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578|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国特级教师带着挑毛病的眼光去“视察”美国教育,却发现了我们自己的一个大毛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5 15:39:1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微微妹 于 2016-11-18 17:40 编辑

      这位全国特级教师带着挑毛病的眼光去“视察”美国教育
      却发现了我们自己的一个大毛病 …


      编者按:魏勇是北京十一学校的历史老师,全国特级教师。前段时间,他去美国亲身体验了美国四所优质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教学。他说本来他是带着“挑毛病”的眼光去看美国教育,没想到挑来挑去,挑出了我们自己在教育方面的一大毛病:和美国课堂不重“干货知识学习”、不重落实的特点相比,中国课堂相当强调落实,尤其强调基础扎实,这是中国教育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毛病;他说,这个发现让他出了一身冷汗 ...

      今天这篇文章里,魏老师分享了他的“美国基础教育”见闻,他觉得美国教育“不重落实”的特点也许和美国的精英主义教育有关。对此,熟悉中美两国教育的网友@xjmomo也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 …

      非常有“料”的一篇文章,转到壹牛家长圈和大家分享 … 也欢迎你来说说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六年前来过美国,那时,对美国课堂中各种新鲜事感兴趣,例如,学校的形态、功能教室的配置、教材的使用、课程的设置、教学法等等,可以说让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回来后,我们就借鉴他们,进行了基于课程的学校形态的变革,受到了广泛关注。

             六年后,我们再去美国,这次淡定了很多,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实践了美国教育中的合理做法,新鲜感不在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眼界打开后,看到了美式教育同样存在着问题,同样面临着需要进行教育变革的紧迫形势,就如同美国的教育反思专题片《等待超人》揭露的那样,美国公立教育体系存在巨大弊端,让美国人痛心疾首。

      《等待超人》,本片荣获2010年圣丹斯电影节观众奖最佳纪录片奖,揭示了美国教育的弊端

             所以,这次去美国,我带着比较中美教育利弊的意图,看看我们的差距究竟在哪里,哪些是我们可以继续保留的,哪些是我们需要改变的?争取看到那些看不见的东西,那些第一次参访时没有看见的、教育中隐形的东西,比如,怎么把学生变成独立思想者和终身的学习者,学校和课堂怎么来实现这个目标的?美国的教育体系为什么能培养出世界级的人才,在基础教育阶段,他们对这些人做了什么,没做什么?有时,没做什么比做了什么更重要。这次,美国教育之行验证了这点。

              本来,我是带着挑毛病的眼光来看美国教育,但是,挑来挑去,挑出了我们自己在教育方面的大毛病。这个毛病之大,大到了我们不认为是毛病而认为是优势的程度,什么毛病呢?中国课堂相当强调落实,尤其强调基础扎实,这是中国教育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毛病,这个发现让我出一身冷汗。

             到目前为止,我们参访了一所私立学校,三所公立学校。三所学校中一所位于30万美元房价的学区,属于普通公立学校,另外两所学校位于65万美元房价以上的学区,属于优质公立学校。由于美国公立学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房产税,所以,房价越高、房产税越多,学校的钱就越多,就可以聘请到高水平的师资。以我们参访的Chatham学校为例,据说这是新泽西最好的公立学校,初中教师的年薪平均在10万美元(税前)左右,高中教师没打听,应该不低于这个水平。

      美国Chatham中学
             其间,我总共听了12节课,包括英语、法语、中文、数学、AP数学、生物、戏剧、历史、AP历史、时事政治、建筑、烹饪、体育等。作为历史老师,之所以跨学科听课,主要是希望采集的样本有普遍性,避免局限在文科而以偏概全。

      美国的课堂几乎没有知识和技能落实的环节

             在这些优质学校听过的课,如果以中国的课堂评价标准来看,大多是不合格的课堂,更谈不上优质课,几乎所有的课都有一个共同毛病:课堂知识容量小且不落实,感觉学生学到的东西很少。

             我第一天听课是在Chatham学校的初中部,听了体育课、地理课、数学课、烹饪课。听完后,我们的体育老师的评价是,体育课没教孩子东西,只是玩了一个游戏,缺乏体育技能的教育,在北京,这样的体育课是不合格。的确,我也只看到一百多名孩子在体育场里玩得很开心,老师只是游戏的组织者而已,的确没有落实体育技能的教学。



             地理课讲的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自然环境,老师设计得很好,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否宜居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顺便就带出了该地区的气候、地形、农业等相关知识。这个设计真的很棒,学生们讨论也非常热烈,70%的学生都曾至少发言一次。不过,同样“遗憾”的是,老师没有梳理和总结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地理知识,学生学习得不够系统,还是感觉欠缺落实。



             数学课的落实就更差了。整个一节课讲了一个求直角三角形边长的题,属于我们小学四、五年级的数学题,结果这帮美国初中生(七年级)忙活了一节课。场面很热闹,又是讨论,又是上讲台去演算,看起来大家兴趣盎然,但没有干货,没有落实。

             用我们数学老师的话来说,这堂课效率很低,这是我们小学四年级花十分钟就可以解决、再花十分钟练习,就可以落实的数学知识。美帝的数学课真的是“少慢差费”啊!看得我们的数学老师真捉急。



             这三节课看下来,我们发现,美国的课堂几乎没有知识和技能落实的环节,老师讲得高兴,学生学得开心,仅此而已。用我们老师的话说,要是PK的话,用我们的方法来教,轻而易举就可以考过美国,我们的课堂效率高得多。

             当天,我很得意地发了一个朋友圈:“第三节七年级数学,就这么一个破题,鼓捣了一节课,还是高层班,结果,大部分学生还做错了,感觉美帝数学教育不咋样。”那两天,我们自信心爆棚,感觉中国基础教育很不错嘛!
      中国的基础教育真的优越于美国吗?说实话,我心里并不踏实。接下来我们又听了高中的课,几乎都是同一个毛病,不落实。要知道,这是新泽西排名第一的公立高中,而新泽西在美国属于发达地区,在我看来,与我曾去过的洛杉矶排名第一的西湖高中相比,Chatham的高中更优秀,师生素质更高,教师的薪水也更高,可以这样说,在美国的公立教育体系中,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标杆地位。

             这所优质高中的课堂又是怎样的呢?10月28号上午,先听了一节法语高级班的课。这是一节纯粹聊天的课,一半时间用法语,一半时间用英语。一节课下来,既没有教语法,也没强化词汇记忆,感觉空荡荡的,啥也抓不住。



             接着听了一节生物课。这节课主要讲一个问题,为什么细胞会裂变而不会无限膨胀?所有学生都参与到一个简单实验中,用刀切出正方体。与其说是实验,不如说是简单的手工。于是,学生们嘻嘻哈哈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了实验。

             我们听课的老师皱起了眉头,觉得解释这个问题完全没必要浪费这么多时间,如果我们老师来讲的话,十分钟就讲清楚了,我们的北大博士张伟老师做了如下课堂设计:



             就这个问题,我们与美国老师进行了交流,为什么不用这种更高效的教学方式?我们的潜台词是,美国的方式太笨了,几句话可以让学生搞明白的事情为什么非得让学生自己去折腾一节课呢?而且还没有落实,还没有检测出究竟有几个学生理解了细胞为什么会裂变的问题,完全是一锅粥。

             对此,美国老师回复是,他们以前也会象我们这样教学,但现在不会了,因为他们觉得学生动手参与和学习兴趣更重要。


      没有刻意落实知识,却重在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不确定美国老师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但就我们几天的观摩来看,美国课堂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不遗余力,不惜牺牲了难度和落实程度。

             这究竟值不值呢?这让我们困惑,一方面,他们的课堂象乌龟,又笨又慢,似乎不是好的课堂;另一方面,我们没有看见厌学的学生,没有看见课堂打瞌睡、玩手机的学生,所有这些让我们中国老师感觉低效的课堂,学生积极性却都很高。“让教室成为学生愿意呆的地方”,不经意间,人家实现了。

             之所以教室和课堂成了学生喜欢的地方,关键不在于教师水平很高,做了很多有价值的事情,而在于教师没有做一件事情——刻意落实知识。这点太重要了!从短期来看,知识越落实,学生基本功越扎实,学业进步越快。换句话说,在单位时间内,中国式的教育亩产量更高,如果截取中学某一阶段来进考试,中国方式肯定战胜美国方式。对此,我的同事们心理非常有底,非常自信。这在BBC纪录片《中国老师来了》中也已经得到部分验证——中国方式战胜了英国方式。

      BBC纪录片截图

             但是,风物长宜放眼量,如果把教育拉伸到一个人一生的时间来看,那我们的学生在出发阶段的领先地位很快就会丧失掉,美国学生会逐渐超过我们而把我们甩在身后。为什么呢?首先,高等教育出了大问题,集中了13亿人口精英的北大清华,居然排名不如港大,香港人口基数不过700万,这简直就是中国教育的耻辱。当然,我这里不谈高等教育,主要谈基础教育。

             所谓拉长人生来看基础教育,说的其实是学习是否具有持续性的问题,即学生能否成为终身学习者的问题。的确,美式教育内容大多比中国肤浅(某些AP课程除外),特别注重呵护学生学习兴趣。从美式课堂走出来的学生,可能考试成绩不如我们,但他们不会考完后撕书、烧书,然后从楼上天女散花般的撒下来。

             我们的学生看起来很优秀,考试也出色,但考完后恨不得从此告别学习,基本不具备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兴趣,仿佛学习只是阶段性的使命。这就麻烦了,你停下来不动了,而人家却持续的向前进,当然,你就很容易被别人超过去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妨碍中国孩子成为终身的学习者呢?

             首先是制度性因素。高考体制让学习变得功利,这方面已经讲得很多,我就不多说了;其次是文化因素,传统文化推崇踏实、这种导向放在教育背景下,就变成了鼓励落实的做法。长期以来,我们对落实无条件的肯定,现在到了要好好反思的时候。

             何谓落实?就是教师要控制学习结果,保证其质量,保证知识和技能被大多数学生掌握并能运用。听起来这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实际上,过分强调落实是以伤害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创造力为代价的。从根本上来说,落实,是十分功利、十分无趣的一件事情。

            在看一部精彩的电影之前,如果你被要求做以下事情:

            1、找出这部电影有多少处用了特技
            2、这部电影的结构有什么特色?
            3、这部电影让你发笑的地方有几处……

            然后,看完电影逐一回答以上问题。这些问题还不算难题,但当你带着落实任务的使命看电影时,你还有看电影的兴趣吗?至少兴趣大减。而这部电影原本是精彩的,是你感兴趣的。我相信,一旦看电影被要求落实完成任务,电影院迟早变得空空荡荡。

            作为教师,我们见过太多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学生,但他们往往缺乏灵动、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

            落实,意味着掘地三尺,在同一个地方深耕细作,让知识牢固,而想象力意味着天马行空;落实,还意味着十分关注细节,避免粗心大意,而创造力意味着奔放不羁和犯错误。

             这样一来,我们就陷入到了矛盾的处境中,一方面我们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允许学生有知识上的漏洞,追求尽可能掌握学过的全部知识。

             我的天,这怎么可能呢!人类许多的美德彼此是不兼容的,你选择了A,常常意味着在B方面需要妥协,人不可能同时在AB两方面都特别出色。比如,你选择了重视细节,以细节决定成败作为人生座右铭,那么,你就不大可能具有恢弘的视野和战略眼光,也就是说,有创造力想象力的人,往往并不注重细节。马云自认为不是关注细节的人,他公开声称“细节好的人,格局一般都差”。

             当然,也有极个别的人物能够将两种不兼容的品质完美的集于一身,比如,拿破仑。他是一个既有战略眼光,也十分关注细节的人,但这样的人几百年才出一个。教育不能为极小概率事件而努力。

             落实的意义在于短期之内看见学习的效果,而美国教育不着眼于一时之得失,他们不会因为PISA考试大比分输给了中国而改弦易辙。课堂落实程度不够,表面上看好像是西部牛仔的粗犷风格在教育中的蔓延,而实际上与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和教育体系的宗旨高度一致。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精英主义的国家,也许他们只做而不说的事情是,用5%的精英做火车头,拽着95%民众前行。

             所以,回到课堂,我们发现以兴趣为导向而知识不够落实的现象,也许会对注定成为普通人的那95%学生带来一些不利,他们中多数人高中毕业后就工作了,或者上一个社区大学,学点应用性的技能。而顶尖的那5%的人,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呵护,视野得到了拓展,独立思考得到了鼓励。假以时日,持续学习,再加上有世界最顶尖的大学的支持,他们就会超过一度领先却败坏了学习胃口的中国学生。

             当然,我们也必须理解,中国的课堂强调落实,是大环境所逼迫,有中考和高考压力存在,那么,应试的最佳策略就是要落实,没有落实,就没有成绩,没有落实,学校就没法生存,即便是改革示范的学校,也不敢忽略落实这个教学环节。中国教育的困境,主要是我们太贪婪,什么都想要,我们既要基础扎实,又要培养创新力;我们既要教育均衡、又要培养杰出人才;我们既要限制补课,又要以升学率来评价学校和老师。我们始终没有敢于放弃的勇气,更没有把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理清楚,从而,缺少一个坚定不移、始终如一的价值追求。

             文章末尾,魏勇老师谈到美国课堂不注重“落实”,是精英主义的表现,95%的普通学生被不同程度地“牺牲”了。对此,网友@xjmomo 作为一名孩子经历过中美两种教育的家长,说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今天一并分享 …

            美国教育的“不落实”,其实只是他们的教育理念中的一个表象特征,不是不是简单的为了5%牺牲95%的问题。

            其实美国的学生学习能力指标在国际评比中总是落后于中韩日和北欧的。这种相对学力低下的危机论在美国也有市场。

             但我们不是说嘛,没有比较就不会有伤害。知识和能力这个东西怎么比,有用吗?圆周率近似3和3.1415926的区别对国家整体科技水平有多大影响?一分钟心算20题是不是绝对需要?二次方程式的解该在初中学还是高中学?基础要拔到多高才好?…

              事实上,基础知识量的多少,难易度,掌握的牢固程度,运用的灵活程度,是没有科学研究结果能证明其与工作需求之间的直接数量相关的。我们在教育里制定的那些量化,都是基于多种角度的经验,说白了是有肆意性的。

             因为人的潜能、智力、心理因素,和外界知识经验复合作用在一起才是我们看到的绩效,所以教育里需要实现的知识技能最多是个Range,没有理论根据去划分明确界限。

             那么,中国课堂上的注重知识和技能落实的环节是怎么来的呢?与其说是为了基础的巩固,不如说是被考试逼出来的因素更多些。如何能让大多数学生在考试中拿更好的成绩,导致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在单位时间内更高效的掌握更多的技能,这关系考试成绩高低。

             目标决定了方法。我们还没办法让所有孩子都能受高等教育,竞争者多了,自然录取分数线要提高,自然会引起课堂基础教育里的更高效的教学方法的钻研和竞争。而我们的制度不允许高校自己制定学费,录取标准以及学校运营收益。我们的教育是更接近公平的。

            而美国的高等教育的等级基本上是和收入等级对等的,高端学校的收费也不是一般家庭付的起的。所以考试成绩并不是唯一录取标准。大多数人在这种教育不公平前,只能选择在自己家庭经济能力范围内的教育。

            所以学校的目标可以不是单一的考试成绩,甚至学科成绩也是复数轴心评价,上课发言多少参与态度分,小作业分,课堂考试分,Essay发表分,复合出来才是一个A至F等级制的成绩。

            也就是说,学习这个事情,不是光为了考试。是学习的态度,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方法的掌握自我思考和改进等等。当然考试这个检验很重要,但不是全部。

             这个理念还体现在学习内容的设置上。比如一次方程和坐标,复数,不是集中在4年级里一次学完,是呈螺旋形在4-6年级里分散着反复学上去的。理解力强的孩子在一开始就能能吸收比较多方程坐标复数这样多项的内容,而智力水平记忆水平不高的孩子即使接受不了这么多,理解不下去也不要紧,过一个学期年龄大一岁又会再来学一遍,可能理解的就好些,记忆的也多些。这是一种学生本位的教程设置方法。解决了低年级课堂里学生能力高低不齐,无法用划一的方法规定划一的进度这个问题。

             而课本呢,也是尽量以学生能自学为前提撰写。美国的课本很厚!讲解浅显易懂,多图解,多例题,老师怎么用这个课本甚至不用都是随意,学生自己有能力去看,愿意去看是重点。这样侧面解决和部分弥补了老师能力高低不齐的问题。

             到了高年级,有能力的学校会给予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难易度的课程。有高级班,荣誉班,普通班,特殊班,细分的设置更人性化的适应各种孩子的需求。

             所以,这种“不落实”的风格,也许成就了5%的精英在知识领域能培养出兴趣和特长,但这不是设计的初衷。而是没有想过要为所有的孩子提高考试成绩而去全方位落实知识技能技巧。100%的孩子能开心上课,能顺利掌握基础,至少不掉队,这是本意。即使这样也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千方百计不要让孩子讨厌学习就谢天谢地了。考试成绩高了并不等保障就能去更好的学校,还要看学费看运气,考试成绩不是一切。

             而我们的学校只有升学考试这一个尚方宝剑,老师好像有责任提高所有孩子的考试成绩,并且这个责任是高于一切第一位的,所以必须千方百计在教学方法里做功夫,去强迫落实知识点和技能到孩子身上去。也就是说,我们是尽可能提高所有孩子的基础,用大多数的孩子陪练出少数的精英。然后这些陪练的孩子有没有恨透了学习考试,在今后的多种普通工作里多少程度受益于这些也许过高的基础知识训练,并没有太多人去关心。

             因为大家都知道,大都数中国人还没有底气说我不在乎高考考的好不好,去什么学校我无所谓。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大学是凭分数线录取的,是分专业的,招工是看大学毕业证的含金量的,社会风气是在乎你的工作单位,职务高低工资来衡量你的成就,评价你的幸福度的。所以不管这种为了考试竞争的学习有多残酷,有多浪费,大多数人是不敢去反抗的,家长老师孩子都只有背水一战去拼一拼的。

             美国和中国的Case,谁为谁牺牲了,各阶层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都会有不同的看法。自由和平等合理,从来都不是绝对的,中国做不到,美国一样做不到,每个国家里的挣扎的样子不一样。

            衷心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有余力的家长,多研究对比各国的教育历史摸索和现状,提出更多的适合中国的改进方法。

      作者:魏勇    转自:小花生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11-18 13:20:3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11-18 15:02:4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这个问题其实是短期和长期目标的事。作为家长我觉得要看淡考试,要注意学习素养的培养。结合日常生活让孩子体会为何学习,学科知识会带来什么?从内心爱上学习,考试就不是负担了。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11-26 13:33:52 | 只看该作者
      分析多角度,非常客观。谢谢分享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6-12-7 15:11:5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6-12-7 15:12:1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12-7 15:12:3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6-12-7 19:05:0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学习了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