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3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孩子爱上阅读、学会阅读,这些方法用起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8-30 15:09: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壹牛零零柒 于 2023-8-30 15:06 编辑

      让孩子爱上阅读、学会阅读,这些方法用起来


      对于孩子们来说,阅读应该是一种日常习惯,而不是一种专属于假期的习惯。开学后,阅读也不能丢下,周末时孩子们拥有较多能够自由分配的时间,完全可以好好利用起来,加强阅读,开拓视野,锻炼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阅读习惯?

      让孩子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是许多家长关心的问题。有些孩子不爱看书,是因为从小没养成阅读习惯。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让孩子从电视机、手机旁边走向快乐阅读呢?趁着周末,家长们可以从以下方法做起——


      1、以身作则,放下手机,拿起书本

      先看看下面几个情况你都中招了吗?
      周末在家大多时候拿着手机或平板刷朋友圈、看抖音,玩游戏。
      陪孩子出去玩,车上或走路的时候,也会时不时拿着手机点来点去。
      经常在工作、家务或很累的时候,把手机或平板给孩子当玩具玩。

      你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最强的能力是模仿,你的行为和习惯,都会无形地影响到孩子。

      家长们成长的年代,没有那么多娱乐方式。如今,00后和10后成为真正的“数字原生代”,他们比我们更加会利用网络,同时也在网络或电子设备上花费更长的时间,这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这是数字化的大环境,我们难以改变,但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可控的。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家长更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起爱读书的榜样。要让孩子看到,身处数字化的环境中,不是只有手机电视能够娱乐,在阅读纸质书中同样能找到快乐,并且是一种更加高级的快乐。


      2、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阅读环境很重要,现在每个城市都有图书馆、博物馆,这些场馆都会不定期举办一些活动、展览,周末时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或者参加一些活动,能够受到不少好的影响。

      当然,家还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最重要的地方。可以给孩子买一个单独的书柜,准备不同类型和风格的书籍,让孩子在家里随时随处都能找到合适的书去读。

      当孩子玩累了或是坐下来安静的时候,都会很容易地从书架上拿出一本爱看的书翻上几页,这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培养,让孩子在书香的氛围中慢慢喜欢上阅读。


      3、坚持每天给孩子读书讲故事

      儿童阅读分为不同的阶段:绘本、讲故事、文字阅读。

      给儿童讲故事这个阶段非常重要。研究表明,一个儿童听父母讲故事的时间长短,与他数年后的阅读水平有很大关系。如果你每天给孩子朗读故事,就能让孩子了解更多的词汇,提高理解能力,让孩子接触更大的世界。


      4、多读原著,改编电视电影可“做媒”

      很多家长觉得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没有原著好,希望孩子能去读读书。

      下面是一位家长举的例子:以前演电视连续剧《围城》的时候,她总是跟孩子说电视哪里改编得好,哪里有出入,哪个人物比较具有原创性,哪个不同于原著。

      于是孩子便有心去翻看了钱钟书的原著,那是他第一次将一部长篇小说看完,觉得受益匪浅,之后孩子便在电视作品与纯文学作品中找到了一块阅读的天地。

      还有位上初中的男孩子特别爱看一些史诗性的电视剧,但电视台每晚只播一两集,他很心急,便自己找出书来先翻阅,然后抢在电视剧播出之前跟家人“炫耀”他已经知道要演什么了!


      5、阅读不要急功近利,静待花开

      阅读并不是会在短期内或者几年内,看到明显或直接的效果。

      阅读在很多时候,都是隐性技能。

      所以,家长千万不要抱着急功近利的心。千万不要觉得孩子多读几本书,就能写好作文或者成绩就一定非常好。

      有些家长会认为孩子喜欢读书,为什么就是不认识几个字;甚至有家长说孩子,连一个作文都写不好,你那么多书都白看了。

      学习和写作,都需要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阅读是积累渐进的技能。你读得越多,就读得越好。读书越多,知识与知识之间就能形成连接,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产生正向反馈,所谓融会贯通,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让孩子坚持阅读,总有一天会开出最美的那朵花。


      6、见缝插书,尽量挤时间去多读书

      大家经常会抱怨没有时间读书,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大脑都处于空闲状态,比如早起、睡前、饭后等碎片化时间,“见缝读书”,无疑是可以立竿见影的。

      有位爸爸对女儿的读书问题特别重视,他特地在家中的阳台放个小书架。每次女儿玩了之后都顺手拿一本翻,根本不用父母劝导,而且很容易看上瘾。一旦坚持下来,孩子自然而然也就养成了阅读习惯。


      如何有质量地读书?

      除了爱读书,也要会读书。阅读也是讲求技巧和方法的。如何有质量地读书,把书中的内容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可以让孩子试试这些阅读方法。

      1、摘读

      有目的地一边阅读,一边摘录自己所需要的有关内容。或字词句篇,或语法修辞,或知识哲理,分门别类摘录在自己本子上。摘录要写上什么时候、摘于什么书刊、作者是谁。这种方法有利于加强语言的积累,提高对文章的领悟能力及驾驭文字的能力。

      2、划读

      阅读时边读边准确地划出有关内容,便于理解应用和查考。它的目的在于有重点地掌握阅读中所需要重视的内容,便于攻克难点,解除疑点,培养按要求找内容的阅读能力。

      3、询读

      阅读中发现疑问,做出标记或摘录下来,通过询问别人解决问题。使孩子树立“能者为师”“不耻下问”的治学观点,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虚心好学的精神。

      4、理读

      它的目的和重点在于通过阅读理清文章思路。要求反复琢磨文章的全部标题,分析标题之间的关系,钻研结构、层次、划分段落,列出提纲,理解文章主题思想和中心线索,掌握文章思路,有规律地加以思想分析和结构分析。

      5、议读

      它的目的和重点在于通过讨论,在讨论分享中激发思维的碰撞,解决阅读中的疑难所在,并能够发现自己读时没有发现的东西。要求在阅读过程中抓住关键疑难,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找出依据。

      6、疑读

      “学贵有疑”。它的目的和重点在于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思考的习惯。要求在阅读中善于质疑问难,边读边想,发现疑问,然后带着疑问去查读、询读,去解决问题。

      7、避读

      在阅读中对经过努力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无重要意义的内容以及自己了解的内容,避而不读。能培养从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避轻就重的选择能力。

      8、联读

      重在回头看自己已有的知识,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要求把阅读新书与旧书结合起来,使知识系统化,既有效地温故旧知识,又较好地学习新知识,逐步培养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并培养其联想和综合能力。

      9、比读

      要求在阅读中把不同的篇章、优劣各异的内容、相同或相反的知识通过比较找出异同,加深理解。它的目的在于培养读书兴趣,开阔学生眼界;同时也可培养研究、探索能力。

      10、逆读

      要求从全书之末,即从书的最后章节向前读回去。在开读时必然会遇到各种疑问,那不要紧,句子记在心中,存疑于心中。要求在逆读过程中不断追根寻源,由果及因,存疑之点就能迎刃而解。它的目的是通过逆读过程中的重重障碍去激发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11、注读

      要求在阅读中,发现疑难之处或有不同看法时,就在旁边进行批注,发表个人评论意见,提出质疑。这种方法能培养孩子的批判思维,并且能提高明辨是非曲直的能力。

      12、改读

      它的重点在于解放思想,不迷信作者,而抱着分析、研究、探索的态度,将正确的东西,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还要发扬“挑剔”精神,敢于对错误的、消极的东西,提出改动意见。


      本文来自明教育由壹牛零零柒整理编辑,分享于此,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回帖,和众多的牛爸牛妈一起交流讨论!作者和壹牛家长论坛拥有最终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