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75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升入高中的衔接期该做些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1 21:36: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初中升入高中的衔接期该做些什么

       小升初、初升高,都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这些学生由于不能适应新一级学校的环境和学习规律,没有改变原有的学习方法,不少学生因此而“逐渐落后”,并由此产生了种种心理和生理的问题。其实,对于从低一级学校即将升入高一级新学校的“新生”来说,应该做好升学前的准备,才能在他们升学以后较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初中升入高中会遇到什么问题
  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面对着教育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变化,使得不少同学出现了心理、情绪、行为及人际关系上的不适应,存在着明显的“过渡期”。在这些学生入学之前,如果能够多做一些准备工作,将有助于缩短“过渡期”,较快地让这些新生在入学后矫治偏离的学习情态,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知识技能的稳步提高。
  高中与初中,是中学的两个不同学习阶段,与初中相比,高中学习的知识量加大了,难度加深了,教学节奏加快了,能力要求提高了。面对高中学习内容、听课方式、做题及复习方法等方面的不同要求,许多高中新生仍沿用初中小学的学习方法。结果,尽管他们废寝忘食,刻苦用功,但效果往往不如人意,由此产生焦虑和不安,严重影响了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高中学生的学习与初中学生的学习相比,有了一些新的特点:
  ⒈学习内容知识量加大,理论性、系统性、综合性加强,内容加深。高中学习学科门类虽没有增加,但只是量却增加了许多。对于初中教材中只要求初步了解、只作定性研究的,在高中就要求深人理解,作定量研究,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强,教材知识结构化明显升级。而且在高中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为用,加深了学习的难度。
  ⒉教师上课注重分析,改变了初中直观形象教学方法,注重讲清问题实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是只告诉问题的结论。初中教师常常采用直观形象教学方法,以反复讲解,教师要用较多的时间给学生以具体辅导。进入高中后,教师上课更注重分析,反复讲解的做法少了,学生活动多了,许多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而且高中学科多,教师多,每个教师教学方法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经常不一致,所以,只有适应每个教师的教学方法,才能促进自己的学习。
  ⒊在学习方法方面。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比较单一,习惯于“听、背、默”,习惯于书面作业,习惯于依赖教师。高中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会独立学习、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方法要求灵活、多样,并要防止和克服单纯死记硬背、重记忆轻理解、重做题轻读书、重计算轻概念等不正确的学习方法。
  ⒋在同学、师生、家庭关系方面。师生间:老师在同学心目中的地位不象初中老师那样是绝对权威,权力也没有初中大,同学们希望老师更能理解、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人,成为学生的朋友。同学间:友谊更具稳定性和选择性,彼此珍惜,不会为一两次矛盾冲突轻易放弃,朋友人数减少,交友的形式更多样。家庭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越来越成熟,自我中心的意识有所减弱,能站在他人角度去想问题,而且父母也慢慢适应和意识到自己的孩子长大了,开始日益尊重那份独立性,直接冲突减少,较能和睦相处。
  ⒌心理问题逐渐突出。初高中衔接时期是一个生理和心理遽变时期。一些学生的适应性很强,能迅速调整,坦然过渡;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走过了一段黯然神伤的历程。特别是高中同学面临未来生活道路的选择:高中毕业后不是去高校深造要选择专业,就是踏入社会要选择职业,这迫使他们不能不考虑自己的未来,小学和初中也谈未来,但多是想象性质,而高中生在考虑未来时更具现实性和严肃性,会根据社会需求、个人兴趣能力个性和长辈的建议来确定自己奋斗的目标。还有,高中生生理上接近成熟:高一同学进入青春发育的高峰期,伴随着闭锁心理的解冻和两性发育的成熟,男女同学们相互吸引力大大增加,同学们渴望与异性交往,渴望引起异性的关注,对异性产生爱慕和憧憬,所以到了高中,同异性交往问题也会变得突出起来。在心理问题上,还有诸如失落感、孤独感、失重感等问题:
  ①失落感。特别是对于那些能考上重点中学的学生来说,原先的遥遥领先的成绩优势已不复存在,“落差”太大。不少同学则很难摆正心态。
  ②孤立感:进入高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善于交往,不知道如何与同学相处,不懂得去理解他人。虽然大多数同学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融合到群体之中,但其中也有少数性格内向,具有一定社交障碍的同学,因种种原因其“闭锁心理”不断增强,形成一种心理缺陷,严重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③失重感:上了高中,开学不久就发现,沿用初中的那些学习方法已经不灵了,茫茫然无所适从,各科考试全线告急,很是失落。在高一,还有一种比较“经典”的理论:“告别初三,进入高一,终于可以好好地歇一口气了”。于是,一些同学趁机放纵自己,武打、言情小说铺天盖地,电脑游戏、网上聊天天昏地暗,结果是“中毒”太深,难以自拔。
  如何做好准备去迎接新的学习环境:
  初中升入高中,自然有一个“衔接问题”,这是一个衔接教育问题。做好衔接教育工作,就是最好的准备。衔接教育可以在家庭里解决,可以由学生家长辅导学生,甚至邀请有经验的老师帮助学生进行。当然,也可以采用心理咨询的方法或请心里家教来解决。另外,还可以用参加衔接教育培训班的方法来解决。
  需要解决的问题:
  ⒈首先,先要“认清自己”。弄清楚自己在初中的学习里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包括从小学到初中的转变时期是怎么过来的,存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其方法可以是家长谈话,请教教过的老师,也可以进行“对路”的心理测试。
  ⒉其次,要了解高中的学习特点。可以找一些高中学生、家有高中生的家长或高中老师谈谈,弄清楚到高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面对即将进入的高中学习,一定要作好吃苦的准备。
  ⒊试着“事先设想”高中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境况。设想一下进入高中后可能会有哪些适应和有哪些不适应的情况。尽量要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设计一下自己将如何有针对性地改变自己来适应未来的学校生活。
  ⒋面对高中的新学习环境,一定要重新自我定位。不少学生是初中班里的佼佼者,如果到了一流学校,一旦成绩有所波动,不要失去信心;如果去了不太理想的学校,也不应该灰心,争取尽快成为班级甚至年级的“领跑者”。要记住,进入高中,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还有3年的时间,足以不断提高成绩、提升自己。
  ⒌还要做一些适应新的学习方法的训练。帮助每个人认识自己应该如何去适应高中新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这其中主要的问题是“自主学习”,要逐步培养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找到”新的学习方法:
  ①如何预习——提醒大家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要从预习开始。
  ②如何听课——首先,在自学(或预习)的基础上带着问题来听课,在急于想找到问题答案的欲望的驱使下听课效率一定会很高;其次,即使是你感到上课之前这节课的内容都会了也要认真听。听课时要努力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耳到:就是专心听讲,听老师如何讲课,如何分析,如何归纳总结,另外,还要听同学们的答问,看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眼到:就是在听讲的同时看课本和板书,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和演示实验的动作,生动而深刻的接受老师所要表达的思想。心到:就是用心思考,跟上老师的思路,分析老师是如何抓住重点,解决疑难的。口到: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回答问题或参加讨论。手到:就是在听、看、想、说的基础上划出课文的重点,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
  ③如何复习和总结——既要做好及时复习,也要做好单元复习。
  ④如何制订计划——计划一定要有长计划,还必须有短安排。计划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二要有具体目标,三要注意任务的轻重缓急。学习一定要有一本帐,什么时候做得好记下来,什么时候错了题也要记下来。
  ⑤抛弃学习上的依赖思想。树立“学习不好我的责任”的意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11-5 23:47:57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soso_e163:}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11-12 11:46:5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不好我的责任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