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5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善用生动形象句子为作文添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23:10: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king2013 于 2014-1-7 23:11 编辑

                                  善用生动形象句子为作文添色

一篇好的作文,除了立意高远,内容丰富之外,添加些生动形象的句子,更是为作文增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显示学生作文功力,与其他平庸的作文拉开距离的关键。要让句子写得生动形象,就要恰当地使用比喻、夸张、排比、拟人等常用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就是打比方,抓住事物相似的方面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使人读后能感到亲切、明白、易懂,留下深刻印象。
        被比喻的事物(称为“本体”);②用来作比喻的事物(称为“喻体”);③“比喻词”(像、好像、仿佛等)。
A. 明喻:甲(本体)像乙(喻体)。常用的比喻词有:像、仿佛、好像、好比、象……似的、如同……一般等等。例如:(1)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2)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B. 暗喻:甲是乙或甲变成了乙。常用的比喻词有:是、变成、成为等等。例如:(1)地中海沿岸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2)一个时代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
C. 借喻:不出现本体,也不出现比喻词,直接把本体说成喻体。例如:(1)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厚障壁了。(2)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被比喻的事物和用来作比喻的事物必须是根本不同的两类事物,且必须在某一方面有非常相似的特点。
        二、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资深语文教师李老师说:“运用拟人的写法,把事物人格化,能使语言具体、形象、鲜明、生动,增强文章的语言表达力。”善用拟人这种写法,就可以将事物写得跟人一样有思想,有感情,能说话,能行动,简直和人一模一样。
        李老师举了几个例来说明:
        用描述人的词语来描写事物。如: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用人跟动物、植物对话的方式来描述事物。如:他只顾跟牛说话,冷不防旁边一头驴伸过嘴来吃簸萁里的料。完全把事物当成人来写。如:在果园里,苹果树变得神气起来了。它想:‘既然把我从树林里移到果园来,说不定是罕见的树呢。’它傲慢地看着四周一棵棵丑陋的小树桩……
        三、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夸张不等于说大话、说谎话。从数量上进行夸张。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在程度上进行夸张。如: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象半天里起了一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四、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五、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自问自答,答案在问题外)
例如:
春在哪里?春在操场上,春在教室里。
六、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问而不答,答案在问句中。)
例如:
这种病毒并不可怕。
(改反问句)难道这种病毒可怕吗?
难道刘翔不是世界冠军吗?
(改陈述句)刘翔是世界冠军。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改陈述句)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
草原人民热情好客。
(改反问句)难道草原人民不热情好客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