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66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与孩子沟通的艺术——倾听

[复制链接]
胡萝卜 该用户已被删除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13 10:28: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么么茶 于 2016-11-23 11:29 编辑

        很多人认为小孩子讲的话都是无稽之谈。然而我认为,如果现在听取孩子所关心的事,将来当他到十几岁后也能分担父母所操心的事。这两点是密切相关的。

        ——美国企业家 艾柯卡
        要想和孩子沟通,就必须学会倾听。倾听是和孩子有效沟通的前提。不会或者不知道倾听,也就不知道孩子究竟在想什么,连孩子想什么都不知道,何谈沟通?

         ——中国教育家 周弘
        我在教育卡尔的过程中,渐渐掌握了一些与孩子进行沟通的经验,其中之一我称为“倾听的艺术”。

        ——美国教育家 老卡尔•威特

       《圣经》里说,上帝赐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目的就是要我们少说多听。
        倾听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一种方法,这是因为倾听能够让对方倾诉心中自己的心声,能够把心里的郁闷、压力等不良情绪都发泄出来,从而心情舒畅、精神抖擞。
        在美国南北战争一度陷入僵局时,当时的美国总统林肯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心情非常不好。为了调节自己的心理状况,林肯把自己的一位老朋友请到白宫,让他倾听自己的诉说。
        林肯和老朋友谈了好几个小时。大部分时间,都是林肯独自在诉说,而那位老朋友只是默默地倾听,并对林肯表示理解。
        林肯谈到了发表一篇解放黑奴宣言是否可行的问题。首先,林肯列举了这一行动的可行和不可行的理由,然后,他又把一些信和报纸上的文章念出来。在这些信件和文章中,有些人怪他不解放黑奴,有些人则因为怕他解放黑奴而骂他。
        那位老朋友一直默默地倾听着。最后,林肯跟这位老朋友握了握手,甚至没有问他的意见,就把他送走了。
        这位老朋友后来回忆说:“当时林肯一个人说个不停,这似乎使他的心境清晰起来。”
        心理学家已经证实:倾诉能减除心理压力,当人有了心理负担和问题的时候,能有一个合适的倾听者是最好的解脱办法之一。
        当你在抱怨“孩子不愿意与我沟通”、“孩子总是把事情闷在心里”时,你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不愿意与你沟通。
        当你真诚地问孩子时,孩子会说:“父母不了解我,他们总是自顾自地讲大道理,从来不听我的想法!”“我说什么都被否定,我还有什么可以向他们说的?”
        事实上,每一个孩子都是愿意与父母沟通的,但是,亲子之间的沟通之门往往被父母们在无意中关闭了。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场景。
        场景一:
        你正在看电视或者做饭,孩子回来了,他高兴地跑到你的身边:“妈妈,妈妈,今天学校有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什么事情?你作业做完了没有?别整天疯疯癫癫的。”
        “没见我正忙着吗?等会再说!”
        “少说些破事,多说说你的成绩!”
        你总是不耐烦地说。
        孩子一下子就蔫了。
        场景二:
        你正在看报纸或者学习,孩子对你说:“爸爸,我想跟您说件事。”
        “行,什么事?你说吧!”自认为民主的你答应了孩子的要求,但是,你并没有真正认真地倾听孩子的诉说。尽管孩子在说的时候,你不断地哼哼呀呀地咐和着,但是,你却是那么漫不经心地听着,甚至眼睛一直放在你的报纸上,根本不正眼瞧一眼孩子。可想而知,孩子会是什么心情。
       场景三:
        孩子在学校里与同学打架了,这可不得了,班主任打电话找家长。
        当孩子放学回家的时候,一肚子怒火的你开口就骂:
       “你这个浑小子,整天不干好事,净干坏事!”
       “你会不会干点人做的事呀?整天就知道打架!”
        孩子嘟囔着:“我、我……”他似乎想要说明打架的原因。
       “我什么我,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不用解释了,打架总是不好的!”
        孩子一听,委屈得流下了眼泪。
       “哭什么哭,打架你还有理了?”
       “装得真像,打架的时候不哭,说你几句就哭!”
         这时,孩子的内心不仅仅是委屈,进而产生了对你的憎恨。因为你不信任他,你不尊重他,孩子觉得自己没人关爱。
         美国教育家老卡尔•威特说过:“我在教育卡尔的过程中,渐渐掌握了一些与孩子进行沟通的经验,其中之一我称为‘倾听的艺术’。”人的思想往往需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如果你不愿意倾听孩子的心声,你怎么可能全面地了解孩子呢,不了解孩子,与孩子沟通时就会更显得费劲。教育家周弘说过:“要想和孩子沟通,就必须学会倾听。倾听是和孩子有效沟通的前提。不会或者不知道倾听,也就不知道孩子究竟在想什么,连孩子想什么都不知道,何谈沟通?”可见,倾听是做好亲子沟通的第一步。
        “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因为倾听对孩子来说是在表示尊敬,表达关心,这也促进孩子去认识自己和自己的能力。那么,父母应该怎样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呢?

         建议一:要有主动倾听的意识
         长春的一位记者曾经在长春市文化广场上对一些3岁至9岁的孩子的父母进行了随机采访。
         在采访中,这些父母都被问到了下面这些问题:
        “宝宝最喜欢你穿什么样的服装?”
        “他今天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他告诉你自己为什么喜欢和某个小朋友交往了吗?”
        “他做的每件错事你都听他申辩过吗?”
        “你每天有固定时间段听宝宝讲自己的事情吗?”
         遗憾的是,面对这些问题,这些父母都觉得非常惊奇,甚至有些父母表示,这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注意过。
         对此,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医生杨鹏认为,处于成长期的儿童,明辨是非的能力虽不是很强,但也有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主动倾听孩子倾诉,父母不仅可以走进孩子的心灵,而且能帮助孩子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
        “知心姐姐”卢勤在《好父母,好孩子》一书中写过这样一件事情:
        “我有一个孩子。我30岁时生下他,起名叫李悦。儿子出生时,我从下乡插队、工作的吉林白城地委调回北京,跨入了我从小向往的中国少年报社的大门。我非常珍惜这个工作的机会,因为不是所有的知青都能实现自己童年的梦想。
        “为了全身心地工作,我把1岁零8个月的儿子送进幼儿园全托,每周只接一次。
        “孩子从幼儿园回来,总是说:‘妈妈,咱们谈谈话。’有一次,竟然哭着向我请求:‘妈妈,我知道你很忙,没时间陪我在家,可你能不能把我转到每天都能回家的幼儿园?’
        “我没能满足他的请求,我和我丈夫常常出差,没有时间照顾他。
        “每次孩子回家,总是兴致勃勃地给我讲幼儿园里的事,不管我爱听不爱听。儿子需要的是一个忠实的听众,而妈妈是最合适的人选。遗憾的是,开始我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这个需求,总觉得听孩子说话,浪费了我写稿子或思考的时间。所以,每次孩子和我讲话,我总是做出很忙的样子,眼睛左顾右盼,手里还不停地翻动着书报。
        “没想到,我的‘忙碌’给孩子的语言表达带来了障碍。由于他是个思维能力很强的孩子,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话说完,他就讲得很快,慢慢地变得讲起话来结结巴巴的。
        “这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开始注意改变自己,尽量抽出空来,倾听他讲话。渐渐地,儿子竟成了我学习儿童语言的老师。是他把我领入了奇妙的儿童世界,使我后来对儿童教育工作达到入迷的程度,也使我学会怎样用心去读孩子这本书。这本书,竟然还成了我当‘知心姐姐’的教科书。”
         跟孩子交流,有时候并不需要自己说,父母只需作为倾听者,给予孩子关注、尊重和时间,那是对孩子最有效的帮助。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于伟认为,倾听孩子的诉说是一把开启孩子心灵窗户的“金钥匙”。父母千万不能因为孩子小,就忽略他们的阐述,不要总是居高临下,而是要经常地蹲下去,与孩子面对面,平等地互相倾听与诉说。孩子有值得称赞的观点,家长应表明支持的态度,孩子认识上存在误区,可循循善诱启发开导。正如美国企业家艾柯卡所说:“很多人认为小孩子讲的话都是无稽之谈。然而我认为,如果现在听取孩子所关心的事,将来当他到十几岁后也能分担父母所操心的事。这两点是密切相关的。”
         建议二: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孩子
        许多父母不管孩子说什么,总是先搬出孩子以前的事情评论一番,似乎总是揪住孩子的小辫子不放。
         现实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有时孩子犯了一个小错,父母凭着自己了解的情况对孩子的行为做出评价和责备。当孩子据理力争地申辩和解释的时候,父母就会气上加气,心想:“你犯了错还狡辩!”于是,对孩子一声断喝:“住口,不用解释了!”你能想象孩子这个时候该有多么委屈吗?即使事后你为冤枉了孩子而向他道歉,但对他的伤害仍然已经造成。
         老是听到“你不用解释!”的孩子,渐渐放弃了为自己辩解的权力,他们会背着很多的冤屈,一个人默默承受,而这样的负担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有一天,当孩子的心理问题出现的时候,父母们会突然悔恨地说:“为什么我没有及时发现呢?”
         父母不让孩子把话说完,往往是出于这样几种心理:
         第一,孩子的话说到自己的痛处,让自己觉得没面子。所谓童言无忌,孩子总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没什么忌讳。父母不妨抱着轻松的心态听听孩子怎么说,或许自己也能受到启发。
         第二,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这样的父母属于顽固型,不听解释,不听辩解,老认为孩子是在找借口。长期如此,孩子就会慢慢习惯了沉默,哪怕是面对冤屈,也缄默不语。一个不会据理力争的孩子,很难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
         第三,觉得孩子小不懂事,没有耐心听孩子说。其实,虽然孩子的思维比大人简单得多,往往也能从复杂的事情中看到本质的东西。
         第四,总认为孩子会犯错误,孩子有许多缺点,从而不愿意听孩子解释,主观认为孩子的解释是为自己找借口。
         事实上,每个人都是会变化的,会进步的。孩子也是如此。每一天,孩子都会遇到许多新事物,学习许多新知识,他在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进步。如果父母总是想着孩子的错误和缺点,就会否定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以主观偏见来代替客观评价,结果,孩子的信心受挫,不再主动向父母倾诉。
         一般来说,每个孩子心理问题的产生,都会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父母的忽视才会加剧孩子内心的无助与绝望。因此,心理学家警告父母:一定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倾听孩子成长的故事,如果父母从不听孩子说话,孩子长大后往往要经过许多年治疗才能恢复自尊。

         建议三:善于倾听孩子的委屈
         我的朋友曾经给我讲过一个他自己的故事:
         一天,他和姑姑家的小表哥在房间里玩。本来玩得好好的,但是因为抢着玩电子游戏,两个人打了起来。他被表哥推到地上,电子游戏机也给抢走了,他忍不住大哭起来。这时,母亲进来了,很温和地问他:“先不要哭,告诉妈妈是怎么回事呀?”于是他边哭边把事情的经过讲了一遍。母亲耐心地听他讲完,然后替他擦干眼泪说:“兄弟俩应该互相谦让,你先让哥哥玩一会自己再玩,相信你们都会很乖的。”
         表哥一会儿就把游戏机给了他,两个人又有说有笑地玩了起来。
        “当时我还以为母亲会大骂我们一顿呢,结果她并没有这样做,事情虽然过去很多年了,但是我仍旧记得。我觉得母亲很宽容、很理解我们,允许我们诉说委屈。”说起当年的事,朋友仍然感慨不已。
         对于孩子来说,每天发生的许多事情,他们需要与父母一起分享。当他们遇到快乐的事情时,他们愿意与父母分享他们的快乐;当他们遇到烦恼的事情时,他们希望父母能够倾听他们的诉说,理解他们的心情,分担他们的烦恼。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当你遭遇挫折而感到愤闷抑郁的时候,向知心挚友的一席倾诉可以使你得到疏导。否则这种积郁会使人致病……”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大人的痛苦是可以减轻的,因为知道它从哪儿来,可以在思想上把它限制在身体的一部分,加以医治,必要时还能把它去掉。婴儿可没有这种自欺欺人的方法,他初次遭遇到的痛苦是更残酷、更真切的。”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如此,他们缺乏人生经验,更加需要向父母倾诉,从父母那里得到指导。每一个孩子都会受委屈,父母的责任就是倾听孩子的委屈,引导孩子调整自己的情绪,从而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绪自控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员、社区与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长赵忠心主张家长利用假期多听听孩子的倾诉。他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多地承受着间接来自社会、家长、老师、学校的压力,因而家长更要注意利用假期对孩子的心理进行调试。不要以为只有得了心理疾病之后才需要调试,家长应试图通过调试、沟通来缓解孩子的压力。常有家长对我说,他的孩子几乎不与家长交谈,其实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心理处在一种封闭状态,更愿意跟同伴倾诉。因而我建议家长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不要以一个教育者的姿态出现在孩子面前,不是动员孩子说话,而是在思想上把孩子看成自己的同事朋友那样,平等对话,不要积极评论,发表意见,遇到不赞成的观点时,也不要马上表态,应提出问题让孩子思索,允许孩子保留自己的观点。调试的关键不是判断观点的对错,而主要在于倾诉和疏导。”
         建议四:要做出认真倾听的样子
         当孩子主动向你倾诉的时候,你一定要表示出你的兴趣,你应该用眼睛注视着孩子,对孩子说:
        “宝贝,你说吧,我听着呢!”
        “是吗?什么事,说来听听!”
        “真的吗?接着往下说,我听着呢!”
         在孩子诉说的时候,父母不要随意打断孩子说话,只要简单地附和一下就可以,同时,父母应适当地增加一些体态语言。比如:
         你可以紧挨着孩子坐着,同时侧身搂着孩子的肩膀,微笑地注视着孩子,说:“哦,是吗?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你可以放下手中的事情,瞪大眼睛,张大嘴巴,做个夸张的表情,说:“真的吗?”当孩子讲的事情出乎你的意料之外时,你可以用“大惊小怪”的神情来表达自己的兴趣,孩子会认为自己很有本事。
         你可以坐在孩子的对面,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孩子,若有所思地回答:“那倒是。”“我想那时你肯定很伤心(高兴)吧?”
         你可以抓着孩子的手,温和地注视着孩子,说:“我理解你的感受。”“嗯,我理解你的心情。”
         这些附和性的语言往往会增加孩子诉说的兴趣,而且,由于这些语言是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理解他说的事情,孩子往往会感觉到父母的尊重,进而更加敞开心扉地与父母沟通。
         在倾听孩子诉说的时候,父母可以适当地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导孩子来表述他的想法,把问题说清楚。比如:
        “哦,是吗?你认为这件事情他们做得对吗?”
        “我知道这件事情让你很伤心,但是,你觉得自己有错误吗?”
        “告诉我你的想法,也许我可以帮你。”
          这种互动性的语言往往可以拉近孩子与你的距离,让孩子更加乐意表露自己的思想。父母说话时的语调应该柔和,同时不断地给孩子一些鼓励。
         如果孩子说得不完整,父母可以适当地补充完整;如果孩子说得有偏差,父母可以友善地纠正孩子的说法。
         比如:“妈妈的意见和你不一样,我觉得……更好,你觉得呢?”
        “妈妈的意见是这样的……你再仔细考虑考虑,总结一下再下结论。”
         不管孩子说的是否有失偏颇,父母千万不要对孩子的不成熟想法泼冷水或是讽刺和嘲笑,这样会使孩子不愿和父母交流,因此父母要用理解的心去接纳他们。
         在结束谈话之前,你可以让孩子详细地描述某一个场景,并让孩子尽量描述得很仔细,这个场景就会成为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的美好记忆。
         当孩子想要跟你讨论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时,父母一定要放下手头的工作,对孩子表现出兴趣。这样,孩子就会觉得父母很重视他,他会主动敞开心扉,向父母述说自己的事情。
         有经验的父母会发现,不管孩子要跟你诉说的是一件如何简单的事情,但是,只要你表示出认真倾听的样子,表示出你的兴趣,孩子就会兴致勃勃地讲下去,进而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实现与父母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慢慢地,良好的亲子沟通就建立起来了。

         建议五:倾听孩子的心声
        1998年,章启轩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他的父母总结教育孩子的经验,写了一本《清华男孩章启轩》的书。章启轩的母亲在书中这样写道:
        有一件事我印象特别深。那几天我儿子很兴奋,因为学校里正筹备艺术节。儿子是个外向的孩子,每次吃晚饭时都要和我们说好多班里的新鲜事,他说艺术节有一个花展,他们班负责拿花,是那种盆花,他向老师报名要拿一盆菊花。虽然他说了两次,并一再叮嘱,可我还是忘了去市场买。那天我母亲病了,我一下班急着去看我母亲。我儿子哭了,很伤心。我一再安慰他,并给老师写了信,解释原因,可他还是很伤心。那两天,他在吃晚饭时话都很少。第三天晚上他很认真地对我说:‘妈妈,下次再有这样的事,您一定要写下来,那样您就不会忘了,就像我记作业那样。’他只有9岁,我忽然觉得自己是个失职的母亲。
         从那件‘菊花事件’之后,我忽然意识到了:我和儿子需要进一步的交流,因为孩子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毕竟有限,更多的时候他需要家长的支持和帮助。使孩子过度的自立会让孩子误以为我们对他漠不关心,这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而且更重要的是会僵化我们两代人之间的交流。
         学校里少了一盆花照样美丽,但孩子少献了这一盆花就少了一次得到爱的机会。也许我当时只懂得了‘倾听’,还未掌握倾听的艺术,不能选择出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然而亲子间的交流应从倾听开始,倾听才是爱的表现。
        当孩子向你述说的时候,父母要学会通过孩子的语言来察觉孩子内心的想法。
        比如,当孩子向你提问的时候,一定要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有时候,孩子的真实想法并不是直接表达出来的,很多时候它是隐藏在问题下面的,这时,需要父母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然后有针对性地回答孩子的问题。
        当孩子问你:“妈妈,今天你要不要去买衣服?”这时的孩子并不是想真正知道你要不要去买衣服,也许他想跟你一起去逛街,也许他想趁你出去的时候看一会儿动画片。尽管对于同一个问题,每个孩子的潜台词是不一样的,但是,如果父母真正关注孩子的需求,孩子的真实想法是不难察觉的。
        再比如,如果孩子希望跟你一起去逛街,或者趁着逛街的机会给他买一个小玩意儿,他肯定是一脸的兴奋,希望你对他说:“要去呀,要不你跟我一起去吧,如果你表现出色的话,我可以考虑给你买个小玩具。”这时候的孩子会非常听从父母的话,他努力做个好孩子,希望获得父母的奖励。
        如果孩子希望趁你出去的时候看一会儿动画片,他往往会眼光躲躲闪闪,不希望你直视他,怕父母看穿他心里的想法。这时,你可以对他说:“我是要出去买衣服,但是,我希望你在我出去之前,你能够把作业做完,这样,我出去的时候,你就可以看一会儿动画片,而且,我还会考虑给你买点吃的回来。”这时的孩子肯定很高兴,这不仅是因为父母了解他内心的想法,而且他知道自己的要求得到了同意,尽管他还需要完成作业,实际上,他已经非常乐意去完成作业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5-13 19:27:3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讲的好。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5-14 10:03:0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好文章!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