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2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孩子磨蹭千万别催,这么做比“催”有用100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5 14:15:4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壹牛零零柒 于 2023-11-15 13:43 编辑

孩子磨蹭千万别催,这么做比“催”有用100倍


高考后,我们经常会看到对学霸们的采访。


传授的学习方法各有不同,但不拖延的习惯却无一例外的相似。

很多网友感慨,别的不说,光“不拖延”这一点,自家孩子就做不到。

也有人说,对于孩子做事“拖拉”的习惯,想起就头疼。

面对这个问题,大部分家长擅长用“催”来解决。

可哪怕你把嗓子吼“冒烟”,拖拉的孩子依然“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家长自己生气,效果还不好。

要让孩子更自觉,比起着急地催促,了解深层次原因,制定可行的办法,也许更能事半功倍。

时刻催促,孩子麻木

“快点,快点,快点!你又在干什么?要迟到了!”

早上还没出门,我就听见邻居催促孩子的声音。

之前闲聊时,邻居就常和人抱怨:“这孩子哪儿都好,就是做事拖拉,也不知随了谁。”

有时几个孩子一起做作业,他不是要喝水,就是玩尺子、摸橡皮,不少东西都“雨露均沾”一遍,唯独作业迟迟不动笔。
此情此景,着实让邻居头疼,但这并非个例。

在一档教育类节目中,一位父亲也吐槽过自家儿子做事“慢”的毛病。

一次,一家人打算去旅游,说好孩子打包行李。

可几小时过去了,孩子行李没收拾好,还不时停下来玩玩具。

气得爸爸放狠话;“如果今晚不收拾好,明早我就把这些东西全扔了!”

可见,在拖沓的孩子面前,再有耐心的父母也难保持情绪稳定,只能使用强硬手段。

可一催再催,不但不能让孩子提高效率,反而会让他们越发“麻木”,变得表面敷衍,实则无任何改变。

因此,想帮助孩子改掉“拖沓”的毛病,了解背后的真实原因,就显得尤为重要。

孩子“磨蹭”,原因和你想得不一样
北大教授魏坤琳曾说:“孩子磨蹭,并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

的确,我们应该多方面了解孩子,也许真正的原因和你想得不一样。

(1)身体原因

我的孩子早上起床,总要在床上“呆愣”10多分钟,才开始穿衣服。

做其它事时,动作也慢慢悠悠,看上去很“懒”。

但事实上,他的“懒”并不是故意为之,而是体弱所致。
由于小时候生过病,以致他饮食状况不佳,体形瘦弱,说话声音也不是很大。

这种情况下,他很难和其他小孩一样“雷厉风行”。

由此可见,孩子们的外在表现,也是身体状况呈现的结果。
但遗憾的是,父母往往会忽略这一点,仅去深究孩子的态度问题。

事实上,身心本是一体。

比如,孩子动作“慢”,可能是内体无力;

吃饭拖拉,可能是便秘、积食,或接触的药物引起的身体反应;

作业磨蹭,有可能是缺觉犯困。

为人父母,遇到孩子“拖拉”的问题,先排除其身体问题,再考虑其它。

身体好了,执行力自然也会有所改善。

(2)没有时间概念

生活中,总会有父母把这几句口头禅挂在嘴边:”给你5分钟,马上吃完!”

“都几点了,还在磨蹭?”

“你到底还要多长时间才能出门?”

这本是为了驱使孩子做事更有效率,但用时间的“紧迫感”敦促孩子,往往会事与愿违。

原因在于,三观尚未成熟的他们对时间概念无感。

认知心理学上“时间知觉”也指出:对年龄小的孩子来说,无法感知时间的长度,和事情的顺序性。

而用“时间紧迫”给孩子施压,最终只会沦为无效沟通。


(3)对要做的事缺乏自驱力

有不少孩子行事拖沓,但也不乏有孩子从小就高度自律。

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差距呢?

《培养孩子的内驱力》这本书给出了答案:人需要“掌控感”,“掌控感”才能滋养出内驱力。

曾在小红书上看过一位网友分享他女儿学轮滑的经历:

女儿爱好轮滑,水平一般,但乐此不疲。

碰巧小区附近有培训班,他就让孩子去体验一节课。

结果下课后,女儿告诉妈妈:“再也不想上轮滑课了。”

问及原因,才发现,整节课,老师只是让孩子们练习,而由于重复练习的原因,轮滑的有趣之处,相关体育文化,却丝毫未提。

因此,长时间的重复动作,让孩子上课的动力全无。

孩子也开始对轮滑产生抵触情绪,因而对训练失去耐心。

可见,孩子出现拖沓表现时,不一定是有意为之,也许是因为兴致不高。
家长懂得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远比纠错更重要。

多样化引导方式,好过催促打骂
(1)设定时间,自担后果

有人说,教育孩子只需要定“框架”,里面怎么设计,是孩子的事。
教会孩子看时间,规划时间,就是这样一个“框架”。

想起一位博主分享的育儿经验,受益匪浅。

她在家里的每个房间挂上时钟,每次限制孩子玩耍时间时,就会指着钟表说:“我们只有10分钟做这件事,10分钟就是这根长针从‘6’走到‘8’。”

用此方法,三岁的孩子已经有了清晰的时间概念,而不会为了玩和父母“讨价还价”。

等孩子有了“时间觉知”,就可以“放权”,让他们自己安排每天的任务。

正如心理学教授贺岭峰说的那样:“家长得给孩子决策权,但孩子必须承担决策的后果。”

比如,让孩子自行规划时间与任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长此以往,孩子的目标会更清晰,做事也更有条理,“拖延”的情况自然会减少。

(2)榜样的力量,效率加倍

高考学子朱洪江,一直以北大“韦神”为榜样,自此立志考北大,最终取得了702分的好成绩。

航天员桂海潮,从小把杨利伟当作努力目标,因此勤勤恳恳努力,终于成为了优秀的宇航员;

蝶泳奥运冠军斯库林,儿时榜样是世界冠军菲尔普斯,因此爱上游泳,最终在里约奥运会上与偶像有了“交战”机会

可见,“榜样”的力量不可小觑,身为父母,学会利用“榜样效应”来鼓励孩子,也是一种成功的教育。



(3)小进步大夸奖,没进步不惩罚

在行为心理学中,“奖励”是对行为的“正强化”,而“惩罚”却是负强化。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大人越“吼”,孩子越“慢”。

要改变这种状况,最好的做法就是:小进步大夸奖,没进步不惩罚。

比如,孩子往常吃饭要“三催四请”,但某天却主动在用餐时间上桌。

这时,认真表扬孩子,给他实质性的奖励,尤为重要。

即便之后他又恢复原样,也不必着急,不吼不骂,继续鼓励。

直到下次,再出现不“拖延”的情况,再次认真表扬,给予奖励。

如此反复,你会发现,孩子做事的效率正不断提高,而亲子之间的关系也会愈加亲近。


《星之宇教育》这本书中说:“孩子是一粒种子,放碗里,长成豆芽;放盆里,长成盆栽;植入土壤,则长成参天大树。”

孩子是否能养成高效的好习惯,关键在于父母能否用对方法。

毕竟,孩子就像橡皮泥,最终变成什么样,主要是看成年人如何“捏”。

而作为家长,要“看见”孩子的“缺乏”,多包容,少打骂;多激励,少催促。

他们才能不“磨”不“拖”,为将来迎接未知的挑战,做好准备。


本文来自 新东方家庭教育由壹牛零零柒整理编辑,分享于此,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回帖,和众多的牛爸牛妈一起交流讨论!作者和壹牛家长论坛拥有最终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