读经,真是祸患无穷。
2011年6月5日星期日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1-6-11 20:51
四十岁后才明白的道理
许锡良
1、人一生的命运并不完全是由自己决定的。四十岁后大致可看到自己的一生究竟会以怎样的方式终结。年轻时雄心勃勃,以为自己只要奋斗,就无所不能,其实是一种错觉。人可以追求自己所想的,却不可以获得自己所要的。人一生中其实可以奋斗的余地很有限。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社会里,从出生的时代、地域、籍贯到家庭出身,其实你的命脉大致定了,能够改变的只是很小的空间,只有极少数富有智慧的人能够将这个有限的空间与时间充分利用。
2、人不可以将自己与他人相比,只能够与自己相比,每个人都存在一个最好的自己,因此,每个人都可以做最好的自己,却很难说他是人群中最优秀的。理由基于上面的原因。
3、生命中与生俱来的都是最为珍贵的。不必为自己的生理缺陷而烦恼。年轻时为自己个子不够高而苦恼,四十岁后发现,矮个子其实最有利于保护脊椎不受损害,也有利于心脏的健康。三十岁之前为个子矮小而苦恼,四十岁之后为个子不高而庆幸。
4、性福是很重要的幸福之源。然而这必须以年轻时不纵欲为前提。放纵性与将性做为交换,人的性福感将会提前结束。四十岁之后还对异性来电,说明他的生命活力不错。性福取决于质量而不是数量。学会在年轻时珍藏千金良宵,留待老年时回忆,这是年轻时需要努力去做的。
5、知识不是越多越好。书也不是读得越多越好。在这里质量同样重于数量。怎样读远比读什么重要。运用知识信息的能力,比单纯地记住知识重要。
6、能够自己给自己定标准,不再以外在的标准为自己的标准,更不为别人的脸色而活,而是按照自己内心的定律与命令去执行。
7、知道死亡是人生中必须面对的必然事实。四十岁之后因身体的变化,已经可以触摸到死亡的影子。父母中已经有人不在人世,从他们的离世,能够深切体验到生命的历程。
8、不再忧愁,特别是不为明天的事情而忧愁。今天的忧愁就今天当。人没有被当天的忧愁与痛苦而压垮的,人却常常被一个未知的担心而压垮。许多时候,其实事情发展并不会那样糟糕。回顾自己四十多年的经历。那些曾经令人痛苦不堪的事情,其实都如过眼烟云,而且绝大多数并没有真正发生。原来只是虚惊一场而已。
9、虽然出生的时代与家庭常常会在自己的命运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但是,不必为这些遗憾。贫穷曲折的人生经历,可能令你的生活更有滋有味,回味无穷。
10、时间。年轻时常常不知愁滋味,却常常对天悲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四十岁之后才知道,时间其实只有被自己浪费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做个率性的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那个时间才是真正属于你的。只有时间属于你自己,你才是在做真正的自己。而且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出成效来。
11、金钱。金钱是个好东西。能够更加客观理性地明白的金钱的内涵。然而金钱只有在自己努力挣来的时候,你才会深刻体验金钱的意义。钱,只要在被你花掉了的时候,才算是真正属于你的。除此之外,无论放在股票上、证券上,还是存在银行里,甚至放在钱包里,都不能够证明这些金钱就是你的。金钱的良性循环应该是在健康的市场规则里,而不是在别处。
12、爱情,可遇不可求。世界上总有一些人是非常适合你的,可是,那需要适当的时间与恰当的地方与时机。四十岁之后会遇到适合你的人,然而,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够相逢只恨未娶(嫁)时。年轻时有真爱的时候,常常会让人胆怯。因此,心怡已久的那个人,常常不敢去碰。绝大多数找到的伴侣,其实都是缺乏真爱的。
13、家庭。组建家庭,与你相伴的人,学历、经济状况、高矮胖瘦,甚至美丑都不是最重要的。再美的人,也经不住你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反复观察。因此,与你相伴的人,一定要在内心里与你一致。特别是基本的价值取向与你一致。心灵伴侣,才是真正可靠的伴侣。这样的人,能够贫富相守,风雨同舟。
14、无论怎样,都要充分接纳自己,原谅自己的过错。认为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有一点点自恋,是有自信心的表现。好好爱护自己,才有能力去爱他人,才能够担负起相应的责任。
15、幸福与快乐是自己的终极目标。尽量不要让自己烦心。如果有一些外在因素要让你不高兴,那么,你就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比如,失败与成功也是平等的。
16、四十岁的人,如果还没有体验过思想智慧的乐趣,那是一种悲哀。因为四十岁是智慧成熟的季节。学习与思考状态应该是四十岁的常态。
17、不要急,死亡总有一天会等待到你的。悠着点。慢慢走,观赏啊,好好体验此时此刻的感受。四十岁之后,人对时间的感觉常常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那就是越来越快了。四十岁之后的神态应该是淡定与宁静。水流深处自然静。
18、学会向一切优秀人物学习——而不是简单模仿。学会尊重一个人,包括自己。这是获得他人尊重的重要前提。对他人尊重,也就是对自己尊重。也不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即使可能真是好的想法。给他人自由,也就是给自己自由。但是,如果你意外获得影响力,那应该是你的一些想法获得了他人的共鸣。
19、关于朋友
关于朋友的论述也是很多的,我比较喜欢说,朋友是第二个自己。所以,要真正认识一个人,从他所并交的朋友中去认识是大致不会错的,虽然这还不够全面,真正全面地认识一个人,不仅要从他的朋友中去认识他,还要从他厌恶甚至敌对的人中去认识。这就是“物以类聚,人为群分”的道理。也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人与人相聚,彼此之间,情投意合,总不是无缘无故的。
人主动去结交一些人,总是因为这些人有一些东西是与自己是非常相同或者相似的。因此,赞美朋友的时候,其实也是在赞美自己,肯定自己,至少是在部分意义上赞美与认同自己。人,天然地有被肯定的倾向。
反过来,当一个人结交了什么朋友的时候,也意味着他将过什么样的生活。在互联网这样的信息发达的时代,应该说,凡是情趣相投的人,迟早是会有机会认识的。
对朋友最大的误解恐怕就是把同学、同事与生意上的合作伙伴也看成朋友了。其实,那是两回事。同学中也会有朋友,但是,同学并非都是朋友。同事中也可以有朋友,但是,同事关系其实更多只是工作上的关系,是谋求生存的需要而聚集在一起。那种关系常常是暂时的。而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可以是朋友,但是更多的时候只是暂时的利益联盟。酒肉朋友,也可以是朋友,但是,他们联系的纽带只是酒与肉而已。真正的朋友是心灵相通,情趣相投,特别是人生观与世界观比较一致的结果。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不同,很难真正走到一起,这个时候,就是常常所说的“道不同,不相为谋”。
一个人究竟走什么路,过什么样的生活,首先常常要看他结交了什么样的朋友。在这里,朋友有如鱼之水,有什么水,便有什么鱼,而且决定了鱼的去向。人学好,常常是从结交了好的朋友开始的。同样,人学坏,常常也是从结交了坏的朋友开始的。鱼游,需要水;人走,需要友。所谓人脉深远,就是指结交的朋友多而复杂的意思。人,常常为了利益需要结交许多人,但是,并不是所结交的人都可以成为朋友。
我比较认同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因为利益的需要,也常常会把完全不相同的人暂时聚合在一起。在这个时候,就会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但是,真正的朋友常常不是这样的。由于他们理想、信念与价值取向的一致,因此,他们的利益是比较超脱的。他们常常超脱了具体的利益而达到心灵上的共鸣。君子之交之所以会淡如水,其原因就在这里。因为他们除了谈一些人类的永恒问题,并不涉及具体的利益。相反,小人之交甘若醴,其实聚合在一起的原因就是那点蝇头小利,而不是别的。人是利益的动物,当然有为利益而聚合的朋友,但是,这只是暂时的,而永久性的是他们的价值取向与思想情趣上的共鸣,这些常常是超脱于具体利益的。
人,走什么路常常是由所结交的朋友决定的,而这些朋友,还不一定就是现实中活着的朋友,还可能是千古历史上的人物。人因为具体历史与文化,因此,人是唯一可以超越时空去寻找伴侣的动物。那个能够让人产生共鸣,从而取得认同的人,无论是什么时代的人,也无论是哪个民族与种族的人,他都可以是你的朋友。所谓与书为友,其实也就是与写书的那个人的思想为友。
异性的朋友,常常称之为红颜知己。其实异性之间常常很难真正成为朋友。因为异性之间存在着性的吸引力。一旦这种可能性没有了,便很难长期维持异性朋友关系。异性之间如果共鸣到一定程度,就很可能发生为情人关系,甚至夫妻关系,这个时候就可能成为真正的心灵伴侣,而这个时候,也是幸福婚姻的开始。并不是所有的夫妻都是真正的朋友,因为人常常也可能因为利益的关系,肉体的关系,传宗接代的关系而成为夫妻,组建成家庭,只有极少数的人他们是夫妻关系、情人关系,也是心灵伴侣。
朋友成就一个人。但是成就的大小,并不完全取决于朋友,还取决于你的敌人。这里所说的敌人,并不完全是指利益冲突上的人,而且更指在思想价值上反对你的人。成就小成就,常常是需要朋友帮助的。朋友就是专门能够为你在极其困难的时候给你雪中送炭的人。但是,只有你的敌人才能够激起你战胜困难的激情与勇气,因此,成就大成就常常是需要一个敌人的。
真正认识一个人,仅仅看他结交的朋友仍然不够,还得看他的对头是什么人。正如秦晖先生所说,认识一个思想,仅仅从他赞扬的东西中来看还不够,还要从(甚至主要是从)他反对的东西中来认识,这样才是准确的。
2011年6月2日星期四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1-6-11 20:53
13、家庭。组建家庭,与你相伴的人,学历、经济状况、高矮胖瘦,甚至美丑都不是最重要的。再美的人,也经不住你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反复观察。因此,与你相伴的人,一定要在内心里与你一致。特别是基本的价值取向与你一致。心灵伴侣,才是真正可靠的伴侣。这样的人,能够贫富相守,风雨同舟。
作者: 千千 时间: 2011-6-12 00:46
豆是哈 但是还莫有挖掘到打嘛 容我打座想一想。。。
作者: 闲云野鹤 时间: 2011-6-12 09: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new_915 时间: 2011-6-12 10:0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1-6-12 18:22
前几天在网上团了份西餐和电影票。今天去实地感受了盘团购。
团的春熙路壹购潮流广场的2楼雨花西餐厅,2人份西餐,原价310,打折下来不到80块,那东西估计80块都不值,忒贵,量少,还不好吃。原本4选一的主菜,1点过去的时候只有鸡了,吃第一口感觉还没熟也没味,吃了两口叫小妹端过去加热加熟点。有2分蛋糕,大小不超过,3*3*3;还有一份番茄汤和一份玉米汁汤。幸好是二点几折,要是再贵的,我今天更是要郁闷死了。
还在顺城街的富力天汇影院团了份电影,看了3D版的功夫熊猫。换票的说人少,随便给我安排座位,让我进去随便坐;导坐的人说必须依照座位来做,偌大的大厅里坐了二三十个人,空了那么多,还不让自选座位,而且是开演的时候了。我晕。出来才发现,对面就是市青少年宫。以后当娃娃在里面上课的时候,父母可以去看场电影出来了。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1-6-12 19:16
刚才郁闷地查看我团购的那份西餐,一看更郁闷了:,气得我跟腾讯QQ团购投诉:
“我团购了http://tuan.qq.com/deal/show/115287这份,今天去消费感受了下。我的验证码是:4286141218
我昨天打电话过去预约的时候,还问需不需要预定主菜,小妹说不用。我也说了我中午一两点钟的时间到。
结果我今天1点过去的时候,原本的“圣路易斯猪小排/香煎鸡扒芝士百灵菇/孜然法式羊排/香煎龙利鱼配香蒜汁”四选二,说是只有“香煎鸡扒芝士百灵”了,要其他要我下午六七点再去。
我没时间等,就要了两份鸡。过了吃饭的时点,客人人不算多,但是上菜慢,等我把回锅后的鸡吃了点,吃完了,都没送上该有的“夏威夷鲜果沙律”和“柚子蜜冰治”。我都忘了还有这两个,回来郁闷查看才发现居然还少了菜品。更郁闷了。
我消费到的就是两份鸡,两份汤、两份大小如3*3*3厘米的蛋糕。
我觉得服务不好、菜品不好、缺菜少量。这是我的第一次团购,很扫兴!很失望!”
作者: 荷塘月色 时间: 2011-6-12 22: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高山+银小+5 时间: 2011-6-13 09:11
我从来没团购过吃的,看来要谨慎了。
作者: susu3 时间: 2011-6-13 09: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寒松石室双楠5 时间: 2011-6-13 10:15
好文章.很值得读!
作者: 丁志琳 时间: 2011-6-13 10:55
{:soso_e163:}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1-6-13 19:46
2011一直有家长在希望有小升初六升七的衔接班,nj一心为大家谋福利,想实现“花最少的钱,请最好的老师”的愿望,自己四方打听,也请SS帮着推荐。
SS领导推荐了孙老师,成外名师,大家可以去成外网站看看对孙老师的介绍和评价。nj请SS安排了孙老师的公开课,组织2011家长群的家长和娃娃去听,听后的家长都感觉很好很满意很想上。原本还有个孙听课听课感想帖子,因为大家都知道的原因,现在没有了。
看到愿意报的人多,nj争取来两个孙老师语文班,一共可以招80人,而且有意向衔接班之后孙老师一直教这两个班到初中、高中;也在群里通知报名了,还在论坛上发了报名帖子,如同现在http://www.16jzq.com/forum. ... tid=345&fromuid=651。
已经说好了是群里组班,在群里报名的,结果2011家长群里有些家长不在群里报名,反而跑去SS报孙老师的班。本来这个班只是nj和SS争取合作而来,是群里组的班,SS负责提供教室和联系老师,并没在外面招生的,市少当然回答我们没有这个班。结果那些个家长以为nj是在豁他们。
而且在那几个家长去找SS报孙老师班的时候,被不是家长群里的其他家长听到了,听说那么好的老师,其他地方又报不到,听到说市少有孙老师的班,一窝风都跑切报名,柳到SS报名。那边领导赶紧给nj打电话问咋回事,人家也鬼火冒的很。这让nj很尴尬和失望。
2011家长群今天特发通告:
“请大家相互告知一下:孙继良老师的衔接班是为我们家长群内的孩子组的班,这个班是只能我们群的,SS不对外报名,但我们群有家长切SS直接要求报名,结果被外面的家长晓得了,跑到SS切柳到要报名,是不是我们不管交给SS处理了?如果是:SS就对外公开报名,费用不变,但是80~90个人一个班,如果还是我们群里面的活动那就请我们在群内报名,不要跑到SS切找他们了!这样弄下去,什么班也报不成,就遂了某些人的愿了,家长各位自己考虑清楚哈!”
对这样些家长很是无语。你加入这个群好歹还是有几个月了吧,听其言观其行,难道nj还不值得你信任?而且公开课都组织在SS听过了,连上课教室、时间都定了,开始报名了,还信不过?豁你个铲铲你那点钱,还不值得我们丢掉自己的信誉和人品。信则加入,不信则退出或者保持沉默,请不要尽干些损人不利己的蠢事。
因为某些个家长的大嘴巴,以致nj“昨天我联系到了原来的一个朋友,育才的王牌数学老师,别个一听,就说不敢来,怕惹麻烦,而且我自己的学生都教不完,我没必要冒这个风险。我还有一个朋友也是公立学校的英语老师,教得也很好,别个也不敢来。”
如果家长信得过,想参加的就参加,安心享受nj给大家带来的优质老师资源,不想参加和参加了的都对外保持沉默就好了。不能流血又流泪吧,哦,是不能干了好事还受气吧。
有人总担心好像谁骗了或者赚了他的钱似的,不说物超所值,只要物有所值,你付钱本来就是应当的!你享受了信息资源和组班资源,你就该有所付出。现在不仅没收费,nj还为群为论坛支出不少,连老鲨鱼也被nj拉去“我请客你买单”过。
请大家珍惜彼此的缘分。合则聚,不和则散。请有些人勿再做损人不利己的事!不求你你参与或者帮忙,但求你别给我们和其他群友坛友惹麻烦。拜托。
作者: 805382364 时间: 2011-6-13 20: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澜澜妈 时间: 2011-6-13 20:27
那个孙老师确实不错哈,成都市很有名气。他在南山还是哪个培训学校(记不清了),报名翘得很,报不到。兰西小屋的兰妈都推荐。nj为我们做了这么多,真的无以为报,只能再说一声:谢谢,辛苦了!
作者: daifan998 时间: 2011-6-13 20:29
哎,一声叹息。
作者: 超逸 时间: 2011-6-13 20:33
看来nj姐又被烧了,哭啊{:soso_e109:}
作者: 瑞雪 时间: 2011-6-13 20:34
说的话,赞一个
作者: 葡萄美酒+龙分+5 时间: 2011-6-13 20:43
我早就说过,对害群之马要坚决的见一个踢一个
作者: 玲珑 时间: 2011-6-13 20:45
哎,总是有这些不和谐的人,让人很无语。
作者: 薰衣草 时间: 2011-6-13 20: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天蓝胜西5 时间: 2011-6-13 20:52
人与人之间信任是相互的 只有相互信任才能相互尊重~
作者: 103850993 时间: 2011-6-13 21:01
无语。。。。。。。。。。。。。
作者: 昊+红专+5 时间: 2011-6-13 21:09
孩子的心智培养,应该超过学习的培养,心理健康才是第一位的。
作者: 自在 时间: 2011-6-13 21:18
支持nj哈,我们这些5年级的明年还等到的哈
作者: 萧萧 时间: 2011-6-13 21: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丁志琳 时间: 2011-6-13 21:26
{:soso_e113:}
作者: 萧萧 时间: 2011-6-13 21: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萧萧 时间: 2011-6-13 21:3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萧萧 时间: 2011-6-13 21: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龙儿妈 时间: 2011-6-13 21:41
学习了!赞一个!{:soso_e163:}
作者: cuirong 时间: 2011-6-13 21:58
骂的太轻了,应了解清楚后踢出去
作者: 下里巴人 时间: 2011-6-13 22:00
嗨嗨,喜欢这个版块,喜欢听师傅的絮语,只是期末有一大堆文字工作要交,空了再仔细看。
作者: 双鱼 时间: 2011-6-13 22:12
拜读了师傅的絮语,受益匪浅
作者: 巭哉 时间: 2011-6-13 22:26
以前对nj只想到A班的同学还多少有些意见,通过这次报孙老师衔接班的事终于明白过来了,原来是有些家长的做法的确让人心寒喃
作者: 谈笑 时间: 2011-6-13 23:00
还是那句老话:买的没有卖的精。先人总结得好啊。
作者: 春暖花开 时间: 2011-6-13 23:1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jun 时间: 2011-6-13 23:50
既然加入了一个团体,就一定要遵守纪律,不能我行我素,任何一个组织都需要团结,团结才能有力量~~大家说是不是?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1-6-14 00:06
回复 唐僧取经 的帖子
是啊,第一次去还是5月8号2012家长群组织的统一考试。这是第二次走那门前过。
作者: 欣雨 时间: 2011-6-14 08:52
复习了一下,值得
作者: 箬冰涵 时间: 2011-6-14 10:58
弄不明白这些家长的想法和做法{:soso_e134:}
作者: 月满西楼 时间: 2011-6-14 13: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new_915 时间: 2011-6-14 13:5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谈笑 时间: 2011-6-14 15:02
回复 谈笑 的帖子
意思是:不管怎么团,保证利润是首要。所以,我对团购,始终持怀疑态度。
作者: 1002194536 时间: 2011-6-14 15:40
说得真好。教育娃娃的同时,自己的心态一定要平和端正啊。惭愧的想一想,孩子在大竞争环境表现差强人意的时候,往往心态首先失衡的正是作为家长的我们。我们爱孩子,的确不能只注意孩子的成绩,生活的快乐试问有几个小朋友单从学习中得来?快乐的最大给予,是让孩子有一颗易快乐的健康心灵,或许,这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吧。
作者: 大海 时间: 2011-6-14 16:10
反正我们相信,我们也会参加下去的.唐僧,继续你的贴子继续你的絮语.我们顶你哈!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1-6-14 19:48
现在做毕业论文,好多人是直接找了个或者买了个论文过来,把里面的数据或者时间修改一下,就成自己的了。有些是连修改都不修改。能对老师直言不讳不是自己做的。现在说不是自己做的没关系,借鉴也没关系,但是要看懂,但是有些是不怎么懂的。答辩的时候,问问题就能反映出来。
最后综合意见的时候,F老师还在纠结要不要抓几个重答辩或者啥的,C老师含蓄提醒说,你要考虑下那天出现的哦,现在的小孩心理不晓得咋想的,脆弱的很。还说他儿子高一住校,身上发疹子,隔一小时发一个,小孩开头没通知家长,后来还是给他打了电话,已是晚上十点十一点了,家长去学校接孩子送去医院。路上他就说,这种情况你该早点给我们打电话的,怎么这么晚才打呢。小孩就急了说不想打搅他们,还哭了。搞得他说,幸好我不是继父。
我说,人生病就脆弱了,希望得到家长的关心和爱护;他一开始没打电话,也是怕打搅你们,毕竟比较晚了;再说,在上学住校期间,孩子也担心耽误了功课;你儿子很体贴你呢。
不过父母的责备也是有道理的,风疹问题不大,要是碰上急性阑尾炎之类的,不及时送医问题就大了。这也是C责备儿子的原因。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1-6-14 20:09
本帖最后由 唐僧取经 于 2011-6-14 20:22 编辑
nj发了个帖子《2011年小升初政策大讨论都来说说吧!!》http://www.16jzq.com/forum. ... tra=page%3D1&page=1
童鞋们,都去看帖回复下,如果大家还参加有其他家长群,也请把帖子链接发过去,让更多的人来回复帖子,盖成摩天大厦了,就请那些当权者来看看群众的心声。有本事,你就不要尽干些脱离实际假大空的事,就不要让广大平民百姓为你的升迁政绩买单;你真要是为民办实事,跟中考高考一样统考统招咱都不奢望了,只希望你就先公立479三区四校摇号;再区属公立学校摇号;摇到撇学校的或者没摇中的或者不想读公立的,再去考私立学校!再或者像英国学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ed673880100tc6x.html。你有本事,你就这样搞!不要打着为民着想的旗号干些招民怨的事。
现在城市发展这么快这么大,早就超过了平价的优质幼儿园、小学、初中的发展速度,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各区也不均衡(当然各政府机关是有机关幼儿园对口小学的,他们均衡着呢),在这种情况下,还允许私立学校考试,优先招生,把便宜些的公立学校后摇号招人,这不是鼓励私立学校抢占优秀生源,大力掏空老百姓的腰包是干啥?
读私立,3年10W块,还不知道够不够。我惭愧,我工作十多年,剩下的钱也就够3年的私立,都被住房淘空还差N多一节,我是生不起养不起的了。
这样的通过住房、医疗、教育来掏空普通民众的钱,还是很有本事哦。让你农民哪怕孩子大了无人读书了工作了你60岁了都还得出去打工赚钱,一辈子不得休息。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1-6-14 21:06
本帖最后由 唐僧取经 于 2011-6-14 21:27 编辑
5月17号下午5点过,接到弟打来的电话,说大嬢(我姑妈)病危,在医院里住着,下午还口鼻大出血,医生说可能活不过今晚了。消息很突然,心里咯噔,给姐打电话,一问她也是才知道,约着回去看望下。
这个时间等我们收拾好去赶车已经没有了。说打的,姐一心想找认识的人,晚上放心些;打了两个电话,忙;给学校的一个租车师傅打电话,在外地;后来是姐联系了她认识的新近转行开出租的,两姐妹碰头连夜赶回去。
在车上,姐姐跟我说,这两天她莫名其妙就掉眼泪,止都止不住,周围的人都笑话她咋个了。她下午还专门去医院检查这样那样,都没查出问题。
到达医院快晚十点了,大嬢一直处在昏迷中,很是伤感,我们都是不爱哭的人,心里也很平静,大家都接受了现实,她的三个孩子还有我们俩姐妹守了她一夜。摆了很多。大嬢是个爱面子坚强爱干净的女人,病发很痛,但是从没有人听到她喊过痛说过痛。
第二天18号,5点过,我和姐回家洗漱吃过早饭和父母又去医院守着她,一直昏迷。明天还有课,姐也有事做有小孩要照顾,等在这里也帮不上忙,下午就回了成都。
第三天19号,醒来觉得眼睛不舒服,一照镜子眼睛都肿了变形了,从没发生过的事,而且眼睛过后也开始一直忍不住的莫名掉眼泪,我在想,是不是我姐传染给我了。给姐打电话,说我也在莫名其妙掉眼泪水,姐,是不是你传染给我的哦。我姐急忙否认,我检查了的,没检查出啥子的嘛。
担心大嬢的病情,给这几天一直在医院守候的爸妈打电话,我妈说,大嬢在今天早上6点过的时候就走了。
我终于明白过来,我们的眼泪从何而来为谁而流。从小,好多人就说我像她。
我想,亲人之间是有感应的。那年,我爷爷摔了一跤,卧病在床,我一有空就回去看他。那段时间报了个考研政治班,空军大礼堂,黑压压的一片人,午间休息后我去的稍晚些,快开讲了,座位被个男的占了,因为是排了座位的,我请他让开,他不动,我就站在他旁边义正言辞喊他让,僵持中我扫了眼,偌大的大礼堂,静悄悄,大家都坐着,全场就我一个人站在,我还记得那灯光和场景。后来那人还是坐回了自己的座位。
下课后同事找到我,说我姐联系不到我,辗转找到她请她看到就告诉我给我姐打电话。打过去,才知道,我爷爷过世了,而那个时间就在我站着叫人让座的时候。因此我相信,那是上天的安排,让我爷爷在临走之前,还能在几千人中轻松地找到我看到我。
作者: 昊+红专+5 时间: 2011-6-14 21:16
非常高兴通过本群相识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1-6-14 21:40
隔代抚养为什么容易导致溺爱呢?这里面有非常复杂的心理原因。
1、责任感的缺位
荣伟玲认为,责任感的缺位是导致隔代溺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子不教,父之过”,所以做父母的就算想宠爱孩子,也懂得应有所收敛,否则会惯坏他,而且我们得为此负责。但是,如果我们做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那么在宠爱孙辈时就少了这一层顾虑,“从这个角度讲,祖父辈溺爱孙子孙女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2、对死亡的恐惧
在隔代抚养中,做祖父辈的特别怕孙子辈的出安全问题,他们特别在意安全,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孩子毕竟不是自己的,一旦照顾中出现安全问题,他们会觉得对不住儿女。第二、做老人的,开始越来越多地面对死亡问题,很多老人无法面对自己心中的死亡恐惧,于是将这种恐惧投射到孙辈身上,也特别担心他们出问题。
3、争宠
在以前的家庭中,因为孩子多,一般是孩子要竞争长辈的爱。但现在,这种情况颠倒了过来,最新一代的孩子生活在“4+2+1”的家庭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6个人的爱都投入到一个孩子身上。并且,为了让孩子更在乎自己的爱,这6个人不免会出现竞争的格局,大家都争着向孩子表达爱,甚至唯恐被其他人压过。父母要负责任,所以会控制自己的争宠心理,但老人们就容易失去控制。“这是一种‘争宠’”,袁荣亲说,“并且,争宠的目的是让孩子高兴,而不是让孩子成长。”
4、“内在的小孩”的投射
人老了,自己也会变成小孩。这主要是,他们发现,自己说了算的地方越来越少,结果他们容易变得和孩子一样固执和任性,总需要儿女们的安抚和说服。但同时,他们一样会觉得自爱有罪,无法坦然地面对自己“内在的小孩”的需要,于是将它投射到真正的小孩——孙辈身上,从而进行无限度的溺爱,一切以孩子的快乐为标准,从不指责孩子的过错,这其实也是他们内心中渴望的原则。
5、补偿心理
在教育儿女的时候,老人们曾经苛刻过,因为要负教育的责任。在苛刻的教育中,老人可能埋下了一些内疚心,于是当有了孙辈后,对其特别溺爱,其实内心深处是想借此补偿一下儿女,毕竟孙辈是儿女的生命的延续。
6、传宗接代的冲动
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王登峰说,传宗接代——也即传播我们自己的基因——是我们最重要的本能需要。一开始,儿女们负担着这个责任,所以老人们会溺爱儿女。但当儿女们生儿育女后,他们传宗接代的任务就完成了,现在该孙辈们承担这个责任了,所以老人们会对孙辈特别地疼爱有加,让儿女们经常会产生嫉妒感。
以上这些原因综合在一起,使得隔代抚养更容易演变成溺爱。并且,因为我们的文化特别讲孝道,所以孩子的爸爸妈妈在挑战老人们失去理性的溺爱时,会感觉到很大的压力,再加上现在做父母的普遍又比较忙,他们只好放手让老人去管,这进一步加剧了溺爱的情形。
——摘自《为何家会伤人》http://www.16jzq.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57&extra=page%3D2。所以,如果可以,都和父母分开住,尽量自带小孩;如果必须住在一起,不妨先订立同盟公约,比如,当一方在教育小孩的时候,其他人都闭口回避;如果有不同意见的,大人们私下背着小孩来交流沟通。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1-6-14 23:49
唐僧取经 发表于 2011-6-11 19:42
昨天有几个家长说某老师的国学讲的好,火的很,一个班100多个人,报名后还要排一年才能排上位子去听课。
...
是的。群里那天有几个家长谈到在揭老师班上上国学。听家长说得那么火爆,我觉得需要给家长泼点冷水,所以当时在群里谈了自己的想法。说得不够清楚或者妥当,后来恰巧看到了那篇别人的日志,所以复制过来,给大家看看。
作者: ppjy 时间: 2011-6-14 23:53
学习咯,谢谢
作者: 326754212 时间: 2011-6-15 17:11
谢谢了,学习中,坚持来学习。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1-6-15 23:05
今天终于着手做课外培训调查,原计划是放在论坛里,采用回帖的方式来参与调查。因为涉及到的表项比较多,2011家长3群的群友哈密瓜提醒我做个excel表格,这样便于大家填写和我统计。
于是,我做了个excel表格,我的制表水平一般,初步做了一个,感觉不好看不好填写,于是在2012家长群暑期集训班群里求助,有了“可”的帮助,表格焕然一新,好看好填多了。
于是在各群广发邀请,请大家帮着做调查。
谢谢哈密瓜的提醒,谢谢可的帮助,谢谢各位的参与。{:soso_e183:}{:soso_e179:}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1-6-15 23:54
《算算课外学习花了多少钱,帮唐僧做调查统计》的详细说明及参与办法,请点击查看http://www.16jzq.com/forum. ... =414&extra=page%3D1
关于这个调查,需要说明的:
调查的目的,主要是我想了解家长在小升初上的花费(时间、精力、钱);同时,也想了解各培训机构、老师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以及了解家长报班的心态和培训的效果;便于给下届群友提供参考,避免重走弯路老路。
调查表中只有QQ号、孩子所在学校及年级、论坛用户名(便于奖励币);不涉及家长孩子姓名、联系电话等信息。大家在网上或许和我很熟,但是私下基本上都不认识,所以还请大家打消顾虑,放心填写哈。
调查表中,问的比较细,目的在于调查的严肃性,我希望做出的统计是有参考价值的;如果大家忘了具体数字,也没关系,按照你所记得的来填写就好了。
作者: 老鲨鱼 时间: 2011-6-16 00:47
好文章,顶一个
作者: JGL 时间: 2011-6-16 03:02
“你把苗扶直了,自然以后长的直,小孩子有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之后,自己都会努力学习,不用家长天天念。”唐僧这话说到点子上了。在一次家庭教育讲座上,有家长问我怎样监督孩子学习。我不客气的回答,当你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你的家庭教育已经失败了一半。孩子天真无邪,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自尊自信,因此才会有远大的抱负,而抱负就是学习动力的源泉。
作者: new_915 时间: 2011-6-16 10:4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淡+正德实验+5 时间: 2011-6-16 11:51
受益匪浅,学习了,谢谢
作者: 紫燕 时间: 2011-6-16 14:23
谢谢唐僧,分析得真好,学习了。
作者: 酒补醉人 时间: 2011-6-17 22:49
拜读了很有收获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1-6-18 11:08
昨晚毕业班聚餐。在吃饭时,问专职从事辅导员工作的陈老师上周核自院大一男生跳楼的原因。他说,那孩子父母在他初中时离异,心里自卑性格内向。进校交了个女朋友,2个月前分手了,在QQ上留言万念俱灰。现在那孩子家长找了些黑社会的到学校闹,十多二十人,在学校校门口摆花圈拉横幅。学校认为自己没有过错,提出2万的慰问金,家长不接受。他们这些做学生工作的,在新生入学的时候,都会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就包括父母是否离异。(离异家庭的孩子,要么父母双方都不管,丢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要么觉得离婚愧对小孩,有种补偿心理,易以钱娇惯及打发孩子;还有些个性特别要强的家长,婚姻不顺,把希望精神寄托都搁在了孩子身上,娃娃不堪重负。)离异家庭的小孩,多敏感内向自卑,所以他们做学生工作的对离异家庭的小孩关注都要多些。
网络搜索:
“因学习压力而轻生是大学生自杀事件中最常见的原因。“尤其是名牌重点大学,这类情况更为多见。”清华大学教授樊富珉说,大学生自杀的事例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人是源于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这些疾病的病根大多在少儿时期形成,但入学身体检查中并无心理疾病检测这一手段。”失恋也是大学生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生恋爱多为初恋,感情过分专注的人,一旦失恋便会体验到深切的痛苦。”(唐僧语:所以如果父母接受,可允许高中娃娃恋爱一下,受挫了,父母还能开解指导下;如果父母不允许中学生恋爱,那么不妨和孩子朋友式的探讨下恋爱、婚姻问题,让孩子不要把恋爱想得太美好,也不要想得太糟糕,潜移默化,增加孩子面对情感问题的承受化解能力。)樊富珉教授说,“当他们感到难以忍受这种精神上的打击时,便会由怨恨引起轻生的念头。其中女同学较为多见。”来自南京危机干预中心的调查显示,恋爱和学习压力分别占大学生自杀原因的44.2%和29.8%。”
作者: susu3 时间: 2011-6-18 17: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腊梅香 时间: 2011-6-18 19:43
今年政策这样,看来明年艺术类开始火了哈,个个开始功艺术类级别
作者: 木子素 时间: 2011-6-19 23: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1-6-20 00:00
据《京华时报》报道,教育部日前发布通知,决定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艺术教育的教学和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学校要将学生在参加体育、艺术活动中取得的成绩记录到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情况纳入学校体育、艺术教育专项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实行检查、督促。通知明确,各中小学校长是实施该项目的第一负责人,学校各部门和全体教师要关心、支持、参与。
各地各校要开齐开足音乐、体育、美术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把相关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创新教学内容。各中小学校要根据本校音体美师资条件、教学设备条件以及体育传统、艺术特色,确定符合学校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体育、艺术项目。要做好考核登记、档案管理工作,将学生参加项目活动的情况和取得的成绩记录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通知还要求,各中小学校要围绕“体育、艺术2+1项目”组织开展对抗赛、挑战赛、才艺展演、作品展示等多种形式的群体性校园文体活动,充分发挥体育竞赛和艺术展演的激励作用。广泛组织各种文体兴趣活动小组,定期组织校园体育节、艺术节等活动,为学生参加文体活动搭建平台,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体育、艺术2+1项目”的受益者。
为了保障该项目的师资,要加大专业培训工作力度,提高体育、艺术教师业务水平和辅导“体育、艺术2+1项目”的能力。各中小学要发挥本地社会人才资源的优势,聘请有体育、艺术专长的人才进校园,对学生学习体育、艺术技艺进行辅导。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联系有关部门,利用当地体育场(馆)、艺术馆以及校外教育机构等社会体育、艺术活动资源,拓展学生文体活动空间。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1-6-20 00:04
上面是今年教育部出的新规。低年级家长要注意这则消息了。
不过,而今眼目下,光有艺体特长除非特别特别的出色,否则,难;最好的方式是:艺体特长+华奥赛奖证;只有华奥赛获奖证书,没有一个所谓的艺体特长,也麻烦,如果有那么一艺体特长项,即使不那么出色,也给了别个学校录取你加孩子的念想。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1-6-20 00:08
这两天开始给参与了课外培训费用调查的群友、坛友分发论坛币。有几位群友,忘了在调查表里写上自己的论坛用户名,导致我不晓得把要奖励的米米搁在哪里。
作者: 神鹰宝贝 时间: 2011-6-20 09:45
{:soso_e163:}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1-6-21 07:50
本帖最后由 唐僧取经 于 2011-6-21 07:54 编辑
这两天,都有人尤其是集训班群的群友围着我问要参与调查的米米。今天终于把帐还清了。有6人因为没有填写、或者没有正确填写自己在论坛上的用户名,没有送出米,请大家看到我的QQ留言后跟我联系。
大致看了下群友们发给我的调查表,多的填了七八项,少的填了一两项。有几位填写的特别认真,我多奖励了5个币,给了35米。谢谢大家的参与。
目前一共有70人参与,样本不足,看来还得在各群继续吆喝呀。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1-6-21 08:03
当当网16—18号这三天搞年中图书音像买200送200活动,再加上想看点心理学方面的书,就下手买了:
《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中文版,[美]格里格,津巴多著
《真实的幸福》,(美)塞利格曼 著
《社会心理学(第8版)》中文版,(美)戴维·迈尔斯
这几本书,都属专业教材,不晓得我看得懂不。
买了十多年的牛津英语词典也趁机淘汰了,换了本《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第4版,英英·英汉双解(光盘版)
下次打算买点哲学方面的书来看看,各位有没有推荐的?
作者: 香薰草 时间: 2011-6-21 10:49
值得借戒{:soso_e163:}
作者: 雨妈 时间: 2011-6-21 11:27
好好学习一下!
作者: 知足常乐 时间: 2011-6-21 20: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1-6-21 22:01
之前连载武志红的《家会伤人》,是一个主题一个帖子。当初是为了方便坛友阅读,今天觉得这种方式不好,帖子版面显得乱,不清新清晰。所以只保留了第一个帖子,其他都删除了,把内容以回帖的方式逐一放进来,这样感觉好多了。一口气把删除及剩余部分都放上来了,确切的讲,这并不是个完整版本,只是节选,要看完整版,还需要支持正版。
之前有个坛友放了郑委的《父母做对了,孩子才优秀》,当时她由于权限还是什么原因,版面有点乱字有点小段落不清楚,我挨着调整和修改了大半天才搞定。当然在上次的误操作中,也没了。只能等着再传了。我觉得他有些东西讲得很不错,所以之后会连载郑委的几本书(节选)。
5月份,意向报CD班的人前前后后找我登记的有七八十人,结果到了现在正式报名的时候,连30人都要凑不齐了。我晕!
那么好的语文老师都找来了,而且还要先讲公开课,大家觉得讲得好的话,是要给ABC班讲近一年的小升初语文的,报个公开课的听课名都费劲,不断吆喝,报名的人还不多,到今天也才29人报名。http://www.16jzq.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59&extra=page%3D1。
2011家长群,当初知道请孙老师来上小升初衔接班的时候,都很兴奋,听过公开课之后都是赞不绝口,我还以为报名的会爆满呢,还出现了有家长直接去市少报名引得外面家长蜂拥的事,结果都开始缴费了,80人的名额还没有报满,现在估计有将近70人。看过了部分2011家长群友发给我的调查表,发现他们在别的地方报了小升初衔接班,但是师资肯定不能和孙老师比,费用也不比孙老师便宜,有点不明白了。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1-6-22 08:42
这些年,因为对教育感兴趣,看了不少杂七杂八的东西,前两年收集了些中美教育比较的文章,今早一时兴起,都给发到了论坛里,希望对广大家长有所启发。http://www.16jzq.com/bbs/forum.p ... &extra=page%3D1里面内容主要来自黄全愈的书或者他的演讲。
作者: 326754212 时间: 2011-6-24 12:50
{:soso_e179:}
作者: 唐僧取经 时间: 2011-6-24 18:14
今天花了一天的时间来复制、粘贴俞敏洪的演讲及文字,边阅读边删除多余的回车符。
把原来的帖子《俞敏洪:我让女儿主动学习的秘密》,修改成了《俞敏洪演讲集》,打算把有意思的演讲都给放到这个帖子上,跟大家分享。
今天上传了《不要看轻自己——俞敏洪2010年5月在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的演讲》,同时也上传了下载版本,供坛友们去下载打印与孩子一起来阅读讨论。
欢迎光临 壹牛家长圈- (http://16jzq.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