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70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靠竞赛大奖被耶鲁录取的非典型学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16 23:00: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看点 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对中国学生的录取是男女有别,“哈佛”、“耶鲁”女孩们往往是多姿多彩,但是男生就要单调很多,一般是以学术见长的学霸,不少拿过竞赛大奖,但2016年被耶鲁大学提前录取的长沙戴高乐同学是个特例,在没有竞赛大奖的情况下,凭借对环境科学的喜爱和研究功底,按照指导老师提出的KCPR四项原则,成功获得了耶鲁的青睐!

文 | 郭湛 编辑 | 盛慧天

  这个戴高乐不是来自法国的那位总统,而是来自长沙雅礼中学被耶鲁提前录取的同名男生,也是2016年哈耶普从中国大陆提前录取的7个中国籍学生中的唯一男生。

  根据不完全统计,哈佛在大陆提前录取两人全为女生,但是均为外籍;普林斯顿提前录取两人也全是女生,均在海外高中读书;耶鲁录取六人,两名男生,另外一名是外籍。

  大藤录取男女有别是众所周知的:女孩们在语言和公益活动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在艺术和突破社会偏见方面有更宽广的表现舞台,所以”哈佛””耶鲁”女孩们往往是多姿多彩。

  但是从大陆高中录取的男生就要”单调”很多,一般是以学术见长的学霸,不少拿过竞赛大奖。

  比如2015年录取哈佛的李嘉昊曾获得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金牌和银牌,凌宇峰曾获高中数学联赛全国一等奖, 2014年的兰天星更是全国数学物理和英语竞赛三项赛事的一等奖。

  跟上面的同学比,戴高乐并不是传统意义的学术学霸:他对奥林匹克竞赛不感兴趣,成绩也一般,尤其是在竞赛金牌大户的雅礼中学;他对传统的学术领域,数理化,也不热衷,但是对于动植物和环境,这个有点学术但更像课外活动的方向却很有热情,做的风生水起,也是耶鲁能提前录取他的重要原因。

  戴高乐的标化成绩是托福116,SAT 2260,5门AP,大部分奖项和课外活动都与环境研究有关。

  类似戴高乐的学生我见过很多,兴趣也丰富多彩:密码学,小额信贷,考古学,博弈论,科幻小说,二战史,大数据等等,但是像他这么如此专注,成绩又如此突出的不多。

  其实很多高中生不太明白怎么去发展在奥赛之外数理化之外的学术兴趣和爱好,这方面戴高乐是个值得学习的好榜样。

  

  戴高乐同学在SSP科研暑期项目中

  作为他的升学顾问,我在过去一年里规划并指导他走过了这条”非典型”的学术道路,包括申请阶段的所有文书以及其他文案。他的申请材料生动传达了一个非典型学霸的鲜明形象,最终获得了耶鲁招生官的青睐。

  在这里,我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高中生做好学术研究的KCPR四项原则:

  •   积累知识(knowledge)
  •   注重实践(change)
  •   珍视过程(process)
  •   获得认可(recognition)

  希望给后来者以好的借鉴。

  开端

  戴高乐来自长沙雅礼中学普高,雅礼是由耶鲁校友创建,目前每年仍有耶鲁学生到雅礼任外敎,但是雅礼学子申请耶鲁并没有得到特殊照顾,上一次录取耶鲁已是四年前的事情了,而2015年雅礼美本最好的录取是康奈尔,所以它的录取成绩和北上广南的那几所相比,并不在一个档次。

  我是在2015年初认识的戴高乐,当时他通过我的微信联系我,并发给我两篇研究论文的初稿:一篇关于王朗自然保护区旅游产业对野生保护动物的影响,另一篇是开发基于智能手机探测PM2.5的crowdsourcing系统。

  虽然略显稚嫩,但仍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后来几次电话视频中又了解到更多的情况,从他身上我看到了董雪的影子,就是那种能defy周边环境的突出能力和精神。

  戴高乐从小受爷爷的影响,对动植物一直很感兴趣,在学校一直专注于动植物和环境的学习,但是他的热情不在竞赛,而是探索新的知识,但是周边的环境并不理想。

  雅礼中学虽然是名校,但是就如大部分普通高中一样,在课堂学习外,学术资源集中在各类奥赛上,并不鼓励学生进行开创性的研究探索。

  而长沙作为二线城市,又缺乏诸如象北上广深南的翱翔计划、步青计划、元培计划、院士班、天地生课程等各种面向高中生的科研资源,就连英才计划在2016年扩展到15个城市时还是没有包括长沙;同时戴高乐的父母又是一般职员,所以他的学术研究完全是靠自己来整合出各种资源。

  所以我对他一开始就非常欣赏,帮他制定了围绕环境研究三管齐下的申请策略,花了大量时间在他的两篇论文上,无论是 (长达4个月的)头脑风暴,文书写作还是面试指导,环境学科的学术讨论都占据很大篇幅,核心就是提升他的学术素养,打造鲜明的学术形象。

  因为文书字数有限,但是他的故事信息量却很大,所以申请中的最大挑战就是:到底文书应该聚焦于他的知识积累(knowledge)来展示他的独特见解和思想?还是应该讲述他的学术过程(process)来反映他的独特能力?

  经过反复讨论,最终主文书是选择了独特见解,而学术过程则通过老师推荐信来展示,现在看这种策略是有效的。

  KCPR四项原则的细节如下:

  在兴趣领域要有足够的知识积累(Knowledge)

  如果你对某个领域的确很感兴趣,那就不能仅仅做了一个课题发了一篇文章就完事了,需要在这个领域有深厚的知识积累。

  比如喜欢环境需要知道Lonesome George,喜欢舞蹈史需要知道邓肯的杀人围巾,喜欢地质需要知道英国人爱玩跷跷板—英伦三岛南北部轮流升降,20000年一个轮回。

  足够的标准是你能在大学面试官面前眉飞色舞侃侃而谈4个小时,如果做不到,就说明你火候未到。

  知识的积累贵在平时,装不出来,也造不了假,没有发自内心的热情和毅力是做不到的。

  戴高乐从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种植花草,观察动物昆虫,这个习惯坚持了很多年;在高中时利用生物竞赛组的资源,系统学习了3门大学水平的生物课程;平时博览群书,基本每周会找生物老师聊天,谈论生物学界的最新进展。

  我们认识以后,我又把最前沿学科的知识引入话题,讨论也更广泛深入:

  我们会探讨生物跟数理化的不同能力要求;

  动物界和人类社会很相似的仪式化行为;

  为什么蚂蚁群流量往往超过最繁忙的高速公路,但是却从不拥堵;

  动植物学习跟存在主义的关系;

  西方文化中的新边疆思想(New Frontier)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众包式(crowdsourcing)的PM2.5探测系统能否像昆虫那样产生信息叠加(Cascade)从而解决环境问题;

  行为经济学如何四两拨千斤,就像Opower公司那样,只提供一些简单信息就能改变成千上万人的日常行为,形成更加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

  正是在这不间断的学习中,戴高乐不仅积累了最前沿的学科知识,更形成了很多独到的观点,帮助他把文书提升到一个很高的层次,同时也在长达四小时的面试中,打动了身为前哈佛生物医学教授的耶鲁面试官。

  

  我们的榜样:蚂蚁高速“车”再多也不会拥堵

  争取在兴趣领域带来一定的改变(Change)

  广博的知识让人可敬,但是如果你同时又有行动力,能够用知识来改变世界,那层次就又高了一级。

  我一直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学术兴趣和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如果你在研究提高吸收氟离子的新材料,就不妨建立个”牧区之友”的组织帮助内蒙古牧民解决地下水含氟量过高的问题;

  如果你在钻研为什么芦笋汁和苦瓜汁对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那么不妨参与中医是否科学的大讨论,发起”我爱中医”的活动,为中医正名;

  当你开发更高效的稀有血型的鉴定技术时,不妨在媒体撰文或者甚至给政协送提案,呼吁理清政府,医院和患者在稀有血型资源上的混乱关系。

  这样的参与,不仅回答了申请中常问的,为什么对这个领域感兴趣的问题,同时也彰显了你的眼光,领导力和服务社会的精神。

  戴高乐的PM2.5课题就很好的反映了这个原则。这个课题源自于2014年冬天长沙的第一次严重雾霾,5百万人的城区只有9个气象观测站,所提供的信息根本满足不了公众的需求,于是他就产生了个人传感器的想法。

  他打算把市场上已有的小型PM2.5传感器整合到智能手机上,这样每个人都能随时测量并分享身边空气PM2.5的含量。

  结合手机的GPS功能,这些大数据可以用来生成实时的和预测的PM2.5分布图。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高密度大范围的监测和预测,既能帮助公众更好的应对雾霾的影响,又能够帮助政府精确定位污染源,从而更好的解决PM2.5的问题。

  先不说这个计划最后能实现多少,单看这个想法,就足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我们其实并不期盼17岁的高中生真的会改变世界,但是他们要有改变世界的眼光和勇气。

  

  戴高乐自制手机终端传感器

  在课题的后期,他又按照我的建议明确了技术提高,商业运作和社会动员三个发展方向:在进一步完善预测模型的同时,开始寻找商业化的合作伙伴,同时开始开展有关PM2.5的社会宣传。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戴高乐和他参与组建的环保科技小组组织了全城骑行测量活动,与传感器制造厂家联合设计制造更合理的智能传感器,并成功拉到了商家赞助,做的有声有色。

  虽然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从这些行动中,不难看到他的能量,视野和企图心。我们有理由期盼,他来到大学后,也能够对周围同学产生积极的影响,而这种peer impact正是藤校所看重的品质。

  通过过程来展示自己的能力(Process)

  很多家长问我,做学术到底要到什么程度才能给申请加分?发表学术论文还是拿到大奖?我的回答是结果固然能反映学术能力,但是过程却能展示求知欲,开创性,动手能力,和善于学习的精神。

  结果在申请中不过是75字节的一条冷冰冰的信息,但过程却能给文书和面试带来有血有肉的故事细节。

  重视过程也有很现实的原因:一是学术研究毕竟是有风险的,忙了半天,可能什么也没发现,中学生毕竟是在尝试阶段,所以不能以结果论英雄;

  二是对于大陆高中生来说,能证明结果的渠道太有限:

  全国科创大赛规格够高,但是在美国知名度不够,而且奖项繁多,招生官很难弄明白;丘成桐奖知名度够高,但奖项太少,每年就几个人;发表杂志或许可行,但杂志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招生官很难把握。

  所以在指导戴高乐的过程中,我一直强调过程的重要性,而他也确实做得多姿多彩。

  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了解到王朗自然保护区在暑假需要翻译接待海外学者,就自告奋勇申请,得到了这个机会。

  在保护区工作生活的一个月里,他深刻体会到旅游业对于动物生态环境的影响,就主动请缨做这方面的研究,并得到了保护区的大力支持。

  从这一工作中,他自学了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IS)和专门分析野生动植物分布的Maxent统计模型,拿到2年的野生动物的观察数据,对两个自然保护区的八种动物,进行影响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新的管理措施来降低游人的影响。

  他所撰写的报告也成为保护区在这个问题上的重要参考文献。而这野外一个月的种种遭遇,也都很好的反映到后来的文书中。

  PM2.5的项目更是故事多多,虽然把传感器和智能手机结合起来的想法不算新奇,但是具体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

  戴高乐需要自学了电器元件的Arduino编程软件,半导体的电路设计方法,和大气动力学的高斯扩散模型;

  他频频登门拜访气象局和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了解PM2.5监测的技术和统计模型的细节,并得到了他们的热情支持和帮助,也获得了原始监测数据来拟合验证他的模型;

  在做社会公益时又阴差阳错认识了环境电子生产厂家,并成功说服对方进行共同开发新一代的个人传感器;

  他提出的基于观测点correlation强度来复原PM2.5传播途径的方法简单有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些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其实才是戴高乐最大的成绩,也最完美的展示了他的能力和潜力。

  获得适当的外界认可(Recognition)

  外界认可的重要性根据招生官能不能看懂你的研究而变化:她看得懂,外界认可的重要性就降低,她看不懂,重要性就升高,这是人之常情。以此类推,数理化生工的研究对外界认可依赖度高,而人文社科的则依赖度低;有丰富过程的研究依赖度低,而缺乏过程的研究依赖度则高。

  按照这个原则,戴高乐的学术活动其实对外界认可的依赖度并不高,同时环境这个领域对大陆高中生开放的认可机制更是少而又少,但是他仍探索了很多非传统途径,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这里我重点要讲两个,一是谷歌科学奖,二是暑期科学项目SSP。

  谷歌科学奖(GoogleScience Fair)是2011年才设立的面向中学生的科研竞赛,声望虽然比不上老牌的英特尔和西门子,但是因为学术标准灵活,赛程简单,同时向全球开放,所以近两年风头很盛,每年都有几千人参加。

  戴高乐应该是最早一批发现并参加此项赛事的大陆学生,他的环境研究在2014年和2015年两次入选半决赛(高中组不到50名学生),成绩是很不错的,郭湛高中生学术项目排名2016版对谷歌科学奖半决赛入围的含金量评级是7,和USAMO一个档次。

  SSP是老牌的科研暑期项目(在郭湛高中生学术项目排名上是8级,与英特尔天才奖半决赛入围一个档次),但是在国内的知名度不如RSI和ROSS。

  这个项目围绕测量小行星的轨迹展开,传统上只招收物理,计算机和数学方向的学生,戴高乐是我所知的唯一一个入选的生物和环境方向的学生,这跟他的学术素养和新颖的申请文书是分不开的。

  SSP一半的学生最终入读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和麻省5所学校,与戴高乐同一小组的另外两名组员今年就分别被哈佛和麻省提前录取。SSP的声望对他的申请确实有提升作用。

  除了这两项,戴高乐还参加了中科院和科协举办的明天小小科学家以及中国大智汇(CTB)比赛,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

  在CTB中,他作为组长的小组最终入选10强,虽然课题和环境无关,但是把传统建筑木构件转化成乐高游戏的想法很新颖,也进一步展示了他的创造力。

  当然外界认可不仅限于高端的学术项目和大奖,文章的点击率,媒体的报道,知名学者的评语,甚至校内老师的赞誉等等都是认可,不必拘泥于一种形式。

  后话

  根据这些原则,高中生研究不太可取的一种思路就是:做了一个别人给的有点艰涩的课题,然后全力以赴追求成果。

  “别人给的”就是不是自己的原始兴趣和想法,而是父母熟人或者参加的项目所布置的;

  ”艰涩”是指类似于”高分子离合体的拓扑变换”或者”EDR2017基因的分裂调控因子分析”的题目;

  追求成果是把所有精力都放到发表论文、申请大奖,或者拿到推荐信上,而忽视了学习过程。

  对申请来说,这种思路风险大效果差,最后可能出力不讨好。

  这些原则虽然来源于学术研究,但是对于非学术类的课外活动也同样适用,一个出色的活动同样需要有对活动背景的深入了解,有丰富多彩的过程,和外界的各种认可,同时能给周边带来积极的变化。

  所以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课外活动,在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和展示上,没有本质区别。

  最后,不是每个同学都需要成为戴高乐那样的重量级选手,大部分同学的时间可能有限(比如高一结束才想做点课题)或者学术兴趣不明确(比如喜欢经济但是没有具体方向),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也能做出有声有色的学术探索,为申请加分。我下一篇文章,将会讲述两个轻量级选手的有趣故事,敬请大家关注。

(本篇文章内容经由当事人审阅同意,不涉及个人隐私)

  

  作者:郭湛

  山东人,1999年来美留学,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毕业后,到纽约大学任教,目前是终身教授。自2014年开始兼职担任高中生升学导师,指导美国本科申请。首届学生中包括2015年全奖提前录取哈佛大学的安徽淮北一中董雪同学和2016提前录取耶鲁的长沙戴高乐。会讲文书故事和能够提升学术水平是郭湛老师升学指导的两大特色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随叫随到 该用户已被删除
沙发
发表于 2016-3-18 10:38:28 | 只看该作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兴趣爱好,将其发挥到极致就好。世界是多元的,不必追求雷同。谢谢分享。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3-18 15:28:09 | 只看该作者
这些孩子们太厉害啦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