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3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光明中学校长、数学特级教师穆晓炯:我成长经历中最重要的八个字

      [复制链接]
      胡萝卜 该用户已被删除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29 10:08: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文作者是上海市光明中学校长、数学特级教师穆晓炯。他回顾了自己走上三尺讲台,扎根三尺讲台的成长历程。

      这个过程中,兴趣、努力、面对挑战、抓住机遇等因素,相信不论对于教师还是家长,都会有不同的启发。

      小编看下来,最值得称道的则是“从未间断的付出努力,不在乎这些努力是否一定要有回报”的精神。其实,做任何事情最需要的不都是这种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付出吗?


      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尽相同,对于我来说,可能可以归结为“兴趣、努力、机遇、挑战”八个字。

      兴趣是首要的

      我母亲是个中学教师,也许从小耳濡目染,我对教师这个职业很有兴趣。在读小学的时候,因为成绩比较好就被老师选为助手,帮助老师批改作业,五年级一整年都由我来给同班同学上早自修课,有时还上试卷讲评课。说句玩笑话,如果按照上讲台的时间,我的教龄也许可以从小学五年级算起。

      我在高中毕业时放弃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保送名额,以高分考入了上海师范大学数学系,其实父母不赞成我做教师,上世纪80年代教师的待遇也确实很低,但我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志愿。

      在上师大,我担任过班长、系学生会副主席、分团委副书记,毕业时又放弃了留校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了做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因为我的兴趣在讲台上。

      我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在光明中学实习,毕业后也就留在光明中学工作了。正因为对教师职业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我一开始工作,便投入了百分之百的精力。

      90年代初,不少青年教师纷纷离开教师岗位从事其他职业,和我同一年分配到光明中学的五个大学毕业生,一年后跳槽走掉了三个,三年后又走掉了一个;而比我晚一年分配到光明中学的四个大学毕业生,有三个考研走了,另一个后来离开学校担任市教研员。
      也就是说,光明中学在1991、1992年连续两年招聘的9个新教师,现在还继续从事教育工作的只有2个人,而留在光明中学的只有1个人。可见, 当时中学要留住年轻人还是比较困难的。

      努力是必须的

      从事任何职业都要有兴趣才行,否则就坚持不了,或者得过且过,不会尽心尽责。但光有兴趣也是不够的,必须要付出努力。

      第一年任教,我教的是初中预备班,除了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外,我还组建了一个数学兴趣小组,当时叫做第二课堂。

      在黄浦区,光明中学是区重点,生源是排第二位的,小学毕业生凡数学竞赛得一、二、三等奖的全部进入本区的市重点中学,光明中学最多也就有几个得过鼓励奖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努力,我带的这个兴趣小组就有一名学生获得了全市一等奖,还有不少二、三等奖。这对我鼓励很大!

      第二年,我开始做班主任,带新一届预备班,除了担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外,我依然组建了一个数学兴趣小组,结果一年之后又有一名学生获得全市的一等奖,而且有一大批学生获二、三等奖。想来,也不完全是偶然了吧,我真正体会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与此同时,我在1993年的黄浦区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并代表区参加上海市的比赛,也获得了一等奖。对于只有两年预备班任教经历的我来说,确实是带来了信心。

      学校领导也非常重视和认可,给予我破格评为中学一级教师的机会。从我开始工作,到评到中级职称,只有两年半的时间,也许是创了个纪录吧!

      后来,这一届学生,我一直从预备班教到高三,在初中的两次数学竞赛中,共有9名学生获得一等奖,有30人次获得二、三等奖,团体总分名列上海市第四;在高中的全国数学联赛中,有一名获得一等奖,两名获得二等奖,三名获得三等奖,团体总分名列上海市第六。

      我所任教的班级,高考数学成绩超过市重点平均分19分,全班51位学生达到一本线,其中清华1名,复旦、上海交大14名,被法国INSA 录取的有5名(其中有2名后来获得法国政府的全额奖学金)。

      其实,我在教学中并不是仅仅关注数学竞赛,而是坚持面向大多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最初组建兴趣小组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竞赛得奖,就是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连续七年所带的班级学生中,最令我欣慰的是三个W同学。

      第一个W同学,在进校时最怕数学,通过不断的兴趣培养,初三时数学已成为他最强的学科,并在全国初中联赛中获三等奖,高中也始终成绩优良,后留学法国,强项还是数学;

      第二个W同学,进高中时不到分数线,数学也较弱,经过不断的引导点拨,他对数学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三毕业填志愿时,他提前志愿是华东师大数学系,第一志愿是东华大学应用数学专业,最终以高分录取到东华大学,他说当初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最终会选择数学;

      第三个W同学,最初也刚刚达线进入我校,通过兴趣小组的学习激发了他的数学潜力,初三时获得上海市数学竞赛一等奖,高三被保送同济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在一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担任数学教师,并且在全区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中获第一名,同时被评为优秀党员。

      机遇与挑战

      大家都知道机遇和挑战并存,机会和风险同在,但对于机遇与挑战的关系,可能大家理解得不完全一致了。

      不少人可能认为有了机遇才去接受挑战,所以带有些许功利的想法,比如有些家长让孩子去学习乐器,是因为乐器考级之后有招生的优惠政策,一旦没有特长生招生了,也就失去了学习乐器的动力。

      教师同样如此,也许在没有看到机遇的时候就不想去接受挑战。而我的观点是,只有敢于面对挑战、勇于接受挑战,才会赢得机遇。所以,我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努力与追求,从未间断过,也不在乎这些努力是否一定要有回报。

      我利用业余时间马不停蹄地参加着各种进修,从工作的第二年开始,就先后参加了黄浦区中学导师团首届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导师为刘渝英)、华东师大在职人员研究生课程班、黄浦区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上海市首届骨干教师培训班(导师为顾泠沅、张福生)、黄浦区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上海市委党校高级专家研修班、黄浦区首届“名师工作室”(顾鸿达数学教学)、首届上海市“双名”培养工程(顾鸿达数学基地)、哈佛大学“为了理解的学习”网络课程班、黄浦区第二届“名师工作室” (柴志洪教学管理)、第二届上海市“双名”培养工程(杨明华、沈黎明校长基地)、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第39期全国高中校长研修班、黄浦区教育系统校长研修班、黄浦区“十二五” 校长培训班、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硕士班等,基本上涵盖了我的全部职业生涯。

      各种进修和学习,占用了很多业余的时间,虽然有些看上去是在工作时间参加的进修,但回家后就得完成备课、批改作业等原本上班时间所要做的事情。这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值得的,但实际上收获是巨大的。专家的引领、同伴的互助,可以使得自己站在更高的平台上。

      教学任务是学校的重点工作,教学能力也是教师的看家本领。我在1993年、1998年连续两届都获得了市教委教研室主办的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的一等奖,也是全市唯一一个。

      2000年我担任了副校长,在六年中教了四届高三毕业班;2006年开始担任校长的工作,但仍然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坚持承担一个完整的班级的数学教学任务,还上了区级公开课,又带了一届高三毕业班。

      那是2008年的时候,由于原来安排上高三的教师身体欠佳,马上面临开学,再调整师资将会引起三个年级的任课教师发生很大的变动,所以我主动请缨任教高三。

      这一年确实很辛苦,既要做好学校管理工作,又要任教课时量比常规更多的高三数学,为了教学连贯和保证质量,我坚持全部自己上课、批改作业,不请帮手。

      按照规律,2008年应该是三年一轮申报特级教师的年份,但当年都在传说不再评选特级教师了,而要改为评正教授职称。也有人劝我,既然不评特级教师了,就不必在教学上再花太大的力气,应该在管理上多花点时间,写点文章搞点课题,将来可以申报特级校长。

      我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不看重名利,只关注工作实际,并且不愿放弃讲台。虽然担任校长,再带高三,压力很大,精力也要投入更多,但我还是愿意接受挑战。

      结果,2009年突然又被告知恢复评选特级教师,那这一学年的高三任课反倒是给我加分了,确实是意料之外的机遇。

      这一年,我收获了三项成果,其中最大的一项当然是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教师;第二项是被法国政府授予“金棕榈教育骑士勋章”,这实质是对学校推广法语工作的肯定,并不是我个人的成绩。第三项看似最小的,是光明中学一年一度的“十佳好人好事”评选,但却是我最看重的!

      十佳好事中有一项是我所教的高三学生提名的,在获奖辞中学生这样写道:“穆晓炯老师是我校校长,同时又是高三(5)班的数学任课老师。他上课条理清晰,做事认真负责,待人真诚耐心。作为一校之长,他非但没有一点架子,工作上还十分敬业。他常常因为校长工作而需要换课,但他每次总能神采奕奕地出现在课堂上。在他看来,开会工作可以等,但学生们的学习不能拉下,他利用周四为同学答疑,这一天也被班级里的学生称之为‘数学日’。学生常说,我们为有这样的好老师、好校长而自豪。”

      这确实很令我感动!

      作为高三任课教师,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工作,而且相比其他高三教师,显然我比他们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要少得多,但学生们非常理解和配合,最终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觉得,这份感动的获得,就是接受挑战的结果。

      在教学之余,我最大的爱好就是看戏、学戏、演戏。我在读高中的时候就酷爱京剧并学习麒派老生的演唱,大学时曾担任上海师范大学京剧社社长,现在是周信芳艺术研究会理事。2006年正式拜周信芳大师之子、麒派传人周少麟先生为师,我曾经在天蟾逸夫舞台演出过《投军别窑》《追韩信》《华容道》《四进士》《打渔杀家》等戏的片段。
      京剧讲究“台上一分钟,台下三年功”。演员要演好戏,自己就要先入戏,常常需要忘掉自我,融入剧中人物,所谓如醉如痴,这样才能感染观众。

      其实,教育也是如此,教师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课堂里也要融入所教的学科之中,这样才能感染学生。

      有了兴趣,才会有更大的动力;付出努力,才会有更深的体会;接受挑战,才会赢得更多的机遇。

      本文选自《上海教育》2015.9B刊,更多内容,请见杂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