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200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0-18岁中国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统计数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9 15:18:3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小小熊 于 2015-10-30 09:16 编辑

由于人的人体尺寸有很大的变化,它不是某一确定的数值,而是分布于一定的范围内。如亚洲人的身高是151~188厘米这个范围,而我们设计时只能用一个确定的数值,而且并不能象我们一般理解的那样用平均值,如何确定使用那一数值呢?这就是百分位的方法要解决的问题。百分位的定义是这样的:  百分位表示具有某一人体尺寸和小于该尺寸的人占统计对象总人数的百分比。以第5百分位、人体身高尺寸为例,表示有5%的人身高等于或小于该尺寸。
  大部分的人体测量数据是按百分位表达的,把研究对象分成一百份,根据一些指定的人体尺寸项目(如身高),从最小到最大顺序排列,进行分段,每一段的截至点即为一个百分位。例如我们若以身高为例:第5百分位的尺寸表示有5%的人身高等于或小于这个尺寸。换句话说就是有95%的人身高高于这个尺寸。第95百分位则表示有95%的人等于或小于这个尺寸,5%的人具有更高的身高。第50百分位为中点,表示把一组数平分成两组,较大的50%较小的50%。第50百分位的数值可以说接近平均值,但决不能理解为有"平均人"这样的尺寸。
  统计学表明,任意一组特定对象的人体尺寸,其分布规律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即大部分属于中间值,只有一小部分属于过大和过小的值,它们分布在范围的两端,设第5百分位和第95百分位,第5百分位表示身材较小的,有5%的人低此尺寸;第95百分位表示高,即有5%的人高于此值。在设计上满足所有人的要求是不可能的,但必须满足大多数人。所以必须从中间部分取用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尺寸数据作为依据,因此一般都是舍去两头,只涉及中间90%、95%或99%的大多数人,只排除少数人。应该排除多少取决于排除的后果情况和经济效果
  表第一行是百分位值




39552541_1.jpg (617.86 KB, 下载次数: 5)

39552541_1.jpg

39552541_2.jpg (588.27 KB, 下载次数: 2)

39552541_2.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9 22:03:48 | 只看该作者

曲线图

本帖最后由 小小熊 于 2015-10-30 09:36 编辑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9 22:04: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小熊 于 2015-10-30 09:36 编辑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0 08:58: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小熊 于 2015-10-30 09:14 编辑

孩子身高、体重曲线图,是每个细心妈妈都值得关注的事。曲线图可以是从宝宝出生时就应当建立的,也可以在孩子2岁时建立。
       首先简单介绍下这张图,这是根据2009年7期《中华儿科杂志》发布的九省/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数据,图中横轴为年龄、竖轴分别为身高与体重。身高平均值为第50百分位,位于第25至97百分位之间的身高属于正常;第25至10百分位之间属于偏矮,家长需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年生长速率(2岁以下>7cm/年,4.5岁至青春期开始5—7cm,青春期>6cm/年);如果在第10至3百分位之间,家长应带孩子去医院儿科内分泌检查矮小的原因;如果身高低于第3百分位数,就已经是矮小了,这时需要及时的去医院诊断并干预治疗。
       那么如何来画出属于孩子自己的生长曲线图呢?如果能在宝宝出生时就建立曲线图那是最佳的,从现在开始记录也可以,通常以3—6个月为一次记录,在相应的横轴、竖轴交叉画一个点,在多次记录之后可连成曲线,这条就是您孩子的生长曲线,如果孩子的生长过程中没有特殊情况,会一直沿着这样的曲线来长个,直至父母的遗传身高(即成年终身高)。
       如果孩子的身高处于第3百分位数以下,应该尽早去正规医院儿科内分泌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注:①上述数据根据2005年九省/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数据研究制定。②参考文献:《中华儿科杂志》2009年7期。③上述标准数值可与孩子的实际身高、体重上下浮动两个百分位。  每5个中小学生中就有一个超重或肥胖
  引起肥胖的十大不良生活习惯 你家孩子有没有
  梁黎教授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儿科副主任王春林等,曾在《中华儿科杂志》刊发了一篇题为《中国六城市学龄儿童代谢综合征流行现状》的调查报告,调查了北京、天津、杭州、上海、重庆和南宁六城市7-16岁的22071名中小学生,其中男生11638名、女生10433名。
  结果显示,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占到了19.9%。即每5个中小学生中,就有一个是超重或者肥胖(超重是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但还没有达到肥胖标准)。
  “肥胖除了会得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外,最可怕的是这些疾病所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甚至会引起心脏病、脑中风、肝病。”梁教授说,“引起肥胖的十大不良生活习惯是:①长期不吃早餐;②吃饭速度过快;③经常吃过多高热量的零食;④边看电视边吃零食;⑤经常吃西式快餐;⑥久坐少动;⑦饮食过多;⑧饮食结构不合理;⑨进食不规律;⑩睡眠过少。”
  两岁前脂肪细胞增殖极为活跃
  此时吃得太胖,长大后想减肥极困难
  肥胖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最常见于婴儿期、5-6岁时和青春期。轻度肥胖者一般无明显症状,多数食欲极好,喜欢吃肥肉、油炸食品或甜食。中重度肥胖儿可有疲乏感,用力时气短或腿痛。严重肥胖儿由于胸、腹壁脂肪堆积过多,可导致肺通气功能低下,出现呼吸性酸中毒,低氧血症,右心室负荷增加,以至于出现心功能障碍。
  预防肥胖也需要从这三个时期入手——
  “敏感期”,在胎儿期第30周至出生后1岁末,人体脂肪细胞有一极为活跃增殖期,称“敏感期”。若肥胖起病在这时期,可引起脂肪细胞增多型肥胖,治疗困难且易复发。因此,母亲在孕后期应避免增重过多,以防生出巨大儿。建议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时按婴儿实际需要进行适度喂养。
  青春期和青春早期,这是一个关键时期,要加强对孩子营养和膳食安排,以及运动处方训练的指导。
  性早熟的孩子小时候鹤立鸡群 长大后矮人一截
  肥胖、性早熟、矮小看上去是内分泌的三个问题,其实,三者之间是有联系的。肥胖的孩子容易出现内分泌紊乱,诱发性早熟,性早熟则会压缩孩子长个的时间,从而使孩子矮小。临床也发现,性早熟的女孩子中有1/5-1/4的孩子是肥胖或超重的。性早熟的孩子因骨龄提前,小时候鹤立鸡群,长大后矮人一截。
  关于性早熟,卫生部制定的《性早熟诊疗指南》这样定义,男童在9岁前,女童在8岁前呈现第二性征。
  预防孩子性早熟,梁黎教授建议,首先要注意孩子的膳食平衡,不要一味地高蛋白、高脂肪、高胆固醇。其次,尽量远离环境污染。再次,不要让孩子接触与性有关的影视、期刊。
  还有一点要特别提醒的是,男孩性早熟比较难以发现,家长要细心一些,爸爸可以和他们一起洗澡,观察一下他的睾丸、阴茎等。男孩若被诊断为性早熟,必须要注意排除有没有下丘脑、垂体、松果体或其他部位的肿瘤或存在其他的疾病,因为,80%的男孩性早熟是病理性的。另外,女孩乳房提前发育、阴道不规则出血,建议做个B超,以排除卵巢囊肿等问题。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10-30 17:03:4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soso_e163:}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1-5 11:33:20 | 只看该作者
这些孩子长高的误区,你还在相信吗?2015年11月4日 12:18 阅读 506
作者:布谷鸟的叫唤



社会如今进入了一个「高迷心窍」的时代。在遥远的巴西雨林,原住民把高个儿和财富、权力、生育力等联想在一起;在现代社会,个子高的人在择偶、求职甚至选举时都有或明或暗的优势,就连人们嘴边常说的「高富帅」,都把「高」放在了第一位,可见身高被摆在了一个多么突出的位置。
自己的身高已经难以改变,因此家长们只好将长高的期许放在了子女身上。近些年,因身高问题就诊的小孩儿越来越多,这也是「起跑线上」激烈竞争的缩影。但是临床工作中我们注意到,很多家长对身高的理解是片面甚至错误的。
那么,家长们对身高的理解,都有哪些误区呢?
误区一:过分担忧,没病也要找出病对孩子身高不满意或是担心孩子长不高的家长在门诊比比皆是,但真的符合「矮小」、需要医学干预的孩子,占的比例并不高,大多数是家长们盼高心切、自己觉得孩子太矮。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矮小呢?临床上,我们常用「2005 年我国儿童身高百分位数标准值(厘米)」来判断。


表中「矮小」的参考值,来源于我国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身高统计数据。低于此参考值,意味着孩子在同年龄、同性别最矮的 3%(P3)的人群中,也就意味着可以诊断为「矮小症」。
例如一个九岁女孩,身高 120 cm,对照此表,我们发现低于矮小的参考线 123.3 cm,就必须去医院生长发育或内分泌科就诊。
因此,只要您孩子的身高高于矮小参考值,甚至高于平均身高,又没有其它疾病,不必过于担心,注意饮食、运动和睡眠就行。没病偏要找出病,浪费了时间和金钱不说,对孩子的自尊心也是一种打击,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误区二:拉伸运动有助长高运动对身高的促进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有研究表明,经常运动的小孩的最终身高,要比不运动的小孩高出 2~3 cm。但是日常生活中,总有家长认为,像单杠这样的拉伸运动对长高最有帮助。更有商家为了迎合这种心理,发明了各式各样的拉伸器、拉伸床。
实际上,这种拉伸运动及辅助器材,只能短暂地增加身体大关节关节腔间隙,休息后即可恢复,对孩子的最终身高成长并无益处。
从生理学角度解释运动对身高的促进,主要是通过刺激骨骺板软骨细胞的分裂增殖、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以及促进骨骼钙磷代谢而起作用的。跳绳、投篮球、引体向上、游泳、快步走等等,都对长高大有裨益,应该鼓励孩子每日坚持这些运动至少半小时左右。
误区三:只是晚长,再等一等与第一点相反的是,一些家长对孩子的矮个子不以为然,认为只是「晚长」,等一等就好了,想象着孩子在将来会有一个「猛长」。虽然很多小孩确实存在「晚长」的现象,但是否为「晚长」,应该交由医生来判断,否则很有可能耽误促进孩子长高的黄金时期。
对矮小的正确治疗,起始时间越早,效果越好。研究表明,即使是生长激素缺乏导致的矮小,在三岁以前使用生长激素治疗,成年后的身高与正常人几乎没有差别。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能做到 3~4 岁就开始治疗的孩子是少之又少,现实情况是,这些孩子往往等到了青春期后才来求治,此时的治疗效果就远不如从前了。
因此,当发现孩子个子矮,或者孩子三岁到生长高峰(男孩大约 12 岁,女孩大约 10 岁)出现前,每年身高增长少于 4 cm,就存在生长过缓的可能,应该去看医生。此时家长不能疏忽大意,耽误孩子黄金治疗时间。
误区四: 增高药好处大与各种疾病一样,针对长高的食补大法也是层出不穷,盲目相信的家长比比皆是,各种增高药、补品、大鱼大肉纷纷上马,就连一些所谓的「长高秘方」也被部分家长奉为育儿宝典。
孩子被家长这样折腾了几年,个子没长高不说,反而喂出了性早熟、营养摄入失衡等问题,此时再就诊,常常遗憾地发现因为滥服药物及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孩子已经很难再长高了。
这些增高产品,往往隐含着商业陷阱。实际上,在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功能中,并无「增高」这一项,那些打着增高旗号的保健品,都是在吹牛,其欺骗手法虽已经被媒体一遍遍地揭露过,但仍有人不断上当。至于那些长高的「民间秘方」,殊不知有的混入了性激素,短期内可以显著促进身高增长,但是同时也加速了骨骺的闭合。一旦骨骺闭合,就难有长高机会,因此最终反而限制了孩子的长高。
因此,我们不能盲目相信这些增高药和保健品。健康的饮食应当是均衡的,平衡肉类、蔬果和饮水的摄入比例,配合积极地运动和充足地睡眠,才是长高正道。
责任编辑:刘婧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