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2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庭教育中的情感投资

[复制链接]
胡萝卜 该用户已被删除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5 10:38: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目前家庭教育投资的误区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需求迅速增加,家庭教育投资持续升温。但现实中,很多家长自身的家庭教育投资观念没有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子女发展而进行及时更新,致使在进行子女教育投资时进入许多误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非理性行为。这些非理性行为通常表现为:

  1.在方向上,重自身意愿轻子女需要。一位母亲去同事家串门,发现同事的女儿在学钢琴。同事在聊天中讲了学钢琴的许多好处,使这位母亲心里酸酸的。回到家就和丈夫商量要让自己的女儿也学钢琴。女儿出于好奇心,也没有反对。于是买回钢琴,请来教师。但学习不到两个月,女儿便心生烦躁,不愿再学。父母百般劝说,软硬兼施,都没有效果,只好放弃。这种投资行为的从众性和盲目攀比性,收获的是父母和孩子的失败感。

  2.在内容上,重学业投资轻品德投资。一些父母把孩子当成学习的机器,一切以提高学习成绩为标准,在进行家庭教育投资选择时,也以此为原则进行取舍。周末和节假日上“英语班”、 “作文班”,晚上请个家庭教师给孩子补课,孩子的课余时间被家长安排得满满的。“辅导费用每年一万五;择校费用,三万至十万不等;上个好的初中,三年得花七八万;上高中加上择校费三年十五万……”把所有的钱都花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较少关心孩子的道德品质和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3.在形式上,重金钱投资轻其它形式的投资。面对教育支出比重的增加,许多家长都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只要孩子能考上大学,我就是砸锅卖铁也心甘”,“只要是学习用的,孩子花多少钱都行”,“不管花多少钱,一定让孩子上大学”。有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爸爸是个大忙人。他每天都早出晚归,没有一点空闲时间。有一天晚上,我对爸爸说明天要开家长会,爸爸说没有时间,我死死地缠着他,他才说一句‘看看吧’。到了开家长会的时间,爸爸还没有回家,我连忙给他打电话,他说‘今天晚上加班,让奶奶带你去吧’。说着就把电话挂了。十二点时爸爸终于回来了,只见他无精打采地走进书房又工作起来。爸爸真是太辛苦了!”家庭教育的投资是多种形式的,既需要金钱的投入,更需要时间、精力、情感和智慧的投入。

  4.在对象上,重子女投资轻自身教育投资。在很多家庭,教育投资的重点几乎全部都放在孩子身上。许多家长不愿意参与社区学校或家长学校组织的家长教育活动(除非这些活动与孩子学习有直接关系),既使这些教育活动是免费的。从家庭系统理论看,家庭是一群共享特定物理、心理空间的个体所组成的具有独特性质(情感、忠诚、持久关系)的自然社会系统,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和症状往往是由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不良交往模式或者不良的家庭结构引起、维持和发展的,通过改变家庭成员之间的不良交往模式或者家庭结构可以改变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和症状。因此,不注重自身的教育投资,在孩子身上的投资效益会大打折扣。

  家庭教育投资的新视角——情感投资

  很显然,目前所指的家庭教育投资主要是指物质投资,或金钱投资,这是从狭义上来理解教育投资。从广义上来看,还应包括时间、精力、情感、智慧等方面的投资(或称投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和家庭的物质基础越来越丰富,对多数家庭而言,家庭教育的物质投入已经不是问题。家庭教育投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家庭成员的发展和家庭的和谐,物质或金钱只是一种手段或条件,而不是目的。因此,金钱投入是必要的,但不是全部。

  从目前家庭教育投资存在的问题看,需要寻求一个新的角度来重新认识家庭教育投资的方式或手段。

  在子女教育投资问题上,最典型的话是“只要孩子愿意学,花多少钱都行”、“只要孩子表现好,什么都可以给他买”。这类话蕴含着这种意思:父母的责任就是为孩子挣钱,孩子不愿意学,孩子表现不好,这不是父母的责任。因此,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家长要转变观念,从关注为孩子创造物质条件转到关注或参与孩子的兴趣爱好的发现与培养和良好行为的形成上来。从投资的角度看,就是要从物质投资转向情感投资。

  ●情感投资的概念。是指家长利用一定的精神或物质手段,通过引起孩子积极的情绪体验或情感反映来改变或调整孩子的相关行为,以达到自己特定目的的活动。

  ●情感投资的目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使孩子获得积极的情感反应(如快乐、高兴、满意等),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孩子心理发生改变而影响相关的行为,以达到家长特定的目的。这个目的可能是经济上的,但主要是精神文化的(如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等)。

  ●情感投资的途径。从具体手段上看,可分为直接情感投资和间接情感投资。前者主要是通过谈话、倾听、表示关爱、赏识等直接的情感交流,改善亲子关系,进而影响孩子行为;后者是指通过提供物质条件、给予物质奖励、赠送礼品等物质手段进行的情感投资。在情感投资中,财、物是情感的附着物。

  如何对孩子进行情感投资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反映的另一种形式,即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情感与人的需要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般而言,需要的满足会引起肯定的情感,需要的不满足则会产生否定的情感。因此,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是情感投资的基本方法。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大类,按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孩子任何一种需要都可能得到孩子的不同形式的回报。父母对孩子进行感情投资,也应以此为基础。

  1.做好衣食父母。

  生理需要是人类最原始的也是最基本的需要,包括吃、喝、住、性和其他生理机能的需要(吃美味、穿名牌、用高档,已不属于生理需要),它是推动人们行为的最强大的动力。哺养幼小的下一代,为后代提供食物,是代际关系或亲情的基础。许多家长经常会为孩子买一些好吃的好喝的,来讨好孩子。当孩子不听话时,会说“我供你吃供你喝,你却一点不听话”。当孩子犯错误时,会说“今天不许你吃饭,好好反省”。

  在食物匮乏时代,为后代提供吃喝等在增进亲子情感方面的作用很大。在现代社会,它成为父母的一种道德责任或法律责任。孩子也逐渐有了这种意识或观念,即你不哺养我,你是不道德的,或违法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在这种背景下,通过满足孩子吃喝的需要来增进亲子情感的作用越来越有限。

  但是这并不是说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就不能增进亲子情感。在一次“感恩的心”主题班会上,教师让学生说出“父母最令我感动的事情”,有的同学说:“奶奶告诉我,在我出生三个月时,母亲生病住院,奶奶用奶粉喂我,我哭着不肯吃。当时天气很冷,母亲听说后就忍着病痛,一边骑车一边流着泪,每天晚上从医院溜出来给我喂奶,第二天一大早就再骑车回到医院。”也有同学说:“小时候有一次我不慎摔伤,说想吃南桥油条,父亲就乘车几十公里到南桥为我买油条。” 一位四年级学生在《我的妈妈真辛苦》的作文中写到:“妈妈每天总是天没亮就起床给我做早餐,可我还总是嫌东嫌西。周末在家总是看见妈妈不停地忙碌着,可我却看作理所当然。有一天下午,看见妈妈在洗一大盆子衣服,我一时兴起,故意用手去玩妈妈洗衣用的水,由于当时天气很冷,我的手刚碰到水就又缩了回来。没想到妈妈在大冬天里用这寒冰似的水,洗了一下午的衣服,手都冻僵了,我的妈妈真辛苦!”

  因此,通过为后代提供吃穿来影响亲子情感,不能通过消极限制的方法,而要让孩子体验和理解父母所付出的辛劳。孩子对父母付出的理解程度与情感的强度是成正比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不论父母有多少钱财,都要让孩子了解这些钱财来之不易。当孩子埋怨饭菜不好吃时,经常让孩子观察体验一下做饭的滋味,也会增进孩子对父母的理解。

  此外,休息也是一种生理需要,是父母可以进行情感投资的领域。学习既是一种智力活动(智力活动也有其生理基础),也是一种体力活动。如今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是一个普遍现象,眼睛近视、脊柱变形、体质下降等问题突出。当孩子学习时间较长时,家长提醒孩子揉揉眼睛、起来活动一会儿,或陪孩子出去走走,一起进行一些体育活动等,都体现家长对孩子的关心。

  2.创设安全环境。

  当一个人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满足安全的需要就会产生。个人寻求生命、财产等个人生活方面免于威胁、孤独、侵犯并得到保障的心理就是安全的需要。对目前中小学生而言,安全威胁的家庭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滥用体罚,二是父母离异。

  尽管对体罚问题存在争议,但从情感角度看,显然不能以体罚作为亲子感情的直接投资方式。或者说,从满足孩子安全需要的角度进行情感投资,体罚走在相反的方向上。

  一般而言,体罚者试图以强制的方式改变孩子的认识,它不能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如果孩子没有认识到自己为什么错了,体罚也不能使他认识到;如果孩子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体罚更没有必要。对于体罚的后果,明代教育家王守仁有精彩的论述:“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家长对孩子体罚的后果也往往类似。

  父母离异无论从其过程还是从结果来看,都使孩子的安全感降低,从而对孩子心理和个性发展产生许多消极影响。专家们研究发现,离异家庭儿童容易有心理压抑和行动退缩等严重表现,这些表现与完整家庭子女有显著差异。研究还发现,缺损型家庭的男孩攻击性较强,女孩则表现出更多的焦虑和苦恼。离婚家庭子女的另一特点是与异性交往比同龄人早熟。还有研究发现,父母离婚比父母一方死亡的单亲家庭,对子女的伤害更严重,这些孩子变得更压抑,攻击性强,常会自责,对学习、社交逐渐失去兴趣。严重的,有些孩子还会发生某些慢性病,如神经失调、胃口不好、胆小怕事等等。初入学时,他们会产生恐慌、迷惑、胆小等退缩行为。孩子健康发展是家长所有投资的最终目的。父母离异无疑使孩子失去了安全感,和谐的家庭则会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港湾。

  3.帮助孩子交友。

  交往的需要,又称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一种社会需要,包括同人往来,进行社会交际,获得同伴之间、朋友之间的融洽关系或保持友谊和忠诚。

  人人都希望通过交往获得别人的爱,给予别人爱,并希望为团体与社会所接纳,成为其中的一员,得到相互支持与关照。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父母干涉或限制孩子的人际交往是产生亲子冲突的重要诱因。在亲子人际交往冲突的一项开放性问卷调查中,许多学生写道:“父母反对我和同学一起出去玩,怕影响学习”、“不让我和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交往,怕我成绩下降”、“有时同学来电话,他们不让我接,还说我不在家”、“考试没考好时,他们就会想到经常给我打电话的异性朋友,说肯定在和她谈恋爱,而且还说得有凭有据,搞得我不敢再和同学在家里电话联系,找机会到外面打电话。”

  父母要在这一领域对孩子进行感情投资,就要付出时间、情感和智慧。

  首先,要鼓励和支持孩子与同伴、朋友交往。一味限制只能适得其反。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集中精力学习,不准孩子外出和同伴玩,即使外出也要具体报告去哪里,去做什么,什么时间回来。“对父母说的置之不理”、“不让父母知道”是孩子常用的应对方式。有的孩子说:“妈妈说我的时候我不顶嘴就不会有什么事情。但是如果我顶嘴了,她会唠叨好几天才消气,所以她说什么我都说好……但是会趁他们外出时偷偷出去。”

  其次,父母本人要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努力成为孩子的朋友。正如一位家长所说“父母要和孩子真正做到心贴心,你就得用孩子的方式,就得把自己还原成儿童。我不但要参加儿子的生日聚会,还经常在聚会上给儿子的朋友赠送礼物。”


  再次,家长还要积极为孩子寻找朋友。如有的家长经常在周末或假日带着孩子串串门,或邀请有孩子的亲友、同事到自己家中来,为孩子寻找玩伴。成为孩子的朋友,为孩子寻找朋友,既密切了亲子感情,又可对孩子交友进行指导,主动预防孩子结交不良朋友。

  4.树立孩子自尊。

  尊重的需要包括受人尊重与自我尊重两方面。前者是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获得名誉、地位;后者追求个人有价值,希望个人的能力、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

  亲子沟通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而不尊重孩子是影响亲子沟通的重要因素。在我们所进行的一项调查中,“没事干就来找我的毛病” 、“老与别人比较,说人家孩子好”、“很少认真听我讲,心不在焉”、“总是没听完我讲话就做其它的事情去了”、“不听我辩解,强迫我接受他说的话”、“经常说脏话粗话”,等等,是许多学生反映的父母在亲子沟通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与家长对孩子的尊重状况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赏识孩子、倾听孩子诉说、控制不良情绪,无疑是建立良好亲子感情的重要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也有一些孩子自尊心过分强烈,过分注重“面子”,脱离实际追求表面光彩,这就走向了虚荣。

  有一个12岁女孩,穿的用的样样讲究名牌。若父母不满足她的要求,她就会赌气不吃饭,不上学。由于家庭生活条件不是太好,万般无奈之下,母亲只好想出了在给女儿买的各类物品上镶上名牌商标的办法。这一招还真管用,女儿总是高高兴兴的。

  另一名家境贫寒的同学,看到周围许多同学都穿着名牌服饰,也在父母面前流露出买名牌服饰的意思。父亲说:“你来安排一下我们家的费用开支,看能否挤出买名牌服装的钱……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好才能赢得自尊,我们买不起名牌服装,你就应该在学习上超过他们……以后要穿名牌服装,要靠自己的努力。”

  可以看出,前一事例中的母亲满足了孩子的虚荣,后一事例中的父亲在帮助孩子树立自尊。虚荣与自尊的种子所结出的果实是不一样的。

  5.促进潜能发展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能力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人的自身潜能和价值、理想目标的实现,是人对自身能力的肯定和对现实自我的超越。马斯洛认为,每个人为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不同的。有人希望成为一位理想的母亲,有人可以表现在体育上,还有人表现在绘画或发明创造上。尽管大多数父母可能对“自我实现”这一名词并不熟悉,但对其内涵并不陌生,并为了孩子的自我实现愿意奉献一切。

  《进化论》的作者达尔文,祖父和父亲都是著名的医生。为了让他继承祖业,父母为他选择了医学,可是他却喜欢旅行、玩耍。当他决定放弃行医时,遭到了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狗、捉耗子!可是他却坚持自己的想法,成就了一代伟人!

  可见,父母为孩子所选择的人生发展道路,经常会和孩子的兴趣或潜能不相吻合。而且从目前来看,多数家长都为孩子选择了一条无需思考的道路,即争取高分数,升入好大学。许多父母以自己的选择代替孩子的选择,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最终导致孩子自我实现的需要成为泡影,使孩子失去学习或工作的乐趣,为亲子关系和家庭生活笼罩一层阴影。因此,促进孩子的自我实现,需要父母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有长远眼光,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和潜能,并积极提供必要条件,创造可能的机会。如果父母不能发现孩子的潜能和兴趣,就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广阔的成长空间。

  总之,情感投资是抽象的,也是很具体的。满足孩子的需要是家庭教育情感投资的一个角度,但家长要注意识别孩子的需要是否合理。爱与溺爱只一字之差,自尊与虚荣仅一步之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孩子的需要是不同的,对孩子情感投资的重点领域也应有所不同。金钱、时间、情绪、情感、智慧等都可以成为情感投资的方式。情感投资回报更多的是非物质形式的,而且是潜在的、长期的,它是家庭教育投资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