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32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复制链接]
      成外龙爸 该用户已被删除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1 00:05: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很多家长为自己孩子的作文水平不高着急,很多老师感到作文难教,或者是费了很多功夫,就是不出效果,很多学生为自己的作文水平不能尽快提高而烦恼……这已经成为多年来的老问题。面对这些老问题,我们今天来一一分析一下小学生在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学生缺少生活的体验

             小学生的生活很简单,主要是两条线:家——学校;学校——家。课余生活也十分单调,生活圈子的局限性,使他们见闻短少,也使得他们与社会接触少,缺少社会实践活动,导致生活积累不足。而单调的学习生活更使他们对自己的生活习以为常,缺乏观察能力。因此在作文中往往打不开思路,题材单一。在写作文时,或脑袋空空,“无米下锅”;或内容空洞无物,苍白无力;或题材老旧,拾人牙慧。

      2、学生缺乏读写的技巧。

      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学生的作文写得好不好,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

             言不尽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作文经常会出现言不尽意的问题。比如有学生写了这样一段话:“我站在龙顶山上往下看,山下的景色美极了。我的心情好极了,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了。大自然真的是太美了!”在这段话中小作者用了不少的表示程度的副词和感叹句,在字面上写出了几个美字,可是却没有把美的感觉写出来,这就是言不尽意。因为没有把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色具体地表达出来,所以让别人看了也不会受到美的感染。

              这时,老师就要针对病因提出正确的修改方案。

           “ 我站在龙顶山上往下看,山下玉米地一片碧绿,黄瓜大棚一片金黄,太子河水好像弯弯曲曲的银蛇。景色格外诱人,真是美不胜收啊!

              经过修改后,美丽的景色就有了具体的影像,让人有如亲临其境的感觉,和作者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景色之中。


        为了使孩子写作文不离题,就要教孩子在开头和结尾点题。现在不要教孩子什么点题技巧,让孩子在文章的开头把题目重复一下即可。比如国庆节假期里,老师让孩子写一篇题目为《国庆节》的作文,孩子在开头是这样点题的:“国庆节,是祖国母亲的生日。”文章结尾没有点题。我让他写几个字点题,他就写道:“国庆节,是祖国妈妈的生日;国庆节,也是祖国妈妈的骄傲。”孩子在开头点了题目,就不容易写走题了;在结尾点题,则能使文章结构更为紧凑。


      无话可说

         写作文无话可说,是因为孩子不善于从多个角度观察写作对象,也不善于运用发散性思维来观察事物,进行联想。让孩子有话可说,就要教他从多个角度观察写作对象的方法。比如写《我的爸爸》,孩子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这时,家长就可以告诉他:可以写爸爸的模样,爸爸的习惯,爸爸和你之间发生过的事情;接下来还可以进一步细分观察角度,比如爸爸的模样,可以写爸爸的眼睛、鼻子、嘴巴、头发,爸爸的习惯可以写抽烟、喝酒、看书、口头禅。这样,角度多了,孩子就有话可说了。小孩子的作文,所写的无非是人物、事物、景物,观察的角度都差不多,这样指导几次,孩子练熟了,就不会再感到无话可说了。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2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