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标题: 学会为自己的过失付代价 [打印本页]

作者: Ann2013    时间: 2013-10-15 00:11
标题: 学会为自己的过失付代价
                                     学会为自己的过失付代价


在《青年文摘》上看到这个小故事,令人深有感触。故事讲述的是日本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学者高桥敷与一对美国教授夫妇比邻而居。有一天,这对夫妇的小儿子不小心将足球踢到高桥先生的家门上,一块花玻璃被打碎了。第二天一早,那个孩子在出租车司机的帮助下,送来了一块玻璃,并诚恳地进行了道歉。理所当然地,高桥夫妇不仅原谅,而且喜欢上这个通情达理的小男孩,还送他一袋日本糖果。然而那对美国教授夫妇却出面了,他们将那袋还未开封的糖果还给了高桥夫妇,并且解释了不能接受的理由:孩子在闯了祸的时候,不应该得到奖励。

在美国夫妇看来,孩子的赔礼道歉是他该做的,他理应为自己的过失付出代价。为了赔偿这块玻璃,孩子也许得花掉自己所有的零花钱。但即便如此,父母也决不会提供一分一毫的“财政补助”。如果钱不够,父母可以考虑借钱给他,但他必须有自己的还款计划。这种做法在中国父母看来近乎冷酷无情。但美国夫妇却有着自己的考虑:孩子应当为自己的过失付出代价。因为只有付出了代价,孩子才算是完整地接受了这个宝贵的人生教训。

仔细想想,当同样的事件发生在中国家庭,中国父母会怎样处理?相信大部分的中国父母也会负责任地处理这件事情,领着孩子登门道歉、赔偿他人损失。但请注意,在这里,为行为后果负责任的主角是“父母”。中国人有“子不教,父之过”的传统观念。孩子犯错了,父母立马挺身而出。似乎不这么做,就无以表明父母的尽职尽责。孰不知,这样下去,只会助长孩子的不负责任。身为教师,我在学校就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学生作业本没带,一问,是爸爸妈妈的错,他们检查完作业后没有帮我放进书包;学生没有按要求穿校服,一问,是爷爷奶奶的错,他们没有提醒我每周一升旗仪式上要传校服;跟同学发生矛盾了,一问,是别人的错,都是他们先挑起事端的……久而久之,孩子逐渐养成了为自己的过失找借口的不良习惯,发展到极端也许就连那块被打碎的玻璃也“都是它自己撞到我的球上的” 。这样的后果我们都不想见到。那么如何避免呢?我想我们的家长首先应该要转变观念,改变爱孩子的方式,放开我们过分呵护的双手,让孩子直面自己的过失,对自己的过失采取恰当的补救方法与处理措施。让我们的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担起他能负的责任,学习为自己的过失付代价。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真正成长为一位对自己、对家庭、对国家、对社会富有责任心的栋梁之才。






欢迎光临 壹牛家长圈- (http://16jzq.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