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3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高考状元?

      [复制链接]
      胡萝卜 该用户已被删除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21 18:33: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争着上名幼儿园、名小学,提早学钢琴、英语、奥数,对孩子的成败真的那么管用?

      《虎妈猫爸》中“虎妈”式的教育方法真可以造就人才?

      上清华北大只靠智商?家庭富裕为何是上名校的主要因素?这是否意味着偏远地区家境一般的孩子更难上名校?

      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高考状元?澎湃新闻调查2015年全国21省(市)29名高考状元时找到以上社会热议问题的答案,和你想的真的有出入。


      1.他们爸妈是虎妈狼爸吗?

      他们多是在赞美激励中长大的

      前段时间各大卫视热播电视剧《虎妈猫爸》中,虎妈式的教育方法引起热议。不少学生家长争相模仿,认为严厉的家庭教育中才能造就人才。

      然而,通过澎湃新闻调查2015年全国21省(市)29名高考状元时发现,九成状元父母教育时以赞美鼓励为主,而非虎妈狼爸式的严厉鞭策。


      多数状元认为能够取得优异成绩和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分不开。此次针对状元的调查问卷中,有93.1%的状元家长采用的是鼓励赞美的教育方式,采取严厉鞭策方式的只占6.9%。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考理科状元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父母对她的影响最大。“我的父亲擅长数学,我小学时就跟着父亲学解奥数题。那时父亲为了教我,自己先去学。现在回头看,父亲鼓励我钻研奥数题,引导我对数学产生兴趣,真的帮了我很多。”

      2015年山西高考理科状元王江珊也认为,父母从小引导式的教育令她受益良多。王江珊说:“母亲爱看书,她曾在几年前用业余时间研究红楼梦,也研究过魔方,九连环之类的,还有易经,家里从小就有不少书,这也是我非常感激我的家庭的一点。”

      王江珊平时和父母交流顺畅,“从小我便很少需要提心吊胆害怕父母的批评,也几乎不会为跟父母交流而头疼。”在提到父母亲教育方式的不同时,王江珊说:“教育上他们各有千秋,父亲更注重说理,母亲更细致。父亲会让我感到踏实,很自然地能与他谈谈生活感悟,寻求指导。他会以幽默调侃的方式鼓励我,或以说理的方式引导我。母亲会比较细心地关注很多事情,包括这次查高考成绩便是母亲熬夜查的,我和爸爸都睡着了。她更细心。”

      状元成长的家庭环境似乎都有共同点:父母鼓励孩子挖掘潜能,往多才多艺发展。教育方式则趋向温和、平等、协商,以鼓励赞美为主,极少像虎妈那样干预逼迫孩子学习,或像狼爸那样打骂孩子,认为“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

      调查数据显示,有近九成的状元表示父母几乎不会干预自己的学习,仅13.79%的人表示父母偶尔会干预自己的学习。当状元被问及选择学校与专业时是否与父母出现过分歧,58.62%的状元承认“有过分歧,但协商后达成一致”,其余都表示“没有与父母产生分歧,父母很尊重我的想法”。还有51.72%的状元表示与父母沟通比较顺畅,34.48%状元表示随时随地都能与父母顺畅沟通。

      山西文科状元翟颖佳谈到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时说:“成绩偶而有波动时,父母对我的引导都很到位,所以我的心理状态一直很稳定。”翟颖佳也提到父母非常尊重她的选择,从不干预,只是默默地关注和支持,“我的妈妈从不强迫我上任何课外辅导班,她一直认为不要跟风。”

      安徽省理科状元吴苾婵的母亲则说得更坦率:“基本处于放养状态。我们从来不会给她报补习班给她增加额外的压力,我们只要关心她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就行了。”

      2.他们都是上名校长大的吗?

      九成上普通幼儿园,七成上普通小学

      针对全国21省(市)的29名省状元(文科13名,理科16名)进行调查,发现状元们在“人生起跑线”上,并没有比其他孩子走得更远。29名2015年全国各省高考状元,93.1%上的是普通幼儿园,72.4%上的是普通小学,41.3%上的是普通初中。

      2015年7月4日,南京外国语学校小升初考试,吸引了2530名考生竞争320个学位;在广州,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天河东园区招生计划20人,吸引783人报名,竞争比高达39:1。在上海静安区的市级公办幼儿园门前,家长则排队二三十米等待摇号入园,为了对口入校,还有一名家长高价购入了长寿路上的学区房。

      上好幼儿园,特色小学,重点初中,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样的育儿观点,让本该是“搭积木、唱儿歌”的幼儿园,成了孩子拼搏的战场。

      日前,海口一年轻妈妈晒出大班孩子的“月测试卷”,引发网上热议——“载、乘、逢、桑”认识吗? “School is over”会读吗?78-4+33+24-20=?,据海口记者调查,类似小学化题目在海口市的幼儿园比比皆是。

      幼儿园题目为何那么难?出题的园方将矛头指向家长:“我们也知道幼儿园阶段教这些内容不太合适,但现在很多家长有这样的需求,如果我们只教10以内的加减运算,家长就会觉得我们教学质量不行,会考虑把孩子转到其他能教这些内容的幼儿园。”

      当“别输在起跑线”成为家长的集体口号,幼升小、小升初的奇景也在各地上演:家长揣着数万现金到学校门口只要求“借读”;小学面试要考孩子英语完型填空;5000多名小学生参加民间组织的“小升初”模拟联考……

      人民网发起的一项“家长焦虑”调查显示:92.8%家长对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存在焦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的调查显示,83.6%的中学生家长要求孩子考到班级前15名,小学家长的期望更高。

      “家长患了一种病,集体焦虑症。”浙江省教育学会会长鲁林岳认为,这种病是整个社会焦虑的折射,此外,今天的家长对子女追求成功的诉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因为现在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成败对家庭来说输不起。

      人口生育高峰的到来也加重了家长的焦虑。根据中国人口学会预测,2015年全国出生人口或逼近1800万,加上人口流动,给孩子的入学与竞争都带来挑战。不过,争着上名幼儿园、名小学,提早学钢琴、英语、奥数,对孩子的成败真的那么管用?

      “从学校的视野看来,小地方确实不如大城市。”福建省高考理科状元姜麟琨并不否认优质教育资源与一般教育资源的差距。从幼儿园到初中,姜麟琨都在宁德市寿宁县度过,“算山里小县城,刚到厦门上高中时,我发现无论是学习或视野,都与大城市孩子有差距。”

      不过姜麟琨觉得,人的智商差别都不大,“只要小学、中学用心学,态度没有差,学会充分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这些差距很快就能赶上。”

      比起学过什么,姜麟琨童年印象更多是玩,“上课做完作业就是玩,与朋友爬山、捉迷藏,经常去山里的寺庙转转。学习则是老师讲到哪儿就学到哪儿。”

      3.高智商才能上名校?

      只有不到一成的高考状元认同

      上清华北大只靠智商?

      只有不到一成的高考状元认同这一观点。

      澎湃新闻对2015年全国21个省份(自治区)的29位(文科13位 理科16位)省高考状元进行了相关调查,调查显示,对于“取得好成绩最大原因”这一问题,41.38%人认为保持心态稳定最为重要,选“持之以恒的努力不可或缺”的占34.48%。仅6.9%的人认为智商占主导因素。

      不少状元也是从高考大军中杀出的黑马,在他们看来,获胜关键是坚持不懈地努力,而非智商。

      2015北京理科高考状元刘智昕就是其中的典例。高二期末时为了“闭关”学习,她曾在微博上表示:“连续五天每天五个小时的睡眠,有些累脱发有些严重,要期末啦微博微信朋友圈暂时再见啦我们期末考后重逢加油加油加油”。

      接受新浪教育记者采访时,刘智昕曾坦言从未想过会得状元,“可能是考前的一些准备发挥了作用。考前对于自己的弱科语文进行了大补,生活作息按照高考来,始终保持做题手感并坚持总结错题和答题方法”。

      同样,作为2015北京文科状元,蔡雨玹也认为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背后辛酸自知。她这样总结自己的学习习惯:十一点半上床睡觉,早上六点十分起床后制定早读计划,每周五与同学们分享学习总结。“建议学弟学妹们多听老师的话,因为文科复习要背书,所以能背多少遍就背多少遍。整理错题的过程中,也别忘了再去想想题目有哪些深意。
      不读死书,保持良好习惯,心态平稳,这也是众多高考状元所共有的特质。

      “镇海中学高手如云,我最好的成绩是十校联考得了十多名。”2015浙江省理科状元郑恩柏表示,自己是很普通的学生。学习经验实在没有什么,关键是临近高考时能静得下心来。班主任也对此进行了证实,高一并不出挑,高三他的成绩是稳步上升的。

      状元们还普遍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

      2015年重庆文科状元刘楠枫表示,是母亲引导了他的兴趣爱好。“妈妈从来不会逼着他学习,只是潜移默化地引导他的兴趣爱好,看了不少文学作品,了解了众多别人的人生后,很多大道理就自然而然地浸润到了心田。”这对他自身文学素养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他取得优异的成绩奠定了基础。

      对于前不久王晶提出的“上清华靠智商”这一热议话题,高考状元们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41.38%的人认为良好的习惯是上清华这种国内顶级名校最必不可少的条件。“自主招生培养综合素质与品质的重要”以及“学习刻苦”也各占了近四分之一,“靠智商”仍居末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