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导语:应该给与孩子无条件的爱吗?反对的声音大多是怕万一给了孩子“无条件的爱”,就会把孩子惯坏,要么变成熊孩子,不守规矩天天搞破坏,要么太娇生惯养,不懂事,对身边的人予取予求。所以他们认为,如果用无条件的爱给孩子构筑了一个太过美好的世界,孩子将来在社会上就没法混了。但真的是这样吗?
无条件的爱究竟是什么?
其实,这个观点曲解了“无条件的爱”的含义。其实,无条件的爱,首先是爱。既然爱孩子,就会对ta负责,而负责,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帮助孩子成长,让其有一天可以独立,即使离开自己也能融入社会,借助社会的力量生存下去。
既然成长这样重要,那么,就应当给与孩子历练的机会,既然要历练,就不可能无条件地满足。因此,无条件的爱,不等于无条件的满足。
科胡特说,不带敌意的坚决,不带诱惑的深情。也许,这就是无条件的爱与有条件的历练相遇时,所能给出的最好的答案:父母,可以拒绝孩子,但这不妨碍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爱始终是爱。
那么所谓历练,是何含义?如果成长必须经历苦痛,那么父母,有必要告诉孩子,成长的残酷,因为世界的不美好么?
其实,世界的不美好,孩子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得到。在孩子世界里的没有党同伐异、欺凌弱小、弱肉强食,不比成人世界的柔和,甚至可能比有规则的、礼让的成人世界更不美好。
孩子的世界本就残酷,当一个人面对世界的残酷时,Ta需要的是内在的力量去对抗。指望一个弱小的孩子能够从内心中生出这种力量有点勉为其难,毕竟自信是需要在成长中不断积累才能获得,因此这份力量,是从身边所有爱Ta的人的支持中获得。
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却不给ta支持,反倒板起脸来残忍对之,这就像是釜底抽薪,抽掉了生命向上生长的原动力。
也许,这就是无条件的爱的最大意义:陪伴你,给你力量。
我们要小心,自己是否不小心让孩子害怕了这个世界?
世界真的不美好么?还是,只是大人们的世界观太灰暗了?
很多人,在谈到世界残酷的时候,其前提假设是,他们都以为世界的残酷是别人造成的。事实是,残酷往往是弱者赋予强者的、不客观的标签。当我们觉得生活残酷,也许,只因我们不再是孩子,所以再也不会被当做孩子一般对待了。我们也许对这个世界存在太多偏见。
但孩子的世界观是干净的,因此,我们要小心,不要向孩子传达一种厌世的态度。
孩子的未来是无法预计的,他们应当被允许,使用自己的力量,将自己变为一个强者,像打游戏练等级一样,去挑战人生的高度,去体会这种挑战的乐趣。而不是像我们一些悲观厌世的家长一样,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明明想要做些什么却不动弹。
我们要允许,孩子的人生观,可以和我们不一样,要允许,当自己只是个普通人的时候,放手让孩子成为一个不普通的人。我们应该祝福孩子,愿他们值得世界的爱,如果他们愿意去争取。而不是在一旁,说着“担心你”,实则泼冷水。
所以,我们要如何为孩子创造一个世界?创造一个怎样的世界?
一个充满了无情的规则的、残酷的世界?
不。首先,对孩子实施残酷教育,已经在上文中否定了。那么,纯口头的描绘呢?也不。因为世界的残酷是不可能通过他人来还原的。一个从来没亲眼见过亲身经历过这些残酷的事情的孩子,不可能,凭父母一个故事几句话,能理解什么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一个没受过这些挫折的孩子,忽然听到说要面对现实、社会不公、量力而为的时候,应该会很难理解吧。
要真正明白世界运行的法则,明白人生中会遇到的痛苦,唯一的方法就是自己去亲历。只有真的痛过哭过错过悔过,才能吸取到当中的教训,才知道这些残酷的时候应该怎样去面对。口头上浅浅地劝诫,恐怕只是无用功罢了。
就算不从心理的层面上说,咱们从生理的层面上说,如果给孩子创造一个这样的世界,根据身心相互作用的原理,这会不会给孩子的生长发育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也未可知。
如果不能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了无情的规则的、残酷的世界,那么,我们就给他们创造一个有爱、有支持的世界。
因为,如果非要说,世界是残酷的,如果孩子长大了以后,也会成为像我们一样的悲观者,那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给精神状态创建一个美好的“系统还原点”——
把爱和勇气,美好的信仰和愿望,种进他们的心里。
在黑暗的时候,这些东西,会教他们看见光。
在悲伤的时候,这些东西,会教他们坚信爱。
在世界不美好的时候,这些东西,会教他们产生心愿,去改变这个世界。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需要规则,但其实规则,不必板起脸来教,也能教会?
尽管我们愿意无条件地满足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们还是需要教他们规矩。
惯常而言,家长往往错误地认为,教规矩,就一定要使孩子不愉快。
这其实未必。
尽管,使孩子不愉快,也能教会他们规则,但其实,使他们愉快,也能教会他们规则。
为什么可能?这要从规则的功用讲起。
心理咨询师李雪在她的一篇博文中提到,规则其实是为人与人之间的感受服务的。
她引用了一个小故事。故事中一个7岁的女孩子,总是不打招呼就进别人的房门,怎么教,下次还依然故我。有次李雪对她说,“你这样不敲门就进来,我会不高兴的呀!”小姑娘这才恍然大悟。而且以后也没有再犯。
她以此为例,提出观点,规则,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人与人之间的感受服务。当你把僵化的规矩讲给小孩子听,小孩子不理解,你强迫ta接受,就等于强迫ta接受你的强权。但当你把这个道理讲给小孩子听,教会小孩子将心比心,ta就懂了。
所以,教规矩,也未必要板起脸来教。与其教会孩子服从强权,做一个冷冰冰的木偶,不如教会他们做一个将心比心的柔软之人。
对我们大人来说,当我们不理解这个世界的规则时,也会感受到不情愿。但我们,却选择在不情愿的心情下,依然接受。
孩子却未必需要这样。固然,孩子可以这样,将来总有那么一天,也需要学会这样……
但,对于一个幼小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去接受,而是去学会,要尽可能地去理解他们可以理解的,而不是轻易把自己和这个世界对立起来;要用理解的态度,去投入这个世界,而不是,为了苟活于这个世界,而把自己内心的温暖冷却,去怀疑,这个世界上原本应该存在的温暖。
如果有一天,孩子必须面对“遵守规则=忽视自己的感受”,该怎么办?
我们应该告诉ta,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得失。尽管目前可能是自己吃亏,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轮流忍让,总比人与人之间轮流地互不相让要好,心存善意的社会,才会良性循环。吃亏难说不是福呢。
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我们,我们的“无条件的爱”,能够给到孩子什么?
无条件的爱是为了避免让孩子受到伤害么?
其实,孩子无论如何都可能受到伤害。无条件的爱不能保证让孩子完全不受伤。
那么,无条件的爱能做什么?
它本身,也许不能做什么,但至少,有了无条件的爱,我们会注意自己在孩子身上施加了怎么样的影响。
有人说,“没有希望怎么对抗残酷?也有人觉得,就因为残酷,才要活出希望。”或许,重要的不是父母如何看待这个世界,而是父母在产生世界观之后,对世界的态度如何。然后,如何有觉知地用自己的态度,影响孩子。当父母有无条件的爱时,不论他们具备怎样的世界观,都会做出自认为最合适、最负责的选择。
然后,父母会教会孩子,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应对这个世界的挑战。
既然无法说世界上存在唯一正确的世界观,那么,作为父母摸着良心教给孩子的这些,也足以使孩子十分受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