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标题: 站在“丈母娘”的角度评价孩子 [打印本页]

作者: king2013    时间: 2013-10-15 22:41
标题: 站在“丈母娘”的角度评价孩子
                                  站在“丈母娘”的角度评价孩子


春节期间,闲来无事看电视台的一则“比武招亲”节目。有一位丈母娘亲自登台帮女儿选择意中人。见过丈母娘在幕后为女儿的婚姻大事操心费力的,没见过丈母娘亲自登台上电视连唱带跳为女儿加油选乘龙快婿的。这位丈母娘一点也不回避自己的选婿标准:有房子有车无贷款,人品好身体健康,条件优越者年龄可以放宽。乍看起来,丈母娘的要求“忒现实”。但是如果换位思考,哪位老人都盼望自己的女儿“嫁得好”。这“嫁得好”的标准是什么呢?当然是有经济实力,人品好,身体健康了。如果套用到评价学生上,不就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吗?经济实力强,说明了女婿在激烈的市场经济大潮里能够占得一席,这就是智商高,能力强的具体体现。人品好,说明女婿的思想道德水平不赖。身体健康就更是将来做“人夫、人父”,支撑一个家庭的必要条件了。所以,这位丈母娘的择婿标准是与我们的教育方针相差无几的。

那么,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是否完全落实了教育方针呢?现在恐怕还是抓教学成绩甚于其他。不但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上盲目地要求高分,为孩子报各类学习班、买大量的学习资料,以爱的名义要求孩子坐到学习桌前,剥夺孩子的童年、少年乃至青年;就是在学校里,在教育界,我们也是将考试成绩作为最高的评价标准,学习好的就是“好学生”,就是老师眼里的“红人”,考高中、考大学,不都是用学习成绩这一把尺子吗?即便是到了社会上,我们的公务员招考等也是需要笔试的。学习好,考试好,成了通向成功的“独木桥”。

回忆自己当年也是抱着拼上命的学习态度刻苦攻读的,虽说腰驼了,眼近视了,但终于考上大学,脱离了农门,找到了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现在想来,似乎当年的努力还是值得的。至今,我求学时,刻苦钻研的精神还在故乡的族人里被津津乐道。我们这一代的确是这么走过来的。这些“成功的范例”是家长教育孩子的教材,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况且,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也是古往今来多少读书人追求人生成功的动力之源。

然而,我自己是十分汗颜的。现在我是不敢用这些所谓“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要求孩子的。在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里,城乡差别,工农差别是十分巨大的,拥有一个非农业户口是很多农村孩子的梦想。为了跳出农门,吃上国家粮,拼上命都似乎是值得的。那时候只要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就意味着拿到了人生的保障书,拿到了幸福生活的通行证。学习成绩就是最高最实用的评价标准。计划经济的时代结束了,上大学不再是人生成功的唯一途径,上了大学也不一定有工作,有了工作也不一定保障你的一生;而且,非农业户口的含金量还有多少呢?市场经济时代里,文凭的价值会逐渐摊薄,变革会越来越剧烈,成功将是多元化的,上大学更是随时随地可以开始的。如果再抱残守缺般地拿着计划经济时代的标准去评价孩子,进而去要求孩子是很落后的,得不偿失的。

现在孩子戴眼镜者是越来越多了,身体素质下降似乎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生存能力、竞争力又怎么样呢?长此以往,往远里说,往大处说,我们的祖国将无兵可用、更不要说选拔飞行员、宇航员了,国家的后劲就会不足,祖宗的基业将会后继无人;往近里说,往小处说,我们再也无法保证孩子学习好,考上大学就会一生有保障了。

家长、教育界、社会都要变。大家都来学习“丈母娘”的择婿标准,用更加全面多元的尺子去评价衡量孩子,根据孩子自身的兴趣爱好及自身条件去培养孩子,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社会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孩子个体差异或许就是将来适合不同工作岗位的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唱歌的当歌唱家,会跳舞的当舞蹈家,擅长体育的当运动员…就是当个农民、工人,随着医疗保障体系、养老体系的健全又何尝不是完美幸福的呢?

无论丈母娘择女婿还是婆婆选儿媳妇,大家都不会简单地看他(她)的“学习成绩”的。一个人到了工作单位上,成为一个“社会人”,大家都会不自觉地对他(她) 进行综合评判。从娃娃抓起,让他(她)成为一个身心健康、道德高尚、生存能力强的人,就得因材施教,不拔苗助长,不搞一刀切的评价,让孩子在适合自己的活动中找到成长的快乐。






欢迎光临 壹牛家长圈- (http://16jzq.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