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甜甜圈 于 2018-9-10 13:58 编辑
注意!孩子学习效率低下,一定是陷入了这6个误区!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然而,在这里,壹牛想说的是,学习方法很关键。
学习方法对了,事半功倍,轻轻松松拿高分;学习方法错了,事倍功半,累死累活不如意。我们总结了学习方法上的六个误区,家长和学生来看看吧~
一口气做完作业
这个行为很容易在假期的时候形成。老师留的假期作业,是一个假期的,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孩子定时温习功课,加深已学知识的记忆;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孩子自己学会制定和执行计划,独立完成作业。
很多孩子都抱着长痛不如短痛,早写完作业早玩耍的心理。一次性写完作业,记忆效率不高不说,接下来一段日子,长时间不学习,学习进度出现断层,孩子脱离良好的学习状态。
开学的时候,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状态难进入的困扰,跟不上学习节奏,成绩下滑。
建议: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将作业分量到每周每天,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家长一旁监督和提醒,让孩子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保证成绩的稳定。
将不喜欢的科目打入冷宫
这种情况,很在孩子对某科目失去兴趣之后产生的。孩子可以说是“爱憎分明”的,情绪波动极大,对于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就会认真地投入学习中。
相反,如果不喜欢一个科目,就会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或者直接忽略,因此造成了某科成绩的下滑。这种学习方法的结果,就是偏科现象。
造成一个孩子不喜欢某科目的原因有很多,大多是兴趣问题。孩子兴趣爱好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消极性和不稳定性。
建议:喜欢的科目,可以提高训练;不喜欢的科目,更要重视补习。加强和孩子沟通,去发现孩子缺失兴趣的背后原因;让孩子重视“大局”,意识到偏科的危害。
另外,给孩子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避免电视、网络等等分散孩子注意力的因素。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鼓励孩子以积极的心态去学习弱势科目。
只是为了看书而看书
有些孩子,只是喜欢读书而读书,而懒得去思考和理解。就像小鸡吃豆豆一样,囫囵吞枣。但是,书看完了就意味真正消化吸收了吗?看过,不等于懂了。小鸡吃完豆豆后,还要吃小石子,然后在胃里磨碎“消化”后,才真正步入吸收食物的营养。
学习也是如此,很多孩子对课本上的内容只是混了个眼熟,却没有融会贯通。有一句话叫“学而不思则罔”,就是告诉我们,一味读书不思考就不能的理解书本的意义。
建议:读书一定要思考。思考可以辅助理解,并能加深记忆。孩子在看书的时候,一定不要跟看陌生人一样,笑笑而过,要“死缠烂打”,好好掌握书本内容的意义所在,多思考,多总结,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
寒假书单推荐:
作为家长,一定要在一旁引导孩子去思考,通过一些提问的方式,检测孩子对书上内容的掌握情况。
题海战术
也许,家长们要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或者“量变引起质变”等理由。
对此,小简老师想说的是,与其花费大把时间去“铁杵磨针”,不如去工匠铺里学习如何打造“针”,省下的时间和精力,你完全可以用在其他需要的地方。这个年代,要的从来不是数量,要不然我国早已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了。
很多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给孩子买了一大堆练习资料,让孩子每天沉浸在“疯狂”的题海战术,然而效果不怎么明显。盲目的题海战术,没有针对性的练习,做完之后不归纳总结,效果甚微,这无疑是一种事倍功半的方法。
建议:不要被同一块石头绊倒。建立错题集和归纳本,总结自己的错误,归纳新的题型和解题思路,让每一道题都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一定量的练习,是有必要的,但是要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挑选做题不科学
有的孩子,喜欢做出题的喜悦和成就感,于是只喜欢做一些简单的题;还有一些优等生,喜欢挑战性的难题,对于那些简单的题不屑一顾,只做难题,不抓基础。这两种行为,都不能有效提高成绩。
只做简单的题,到最后你也只是掌握基础,这也就决定了你只能成为一个士兵,而不能成为一个将军。
只做难题,眼高手低,基础如果不行,万丈高楼你怎么建造?能否将难题简单化、简题深入化,才是这类孩子思考和发展的方向。
建议:前者,家长要鼓励孩子,在简单题的基础上向难题进攻。后者,做一些简单的题,夯实基础。至于做什么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
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记忆是需要技巧的,死记硬背容易,融会贯通难。另外,死记硬背也是一种“事倍功半”的学习方法。
很多家长和孩子,对于一些知识,以为只要“记住”就行了。所以会出现背课文,背定理,背答案……各种背!然而,孩子大脑储存这么多“知识”,却不会应用。即使使用,也是生搬硬套,张冠李戴,错误连连。
建议:背诵英文,听说读写一起来,耳朵、嘴巴、手眼、大脑都动起来。背诵诗词,要理解它表达的意思;背诵数理化公式定理,要学会逆向推理,知道它怎么来的。
理解,是最好的记忆
本文由么么茶整理自网络,转至壹牛家长圈是为了更多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若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欢迎继续跟帖互动讨论,大家共同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