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说:“儿子今年13岁了,从他小时候起,每天我都很辛苦地照顾他,从饮食起居,到学习辅导、兴趣培养,都由我一手打理。可是孩子却很冷漠,对我所做的一切毫不领情,我有时抱怨他不体谅我的辛苦,他反而不耐烦地说‘是你自己愿意,又不是我让你做的。’我既生气又寒心,孩子怎么不知道感恩呢?”
我们把孩子泡在蜜罐里,对孩子有求必应,以至于孩子觉得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你们对我好是应该的,如果不能满足我的要求,你们就对不起我,我会恨你们,我要报复!”人总是这样,轻松到手的,不懂珍惜;历经苦难换来的,才知得来不易。
盐的味道远不如蜜,却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一个人若要健康成长,就必须摄入适量的盐。对孩子来说,就是要让他吃点苦,流点汗,亲身体会生活的不容易。
非得让你经历百般灾难,甚至九死一生,才能真正重视、真正领悟取来的经。从这个意义上讲,佛祖是一个懂得人性、极有智慧的好老师,值得家长们好好学习。
看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微电影。
电影开始,为了给孩子准备一个完美的圣诞节,一群大人忙得不可开交:买材料、请朋友、做圣诞树、烹饪大餐……
大人们忙得晕头转向,孩子们却倍感失落——没有人陪他们说话,没有人陪他们玩耍,没人在意他们的情绪。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有这么多事情必须去做。
直到父亲忙着把彩灯挂到屋顶时,他才注意到了女儿孤单失望的眼神。
那一瞬间,父亲恍然大悟,女儿最想要的是什么。
他们放下了手头的活计,放弃了过一个完美圣诞节的念头,圣诞树不高大有什么关系,平安夜大餐不丰盛有什么紧要……
孩子想要的圣诞,不过是父母能专心陪着他们玩耍的圣诞!
“这也不是必须的,那也不是,我只有一件事情是必须要做的,陪着你,在你身边,我的孩子。”
孩子为什么不领情?
原因之二,我们总是“己所欲,施于人”。
一只小兔子去湖边钓鱼,第一天啥也没钓到,第二天也毫无收获,第三天鱼儿从水里跳出来说:“你能不能别再用胡萝卜当诱饵?”
很多父母总是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强加给孩子,却没有想过:我给的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吗?如果你给的并不是他想要的,硬是要给他,给他造成困扰和压力,还要他听你的,他为什么要领情、要感恩呢?
怎么办?
方法之二,是从“站着教育”转变为“蹲着教育”。
一个妈妈带孩子逛商场,可是琳琅满目的商场并没有引起孩子兴趣,孩子反而显得很害怕,哭着要回家。妈妈不明白,一向爱玩的孩子怎么会不喜欢热闹的商场?
当妈妈蹲下来问孩子原因时,她突然明白了:以孩子的高度看到的商场,只有一条条不停摆动的大腿,一个个不停晃动的大包,一不小心就要被撞上,令人十分不适。
“站着教育”,是父母站在成人的视角去俯视孩子、忽略孩子;“蹲着教育”,是父母学会用平视的眼光去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大人眼里的“好”,在孩子看来,可能远不如大人认为的那样好。相反,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孩子们独特的视野,让他们源源不断地感受到由此带来的快乐。“己所欲,亦勿强加于人”,否则父母便变成了变相的野蛮人,带给孩子的,将是心灵的束缚、精神的镣铐。
与孩子多些耐心的交流
一位小学老师为了让学生了解母亲、体会母亲的恩情,布置了作文题目《母亲传》。
她先让学生事先去采访相关的人,比如妈妈、外婆、爸爸,从童年、上学、恋爱、工作、性格、爱好等各个方面去了解母亲,还教给了学生一些采访技巧。
一个月后,当她满怀期待地打开孩子们的作文时,感到五味杂陈。
一个孩子用日记的形式写道:
早上,母亲推开我的房门,对着我喊:“起床了。”
“知道了。”我答道。
“快点刷牙,洗衣脸,吃早餐。”
“哦!”
“吃完早餐,先做作业,然后才能出去玩。”
“哦。”
……
晚上,餐桌旁。
母亲问我:“作业做完了吗?”
“做完了。”
“今天少玩点电脑,早点睡。”
“哦”。
良久,听见妈妈在客厅里喊:“睡觉了!”
“知道了,妈。”我重重地关上了电脑。
这样的交流,孩子连写了五天。
这还是一个比较懂事的孩子。多数学生无话可写,觉得与母亲的生活每天都那么平淡,没什么好写的。
孩子为什么不理解父母?
原因之三,是我们把和孩子的交流,变成了对孩子的教育。
正如这位老师所指出的:“孩子不感恩,源于他对你不了解;孩子对你不了解,是因为亲子之间的交流出了问题。”
最近有个新闻,重庆巡警大队教导员方悦巡逻到达城中心广场时,遇见了正在玩耍的女儿。女儿见爸爸很辛苦,凑上水壶让爸爸喝口水,方悦却严肃地对女儿说:“快点回家写作业!”
越来越多的父母,把原本温情满满的亲子交流,变成了无数个祈使句,对孩子发号施令,孩子就算想感恩,也会被父母推得越来越远。
怎么办?
方法之三,是从“食指教育”转变为“拇指教育”。
学者张文质去澳大利亚访问,当地一位朋友对他说:“你们中国人好像不太喜欢孩子。”
张文质感到非常惊讶和疑惑,“我们现在担心的是已经过分溺爱孩子,你怎么觉得中国人不喜欢孩子呢?”
朋友解释,他观察发现,中国人对孩子的教育经常是用“食指”进行的。比如孩子犯了错误,父母就站得远远的,伸出一根手指大声斥责,显得非常粗鲁,看不出一点喜爱之情。
想要改变亲子交流的方式,父母应该少伸“食指”,多竖“拇指”,少一些指责和命令,多一些欣赏和肯定。
两位母亲带自己的儿子去打篮球。训练中,一个孩子投篮10次连进9个,他的母亲气急败坏:“那一个球为什么没进?为什么你不能做到十全十美?”
另一个孩子连投10次仅进1个,他的母亲却竖起了大拇指:“宝贝,你太棒了,刚进的那球太漂亮了,将来你一定能打进NBA。”
后来,只投进1个球的男孩果真打进了NBA,他叫迈克尔·乔丹。
1984年美国男篮夺得奥运会冠军时,乔丹冲入人群把母亲一把抱起,转了一圈又一圈,激动地说道,母亲的激励一直是他前进的动力。
每个孩子终其一生都寻求同父母的连接。成功的连接,有赖于“盐的教育”,有赖于“蹲着教育”,有赖于“拇指教育”。而“蜜的教育”“站着教育”“食指教育”,则是连接亲情的大敌。
【国际游学】2018年寒假澳洲阳光游学体验之旅招募啦~~
(点击图片可了解详情)
本文由毛毛虫整理自网络(来源:网络),分享于此,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回帖,和众多的牛爸牛妈一起交流讨论!作者和壹牛家长论坛拥有最终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违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