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4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儿园里不学习,孩子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12:49: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作者:陶晓丹


      读书要不要从娃娃抓起?
      关于这个问题,社会各界已经有过很多讨论,但是爱思考、爱动手的心理学家们只拿数据说话。
      玩大的孩子更聪明?20 世纪 70 年代,德国逐步从传统的游戏型幼儿园转变为学术型的幼儿园。
      其间,德国政府资助了一个大规模的研究,比较了 50 个整天带孩子玩游戏的幼儿园和 50 个带着孩子上课学习的幼儿园,看看他们的毕业生之后几年的发展情况。
      研究者们发现,尽管刚开始那些整天上课学习的孩子显得更聪明,但是到了小学四年级之后,这个情况就翻盘了。
      学大的孩子,心理发育上可测量的各方面指标,都不如那些玩大的孩子,而在阅读、数学以及与人交往能力和情绪调整能力方面,这个差异尤其突出。
      正是这项研究扭转了德国幼儿园的改造趋势,他们重新让孩子们的幼儿园充满了游戏。
      玩大的孩子更懂得人际交往?在另外一项研究中, 研究者把一些贫困儿童放进了纯玩、半学半玩、纯学习的三种幼儿园,并且每两周对这些孩子进行一次家访,家访重点和这些孩子在幼儿园所接受的教育一样。
      这项研究最初的结果和其他的研究相似,即那些幼儿园时期就受到学术上直接指导的儿童在初期是有所获益的,但是这些优势很快就消失了。
      但是呢,这项研究的亮点就在于,它不止于此。
      研究者发现,这些孩子长到 15 岁以及 23 岁时,学业方面成绩差别并不大,但是在与人交往和情感特征方面,却显示出了很大差异。
      15 岁时,那些在纯学的幼儿园毕业的儿童,「不良行为」平均是其他两组的两倍。
      23 岁时,在幼儿园学大的人和其它两组相比:
      • 和他人的摩擦更多。
      • 出现心境障碍的可能性更高。
      • 结婚、与配偶在一起生活的人更少。
      • 更可能犯罪——事实上,在 23 岁的时候,那些在幼儿园学大的人 39% 有重罪逮捕记录,而另外两组平均为 13.5%;学大的人 19% 由于使用危险武器攻击而被传唤,其他两组这个比例为 0。
      学大和玩大的差别在哪?怎么解释这种幼儿园类型对人的长期影响呢?
      1. 行为模式的差别
      有一种可能性是,最初的学校经验为后来的行为设定了一种模式。
      玩大的孩子,在课堂上学习计划自己的活动、与他人玩游戏,在和玩伴进行协商的过程中,能够发展出责任感和「与人为善」的亲社会行为模式,这使得他们很好地适应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
      而那些在强调学习成绩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可能发展出以「成就」和「未来」为目标的行为模式,这可能会导致他们更容易与他人产生摩擦,甚至刻意地损人利己。
      2. 教养方式的差别
      研究者还怀疑,两周一次的家访在这项研究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那些在教室专注于游戏、和同伴处好关系的孩子,他们的家长有可能发展出继续强化这些价值和技能的教养方式。
      而那些学大的孩子的父母,可能在教养方式上更注重孩子的个人成就,培养出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而这在现实世界行不通。
      孩子能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关于网上对于「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想法,有人认为,倘若将人生形容为一场竞赛,「起跑线」的比喻是恰当的。
      但是,「输在起跑线」上只适合短程竞赛,例如百米赛。如果是马拉松那样的长跑,就不存在「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忧。相反,马拉松比赛赢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往往由于没有保存体力,反而「起个大早,赶了晚集」。
      这些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了另一个现象:从娃娃开始抓读书、搞学术,这种优势不仅不能持续,反而会致使孩子由于缺少早期社会化行为或者自主学习经验,形成比较狭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且除了学校环境,家庭教养方式也是影响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所以,上小学之前,就让孩子自然玩耍,在玩耍中学会社会规则吧。
      责任编辑:丁若水

      丁香园独家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来源:Pixabay.com
      参考文献:

      1. Nancy Carlsson-Paige, Geralyn Bywater McLaughlin, & Joan Wolfsheimer Almon. (2015). Reading Instruction in Kindergarten: Little to Gain and Much to Lose. Published online by the Alliance for Childhood。
      2. Linda Darling-Hammond and J. Snyder. 1992. “Curriculum Studies and the Traditions of Inquiry: The Scientific Tradition.” Edited by Philip W Jackson.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 MacMillan. pp. 41-78.
      3. R. A. Marcon, 2002. “Moving up the grades: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school model and later school success.”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 Practice 4(1).
      4. Larry J. Schweinhart and D. P. Weikart. 1997. “The High/Scope Pre- school Curriculum Comparison Study through age 23.”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12. pp. 117-143.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