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56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话题交流】我们教育是大人在享受竞争的快乐,而孩子变成了工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31 10:31: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丁丁糖 于 2017-3-31 10:59 编辑

我们教育是大人在享受竞争的快乐,而孩子变成了工具
我有一个可怕的预言——假若我们教育体系不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而是压力继续升级,那么被当作工具的孩子们会以他们的生命抗争。最后孩子们的自杀率会高到让整个社会恐惧,那时大人们才不得不改变自己的逻辑。


我们教育的实质
是为了升学率
        一切为了孩子!这句很流行的口号,看上去好像是,这是我们教育的实质。
        不过,我的一位在教育部门的朋友说,学校教育体系的实质是升学率这个的压力先传递到校长那里,而后传递到各级组长那里,而后传递到班主任和各科老师那里,最后传递到学生那里。
         可见,绝非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更要命的是,你要政绩,我也要政绩,而升学率的蛋糕是固定的,于是压力不断升级,而最后承受这些压力的,还是孩子。
         并且,校长和老师们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他们的业绩,也是由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所决定的,他们实现业绩的梦想,也一样是由学生们的努力所实现。
         同样要命的是,校长和老师们对业绩的追求,也是不断升级的,于是孩子们的压力也随之不断升级
        现在许多中小学学校,学生们已没有了真正的自习课,因为自习课已经被各科老师霸占,无比焦虑的老师们像打仗一样抢夺自习课的控制权。这可以理解,毕竟自己的业绩是和成绩严重挂钩的。
        前不久,和几个朋友吃饭,其中三个朋友的孩子都是刚读小学一二年级,他们的一个共同感受是,孩子上学这件事让整个家庭濒临崩溃,所有人的情绪都因为要跟孩子“一起上学”,而不同程度地陷入了歇斯底里状态。除非家长能从其中醒悟,这三个朋友中有两个有一天突然明白,这样下去不行,于是才多少从这个状态中脱离了出来。
譬如,他们三个都有同样的遭遇。他们每天都收到孩子各个老师的短信,短信不仅告知你的孩子表现如何,也告知班里的其他孩子表现如何。读到这样的短信,他们的心立即揪了起来,尤其是看不得别人家孩子比自己家孩子表现出色,看到后就忍不住想教训自己的孩子。
       一个朋友说,一次收到短信,看到女儿一门课考了92分,她想,嗯,还不错啊,但随即看到,全班的平均分是98.5分,她一下子觉得被打击了,回到家后好好教育了一下女儿。
       因为不断这样教育女儿,女儿的脾气变得越来越坏,动不动就发脾气,最后女儿的奶奶终于受不了了,她教育我这位朋友说,她实在看不出92分和98分有什么分别,小孩子很容易马虎,马虎一下几分就没有了,马虎是小孩子的天性,要是孩子每次都考98分100分,这才是问题,那时你得担心孩子的天性到底到哪儿去了。她一再叮嘱,其实有点下通牒式地对儿媳说,以后绝不能因为92分98分这样的事来教训孩子。
        婆婆的话很给力,我这位朋友也反思了一下,觉得自己也的确是敏感了,从此后对女儿的教训少了很多,而女儿的坏脾气立即有了好转。虽然经常和朋友们聊到现在学校的事情,但几乎每一次聊这样的话题都会让我觉得崩溃,因为总能看到令我震惊的做法。
孩子学习的压力
比成年人工作的压力大
       有时候,我给一些企业讲课,说到工作压力的话题,我会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们该觉得庆幸,因为你们的工作压力很难比得上现在的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你最多起得比他们早睡得比他们晚,但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间要远胜于你,而且他们一天根本没有松弛与娱乐的时间。
       譬如这三位朋友,他们的孩子不过是读小学一二年级,但每天回到家里至少要做两个小时的作业。并且,做两个小时还是最快的,据他们了解,孩子的不少同学要四个小时甚至更多。监督孩子做作业,则成了家庭的噩梦
        一个朋友说,孩子没上小学前,他和妻子的感情很好,极少吵架,下班回家后很能享受家庭生活。但孩子上小学后,他们夫妻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多,有一天他们幡然醒悟,发现吵架的原因多数都与监督孩子做作业有关,于是决定将监督孩子做作业的事情交给专业机构。
        其他两个朋友也说,他们也做过这个打算,现在很流行这样的机构,有的是老师办的,有的是家长办的,也有很商业性的,就是把几个或十几个孩子弄到一起做作业,每个月交几百乃至上千元就可以。
        把孩子弄到这样的机构,夫妻之间就不必因此而吵架了。并且,父母也不会因此而与孩子发生冲突了,围绕着做作业产生的张力,主要放到了这种专业机构里,孩子可以憎恨这个机构,而不必憎恨父母了。这样的机构估计也可以打“一切为了孩子”的口号。

我们的应试教育追求的是
竞争式快乐
        我们社会的大人们,好像普遍都不明白这一点,和家长与老师们探讨所谓的教育时,他们普遍抱有一个成见:要么是孩子在巨大压力下成为卓越人才,要么是孩子终日无所事事而成为庸才
这个成见很值得探讨一下。最近,我正在看荷兰心理学家罗伊·马丁纳的一本好书《改变,从心开始》。在书中,马丁纳讲到,快乐有三个层次:竞争式的快乐、条件式的快乐和无条件的快乐。我们社会的教育体系,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其实都停留在了竞争式的快乐这一层面。
        所谓竞争式的快乐,即一定得我比你强,这样才快乐,否则就痛苦。比方说自己孩子考上中山大学,这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很值得开心,但你一听说别人家的孩子考上了北京大学,你的快乐一下子消散了,转而恨自己的孩子为啥就不如人家孩子争气。

         第三个层面无条件的快乐,马丁纳称为“至乐”,处于这一层面的人,不需要外界的任何条件,就能感觉到快乐与祥和。这是很美的状态,他写道:毫无条件地生活,就是接受自己是个可能犯错的血肉凡躯,并欢迎改变、死亡和受苦。处在至乐中,无论不舒服或愉悦,我们都欣然接受;我们不执著于结果,而能享受和体验充实的人生,我们对于沿途的幸福安适与种种经验充满了感恩之心,而能心平气和地对待他人和自己。
         第三个层面的快乐并不容易活出。尽管有些父母能够给予孩子一些无条件的爱,但整体上,几乎没有谁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如此丰厚的馈赠,从小就彻底沉浸在无条件的至乐中。想获得这种快乐,我们都需要自己去学习。
        不过,至少我们可以意识到,快乐有这三个层次,比“别人家的孩子”强只是最低层次的快乐,而我们的应试教育的核心逻辑,就是在追求竞争式的快乐,不仅教育系统的官员和老师如此,家长们也如此,而这些大人们也试图让孩子相信,这就是一切。
竞争压力继续升级
孩子可能会用生命抗争
        其实,我们反过来可以从孩子的身上学习到,快乐其实是很简单的。孩子想吃糖,吃到了就很快乐。他要玩游戏,玩时就很快乐。他们有竞争式的快乐,但这绝非就是一切,假若大人不强烈地参与其中,制造“别的孩子”比你更值得爱这种信息,那么孩子对竞争式的快乐不会太痴迷,他们只要得到自己想要的,那就很快乐了。
        可以说,孩子可以因为一切事情而快乐,他们对身边的一切都抱有一种天然的好奇心,如果没有受到干扰,孩子能够专注地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这种专注本身就是一种至乐。
        但长大了,我们好像都忘记了那些简单的快乐,我们最后只剩下了一种快乐——人群中的快乐尤其是,在人群中我要成为最被赞许的,否则我就不快乐。条件式的快乐和至乐能点燃我们的生命,让我们觉得不虚此生,但假若只剩下竞争式的快乐时,那么你会时时感觉身处地狱中。
        更要命的是,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是大人们在享受竞争式的快乐,而孩子是他们实现自己这一最低层次快乐的工具,他们美好的生命,就消耗在如此没有意义的事情中。
        最近,多个高中生都对我说,武老师,我非常排斥高考,我讨厌高考中藏着的那种味道,好像这是天底下唯一重要的事情,好像我生命的意义就唯一体现在这里。他们的生命当然远不止此。假若自己生命的意义就是给别人提供竞争式的快乐,那就会产生巨大的无意义感。
我有一个可怕的预言——假若我们教育体系不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而是压力继续升级,那么被当作工具的孩子们会以他们的生命抗争。最后孩子们的自杀率会高到让整个社会恐惧,那时大人们才不得不改变自己的逻辑

        那个富有而优秀的家长,她宁愿在健康和优秀之间为孩子选择健康。但我想说,如果家长一开始就选择保护孩子,免于目前教育体系的伤害,那么他们最终会发现,他们收获的并非是平庸,而是孩子的才能得以巨大解放,并且孩子的生命一直处于快乐之中。家长不能指望老师或教育体系先发生巨变,家长若真爱自己的孩子,需要发挥自己的勇气与智慧,与“一切为了大人”的变态做法抗衡。
        家长是最容易打破这个绞杀孩子的链条的,你可以对孩子说,孩子,请享受生命,从现在开始,而不必非得等考上北大清华开始。



本文由丁丁糖整理自网络,转至壹牛家长圈是为了更多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但不代表我们同意其观点。若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大家在本帖回复互动讨论.

欢迎加入壹牛家长圈系列家长群:
【壹牛】高考家长群 446132602(限高中生家长加入)
【壹牛】2019高考家长群156704153(已满员)
【壹牛】2017 中考家长2群 161108752(限2017年中考生家长加入)
【壹牛】2017 中考家长群 255408023(已满员)
【壹牛】初中家长群 333035273(限初一、初二学生家长加入)
【壹牛】小升初家长群 122284038(限6年级及以下学生家长加入)
【壹牛】留学自助交流群 606486338(限关注国外留学的学生家长加入)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2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7-4-1 16:19:41 | 只看该作者
家长需要发挥自己的勇气与智慧。谢谢分享,不错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7-4-1 17:41:19 | 只看该作者
警醒:中国教育的出路在哪里?在家长、更在顶层设计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7-4-2 10:57:31 | 只看该作者
目前的教育体制,找不到什么好的方法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