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2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长做好三件事,孩子内心更强大

      [复制链接]
      胡萝卜 该用户已被删除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09:36: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文:堵琳琳(风华初级中学校长)
      原文转自公众号第一教育

      一、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度

      我们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在家庭中时时刻刻被家人围绕,始终是家庭的核心。但是,在社会生活中,不可能每个孩子都成为核心,因此,在家里被众星捧月的孩子,到了学校发现自己不再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就可能产生失落感。

      在初中阶段,这种失落感的影响更加明显。

      一方面,孩子升入初中后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有些在小学表现很突出的孩子,进入初中后发现自己不再是明星,不免产生一些心理落差。另一方面,青春期的孩子情绪非常敏感,也更加容易产生失落感。

      因此,培养初中阶段孩子的自我认知非常重要,要让孩子学会正确认识自我。

      有的孩子自以为是,有的孩子则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对这些孩子我们都要加以引导,让孩子形成比较适切的自我认知。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很强,有的孩子组织能力很强,有的孩子运动能力突出……但这些孩子往往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不能得到家长、老师的认可,甚至因此自卑。

      一个人有适切的自我认知,遇到问题往往就容易接受的比较坦然,不会悲天悯人,也不会妄自菲薄。比如,一个孩子如果认识到自己艺术创造力很强,那么数学成绩的不尽如人就不会打击到他。

      一个人认为自己是个好人,认为自己会有进步,这种感觉是非常重要的。当一个人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的时候,基本上这个人就废掉了。所以,家长要不断观察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

      我碰到过一个孩子,从小学开始学习成绩就一直很不好,孩子很灰心,家长很头痛。时间长了,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家长也觉得孩子没什么优点。

      升入初中后,他参加了学校的“超级变变变”活动,花费了很长时间用纸板箱做了个机器人,结果获得了动手实践组的一等奖!

      班主任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于是特意把这个孩子的爸爸叫到学校来,告诉他这个喜讯,并告诉这位爸爸,他儿子在创造力、动手能力、空间感等方面的能力很强,希望家长能够帮助孩子发挥这些方面的特长。这位爸爸非常感动,说自己对孩子有了全新的认识,不能让孩子继续自卑下去了。

      这件事也激励了这个孩子,他不再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整个人就像变了样,在学校和在家都积极多了,成绩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可见,正确的自我认知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要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优点,了解自己的缺点,了解自己独特的地方,也要了解自己和别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这种自我认知度对将来的身心发展都会奠定比较好的基础,也有助于孩子形成学习目标,哪些方面不够应该完善,有哪些优势可以在今后的集体生活中、社会生活中加以发挥。

      二、提高孩子对挫折的耐受力

      现在的孩子心理很脆弱,我们经常从媒体中了解到一些一贯优秀的学生遇到一丁点儿挫折就做出极端的举动。我们也发现,很多孩子对自己有很高的心理预期,一旦达不到,就会逃避。这些逃避的形式包括逃学旷课等行为,也包括一些生理反应,比如一到上学的时间就发烧、呕吐等等。这种上学恐惧症其实也是逃避的一种形式。

      但是,无论如何逃避,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如意,比如同伴交往之间受挫,或者学业成绩不理想等等。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遇到挫折的概率比小时候会更高。所以,家长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教会孩子对大大小小的挫折提高耐受度。

      这方面有一些简单有效的方法:

      1、不能对孩子一味迁就

      如果孩子从小在家庭生活中想要什么都能得到,孩子很少体验到受挫感,就没有机会学习应对挫折。

      比如,带着很小的孩子出去玩,孩子看到各种玩具都想要。这时一定要设定好规则,比如每次只能买一样。这样,一方面让孩子学会了选择,另一方面也能让孩子慢慢理解,不是所有喜欢的东西都可以得到。

      如果让孩子不断体验到这种“挫折感”并学会了相应调整自己的心态,这种心态就慢慢会迁移,当孩子逐渐长大,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目标实现不了的情况,也就慢慢学会了该如何接受或者应对。

      2、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端正态度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端正对这个问题的态度。

      比如小孩子在学业或人际交往中受挫了,家长应该教会孩子如何正确看待,不要一味指责孩子,人为加深孩子的受挫感。

      另外,还要让孩子正确认识努力和结果之间的关系。作为成年人,我们都知道,不是所有努力都会有结果,不是所有的梦想都会实现。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社会现实,我们要引导孩子逐渐理解和认知。

      作为初中生,孩子正在一点点走向现实生活,我们不能给孩子一个童话世界,要慢慢引导孩子接近现实世界,让孩子接受多元的挑战和挫折。

      三、提升孩子的社会融入度

      孩子进入初中以后,家长要有意识地要慢慢提升孩子的社会融入度,让孩子慢慢走出家门。这方面也有一些方法:

      1、让孩子正确理解人与人的关系

      家长要教给孩子如何正确与别人交往,比如互相尊重,比如选择朋友圈等等。

      这方面家长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就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受欺负,甚至有一点小事就急着帮助孩子“出头”,找同学找家长找老师。这样不利于孩子学习和同龄人交往。

      另一个误区则是对人和人之间关系的理解比较片面,没有界限感。现在频繁的初高中生之间的欺凌、侮辱,往往就是因为没有认识到人与人交往的尺度在哪里,界限在哪里。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还有一个方面是异性之间的交往。和异性交往应该掌握什么样的分寸,也需要家长进行有效的引导。

      这些都是帮助孩子融入社会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2、引导孩子对社会现象客观分析

      现在孩子接触信息的渠道非常广,一点都不亚于成人。社会现象那么复杂,如何认知很重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容易走极端,对社会问题往往用非此即彼的、比较偏激的眼光来看待。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就应该进行这方面的引导。

      我觉得比较好的办法是平等讨论,和孩子各自发表对一个问题的看法,在沟通中慢慢引导。我家晚饭时就会讨论一些儿子知道的、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很宽松的讨论让孩子认识到产生这些社会现象的历史原因、社会背景等,帮孩子建立比较全面的、相对客观的认识。

      一个看问题特别偏激、视角狭窄的人是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社会公民的。这种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有“郁郁不得志”的感觉,总觉得都是社会不好,所以自己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我们家长要有一个宏观的思考,在初中阶段就从一些比较浅显的、孩子感兴趣的社会问题切入,引导孩子形成客观、全面看待问题的思考方式。

      3、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这是一个更加宏观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概念。如何处理班级利益或者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集体、家庭做出自己的努力?

      家长在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时,应该让孩子在家庭中承担起个体的一些责任:比如做一些家务。

      我始终觉得孩子在家里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这实际上也是在提高孩子的家庭融入度。慢慢的,孩子会在集体中做一些事,提高对集体的融入度。

      这个过程会让孩子知道,必须通过努力付出才能收获别人对你的信任,对你的喜爱等等。这些都是可以在家庭生活中慢慢培养的。

      我所说的这三点都和学业关系不大,但都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一个人缺乏良好的心态、个性和行为,即便有好的学业成绩,将来也是走不远的。如果这三方面都做好了,孩子将来的心理会更强大,也才能走得更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