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孩子不爱学习的根源在哪里?
很多人对学习的解释,主要指的是学生在校期间接受文化知识的活动。对学习的过程的理解一般是指听课,做作业以及期末复习,学的好不好,更多是指学校文化课考试的成绩。这种对学习的片面理解势必造成这样的现象:为学习而学习。
由于一些家长错误思想的灌输,让孩子把上学读书当成一种手段——如果你不经历这段炼狱似的生活,你就永无出头之日。他们几乎在孩子刚有些思想的时候,就日以继夜的不厌其烦地告诉他们这些至理名言,导致许多孩子根本看不到也不明白学习到底有什么意义,感觉老天真是弄人,怎么生下来没有几天,还没有玩够,就被家长送到一个叫学校的地方,还要被叫老师的人管着,上课不能做小动作也不能说话,下了课还得做作业,哎,动不动还得复习!可大人们却可以不用学习,上课,而他们却只是一个劲地讲,要好好学习,要不长大没有出路等这样的话。
孩子从进了学校的开始就眼巴巴的等着毕业,如同忍受烈火煎熬的火鸟等待重生一样,他们并不明白为什么不学习就没出路,父母只告诉他们这个结果,并每每用恶狠狠的语气说:“考不上大学就去扫马路”。他们更不明白为什么很多名人没有上过学也很成功,为什么许多没有高学历的人一样幸福快乐的生活。
所以,孩子们总是觉得家长是在想方设法地骗我们去学习啊!虽然孩子也知道学好了对自己没坏处!
所以学生在谈到学习的意义和对学习的看法时,许多孩子认为是为了父母而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是为了自己将来找个好工作而已。
所以在学生谈到对学习的态度时,更多是围绕对学习的情绪体验和反应上,而无论其学习成绩表现如何,大多数的学生并不喜欢学习。
所以从一开始,孩子就把学习当成痛苦的生命历程,当成煎熬,只是为了未来不去扫马路,他们只有忍受学习带来的万般苦痛,为的不是别的,而是有朝一日凤凰磐涅,与学习永别。正是本着这种态度,学习就变成了被动的行为,甚至具有某种不可抗拒的强迫性!!被动的学习,毫无创造性的学习是死“学习”,成绩不好,是因为对所学知识没有真正掌握,因此不能灵活运用!
这其中,还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原因。有一年,上海市一所市重点中学接待了一个美国的教育代表团,主人特地请了一位优秀的物理特级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的非常精彩,用我们传统的评课标准来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方法灵活,有理论,有实验,教学过程活跃,师生互动充分,气氛热烈,教师语言精练,教学时间安排精当。课上完了,听课的中国老师掌声雷动,钦佩不已。然而美国客人却面无表情,当接待者请他们谈一谈自己的观感时,他们说,这堂课老师问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出来,既然如此,这节课还上它干什么?
美国客人的反问让人振聋发聩。既然学生都能回答,老师还问这些问题做什么?这节课的任教教师是一位特级教师,可以说代表了我们中国教师的上课的最高水平,然而就是这么一节我们认为非常优秀,几乎完美无缺、天衣无缝的课,却让美国客人百思不得其解,一语击中要害!这个要害正是长久以来我们应试教育的弊端的集中体现:我们的学生早已适应了你来问我来答的学习方式,我们的老师也早已适应了我来问你来答的教学方式。
关于学生的创造性是如何被我们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扼杀的例子已经太多了。一个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一位老师在幼儿园的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问小朋友这个圆是什么。结果在两分钟内,幼儿园的小孩子说出了20多种不同的答案,有的说是苹果,有的说是月亮,有的说是烧饼,有的说是老师的眼睛……老师又到小学、中学去问学生们相同的题目,但是答案的数目却越来越少。到了一所大学,老师同样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问大学生们这是什么。结果两分钟过去了,没有一个同学发言,老师只好请班长带头,班长迟疑地说,这大概是一个零吧!
学生经过漫长而又短暂的小学和初中之后,他们的创造性也就几乎丧失殆尽了。取而代之的则是老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灌输给他们的一个概念,即老师提的任何问题都是有标准答案的,不但有标准答案,连解题过程都要求标准,第一步必须写什么,第二步必须写什么。所以到最后,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他所关心的不是他自己怎么看这个问题,而是老师怎么看这个问题,老师的标准答案是什么?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问题越少,而美国的孩子却是年龄越大问题越多。我们的教育不是鼓励学生提问题,而是扼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这,是违背教育的本质的。
现在,我们的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是,在这样的教育体制、教学模式下,很难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来。我们必须从头反思我们的教育观,我们的学生观。而在我们的教学中,最低级的层次是老师讲,满堂灌,当然,老师们现在也都知道这是不对的,于是,在各种各样的公开课中,满堂灌的情况基本上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老师问学生问题,这是目前最普遍的情况,表面看起来好像师生互动,气氛比较好,实际上本质没什么改变。仔细分析一下这些老师的问题,效果相当于老师讲了一段之后,问一下学生,你们在不在听啊?学生回答,在听。于是老师接着讲。这实际上是换了形式的满堂灌。真正的教学,应当是本文一开始举的例子中美国专家所表达的意思:学生自己提问,大家一起回答。问题不是老师问出来的,而是应当由学生提出来的。但是现状是,在我们的教育下,学生能自己提出问题的太少太少了。
所以,我们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多问为什么。问为什么其实本来应该是孩子的天性,我们所要坐的只是恢复和保持孩子的天性罢了。每一个孩子天生都是很会学习的,而就是我们的学校,教会学生学习的学校,通过他们认为正确的教育,让本来会学习的孩子逐渐变得不会学习了。孩子的问题意识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培养,只要别扼杀。一旦扼杀,再恢复就很难了。但愿我们的教育,使得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保留对这世界的一份好奇心,我们的教师,能够保护学生的提问意识,尊重学生对这个世界的感知,而不是用我们眼中的世界去强行代替孩子眼中的世界。
孩子永远是“对”的。它应当成为家长和教师的一条准则。然而,有许多家长或是老师,只是简单地希望孩子要学习好,用那些自以为是的其实并不合理条框把孩子死死圈住,其结果并没有让孩子们投入到学习中去,反而让他们一点点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开始就把学习当成洪水猛兽一般避之不及。许多孩子并非仅仅由于贪玩,只是由于不理解学习的真正意义,而错误的认为一踏进校门,就开始了漫长的炼狱生活。
有一位老师在教孩子英文的时候,遇到了孩子极大的排斥,他让孩子念“A”,但那孩子固执的摇头,咬着嘴唇不出声。老师只好耐着性子和气地对孩子说:“你是个乖孩子,来吧!跟我念A,很简单的,听话”。可那孩子依然还是不张口,只用抗拒的眼神看着他。老师火了,大喊:“念A”,可那孩子还是只发出“恩恩”的声音。老师没有办法,只好把孩子的父亲找来。两人一起软磨硬泡让孩子念A。最后孩子屈服了,从他嘴里发出一个清清楚楚的A字的音。老师被这个成功而鼓舞,说道:“太好了,现在念B。”可那孩子火了,用他的小拳头敲着课桌喊道:“我就知道念了A会有什么事。我念了A你就会让我念B,然后我就得背整个字母表,还得学读和写,后面还有算术题等着我做。这就是我为什么不愿意念A的原因!”
试想,对学习的兴趣和认识如此低迷,如何指望他主动投入学习?取得好成绩?
孩子不爱学习的根源在哪里?
由于学习本身即定存在的需要付出的自然性以及不恰当地被赋予的功利色彩,是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直接原因!
在孩子们对学习存在理解偏差和消极认识的情况下,学习自然也就成为生活中的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需要和必然。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所以“不爱学习”成为一个必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