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4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俞敏洪:顶尖的人格比顶尖的成绩更重要

      [复制链接]
      胡萝卜 该用户已被删除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18 09:4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文为2015年8月15日在北京海淀剧院“留时代——俞敏洪与吴军新时代留学对话”活动上的演讲)

      在吴军后面再来讲留学,肯定是狗尾续貂。吴军属于做事情特别认真的人,从科学研究到人文功底都特别深厚。我跟吴军认识时间不长,但是神交已久。除了他的《数学之美》我读不太懂以外,因为我的数学高考只考了4分,《浪潮之颠》、《文明之光》、《大学之路》我都非常认真地读过。

      在中国难得有这样一个人能用优美的文字、非常到位地把科技知识和人文学识连在一起。有人说《数学之美》这本书应该在高一就看,这样孩子们才知道我们学数学是因为背后有这么多奥秘和这么多迷人的东西,才能了解数学为世界做出的贡献,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知识不应该是获取分数的工具

      大多数中学教育只给学生一个概念,就是高考,考高分就进名牌大学。为了分数而努力,对于大部分学生起不到激励作用。一个人一辈子如果爆发出某种能量,并且可持续发展,一定是他知道自己所学的东西、所做的东西从长久来说能为自己、为国家、为世界能够做什么样的贡献。

      中国和西方的教育不同,在我看来就是对于知识这件事情本身的态度不同。我们把知识当作拿到分数的工具,西方把知识当作一个人终身帮助他取得成就的智慧来对待。

      大家非常值得读一下吴军的书,我读完以后,立即给新东方所有人推荐了这些书,而且自己掏钱买了好几百套送给新东方高级管理干部。当时我就想什么时候能够认识一下他。后来因为《大学之路》这本书的渊源,我们俩见面聊天了,发现挺聊得来。他问:“既然还没出版你已经读了《大学之路》,能不能帮我写个序言。”我自然愿意,也可以借此来抬高自己的身价。在《大学之路》这本书上有我一篇非常长的序言,基本概括了我对大学的思考。什么叫世界一流大学,吴军在书里已经真正说清楚了。

      我发现吴军跟我的缘份并不浅。94年他为了出国,就在新东方教室上课,我在上面讲GRE词汇应该怎么背,他在下面记GRE词汇应该怎么背,所以,他能到著名大学去深造还有我的一份功劳。尽管我不懂留学,因为自己从来没有留过学,但既然我能把吴军这样的伟大人物送到国外去,外界称我为“留学之父”,我觉得也可以接受了。

      其实我们俩还有更深的渊源。他在清华读书时候,清华图书馆的书相对比较少一点。清华、北大分开的时候,文科书从清华搬到北大了,北大藏书量当时七百多万本,现在应该超过一千多万本了。因为在清华借不到太多的文科书,吴军尽管考的是计算机系,但很喜欢读文科书,包括小说。不知道怎么搞的,我当时在北大,最大愿望是跟某个图书馆员变成好朋友,但进去四年时间也没交上这么个朋友。不知道吴军用什么办法跟北大图书馆某个人(现在也没搞清楚男的还是女的)交上朋友了,居然能够从北大图书馆借各种各样书去读。他提到其中一本,说借到了《十日谈》,在当时是一本禁书,现在公开的十日谈版本也是删节的,有点像中国的金瓶梅。80年代他借到了《十日谈》全本,回去认真读,并且从中得到很多感悟和体会。在北大当学生的时候,我读的《十日谈》,是精选版本,把精华全部删除的版本,直到当了北大老师后,可以进书库,才读到《十日谈》全本。

      可见当时我就不如吴军,他这么一个工科生,渴求文科知识,来北大借书。其实有一个关键点,如果你对一件事情真渴望到一定程度,最终一定能做到。可见我在北大读书没有真的渴望读书,否则我也应该能够借到全本的《十日谈》的。

      人的进步是永恒的 但道路是多变的

      文科跟工科不一样,工科专注于一个专业,相对来说比较往深里走。我们学文科的,学文学史的,什么书都读,在北大读了各种乱七八糟的书,发现专业没有了,学的是工具。大四毕业时系主任告诉我们,说你们学了四年,不要以为你们学了什么专业,英语对你们来说就是工具,未来20年,中国每个人都会讲英语,英语系的人一定不会有饭吃。后来发现这个预料真对了,现在中国人真的都会讲点英语了。

      我到今天还在把英语当作工具用,但本质上说,我已经超越英语作为工具的范围。从北大当英语老师,后来出来做新东方。94年新东方才成立一年半,当时每堂课我都亲自上,后来慢慢变成校长,自己努力把学校做大,做成了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到美国上市。这一系列过程其实开始根本预料不到。这件事情本身说明一个道理,一个人的进步是永恒的,但是,进步的道路可能是会有变化的,你做的事情可能会有变化的。

      我相信吴军在年轻时候肯定一心一意想专注于计算机领域。后来,他做语音识别技术,没有想到变成文明和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我跟他说这个转型是对的,你可以从科学家变成诺贝尔奖获得者,但和自己从事科学研究相比,传播文明也许更加重要,因为也许能够开启一个民族的智慧。

      传播文明能开启一个民族的智慧

      传播文明比自己一头扎到文明中去更加重要,传播科技知识比自己一头扎到科技知识里更加重要。刚才,媒体采访我的时候问我现在留学是不是一件好事?我说在中国古代有个叫玄奘的人,他一个人到印度留学,带回了所有佛教的真经,后来用了接近20年时间翻译这些经典著作在中国传播,才有了中国佛教真正的智慧产生,在此之前,佛教某种程度上就是迷信。佛教是有智慧的,某种意义上佛教是一种生活哲学,不能算纯粹的宗教。到印度去,真正信佛教的人现在只有1%,而且他们信的佛教内容跟我们信的不一样,中国佛教被改造了。像玄奘这样的留学生,实际上丰富了中华文明,现在儒释道三教,能说佛教不是中国的吗?就是中国的,佛教开启了中国人民的心智,奠定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态度,从大乘到小乘到禅宗,使我们在生命艰难时会有精神上的退身之所。并不是每个人都信仰佛教,但我自己对佛教的人生态度是接受的。我想用这个例子表明一个民族不断引入新的知识,和我们的传统精华融合,形成新的文明基因的过程。

      留学是开启心智、扩大眼界、了解世界并且回归祖国的过程

      记者问我你觉得留学的意义是什么?我说现在的留学不是意义,而是行动,是到底应该有多少人留学的问题。我做新东方到今天为止22年,从来没有动摇过把中国年轻人送去留学的决心。从第一天开始,我就拼命说只要有资格就应该去留学,至于到什么国家留学不重要,你可以到美国去,可以到非洲去,可以到阿拉伯国家去,只要有大学,并且可以做研究的地方,你就可以去,因为留学是开启心智、扩大眼界、了解世界并且回归祖国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讲留学才能讲得通。

      当时有一段时间媒体批判说新东方是人才的收割机,把中国人才送到国外的罪魁祸首。我当时读到邓小平一篇讲话,他说我们要向世界改革开放,我们要鼓励大家出去留学,不管是公派的,还是自费的,因为我们每十个出去留学的人只要有一个回来,我们中国的现代化就有希望。后来我特别有底气,任何媒体采访我,说新东方是人才收割机的时候,我就把这段话说给他们听,希望他们能够充分理解留学的重要性。

      现在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留学生远远不只是出去一百个回来十个或者出去十个回来一个。据统计数据表明,中国读本科、研究生、博士的,全世界加起来,学成回国的已经达到60%左右,我不知道这个数据是不是准确,但是至少超过50%,一点问题没有。

      我们的留学质量还需要提高

      无可回避的现象是,这50%中可能有5%左右是留学垃圾。所谓留学垃圾,就是有的孩子出去以后,其实不学习,在外面买辆跑车到处乱开,没事互相之间各种出格的活动。有一些中国留学生并不是怀着接受智慧、扩大眼界的思路出去的,他们觉得留学是一种身份,觉得留学就是玩,这样当然不会学好。

      我们的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我们对世界的了解还有待提高。举个例子,在美国某大学,中国孩子在一起,好像为了男朋友还是女朋友的事情,几个中国孩子用残忍的手段凌虐另外的中国女孩。在这些孩子被美国当地警察抓起来以后就说了一句话,以为被老师骂一顿这个事情就结束了。现在有两个刚成年的学生可能会被判终身监禁,就是无期徒刑,另外还有几个没满18岁的孩子,可能也会被严厉惩罚。这件悲剧表明了什么呢?中国孩子出去留学并不等于走上康庄大道,并不等于他就了解了世界,很多行为跟世界是违背的。

      上上礼拜我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俄罗斯经过了苏联这么一段时间以后,跟西方人已经有点不太一样了。举个简单例子,互相帮助上、礼貌上,其实比西方社会稍微弱一点。网上流传一个视频,有两三个小伙子专门做了一个对比试验,假装自己在马路上突然跌倒生病了,胸口疼,看有没有人帮他。在俄罗斯,一个都没有,俄罗斯人看一眼就走了。在美国,十个地方都有人问他怎么了,还有人用三轮车把他送到医院。这说明在美国,互相帮助的风气比较浓厚。大家讨论,说如果在中国摔倒会怎么样?极有可能没人敢扶,但是一定会是一圈人围在那照相。我们其实曾经非常愿意帮助别人,现在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社会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我们在此不讨论这个问题。

      我们融入世界的道路还很远

      圣彼得堡亚力山大德里娜剧院有180多年历史,芭蕾舞团、交响乐团都是顶级的。我朋友请我去看芭蕾舞《天鹅湖》,进场以后发现中国人很多,全场大概坐了二三百个人,其中一百多个是中国人。舞台广播要求把手机静音,不准拍照。很有意思的是,演出开始后,很多中国人就咔嚓照相,服务员急了,说你们不要照。我坐在中后排,整个过程我一直在看,不时有人举起相机偷偷照相,动作利索得像贼似的。我背后坐了六个中国人,不停在用家乡话聊天,听了以后我觉得跟《天鹅湖》离得那么远,感觉后面就是中国大地。

      在一段舞蹈结束后一定要鼓掌,以示尊敬。但我发现有不少中国观众根本不鼓掌,不是说他们真的不懂礼貌,而是没有受过这样的教育,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教养问题。教养跟文明没关系,教养就是你到了人家家里以后,入乡随俗,得知道这个家里你做什么行为是能够让人感觉到得体,让人感觉到愉悦的。你到我家吃饭,随口吐痰,大声喧哗,我也不开心,这是正常礼貌。国家跟国家的风俗也不一样。在中国,光着膀子在路边吃龙虾,嚷嚷得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小孩在马路边上把尿,太正常了。我看到某个报道说大陆到香港去的一对夫妇把着孩子在大马路边上撒尿,结果被香港人骂了一顿。这不能说是香港人过分,而是我们的行为不得体。有的人说这是我们特立独行,特立独行跟遵循礼貌、规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在圣彼得堡剧院坐立不安,觉着作为国人的一员,真的脸上发烫。

      我用这些例子表明,我们融入世界的过程还很远。但是,任何一个在国外正经读过四年本科或者读过三年研究生或者五年博士的人,这些不得体的行为一定不会再有。王强、徐小平跟我是大学同学,我们在大学也许都是大声喧哗,行为粗鲁的,后来他们跑国外呆了几年。我95年把他们从国外请回来的时候,我做什么他们都看不顺眼。我上汽车不戴安全带,徐小平说不能不戴,我说就是不想戴,徐小平一脚把我踹车下,说你要不带,我开车。我现在也养成带安全带的习惯了,只要上车就会不加思考把安全带插上,这就是习惯问题。比如我吃饭吧叽嘴,王强说老俞你吃饭能不能不吧叽嘴,你这样我们没法跟你干,总觉得跟着一个老农民。人是能够变化的,你看我也能够变到今天这样,还算懂礼貌的。

      我再讲另外一个故事,刚好我上个月在非洲肯尼亚,我发现肯尼亚人对中国人一点反感都没有,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即使内罗毕这样的大城市,很多肯尼亚人也乱扔东西,说话比我们声音还大,中国人在这里乱扔东西说话声音大觉得太正常了,中肯人民亲如一家的感觉出来了。尽管我们现在的文明行为也在不断提高,比如在北京闯红灯的人越来越少,也在慢慢进步,但是到了西方,确实我们要学,我们要融入世界,可以不改中国魂、不改中国本,但行为上必须融入世界,这个真的特别特别重要。这就是留学的重要性,让我们一代精英年轻人不知不觉接受世界文明的熏陶,并且把世界上的高科技知识、思想意识带回到中国,跟中国的文明融合。

      文明的相互交融才能产生新的发展活力

      一种文化通常不可能自我产生真正突变性的长进。为什么元朝一百年不到就灭掉了?元朝不接受文明,尽管有些元朝知识分子也喜欢汉文化,但整个统治不容汉文化,坚决抵制。包括我到俄罗斯去,他们讲俄罗斯二百年时间被蒙古人统治,非常野蛮。清朝和元朝的不同是,从心底里接受了汉文化,并且把汉语当做主要语言来对待,所以寿命长了一点。但是,我们发现清朝也没有长进,为什么?因为清朝的满族人入关以前文明程度不高,他们的文化就是铁骑征服天下,清朝为我们带来的唯一好处就是我们的疆土扩展了,后半期清朝变的非常薄弱,又被别的国家抢去了。唐朝为什么文化繁荣呢?唐朝不光接受儒家,也接受道家,还接受佛教,三大体系融在一起,思想灿烂了。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思想那么繁荣?当时每个国家都主张不同的统治形式或者不同的思想,查遍春秋战国五百年,几乎没有杀过知识分子,你敢杀我,当天晚上跑到另外一个国家去,国王重用我,第二天带兵打过来了。所以没有政治迫害,孔子、老子、墨子这样的知识分子相对要逍遥一些。

      允许知识碰撞、思想碰撞、允许各种文化理念碰撞并且互相共融,就是文明时代的标志。回到今天来看,西方文明肯定是一种优秀文明,东方文明、中国文明肯定是优秀文明,不要说我们离阿拉伯国家比较近,阿拉伯文明一直在融入中国文明中。不同文明能够相互交融,一定会给中国带来重大活力。中国30年改革开放活力怎么来的?文明交融的结果。未来30年,如果中国继续鼓励这样的交融出现,尤其在思想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高科技领域,后面30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我甚至认为1/3有可能是中国人,就看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大气胸怀,愿意开放了。我们也知道,不可能一下子全开放,对于我们来说,循序渐进的、潜移默化的开放恰恰符合中国的发展路径。

      一定要追求世界名牌大学

      对于家长来说,送孩子到国外去,不是说孩子未来能找一份更好的工作,或者孩子能上某个名牌大学,这样父母脸上有光,而是实实在在把你的孩子融入到一种新的文化中,学到更好的高科技知识、文化理念、思想创新,最后回来和中国的发展结合,打造出一片新的天地。我觉得一定要想清楚留学的真正目的,否则留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如果你的孩子根本不爱学习,出去以后乱来,开车撞人,去留学反而会有大问题。

      对于上什么样的大学问题,毫无疑问,一定要追求世界名牌大学。即使在中国,也会追求先上北大、清华。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这样的幸运,我统计了一下,美国前十位著名大学,录取中国学生的人数估计加起来也就是二百到三百人左右,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可能去上世界名牌大学。但是,我个人认为只要是西方包括美国综合排名前二百位的大学都值得去,综合排名什么概念?当然,根据吴军的说法,不同条件排名会变化,前一百位大学中美国好象占60位,前二百位大学中,才勉强出现了北大、清华的身影,大概前二百名大学中,中国大学加起来好像只有四所,我记不太清楚了,但日本居然排了十几所,可见日本的教育要比中国好。不要说评价不公正,世界评价体系还是有一定的公正性的,中国大学应该努力。

      前两百位大学的英语国家或地区的大学,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大概已经占150个左右。我们从这150个大学里挑,每个大学都值得去,国外对于教学研究独立性的保持、对于科研独立性的保持还是有很严格标准的,我觉得大家值得去。

      留学生进入世界名牌大学,这个过程就是把中国和世界不断对接,并且让中国不断有可持续发展动力的过程。十年前,我曾经要新东方的高中课程中英文对照教学,结果连门都没有,为什么?因为没有人既能讲英文又能讲中文,当时像吴军这样在国外读完硕士、博士回来的,要么到谷歌这样的大公司,要么进北大当大学教授了,跑到新东方高中进行中英文教学的人没有。现在新东方高中部老师80%可以用中英文同时教学,为什么呢?中国出去的本科生现在每年毕业就已经几十万人,都是在很好大学毕业的,中英文对照教学一点问题没有,中国老师,用英文教材讲课,用英文讲的时候,学生如果有不太懂的地方,马上转成中文。随着留学生的回来,中国很自然地变得越来越国际化。

      随着留学生越来越多,留学生的竞争也越来越惨烈,惨烈的不光是从中国到国外留学这么一件事情。几年前哈佛大学每年录取中国5个人左右,现在好像增长到15个人,已经有进步了。这和中国企业家的努力也有关系。比如潘石屹曾经向美国大学捐一笔款,捐给耶鲁大学,现在也在跟哈佛大学谈,曾被中国人骂得一塌糊涂。我说你怎么不捐给中国学生呢?他说就是捐给中国学生。我说怎么捐的?他说凡是中国学生到哈佛、耶鲁读书的,他们如果没钱,我可以出钱。我说可以做的更深入一点,能不能在中国农村地区寻找学习特别优秀但是确实没钱的人,跟美国人说好了,一年给三个名额,从中国农村地区挑,完全按照哈佛大学标准录取,不合格的拉倒,只要录取了,钱就由你来付,潘石屹现在正在往这个方向努力。香港陈启宗、陈启乐兄弟为哈佛大学捐了一大笔钱,据说哈佛今年录取中国学生人数比去年翻一倍。

      坦率地说,现在中国很多大学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是有些问题的,几乎99%的中国大学依然以学生期末考试为“学生到底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的主要判断标准。在北大的时候,我记的特别清楚,每次期末考试前奋战15天,那整个一学期干什么呢?都是在看各种各样其它书籍,我们那时候还是看其它书籍,现在的大学生变成了平时打游戏搞社交,最后一个月猛学习,考试及格,拿个分数回去了。我上北大的时候,如果问北大学生一年读多少本书?我估计说读一百本书左右的应该是90%左右。我现在到北大去演讲,说在座的一年读过三十本书的请举手,10%的学生。也就是说90%的学生一年读的书不到30本。我认为学生读书多少,是大学教育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这样现象的出现,不仅仅是学生问题,大学本身没有这样的氛围了,老师天天都在走穴,忙着赚钱,学生怎么可能会有读书的心情呢。

      学生向老师看齐,老师也憋气,说我当了大学教授,也没人看中,跟系主任关系好一点被提职称了,不好就拉倒了。他们说校长也不是我们选的,教育部任命的,教育理念不对等等。教育理念不对带来的是孩子学习态度的不对。当然,我不否认中国大学依然为中国的进步起到了重大作用,毕竟每年培养五百多万正规大学生以及二百多万大专生,这些人都是未来能为中国做贡献的,更何况只要拿到中国本科毕业文凭都可以联系世界上任何一所大学,去读研究生和博士生。我不否认中国高等教育的进步。但是,真的可以做得更好。

      千万不要为了面子问题牺牲孩子的前途

      在家庭条件允许情况之下,不用砸锅卖铁,孩子又比较喜欢学习不讨厌学习,英语水平还过的去,家长就可以把孩子送出去留学。一定要记住了,孩子的托福分数至少考80分以上才能过去,现在有些中介机构这么说的,根本不用分数,过去以后慢慢就会了。凡是在国外出事的孩子,基本都是过去后进了大学根本听不懂老师讲课,索性就不听了,几个坏孩子都听不懂,有人说出去玩吧,稀里哗啦就出去了。

      美国现在对留学生要求越来越严了,有媒体报道说去年有八千个中国留学生被美国学校开除。任何中介机构如果说孩子没有英语水平就可以出去,除非送出去上初中还有一定可能性,否则是非常危险的。托福学到80分以上,大学教授讲课一半能听懂,他就能在教室里坐得住,就能学得下去,最后就有可能毕业了。只要正规大学毕业,从学习习惯到思想意识到英语水平都被改正过来了,水平就高了。

      我们要做到让孩子自愿出去,家长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出去。我有一个家乡的土豪朋友,儿子不爱学习,在中国上了三流大学。他说你要帮我把孩子送出去,我说不行,我不会帮你把孩子送出去,他根本不爱学习。后来这个孩子到了二十三四岁时候,不知道什么刺激了他,居然开始自己要学了。跑到北京来在新东方住了整整一年,每天都在背单词,每天都在学习,一年以后,居然把自己的英语水平提高了不少。看来是真想学了,我才开始帮他联系国外的大学。现在他在国外大学学得很好,开始意识到自己应该认真学习。只要意识到自己应该学习,任何时候都不晚。

      有的家长觉得我的孩子在中国上不了大学,挺丢面子,把孩子放国外,人家问我的时候可以说我的儿子在国外留学,这样做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千万不要为了面子问题牺牲孩子的前途。

      顶尖的人格比顶尖的成绩更重要

      我相信在座的同学都是好学生,都怀着崇高的志向,都是为了中国的发展,也是为自己的爱好而努力的。对我们来说,我们要让孩子在国外读相对好的大学,也要让孩子在某个专业方面成长,希望孩子最好成为吴军这样的人物。我们更要重视孩子整体上积极向上、个性开朗、自我奋斗的精神,这比任何对孩子的宠爱都要更加重要。

      刚才吴军讲的就是美国最重要大学录取的标准,不光看成绩,要看你在某个领域是不是愿意追求卓越,还看你是否有慈善心,比如参加过慈善组织,或者参加过各种慈善活动。我孩子申请美国大学之前,高中在国外就读,曾经在某个城市的医院做义工四百个小时,人家一看这孩子能在医院里做义工这么长时间,这一项就加了很多分数。有的时候你培养孩子全面发展和未来为世界服务的意识,要比追求顶尖的成绩强很多。

      中国北大、清华里,当年出了吴军和我这样的健康人士,但是,不少孩子进了北大、清华还在讲究第一名、第二名,为了第一名第二名争得半死不活,有的因为拿不到奖学金互相写黑信,太不符合北大和清华的风范了。还有这次北大清华为了招生互掐,让这两个学校的脸都丢尽了。我们常常能把孩子教育出顶尖的成绩,却没有教育出顶尖的人格。我们培养孩子,不一定非要顶尖的成绩,但是,一定要有顶尖的人格。这样的话,一辈子,家长放心,社会放心,孩子也有更加广阔的道路可以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