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标题: 【长帖转发】是什么导致了孩子之间学习的差别 [打印本页]

作者: hansa    时间: 2014-11-10 22:30
标题: 【长帖转发】是什么导致了孩子之间学习的差别
本帖最后由 hansa 于 2014-11-10 22:32 编辑

        首先声明,这一篇转发的帖子,而且壹牛家长圈前面有家长发了一些,可惜没有转下去。我看了觉得很有意思,于是找来原文,是北京XES一个有名的老师写的,也引起了许多家长的关注。我转过来,感谢宁静论坛长期的好帖分享。原文很长,我争取边看边转。希望大家支持!



是什么导致了孩子之间学习的差别


【我们的应试水平不是太高,而是太低 最新】





作者: hansa    时间: 2014-11-10 22:33


作者: hansa    时间: 2014-11-10 22:34


作者: hansa    时间: 2014-11-10 22:34
原文很长,先转三篇,大家觉得好我再转哈
作者: 成外龙爸    时间: 2014-11-11 10:2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晋在眼前    时间: 2014-11-11 10:41
{:soso_e163:}
作者: 492花儿    时间: 2014-11-11 10:50
讲得太好了,真正的通俗易懂,盼继续转

作者: 王小米    时间: 2014-11-11 10:55
很期待后面的内容
作者: 风中等待720518    时间: 2014-11-11 10:57
谢谢分享,学习进步!!!!!!
作者: tnnddy    时间: 2014-11-11 11:0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124202310    时间: 2014-11-11 11:19
期待下文,讲的很衫
作者: 124202310    时间: 2014-11-11 11:19
期待下文,讲的很实用
作者: maymay    时间: 2014-11-11 11:55
说得好,盼继续转,谢谢分享{:soso_e163:}
作者: 颖颖妈    时间: 2014-11-11 13:01
说得很好!值得学习和借鉴!感谢分享!
作者: 1836466763    时间: 2014-11-11 13:27
非常新颖的观点,赞。
作者: lvhai    时间: 2014-11-11 14:36
好像还没有看完呢
作者: YMJ020702    时间: 2014-11-11 16:27

辛苦了!谢谢分享!
作者: yuwenjun    时间: 2014-11-11 17:31
谢谢分亨!
作者: 2002amy2014    时间: 2014-11-11 22:24
讲得太好了,真正的通俗易懂,盼继续转
作者: 冰寒于水    时间: 2014-11-12 15:48
期待下文,很好的观点
作者: 燕子来兮    时间: 2014-11-12 17:34
有道理,学习了
作者: 李嘉轩    时间: 2014-11-13 21:24
谢谢老师分享
作者: 流苏清平乐    时间: 2014-11-17 14:4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流苏清平乐    时间: 2014-11-17 14:4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ingling    时间: 2014-11-17 14:58
是呀,自己的小孩和别人家的就是不一样
作者: hansa    时间: 2014-11-22 01:15
本帖最后由 hansa 于 2014-11-22 01:16 编辑

感谢大家捧场,我继续转:






作者: hansa    时间: 2014-11-22 01:17
本帖最后由 hansa 于 2014-11-22 01:19 编辑


作者: hansa    时间: 2014-11-22 01:19


作者: hansa    时间: 2014-11-22 01:22

最近很多家长在其他论坛也转载了这篇文章,特别感谢大家对文章的支持!期待大家各种交流,碰撞出更好的教学方法!----作者原话。作为转载者,也希望咱们壹牛家长圈的家长们也多交流、多碰撞

作者: zll641111    时间: 2014-11-25 16:16
认真阅读了,很好的文章,期待后面的内容。
作者: 阳光魅力    时间: 2014-12-17 12:33
好啊,等着看下文呢,我也想知道差别在哪里
作者: hansa    时间: 2014-12-23 23:29

(七)“听懂了吗?”——学生是否在参与学习

文章逐渐写来,也获得了很多家长的支持和反馈,在此一并谢过。其实探讨这一系列话题的核心是为什么导致了孩子学习上的差别,并且希望从一些平时大家不甚关注的点出发,给出一些新的视角。对于学习中的差异,第一次是否学懂十分重要,第一次学懂了,可以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思考和探索的习惯。而要学懂,必须在过程中,孩子有足够的参与。


我经常听到一个问题,其实我自己有时候也会问,就是听懂了吗?”——其实这个问题,恐怕是最容易回答的,也可能是一些孩子最终没有学懂的原因之一。作为老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其实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来判断学生有没有听懂;作为家长,每天和孩子接触,其实对于孩子是否“懂”的问题,也会有自己的判断。有的时候,我明明从表情中看出学生没有懂,但如果此时问一句:听懂了吗?估计八成以上的孩子都会回答:恩。“恩”是什么意思?是懂了还是没懂?没懂的概率更大。这都不是关键,而是这一“恩”,打消了学生和老师之间对一些问题深究的可能性。作为学生,和老师在一起自然有压力,听懂课,压力就小;对于老师,对于一个问题如果一直深究,不一定讲的明白,在适当的时候问一句“听懂了吗?”,可以预期的答案是“恩”,于是皆大欢喜。

这并不是所谓的不负责任的老师。明知道学生不懂还这么问,是有问题;但有的时候,追问一个问题可以更好的判断学生是否听懂,而往往由于各种原因,这个追问的问题却没有说出口。而在家长和孩子的交流中,“听懂了吗”则更多的是一句寒暄,回答“听懂了”仿佛是一种礼貌的回答。家长听闻了这个结论,也就不再深究,只是在有一日发现没听懂的时候问一句:当时不是懂了么?现在怎么不会了?于是这个时候的回答往往是“忘记了”——正如我之前所写的一些恶性循环,这种对话形成习惯之后,是否学懂就只能是“天知地知”了。

这样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孩子在学习的时候没有参与感——“我懂了”,或是取悦,或是敷衍。我始终在反思,我们有没有给孩子充分的参与感。一说到学习效果,大抵都是组织各种考试——家长、老师、机构好多人这样认为,觉得最好每次课都考试,每次课都检验一下。正如之前所谈到的,这样其实无益于让孩子学懂。我在网上录一些课程,总被要求“必须有课后作业”,于是我总想,为何一定要课后作业?美其名曰是让学生掌握,事实上还不是寻找一个大家都下得了的台阶。于是我做了一件事情,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些必须听懂才能明白的题目,比如在讲负数的时候,我会问孩子:“-1个苹果”怎么理解——这个题目没有标准答案,只要理解了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这个问题非常好回答。比如买一个苹果是1,卖一个就是-1,当然,也有孩子说,我吃了一个苹果是1,所以……孩子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在这样的创造中,才是真正学懂了。我每节课给学生布置一道这样的题目,结果如何?真正做的人寥寥。

当学生被剥夺了参与感之后,学习就会被动。在qq群里,好多学生问问题,说老师这道题怎么做。我问:你怎么想的?他说:我不会。我说那你有想法么?答:没有。于是我提示了一下,“这个条件什么意思”,学生说,老师你就给我过程就行。这就是学生聚集的qq群里的真实场景。他们觉得能给答案的qq群就是好的qq群,包括最近也听闻一些新产品,拿手机拍一下就给答案——从商业上说,我相信这会成功,但是从教育上,这种方法是失败的。学生没有学懂,不参与,求答案又有何用。

学习本是痛苦的事情,我们只能减轻痛苦,在初学时,如果我们认真的问问孩子是否能条分缕析的说清楚知识的逻辑——有家长说,我不专业,听不出来。此大谬也。我们说的“逻辑”,不是知识结构体系,而是你作为一个同样不清楚那些专家是怎么定义这个知识的人,听完孩子讲之后,是否觉得他说的很有逻辑。关心则乱,很多时候我们会议论某人说话没逻辑,却对孩子学习过程中这种“没逻辑”视而不见。这种交流,让孩子意识到他正在参与学习。多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而不是简单找几份卷子看得分。这种问题很容易问:“你觉得今天学的这个知识和之前哪里学的知识有关系?你觉得关系是啥?”“今天学的和昨天学的哪个难?为什么?”这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反而会让孩子真正感觉到,他在参与学习。“上课之后做练习”,不是做一些标准答案的问题,而是一个让孩子参与的过程。

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哪些问题是你会平时问孩子的,且感觉到孩子真正参与的,我想,这样的讨论会丰富我们的话题,也给更多人一点启发。麦肯李在此谢过!

作者: hansa    时间: 2014-12-23 23:35

(八)实力、成绩与粗心的小探讨


经常在考试后听到孩子和家长说:其实这次考试应该考多少分,但是没有发挥好,没有发挥出全部的实力;或者是“这次考试有10分是不该丢的,所以怎么看都是95分的实力”;也有家长说,孩子每次都发挥不出“实力”。这些想法,也会客观上让孩子学习之间的差距趋向明显。

这种时候,“实力”这个词其实是被用过了。从数学上说,在试卷上的每道题,都是有一定的概率做错的。即使每道题做对的概率是99%,如果有100道题,全对的概率也只有37%。我去年带过一个孩子,数学大概120-130分的样子,但是我和她用数学方法算了一下,她仍然有10%的概率是有可能得到满分的。那么,是不是意味着这个孩子具备满分的实力呢?当然不是。我们可以理解一个孩子在某一次考试的成绩,应该是一个类似正态分布的曲线——最大可能是120分左右,可能考150,也可能只考90。注意,这120不是不考虑“粗心”“失误”的,而是在一个综合性的情况下的一个平均值。

所以,这个“平均值”我们可以理解为“实力”,而对于每一个成绩,我们认为“可以不错”的那部分,不能作为实力的一部分。不知道有没有家长有这样的体会:着急啊,每次都会有1-2道题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从数学上讲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在每道题90%的正确率的情况下,10道题错一道是符合数学期望的,说的直白一点,没有满分的实力,所以每次都会错一点;反过来也是正确的,如果每次都要错一点,那么就是没有满分的实力。

所以,在这里我想区分一下“实力”和“最佳发挥”两个概念,这样可以让家长和孩子更好的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实力”是一个考试成绩的平均期望值,正如很多时候讲的“运气是实力的一部分”,确实如此。实力是包含各种运气成分在里面的。考试成绩出来之后,可能比实力高,可能比实力低,但是一定数量的考试成绩放在一起,还是可以大致看出实力的——成绩应该是围绕实力大致正态分布。而我们每次说“如果怎么样我就能考多少分”,这叫“最佳发挥”(best performance),最佳发挥”是一个学生理论上可以考到的最好成绩,这个成绩可以作为下一步的目标,但是不能作为填报志愿或者是对自己认知的标准。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从来不认可“粗心”这种说法。从统计学上说,没有“不粗心”的人,大家都有一定的概率犯错误。“粗心”本身没问题,只是程度。而这种程度,也不是简单的靠教育和训斥就能解决的。“粗心”的关键在于“注意力不集中”,而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不专属于孩子,也不能靠学习训练。昨天晚上打羽毛球,我就发现我打到第三局的时候,就会注意力不集中,集中不起来,体力跟不上了。这不是靠我努力集中注意力就能解决的,而是靠体能训练。同样,孩子的注意力也不能只在学习中培养,在生活中,游戏中,看电视玩ipad中,家长应该细心的注意观察,孩子的注意力是否集中。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立即可以开始做的事情,就是在家庭里,树立起“不谈粗心”的价值观——任何问题都不能用“粗心”来解释,而是真正看看问题在哪里。是不是当时累了?身体状态不好?其实这些问题如果看明白了,或许为什么体育锻炼能够让孩子成绩更好,为什么通常学钢琴和绘画、书法的孩子成绩不会特别差,也会有一个大致的答案吧:)

作者: 雨丝丝    时间: 2015-6-10 20:29
讲的很好,学习了
作者: wx_u4Ca9y2y    时间: 2015-7-12 09:21
很好,慢慢读,收获不少!谢谢分享!
作者: 星光    时间: 2015-9-24 11:2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开心一笑    时间: 2015-9-24 11:2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维尼熊    时间: 2015-9-24 11:36
很有用~感谢楼主{:soso_e181:}
作者: 密西西比河    时间: 2015-9-29 11:26
非常不错的文章,写得很细,学习了!
作者: wyh666    时间: 2015-11-18 10:51
谢谢分享,共同进步
作者: 奋斗中的蓝灵    时间: 2015-12-28 15:37
是不是还有后文,感觉没写完呢




欢迎光临 壹牛家长圈- (http://16jzq.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