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2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孩子上,爸爸比妈妈更胜任的十件事!

      [复制链接]
      胡萝卜 该用户已被删除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8 11:06: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原文刊载于盆栽奶昔新浪博客
      转载自新浪教育频道


      爸爸比妈妈更懂孩子?新生代爸爸说,是的!

      三十八岁在金融业工作的钟先生,每周接送念小三的大儿子学游泳、上小提琴课,儿子的英文功课也是他的管辖范围。目前请育婴假的钟太太因此可以专心照顾三岁的小儿子。钟太太表示,先生的个性比她更谨慎细心,孩子只要有一点点风吹草动,先生就会立刻带他们去看医生,甚至比她更会看小孩。

      家有三个男孩的心理师邱永林自豪的说,只要没出差,晚上都是他帮三个儿子洗澡。
      上一代的父亲为了家计,心有余而力不足,没太多时间管小孩,没被严加管束过的这一代爸爸们,小时候也就没太多机会跟自己的父亲起冲突,但心中仍渴望亲子间的亲近。邱永林观察,愈来愈多“新品种爸爸”,有了小孩后,多半觉得孩子比工作更重要,或至少认为小孩和工作一样重要。他们会刻意抽出时间陪小孩,也渴望能密集“赖在孩子身边”,甚至不惜“孟父三迁”,为了孩子的教育环境搬家,或在工作上做出妥协。四十八岁才有了第一个孩子的知名出版人傅月庵,笑称自己“把儿子当孙子养”,为了能多些时间跟儿子小宝相处,他宁愿减少收入,一周只工作三天。

      有趣的是,邱永林指出,新一代的爸爸育儿参与度明显提高,可是“有些婆婆甚至妈妈却还没有‘转过来’,仍会觉得有空陪孩子的父亲可能是‘有问题’。”

      也许接送孩子上才艺课、休育婴假的爸爸看来仍很稀奇,但主动参与育儿、陪过孩子的爸爸都会发现这个平凡无奇的事实:每个爸妈都是当了父母,才开始学做父母,这世上真的没有什么只有爸爸或妈妈才会做的事。不过,基于两性的生理与心理差异,有些事情爸爸的确会比妈妈更能轻松(愉快)胜任。综合整理第一手育儿心得与专家观察,列出爸爸可以教给孩子的十件事。若你家爸爸的确在这些方面更有优势,妈妈不妨趁机“让贤”,适时让自己喘口气,在一旁优雅的当啦啦队就好。

      十件事,爸爸比妈妈更能胜任

      一、一起运动

      多数妈妈都不是那么热衷运动,而爸爸的运动神经通常比较发达,也更乐意流汗,就让爸爸带着孩子固定去打球、跑步、骑脚踏车、一起看球赛,享受运动的快乐。不过每个孩子肌肉发展与领会运动窍门的速度不一,爸爸尽量带孩子“玩”运动就好,别过于求好心切。带儿子打棒球时,应避免如“你怎么投球像女生一样无力”这类贬损女性的语言。

      二、放松、放空

      虽然这不是妈妈最喜欢的模式,但是根据咨商心理学博士许皓宜观察,妈妈容易有“不由自主的控制感”,会产生源源不绝的“万一”与焦虑。爸爸则是可以“喊卡就卡”,也容易放下身段跟小孩打成一片,可以跟妈妈互补。四十四岁在媒体工作的沈志清(化名)表示,平时在家时,女儿“虐待爸爸时最开心”,升小五、小二的女儿喜欢爸爸扛着她们往空中抛,直到爸爸不支倒地。

      三、勇于冒险

      妈妈偏“守”,小孩不在视线范围就会不由自主的焦虑。但许皓宜认为,小孩三岁以后,特别需要爸爸,带他们往外探索、出去探险。因为爸爸可以接受孩子不舒服的时间也比妈妈长,孩子受点皮肉伤,爸爸通常不会大惊小怪,孩子若遇到危险,爸爸也能及时反应,能提供安全性高的冒险环境。

      四、动手做,想办法

      路不只一种,不试不会知道,是很多爸爸觉得“天经地义”的事。目标清楚加上喜欢动手做的特质,会让爸爸倾向一件事不会只有一种标准答案,不必太钻牛角尖,也不一定要等到万全准备后才出手,要灵活、随机应变,才能适应这个快速改变的世界。

      五、把自己的“绝活”教给小孩

      目标导向、讲究效率和方法的爸爸,可以适时把自己觉得实用的专业或工作方法一点一滴传授给孩子,不仅能增进亲子的理解,也许还会增添亲子的互相崇拜。

      六、爱妈妈

      许皓宜幽默的说,爸爸要支持妈妈“爱给小孩看”,家里的小孩随时在观察与吸收“爸爸对待妈妈的方式”,这会影响他们日后和异性的相处。

      若是妈妈不快乐,倒霉的是小孩。因为多数家庭还是妈妈陪伴小孩的时间长,如果妈妈是主要管教者,爸爸要支持妈妈,不要争夺管教权,而是去理解妈妈为何那样做,或适度带妈妈抽离执着的状态。比方换手照顾小孩、安排夫妻相处时间,即便是两人一起送小孩去上才艺课,利用等小孩的空档喝咖啡、聊聊天,都能帮妈妈充电。

      七、做家事

      美国《Parents》杂志提醒,爸爸若能自幼儿时期就让孩子自然和异性孩子玩耍、相处,以及从小带着儿子做家事、教儿子做饭,或教女儿帮脚踏车轮胎打气,除了能让孩子更有生活能力,也能减少孩子对两性的刻板印象。

      八、诚实有礼貌

      不少爸爸都非常在意孩子的礼貌与规矩。邱永林认为比起“男穷养、女富养”,还不如男女都该“有教养”,爸爸要教会孩子在自私的前提下学会妥协。另外,诚实不欺,对父母、长辈有礼貌,仍是多数爸爸认为不能妥协的底限,也是他们认为待人处事的必备素养。

      九、制造许多美好的初体验

      第一次跟爸爸去打棒球、看球赛、看电影、去夜市吃小吃……与爸爸共有的种种第一次,是很多人一辈子也忘不了的事。邱永林相信,爸爸带着孩子多接触、体验美好的事物,就可以远离丑陋、令父母担忧的黑暗面。爸爸带给孩子的安全感与美好回忆,也能成为稳定孩子的力量,在孩子遇到难关、挫折时,帮助他坚强。

      十、建立与小孩专属不变的连结

      “即便是青春期的孩子,都需要父亲稳定的承诺,”邱永林认为,爸爸需要和孩子建立至少一个“不论发生什么事都不会改变”的仪式或默契,譬如:固定睡前聊天、每天带孩子去上学、切水果给孩子吃等等,不管阴晴圆缺,不管跟孩子有过多么激烈的争执,或孩子做了什么错事,爸爸仍会持续这项仪式。即使误会或冲突一时半晌解不开,孩子心底仍会确认与感受到爸爸不变的爱。

      看了这么多,爸爸们,心动了吧,为了你们的下一代,更好的行动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