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4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要培养孩子,必须先培养自己

      [复制链接]
      胡萝卜 该用户已被删除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25 09:21: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作者 | 秦春华
      来源 | 《我送孩子上北大》

      家长姓名:陈小芸

      学生姓名:钱盛

      录取院系:北大元培学院

      毕业中学:浙江省杭州第十四中学

      获奖情况:杭州市直属学校级三好学生、杭州市市级三好学生、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三等奖


      如果说钱盛能跨入北大算是一种初步的成功的话,那么这种成功并非偶然,因为我们已用多年的时光一点一滴地积攒下努力,用它们垒砌起向上的基石。这里面有几十位老师的辛勤付出,有钱盛自己勤奋好学和刻苦努力,也有家长的耐心、坚持和不断的反省。

      对钱盛的教育的思考和反省源于一次偶然的事件。记得还是她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当时学校举办每周一次的数学学习班。那天,我把钱盛送到学校,因为时间还早,便和她一起进入教室,不少同学已经在教室等候上课,这时发生在教室里的一幕让我感触颇深:一位同学的家长已经在教室,正在检查自己孩子的作业,突然间这位家长将作业本劈头盖脸地扔向自己的孩子,生气地说:“在搞什么,竟然不合格都出来了?!”当时这位同学就哇地哭了起来。作为旁人看来,孩子作业出现不合格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当事情轮到自己,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下心态竟会变得如此急躁,真是值得深思。想想自己有时也有如此情绪,虽然不会如此夸张,也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发作。真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开始反省自己,这样的教育方法只能助长孩子报喜不报忧。我也曾听同事说过,自己孩子常将考得不理想的卷子揉成一团扔到垃圾堆里。我想,自己在工作中每天要做多次试验,失败的次数总是大于成功的次数,能容忍自己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到了孩子这里为什么就不行了呢?我开始意识到,要使孩子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家长首先要放正心态。从那以后,我开始培养钱盛认真对待错题的习惯,引导她分析错误的原因,认真订正。渐渐地钱盛也会主动将错题找出来,及时去向老师请教或者和我讨论。到了初中,她已经能够找到自己的短板,高中时更是将错题当做宝贝,在错题上画上各种各样的记号,写上错误原因和改进方法。她已经形成这样的理念,做题的过程就是发现错误的过程,也是自己提升的过程。我相信,这种正视错误的方法,是一辈子都会受用的,因为人的成长、社会的发展都是不断地从成败得失中获得经验的。

      有时,家长耐心的顺势引导远远比单是说教更有效果。在钱盛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杭州市采荷二小的常识课的何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用一部分课,让同学自己当小老师,有一次轮到钱盛,她要尝试讲解的这一课是“天气”,我就顺势引导她:上好这一课要怎样准备材料,要查有关“天气”资料,要准备教案,这内容还要尽可能吸引同学的注意力,让同学们学得有兴趣,还要怎样对同学提问,要准备回答同学的提问,还要准确控制上课时间最后还要反复练习,等等。这些内容全部搞定整整花了她两天时间,这让她真正体会到了: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当然这课也上得很成功,老师表扬说这是上得最好的一堂课。过后,钱盛自己感叹:要是上课不好好听讲,真有点对不起老师。而且,经过多年学习经验的积累,她也意识到听课是完整吸收知识的最好办法,这样一次成型的印象是其他任何补习都比不上的。所以,一直到现在,钱盛听课的效率都是很高的,初中和高中的老师都这样评价:钱盛的听课效率很高,一堂课下来自始至终都在和老师互动,主动吸收知识,甚至记笔记时能做到一字不落。听课其实是一个缩影,相信钱盛跨入大学、踏上社会也能虚心吸取前人的经验,以形成更完整的知识结构。

      家庭教育的方法很多,绝大多数家长也能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重要的是要能守住这份坚持。因为坚持的作用是一举多得的:一是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两天能够完成的,而且就算是养成了也会有反复;二是坚持本身能影响孩子,有助于孩子坚韧性格的形成。

      钱盛小时候,总是对知识充满了好奇,天天让我给她讲故事。那时,我工作较忙,父母身体欠佳需要照顾,往往是一天下来已经筋疲力尽,但晚上不论怎样困倦,我都会按照她的要求给她讲完。小学三年级时,杭州刚好修建雷峰塔,我们就买了本《西湖民间故事》,让她自己看,她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从此爱上了阅读,休息天经常泡在少儿图书馆,初中、高中时因为课业负担加重了,尽管读得少了,但阅读的习惯一直保留着。高考结束后,好多同学顿时觉得很无聊,而这时期恰好给钱盛提供了绝佳的阅读机会,所以,她一直过得很充实。

      由于喜欢阅读,从书本上了解了不少名人励志故事,《史记》作者司马迁、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勤奋好学、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都给钱盛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悬梁刺股”等典故也常常成为她勤奋学习的动力。从小到大,钱盛的勤奋好学是学校老师所公认的,学校开家长会时往往以她为典范进行表扬。广泛的阅读让她开阔了眼界,也让她从中吮吸到了丰富的营养,有利于她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她慢慢懂得感恩和回赠社会。2008年汶川发生大地震,她拿出平时节俭下来的所有积蓄,和同学一起去小商品市场,购买了一些小商品,去少年宫义卖,把所得全部捐给了地震灾区。

      任何一个人的学习过程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钱盛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同样遇到过不少困难,也正因为这一份坚持让她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由于她的勤奋好学又勇于挑战短板,各门功课往往能齐头并进,但在高二文理分科后,可能出现的“物理都能学好,地理没理由学不好”的这样一种观念,反而让她放松了警惕。一开始她就对地理学科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一段时间下来便与班上地理学科的强者明显拉开了距离。钱盛开始着急起来。我们都知道,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的知识点纷繁复杂,体系众多,一旦落下要补起来是相当困难的。针对这一情况,我鼓励她:我们现在先不要与别人比,我们也要学些邓小平的战略思想,开始韬光养晦,从头开始把漏洞一个一个补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虽然有了一些小小的进步,但却没有太大的起色。这时离高考只剩四个月的时间,钱盛的心态开始浮躁起来,我还是继续鼓励她,希望她能把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原理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于是,钱盛开始调整补救方法,她将整块知识点分门别类,对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以及主观题和选择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突破,有不懂的问题绝不放弃,迅速找老师解决,然后进行分类整理、归纳总结。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接下来的月考中,她的地理考了年级第二。这次考试让她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感觉到了坚持的力量。随后,她不敢再松懈,地理成绩也稳定下来。所以,家长对一些正确理念的坚持和适时的鼓励,往往能够作为孩子的坚强的后盾,特别是在孩子彷徨的时候。

      我觉得,家长和孩子的教育也是相互的,家长的教育能影响孩子的成长,孩子对家长的建议也能促进家长更加合格。家长和孩子之间其实更应该以一种朋友的关系相互交流,不要有严厉的家长架子,这样尊重孩子的意见,才能培养出自己希望她有的独立思考的性格。记得有一次,几个同事到家里搞活动,大家坐在一起打扑克,送走客人后,钱盛对我说:“妈妈,我一点也不喜欢你打牌。”我想也是,我们在玩牌娱乐,她在学习,这肯定会对她产生负面影响。我接受了她的意见,不再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事情上。有了这种平等的交流,才能更好地沟通并解决问题。一般我们对她提出的建议和批评,她也不会产生逆反心理。这样我们做家长的也在不断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成长。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培养钱盛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不少漏洞,我们会和她商量着怎样将我们的不足的地方加以补救。

      社会上家庭教育的书籍有很多,教育的方法也有很多,每种理论都有相对正确的一面。但我觉得不应盲从,把书上或其他地方听来的经验全盘照搬,一定要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试着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予最恰当的鼓励或批评,是十分必要的。有时候,最核心的家庭教育方法大家都知道,但使用起来不一定得心应手。其实光有方法是不够的,我们做家长的首先必须先学会掌控自己,使家庭教育的过程不受自己的情绪左右,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带回家。其次,要培养自己的耐心,并且要经常反省自己:这些方法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培养成具有坚忍不拔的品质的人。所以,要培养孩子得先培养自己,因为我们都是第一次做家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