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799|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禁考令”让广州迎来史上最累小升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6 09:41: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教育部门不让考 学校机构偷着考 家长学生拼命考  专家:“禁考令”难从根本上解决学校之困学生之苦 家长:希望方案早日出台
  2015年,是广州小升初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理论上的“免试”元年。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取消推荐生制度,公办初中的生源绝大部分以就近入学的方式确定。公办外国语学校和民办学校可采取面谈的方式招生。然而,本应朝着“公平、均衡、透明、减负”迈出一大步的2015年小升初,却被家长们称为“史上最复杂小升初”、“史上最累小升初”——教育部门不让考,学校、机构偷着考,家长学生拼命考。
  教育专家认为,小升初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单靠“禁考令”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学校之困,家长、学生之苦。治本之策,仍是要继续下大力气推进教育均衡,调整对学校的考核评价标准。
  文/广州日报记者刘晓星
  家长苦

  妈妈辞工奋战“小升初”
  女生小亦在白云区一所省一级小学就读,成绩稳定在班级前十以内。从五年级开始,她便踏上了“小升初”之路,在某机构报读了语、数、英的“保证班”,并在每个期末前半个月报读“冲刺班”。补习班在周末上课,从8:15上到12:00。冲刺班在期末考前半个月开班,周一到周四上课,从19:00上到21:00,两周的收费为3000余元。
  “我从她五年级开始辞去了工作,专心‘陪读’,接送,一年半报读各类补习班已经花了5万多元,进账少了,花费多了,付出这么大代价,只想让她考进一所好学校。”
  在小亦班里,90%的学生参加了各类补习班。“班级里有了这么一个氛围,连孩子自己都想去补习,不让她去补习,家长会自责。别人补、你不补,连自己班上的同学都拼不过,更别说跟越秀、天河的那些学霸比了,怎么挤进名校?”小亦妈妈说,她很大程度是被环境“推着走”的。
  家长怕

  万一教育局来查就白考了
  竞相上补习班的目的,是为了能在各种“坑赛”、“秘考”、“杯赛”中脱颖而出。小亦从9月份至今,已经参加了5场考试,淼淼和她爸爸也是如此。“我们经过挑选参加了5场自我判断还算是比较有公信力的考试。春节后,我们还要参加某排位赛。这个比赛成绩很重要,很多学校都会认。”
  房先生加入了3个两千人的大Q群,大多数时候他只是潜水,在数百上千条聊天记录中,搜寻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前不久,房先生领着孩子参加了一个小升初面试大赛,很多名校校长去当了评委或者嘉宾。结果发现有不少孩子淡定自若,自信满满。“太优秀了,对答如流,肯定专门训练过。”
  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房先生一直小心翼翼,不愿意透露任何一个比赛的名称和举办方。“孩子为了这些比赛,付出了太多,这是他们的希望所在。万一说出来,教育局查处了,成绩不算数,那我们就白考了。”
  政策之变

  要么就公开了考

  要么就一律别考了
  家长樊先生:现在大人和孩子都有精疲力尽的感觉。感觉小升初比中考高考还累,中考高考考一次就完事儿了,可我们现在是没完没了地考试,考了到底有没有用还不知道。我希望要么就公开了考,要么就一律别考了,连面谈都不要有,全部电脑派位算了。面谈其实比笔试更难,我听说去年外国语学校面谈,就有学校用英语口头出了奥数题。
  先让教育均衡化

  再谈免试就近入学
  小亦妈妈:孩子在一所省一级小学读书,学习氛围很好。她去补习、去考试,是她自己的愿望。一方面是周末也想和同学们在一起,另一方面她确实很希望继续在一所好的中学读书。我认为应该先把教育均衡化落实了,再谈免试、就近入学、电脑派位。完全均衡确实很难,但起码得缩小差距,否则这种表面上的公平其实是对好学生的不公平。
  学校机构各自搞

  方案何时可出台
  家长邓先生:相比很多孩子,我家孩子还算是比较轻松的。这几个月来我们参加了几场考试,基本上确定了孩子在全市的位置,算是可以提前“下车”了。现在问题是,学校、机构各自搞。有些机构说考得好的可以推荐给学校,但政策又说不可以。家长都很迷茫。小升初的方案原本说去年12月中下旬就能出台,现在都1月底了,希望政策能尽快出台。
  取消笔试

  2014年1月
  市教育局表态:“小升初”免笔试招生将有一年过渡期,2014年仍允许民校采取笔试招生。后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到“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办、民办学校均不得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学生。公办学校不得以各类竞赛证书或考级证明作为招生入学依据”。
  2015年1月
  市教育局:对民办学校“单独或和社会培训机构联合或委托举办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培训班”等10类违规行为提出了具体处理办法;2015年公办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公办初中招生结束后,必须于当年秋季开学初两周内通过学校官方网站等渠道公布实际招生总数、就近入学生源总数、非就近入学生源总数;公办外国语学校和民办学校不得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学生,只能采取面谈形式。
  【变相应对】

  “口头”笔试
  有些家长认为,教育部门虽明令取消笔试,但实际上取消的只是笔试的“形式”。去年的外国语学校面谈,竟然有学校用英语出奥数题,要求学生用口语回答。在这种情况下,哪还敢对奥数等补习班稍有松懈。
  官方杯赛式微

  2014年5月
  省教育厅明确:公、民办学校不得以各类竞赛成绩、奖励证书或考级证明作为招生入学的依据。
  广州市提到:民办初中在招生中,如存在将奥数等学科竞赛成绩、奖励和考级证书作为报名依据,以及将各类学科竞赛成绩、“奥赛”成绩、社会艺术考级、特长评级等与招生录取挂钩,或作为加分奖励、升学依据的,将受重罚。
  停办
  黄埔区“春苗杯”
  天河区六年级语文能力赛
  广州市“小英赛”、“小语赛”
  继续
  荔湾区“张道真杯”嘉年华
  海实第三届数学文化节
  “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
  “华杯赛”(已公布的参赛单位中未见广州)
  【变相应对】

  “暗战”不断
  将竞赛成绩、“奥赛”成绩等与招生录取挂钩,“将受到重罚”。然而,有小六生家长透露,很多民校招生,只要能拿到华杯赛一定的奖项或名次,百分之百会被招录。很明显,“奥赛”成绩仍是民校或名校招生非常重要的依据。同时,各种机构和学校举办的民间杯赛如今还是层出不穷。
  取消推荐生
  1991年
  全市推广“电脑派位推荐生制度”、优等生保送、特长生制度等升学方法
  2001年
  推荐生制度因被人诟病取消
  2005年
  允许各区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实施推荐生制度
  2006年
  黄埔区率先宣布废除推荐生制度。荔湾区小升初推荐生制度规模减少一半。越秀区则实行“二次派位”制度
  2008年
  天河区宣布取消推荐生制度
  2014年
  仅剩越秀海珠荔湾保留推荐生
  2015年
  全面取消“推优生”
  【变相应对】

  “排位”泄露
  小学六年级上期末考试刚刚结束,就有消息透露出来,有些民校或名校已经拿到了某些重点小学的成绩排位表,依据的是孩子们五年级和六年级的考试成绩。只要一检索姓名,孩子的成绩立即可以调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取消了推荐生和“一派”,学校的“掐尖”仍是无法根除。
  现实之变

  制作豪华简历

  “性价比”较低
  不能笔试、只能面谈,短短的数分钟内,考官如何对学生作出全面判断呢?目前,有不少民校已“抢闸”发布了招生信息,要求学生在报名时提交入学申请材料,由此,在不少家长眼中,简历成为制胜“法宝”之一。有家长为孩子制作了100多页的简历,有一半是用铜版纸,一份的成本就高达200余元。制作十本八本“广撒网”,“烧钱”程度可想而知。有家长抱怨:“找工作都没那么费劲。”大家争相“晒奖”,除了语数英,还有艺术、体育、科技。甚至有家长报料,有人上网买证书,。
  事实上,制作豪华简历是一项“性价比”较低的投入。某知名民校负责人透露,少则两三百份,多则六七百份的简历,不可能逐一去看。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对于公校和民校来说,只要跟某些知名小学关系好,想看学生成绩排名并非难事。“要到小学五、六年级期末考试的成绩排位表,相对来说,公校要成绩比民校更容易。”
  机构卖力鼓吹

  民间杯赛升温
  在市、区官方杯赛陆续取消的情况下,不少家长把宝押在民间杯赛上。然而,民间杯赛市场混乱,公正性备受质疑。“有些杯赛要求学员才能参加,可这些教育机构的学费动辄一两万。”刘先生抱怨道。家长林先生则透露,孩子早前参加了“某某杯”,该杯赛号称为公校做推荐、为民校物色优秀生。但初赛后,教育机构的人打电话来说孩子虽然成绩能进入复赛,但不够理想,建议报班。“最终能从中得到好处的,大概只有他们的学员吧。”
  除了机构举办的杯赛,还有各种秘考、坑考,小道消息满天飞,真伪难辨。家长们在各种小升初群和论坛上搜罗信息,互通有无。有多所民校举行了“名校行”,有家长在“行”了十多个学校后精疲力尽,再有名校行消息,先问“有没有考试,没考试就不去了”。一些学校小动作不断,守规矩的学校按捺不住了。有公校校长对记者说:“你们该呼吁让教育局管管。”
  取消“推荐生”

  “次牛娃”最吃亏
  推荐生制度,其实质是让部分名公校优先招收尖子生,以越秀区为例,以往可以先考民校和外国语学校,再参加区内初中的择校考,最后是参加“一派”进入省一级中学。取消一派后,成绩好的学生便少了一份保障,多了一份不确定性,家长们对民校和外国语学校,更显得志在必得。“没有了统一的招生考试,每个学校都在搞自己的评价体系,每个学校的标准都不一样,这个学校看重数学、那个学校看重英语,这边要考百科常识、那边要看情商,我们准备起来根本无所适从。牛娃们每个学校都去试、每个坑都去占着。”房先生说。也有不少家长认为,牛娃到哪都吃香,取消推荐生,受影响最大的是次牛娃。“没推荐了,只能都往其他区的民校挤了。”一名家长说。因为生多坑少,有家长呼吁已经占上坑的牛娃“下车”,为其他孩子留一条“活路”:“只有下车的孩子越来越多,车上的孩子才相对轻松备考,不然很多考位都会白白浪费。”
  建议

  面谈应建立

  清晰的标准
  “明令”之下,“暗考”登场,今年为了小升初,孩子之间竞争之激烈、考试之频繁,比起往年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一众教育工作者看来,归根结底还是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不丰富。事实上,近年来,广州教育部门在学区建设、教师流动和城乡教育资源均衡等方面作出了诸多努力,将于2016年实施的中考“指标到校”亦有望逐渐改变小升初“择民校热”。但这些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短期内教育部门和学校最应该做的,是建立面试录取的清晰标准。“在我国,公众普遍认为笔试比较公正,因为有刚性的考试分数做标准,而面试不公正,是因为有不确定的主观因素。其实,面试考察也可以有清晰标准,向公众公开后,公正性照样可以得到认可。”
  熊丙奇举例,在美国,名校进行招生,通常有16项指标评价申请者,其中就包括统一测试成绩、中学学业成绩、大学面试考察、学生特长、老师推荐、家庭因素等,学校会根据自身办学的定位对不同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以此综合评价学生。清晰的评价体系,既传递学校的办学特点、对学生的要求,又有利于监督,值得我们小升初面试招生评价借鉴。
  “从笔试到面试,其价值不在于少了一次笔试,而在于打破单一的分数评价标准,建立多元评价标准,如果对此没有清晰的认识,面试招生必然会走入误区。结果会是,政府部门强推面试做法,但操作过程中却经不起检验,最终又回到笔试的老路上。”
  建议

  教育部门尽快

  出台招生指引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小学联合会会长吴颖民认为,从短期来讲,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尽快出台招生指引,而不是太多刚性的规定。“《民办教育促进法》明文规定,民办学校有自己选择招生方式的权力,但是现在教育部说,免试入学同样适用于民办学校,这就复杂了。”

吴颖民说,公办学校是政府分配教育资源。民办学校学生自己招、经费自己筹。优秀的民校希望招到比较满意的学生,这个愿望很正常,很合理。“从家长的角度来看,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了,甚至不切实际。很多孩子到处考试,并非是他们自己的愿望。”吴颖民说,如果就近入学的学校与孩子的能力是匹配的,没有必要非要去挤好的民办学校。“如果孩子能力达不到,在好学校里成为后进生,自信心没有了,知识结构也被打乱了,还可能出现心理问题。”
  评价标准应从看重“绝对高度”转为“进步幅度”
  从长远来看,吴颖民认为,首先,政府要继续下大力气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加强宣传和引导。“我们有很多并不那么出名的学校,其实是很好的学校,因为没有得到有效宣传,老百姓不了解,以为学校不怎么样。但这些身边的好学校,是在很认真地做教育,很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吴颖民说,教育部门有义务对这些“非名校”好学校进行卓有成效的宣传。
  同时,对于学校的评价标准也应该改革。“应该是以进步的幅度评价学校。如果一所学校,学生在入学的时候是60分,毕业时是90分,你能说这样的学校比不上那些将学生从90分调教到100分的学校么?”

评分

参与人数 1牛币 +20 收起 理由
成外龙爸 + 2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1-26 15:37:58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孩子真累!家长也不轻松!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树叶 该用户已被删除
地板
发表于 2015-1-26 15:41:34 | 只看该作者
家长如何能轻松,公平能公平吗?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1-26 16:47:25 | 只看该作者
幸好孩子已走过了小升初,想起都累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1-27 13:14:5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跟成都一样嗦
来自: 微社区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