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9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孙云晓:为何培养出成功孩子的父母往往极其普通?

[复制链接]
胡萝卜 该用户已被删除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4 10:33: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如果一味掩藏或转移孩子的情绪问题,久而久之,这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就成了垃圾,成了各种心理问题的根源。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绪交流,将对孩子长期的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使其养成一种特别的智商:一种处理周围人际关系、掌控自己情绪的智商,即情商。

每次看到孩子出问题的媒体报道,惊叹的同时,往往会伴随着困惑:那些不幸的父母,人品似乎没有明显缺陷,教育孩子也很严格,怎么就会摊上这事呢?而培养出成功孩子的父母,往往极其普通,他们有什么魔法,也常常令人难解。

就绝大多数情况而言,我从不怀疑父母对孩子的爱,甚至认为父母之爱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动力。但怀揣一颗爱心的父母也需要反思,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爱?究竟什么样的爱最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轻视、压抑和放任都可能酿成悲剧

按照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情绪管理训练创始人约翰·戈特曼博士的研究,父母们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轻视型、压抑型、放任型和情绪管理训练型。

轻视型父母,就是为孩子的负面情绪关上发泄的大门。典型案例是1996年4月,7岁的杰西卡在尝试成为飞越美国的最年轻飞行员时,她乘坐的单引擎飞机不幸坠毁。据《纽约时报》报道,杰西卡的妈妈平时不允许女儿在话语中使用“害怕”、“恐惧”、“难过”等负面词汇。“孩子是无畏的,”她认为“无畏是孩子的天性,恐惧是大人后天植入他们体内的。”女儿遇难后,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她说:“我知道大家现在想要什么。眼泪。但我不会那样做。情绪是非自然的,是不真实的。”

在怀俄明的暴风雨中起飞的杰西卡和飞行教练,在飞机迫降时是否依然掌控飞机,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但如果杰西卡的家人平时允许她表达心中的恐惧,如果能思考他们让飞行员在风雨交加的天气里起飞是否明智,或许这场悲剧就能得以避免。

压抑型父母与轻视型父母有类似之处,他们不只忽略、否定或缩小孩子的负面情绪,还压抑这种情绪,结果他们的孩子常常因为表达悲伤、愤怒或恐惧等情绪被斥责、管教或惩罚。为了保护孩子免受情绪上痛苦的折磨,这些父母会刻意避免或叫停那些可能带来眼泪或坏脾气的情绪共享时刻。比如,以培养坚强男人的名义,对表达恐惧或悲伤之情的儿子进行惩罚;以养育善良女人的名义,要求女儿把愤怒往肚子里咽,强颜欢笑。到最后,这些策略的效果适得其反,因为这些孩子错失了体会自己情绪的经验,不懂得如何有效应对情绪,所以长大后对生活的重重挑战毫无准备。

什么是放任型父母呢?他们接受孩子的情绪,不论孩子表达何种情绪,他们都会急切地表示无条件认同。但问题是,放任型父母通常缺乏指导孩子应对负面情绪的技巧,或者根本不愿意这样做。面对孩子的感受,这类父母采取的是不干涉的态度。他们把应对愤怒或悲伤等情绪,简单地当成一种压力的释放:让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情绪,父母的使命似乎就圆满完成了。

显然,问题孩子往往出自轻视型、压抑型、放任型的家庭。这三种类型的家庭教育犹如三面镜子,请父母们经常自觉地照一照,真正做到引以为戒。

要与孩子共情,又要分清界限

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的案例,都反映出家庭教育的共同规律,即决定父母教育孩子水平高下的,不是文化素质也不是经济能力,而是教育素质,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能力。约翰·戈特曼博士所推崇的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就是教育素质高的父母。

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和放任型父母有某些相似之处——无条件包容孩子的感受,不会忽略或否定孩子的感受,更不会因为孩子表达情绪而轻视或嘲弄他们。然而,二者最大的不同是,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担当起孩子情绪世界导师的角色。他们不只接纳孩子的情绪,更对不当行为划定界限,教孩子如何调整情绪,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

约翰·戈特曼博士认为,情绪管理在婴儿期、幼儿期、幼童期、少年期和青春期有不同的训练要点,父母要抓住情绪管理训练的5个关键步骤,指导他们解决问题。

在我看来,情绪管理训练最为紧要的是两个关键点,其一是共情,这是打开孩子心扉的钥匙,也是情绪管理训练的基础。其二是分清是非界限,这是引导孩子成长的指南,也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奥妙在于,共情与分清界限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关于家庭教育,我的基本观点之一是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甚至可以说,关系好坏决定教育成败。而关系好的前提就是共情,即充分理解他人的感受,有知音的能力。好父母永远跟孩子是一头的,因为共情能让孩子把父母当成自己的盟友,而非旁观者。

接纳孩子的情绪,才能指导孩子的行为

或许有很多人会质疑与孩子共情的父母,教育原则哪里去了?其实,接纳孩子的情绪不等于接纳孩子的行为,而只有接纳孩子的情绪才可能指导孩子的行为。

前不久,某集团请我为职工举行家庭教育讲座。交流中,我发现该集团一位女职工很会引导孩子。她读中学的女儿去美国参加夏令营活动,身上只带了300美金零花钱,而有些同学带几千美金,花钱大手大脚,还讥笑她是穷光蛋。女儿回家后很郁闷,母亲与其聊天,表示理解女儿的感受,但母亲问女儿:你们花的钱是自己挣的吗?靠挥霍父母的钱来炫耀是本事吗?学生之间应该比什么呢?女儿顿悟,如释重负。后来,勤奋努力的女儿以优异成绩考入香港大学并获得了奖学金。

这位母亲的成功经验,就是接纳孩子情绪,并且划清界限,指导孩子解决问题。如约翰·戈特曼博士所说,孩子与家人在情绪上的互动,能成为培养良好价值观的基础,进而培养有道德观念的个人。

我赞同哈佛大学教授罗斯·派克的观点,人的发展有两个方向,一是亲密性,二是独立性。母亲在培养孩子亲密性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父亲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进一步想想,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而情商恰恰是人格最自然、最深厚,也是最圆润的部分。发展亲密性和独立性都与情商密切相关,情商低下就没有真正的亲密性和独立性。(作者孙云晓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

(内容来源于《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