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字号
2015年全国前100名高中排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以较大优势位居全国第一,河北衡水中学、长沙长郡中学排名二三。
近日,这份《2015中国高中排行榜》在网上流传。榜单显示,北京、辽宁、浙江、湖北、河北分别是5强省市。北京市进入百强榜的学校数量为18所,位居全国第一,是第二名浙江省(6所)和辽宁省(6所)的三倍。而素质教育“重镇”上海、”“学霸”云集的山东,均只有3所学校入榜单。
榜单推出后,被迅速转载,也引起众多质疑。上海一中学校长认为,高考地域差异下,各省市高校数量、招生人数、比例都不尽相同,“结论肯定是偏颇的”。
此外,发布这份榜单的“猿题库评价研究中心”也引起质疑,由于猿题库只是一家新兴的民间创业公司,虽然其宣称提供“广受中学生欢迎的免费手机做题软件”,但其权威性、科学性广受质疑,甚至被指责哗众取宠,为其品牌做宣传。
北京18所学校入围上海仅有3所
9月11日,澎湃新闻从发布方获得了完整的榜单报告。这次发布方第二年发布“中国高中排行榜”, 榜单包括了全国百强榜、各省市十强榜、中国高中竞赛十强榜、出国留学10强高中等。
全国百强榜中,排名前十的学校依次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河北衡水中学、长沙市长郡中学、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上海中学、北京市第四中学、石家庄市第二中学、长沙市雅礼中学、成都市第七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从所在省份学校数量来看,北京以入榜18所遥遥领先于其他省份,辽宁(6所)与浙江(6所)并列第二,湖北(5所)与河北(5所)并列第三。
本科率百分百的十所高中均在北京
榜单报告表示,北京在榜的18所学校名次都非常靠前,可以说是中国内地高中教学水平最高的省份。
同样被视作高质量学校云集的上海,仅有3所学校入榜,分别为上海中学(第5名)、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第12名)、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第73名)。传说盛产“学霸”的山东,也只有3所学校入围。
东部强西部弱,素质教育重镇升学率并不低
东西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也在榜单中体现。
榜单报告显示,百强高中地域分布呈明显不均衡,东部占60%以上,而西部不足10%,如西藏、青海等省份没有高中进榜。
报告将此次榜单地域分布对比2014年全国各地区人均GDP分布图发现,各省份经济实力与教育水平分布基本呈正相关关系。
北京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水平明显高于内地和西部地区,其教育水平也在全国领先。
报告显示,素质教育的代价并非是牺牲升学率。
国家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素质教育领域共有41个,其中4个改革试点转为示范项目,分别在北京、上海、天津、辽宁四地,而这4个省份在全国高中百强榜中占据了约30%的席位。报告表示,仅从这4个素质教育示范地来看,推进素质教育并未降低整个地区的教育水平和升学率。
此外,报告得出,升学率与信息化教学普及程度正相关;百强榜学校有62%位于一二线城市;一本率100%的8所高中均在北京;中西部地区部分省市教学资源过于集中;两湖地区和东南沿海盛产竞赛金牌;近3年湖北包揽了国际竞赛获奖的23%。
发布方回应唯分数排名质疑:高中目标就是升学
近日,这份决定了高中孰强孰弱的榜单一经发布,便引来了媒体纷纷转载,质疑声也一直不断:以如此标准,真的能客观衡量一所中学的排名吗?
上海格致中学校长张志敏表示,且不论榜单的数据来源是否真实、准确,在高考中的地域性差异下,全国各省市的高考成绩、重本率不具有可比性。“肯定是偏颇的,各省市的情况各异,高校的数量,招生的人数、比例都不尽相同,太不靠谱了。”
四川新闻网评论称,由于高考的地域性差异,高考成绩并不具有可比性,这也是高考广受诟病的原因;北京位列各省区之首,这样的原因“居功至伟”。
对此发布方告诉澎湃新闻,发布高中排行的初衷,是希望将中国高中放在同一平台进行对比,引起行业和社会讨论,促进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而不同省市的教学资源存在很大的差异,要进行比较,就需要一套方法把这些高中的数据放在同一标准下,为此,发布方提出了“实力因子模型”,并用权重修正算法来进行排名的数据分析和研究。
此外,素质教育缺席榜单指标,也引起了人们对榜单全面性的质疑。
榜单报告显示,这份排名的标准是通过对全国高中2015年及近年学生生源和升学数据的研究,从每个省选取了30所以上高升学率的高中,组成规模接近1000所的排行候选学校,再从高考、自主招生、学科竞赛和留学、生源质量展开评价。
比如,高考方面考察的指标包括一本率、状元情况、清北人数、600以上人数、全省前100名、前1000名、前3000名所占人数等;留学指标包括世界前10名、前50名、前100名高校录取人数等。
有教育专家指出,上述指标绝大部分为分数指标,而高中教育的重要一环——素质教育却丝毫没有列入其中,这是一份“学力榜”而非“高中综合实力榜”。
对此,发布方告诉澎湃新闻,在他们看来,高中教育有着明确且单纯的目标——升学。对高中教育而言,升学即输出,生源则是输入。而大学教育其教学目标、效果、输出都是发散的,因此大学排名中会有各种软性实力和教学资源的评价指标。
数据真实性引质疑
根据发布方提供的榜单,澎湃新闻发现,不少数据难以详尽掌握,比如某高中考入世界前10名、前50名、前100名高校人数等,均很难查到公开的数据,发布方又是如何得来?
对此,发布方告诉澎湃新闻,数据来自政府教育部门、科技部门公布的数据;高中学校的网站、微博等官方媒介上公布的数据;清华、北大等国内顶尖高校自主招生公布的录取名单;各学科竞赛组织机构公布的获奖情况;经核实的各主流媒体报道结果。“由于官方提供的数据并不全面,对于所有非官方来源的每一个数据,均经过学校、家长和学生三方核实后,并经核对往年数据后,才会用于排行计算”。
对于上述说法,有学校提出了质疑。根据海西晨报报道,榜单中排名第52名的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其负责对外发布新闻的黄强老师明确表示,没有接到过这家机构正式或非正式的咨询,没有给过相关数据。
不过,虽然面对种种质疑,发布方仍表示,未来还会每年定期发布榜单,也希望这一数据分析能为教育主管部门决策、推动教育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充分共享提供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