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60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留学美国:到底回国还是不回国?过来人写的确实有感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24 11:40: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么么茶 于 2017-2-24 11:51 编辑

      留学美国:到底回国还是不回国?过来人写的确实有感触!


      有几次我在纽约和好几拨人吃饭,遇到快毕业的硕博士和本科生,大家齐聚一堂讨论的事情大多围绕着今后的事业重心放在哪儿。

      在刘瑜教授留学的那个年代,她说遇见的每个中国人都是祥林嫂,喋喋不休地在问:以后想不想回国去?

      而随着国际间交流合作机会的不断放开,回还是不回,对于留学生而言,似乎已经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海归了回来呆着不舒服还能再海飘过去。

      但细思下来,又并非那么简单,机会的多元化反而让人更纠结。

      国内外就业市场的好忧参半,生活品质的零零碎碎,以及文化氛围的天差地别,都成了需要顾及的重要因素。

      事业的起步平台一般都需要有连贯性,是去开垦属于美国梦的一片天,还是回来刷新自己的中国梦,成为留美学生在毕业当口不得不做的选择题。

      我想起十五岁第一次去美国,下了旧金山机场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资本主义阵营”: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满眼望去是低矮的楼房,和人们悠闲笃定的腔调,海风徐徐,白云朵朵。

      当然了,那时候国内雾霾并没那么严重,蓝天白云也不显得那么的「贵如油」。

      后来我与美国住家一对四十出头的白人夫妇共同生活了一年,感觉到他们的美国梦就是我们“一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高阶版本:丈夫经营着一家帆船商店,妻子是全职太太,有两个小孩,惬意自足。

      而对熟悉这些画面的留学生而言,这样的生活似乎又少了那么点盼头、那么点激情。

      美国作家亚当斯(James Truslow Adams)在他的书《美国史诗》中给了美国梦一个比较开放的定义:

      “在美国,每个人的生活可以过得更富裕,更充实,因为机会变得均等。不再有欧洲式的上流阶级去规范社会秩序了,而给予个人自由竞争的机会,使得人们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获得成功和财富,并且实现社会的有效流动性。”

      但在一些美国人眼里,现在的美国梦可能不再是抵触所谓老牌欧洲精英主义的自由主义,而变得更加后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更加看重财富的积累。

      但在金融危机之后,不仅仅是穷人叫嚣着社会分配不均,连中产阶级都开始抱怨自己过得苦。

      很多美国朋友都跟我提过,曾经让他们坚信不疑的美国制度,现在也开始出现裂痕。

      特别是这几年的经济不振后,占领(Occupy)各种城市的浪潮此起彼伏,许多美国人也对其制度中的自由、公平等优越性和稳定性产生了怀疑。

      而相对的中国梦,也有着对过日子的追求,但对很多人而言似乎多了一份社会担当和文化诉求。

      而落到实际,大概有三个方面的不一样。

      1. 工作氛围

      先说工作氛围吧,美国的大多数企业里面,尽管也有着这样那样的办公室政治,但总体而言,同事间的交往比较简单,跟上级之间也相当随和。

      在我曾经实习的美国公司里,下级是可以公然挑战上级的,下级觉得上级有什么做的不对,可以有理有据地指出,这并不稀奇。如果说的恰当,还很有可能被大老板褒奖。

      我的一位朋友白小姐,在出国之初曾在国内一间外企会计事务所工作,谈起国内的公司氛围,她就觉得不那么宽松随意了,尤其是在待人接物方面,比如说非常注重领导的称谓。

      另一位曾在中美两国科技公司工作了快十年的林先生就说,中国的公司更强调权力等级,而美国更注重实际的经济利益。

      在中国公司内要注意很多的条条框框,比如,对领导要回复“是“而不是“对”,不能用”交流”而要用“汇报”。

      但其实美国公司也并非像水晶球那样透明。

      我就在私人聚会上听到一位女士抱怨工作中上级主管的蛮横态度,并且有时候还有轻微的骚扰举动。

      她越级上报反映之后,人事部门也基本睁只眼闭只眼拖着,直到上个月公司大老板整顿人事,这件事情又被捅出来才进行了严肃的处理,那位主管自然也被KICK OUT了。

      中国凡事都铺在关系的网兜里,而美国对于华裔的天花板也不是那么好突破。工作上的糟心事在哪里都不少见。

      2. 物质报酬和生活品质。

      据说一个年薪百万(人民币)阶层在中国过的生活大致如下:

      有两三套手工定制的工作套装,脚蹬着从欧美Outlets买的菲拉格慕或者是Zegna鞋子。

      男士开着宝马X3或者奔驰C级,感觉自己已经“鲜衣怒马”了。女士一般储藏得起半打的大牌入门级包包,但再贵的也有点力不从心了 。

      一年有一到两次出国旅行,然后余下钱供得起一套六百多万的房子,能让家人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但工作的压力往往挤占大部分的时间,根本提不起精神去打开生活的天窗。

      而相比较之下在美国,一个年收入上二十万美金的人,在纽约和加州湾区(Bay Area)也算得上是上层中产阶级(Upper Middle Class),即便是白手起家,也能贷款买得起学区房townhouse,负担得起平时种种小花费,周末滑滑雪场。

      而在中西部地区绝对是土豪这个级别的,租个直升机能绕自家农场一周,吃嘛嘛香。

      而同样的在国内年收入百万年薪或者在美国二十万美金起跳的工作并不是那么好找,基本也处于职业场的金字塔中高段了。

      而处在这个级别的海归可能就要说,国内虽然竞争压力大,但过的是“文化苦旅”啊,想看个话剧、听个相声立马就走起,跟哥两个那叫一个一呼百应,三百六十五种茶味,都甩咖啡几条街了。

      同样在美国的也会跺起脚来一一陈述生活的优越性,例如插队这事儿基本绝缘,人人都彬彬有礼,百老汇剧全美国演,一点也不逊色啊。

      因此在生活品质上,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3. 社会认可度

      与生活品质搭配的是社会认可度,但这东西比生活品质就更玄乎了。在国外工作生活的华人就一定是没法融入主流社会的吗?

      我认识很多第一代通过留学来到美国的华人,无论在社区活动、还有交友圈子中都能跟各种族的人群打成一片。

      而说到认同感,归根到底是心理对于一种comfort zone(舒适圈)的感受,自己过得怡然自得又何尝不是一种认同感的体现呢。

      很多知名海归在媒体上叨叨自己回国的经验,基本都觉得优越感比在国外更多,在自己的国家,物质和精神的安全感更浓烈了。

      在国外就算混的是中产阶级圈,回国也能摆个谱,去上流社会打个酱油,有些一不小心就成青年敬仰的导师了。

      但不是每个回国的人都能交好运,而这几年海归数量增多,国内的公司可能并不是特别看重职员的海外学校名气,而更看重实在的经验和能带来的资源。

      点背不能怪社会,真正在国内圈子风生水起的,除了一张金光闪闪的文凭之外,还需要有扎实的经验本事以及行业资源。

      其实美国梦和中国梦的选择也并非就是“零和”的僵局。

      无论是在所谓的“好山好水好无聊”的美国,还是所谓的“好脏好乱好快活”的中国,都有可能进入一种菲茨杰拉德所描述的“有些新鲜的,不同寻常,带点美感,简单得又能把握住范式的生活和工作。

      个中关键还是取决于个人的价值取向吧。



      本文由么么茶整理自网络,转至壹牛家长圈是为了更多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欢迎大家在本帖后面回复,与众多家长朋友们一起互动讨论。
      欢迎加入壹牛家长圈系列家长群:

      【壹牛】高考家长群 446132602(限高中生家长加入)
      【壹牛】2019高考家长群156704153(已满员)
      【壹牛】2017 中考家长群 255408023(限2017年中考生家长加入)
      【壹牛】初中家长群 333035273(限初一、初二学生家长加入)
      【壹牛】小升初家长群 122284038(限6年级及以下学生家长加入)
      【壹牛】留学自助交流群 606486338(限关注国外留学的学生家长加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7-2-24 20:36:1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分享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7-10-9 16:40:15 | 只看该作者
      机会的多元化反而让人更纠结。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8-1-13 19:00:31 | 只看该作者
      顶你!辛苦了~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