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
——巴金
琪琪的妈妈是一名清洁工,虽然挣钱不容易,但是对女儿的疼爱可是不减分毫,吃的穿的比起其他孩子来一点儿也不差。自己省吃俭用,甚至连中午吃盒饭都拣最便宜的吃,穿的衣服也都是地摊货。这一天,琪琪放学回家,带回来老师发的家长会通知书。可是紧接着女儿一句冷冰冰的话让她心里一沉,“你要开家长会去,就必须买一套新衣服,否则就别去了。”原来女儿是嫌弃自己穿得差,会在同学面前给她丢面子。可见孩子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穿便宜衣服,无可奈何之下,妈妈心疼地买了件平生最贵的衣服。她的心疼不仅是为钱,更是因为孩子的表现。
不仅经济不富裕的家庭如此,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家庭也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有位妈妈是上海一所大学的副教授,新买了一辆30多万的汽车,每天接送儿子上下学。有一天,儿子忽然对她说:“你下回接我离学校远一点。”妈妈赶紧问为什么?儿子说:“你的车这么差,太丢人了,要不你就换一辆好一点的车。”妈妈愣住了,这辆车还是她贷款买下来的,自以为已经很不错了,没想到儿子却认为给他丢了人。
我们常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可是现在的孩子可不这样认为,他们比的是谁的家里富裕,谁家住的是别墅,谁穿的是名牌……孩子如此“冷酷”,问题出在哪里呢?这里面当然有社会风气的一面,但是主要还是父母教育的原因。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们为将儿女拉扯成人,含辛茹苦,俭以奉用,为的是孩子将来能有出息。为了供养孩子,家长们默默承受着生活的困苦,我们单方面认为孩子会体会自己的苦心,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
对于被父母娇生惯养的孩子来说,他们根本无法理解父母的钱是怎么来的,更不会懂得挣钱的辛苦,要是父母让孩子大手大脚花惯了钱,就会变得更加肆无忌惮,性格上也就愈发霸道,与人攀比的心理就会加强,最后在不断的炫富中迷失自己。
只要孩子产生“嫌贫爱富”的心理,即使在富裕的家庭也难以满足他们的欲望,而且最终孩子会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到父母的身上。学习不好,是父母没钱给他请好的家教;没有朋友,是父母没钱让他笼络人;事业不成功,是父母没钱给自己铺路……总之,一切都是父母没有本事挣大钱造成的。
有家报纸做过这样一篇报道,说的是在香港老板门下打工的何女士,膝下有个11岁的儿子,正上小学五年级。由于家境较为殷实,便把儿子送到一家贵族学校读书。没想到儿子进去不久,就开始埋怨母亲太穷,像“乡下婆“。早上送他上学买包子当早点,他说乡下人才吃包子,城里人都吃蛋糕;给他买书包,他要选最贵的买;走至高楼前,他要母亲买新房子,不愿回旧房子住。最称奇的是他对记者说的那句“雷人”的话:“妈妈那么穷,我读书有什么用,读出来又有什么出息?”
你看,这个孩子竟然认为妈妈没有钱,自己的一生就完了。有这样的想法的孩子估计很多,父母为此要好好反思了。省吃俭用,拼命工作,为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不是贵族,却偏要把孩子送进贵族学校;不是有钱人,却偏偏任由孩子穿名牌搞攀比,这样做到底是帮助孩子,还是害孩子?答案不言而喻。
那么,该怎样改变孩子“嫌贫爱富”的这种不良心理呢?
首先,父母不要有嫌贫爱富、喜欢攀比的观念。
很多时候,父母拜金主义思想会影响到孩子,使孩子认为有钱人就是好,有钱就是有尊严、有面子,所以开始崇拜有钱人。
其次,要控制孩子乱花钱的习惯。
孩子张口要钱,不能百依百顺,要分清各种情况。第一是应该花不应该花,应该花的尽量满足,不应该花的一分钱也不要给;第二是家庭条件是否允许,有些孩子的要求本来可以答应,比如孩子假日里出去旅游,但是如果家庭条件不允许的话,父母也可以讲清楚原因,予以拒绝,不要硬撑着给孩子钱,让孩子误以为家里是有钱的,没有丝毫的感恩之心。
最后,要树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知足心理。
要让孩子知道,人生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财富的多少,许多不当的欲望应该被理智地放弃。生活中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上学没车接送,骑车或走路,不是还锻炼了身体吗?周末不能像同学那样一掷千金地听演唱会、吃大餐,可以去爬爬山,然后吃点儿农家饭,同样可以兴高采烈;可以挑几本喜爱的书,宁心静气地在知识的海洋里寻找乐趣;价值不菲的名牌买不起,只要穿着得体,同样可以光彩照人。
如果孩子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了这些,那么孩子嫌贫爱富的心理就会被抵消,成为心理健康的孩子。
文:杨学强 来源:《舍得用,孩子成大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