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女女:
走过小学六年,不知不觉你已经长得几乎和妈妈一样高了。分别近1年了,妈妈每天、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着你。和爸爸的音频中,不停地询问你有没有再长高一点点,一点点!总是换来爸爸不屑的取笑!小升初的期盼已经过去,你通过你的努力证明了自己,为自己第一阶段的人生目标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可人生之中又充满着无数的目标,无数的诱惑,无数的未知。那么,我们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自己吗!我们会因为驻足于路上的风景而停滞不前吗!我们会为了人生的目标而错失路上的风景吗!所以,妈妈将思念化作文字,想和你聊一聊关于幸福和人生的意义。希望你能对你有所启发,在人生的路上懂得倾听你自己的内心。
今天要和你讨论的这个话题,似乎太大了!提起笔却怎么也落不下去,可妈妈仍然很想和你聊一聊这个话题,但我知道,今天我们聊的这个话题可能“无解”……
人生是一个短暂而又漫长的过程。怎么说呢!当我们遥望未来,在向心中那个或明晰或模糊的目标迈进的时候,似乎人生是漫长的;而当我们蓦然回头,回首往事的时候,又会发现人生如此短暂,几秒,几十秒或者几分钟……即从我们的脑海中掠过。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其本质即是“人,为什么要活着!”
人活着,是一种状态,而这种状态因人而异,有的人为了生存而活着,而有的人是为了享受生活而活着。
生存:只要你还活着,你还存在,你就在生存;
生活: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是比生存更高层面的一种状态。
按照以上词典的解释,我们生活在一个颇为幸福的年代,不用为温饱而费尽心机,也未曾受到过生存攸关的威胁,似乎,每个人都是在为生活而奋斗,而不是在为了生存而挣扎!
真的是这样吗?
我想,即使一个人锦衣玉食,如果他/她没有思考过人生的意义,不知道何为幸福,那他/她也就不能被理解为“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吧!那他/她仍然仅仅是处于生存的状态。因此,我认为,生存是人的一种动物本能的状态,生活是一种可以为人的状态,而个中差异就在于对人生意义的追寻和思考!这也是妈妈想和你讨论这个话题的初衷。当你开始思考“人,为什么要活着!”这个话题的时候,你就已经进入了第二个层次的状态。
因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是及其私己的事情,而妈妈今天和你提起这个话题,仅仅是希望有一天,你能进入对这个话题的思考状态;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会随着你阅历的增长而不断调整;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可能你穷其一生才最终明白;因此,一开始,妈妈就说,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有可能“无解”,我只希望,你始终不要忘记行走在“求解”的路上。
接下来妈妈要和你讨论的,是妈妈对人生的理解,它是妈妈的解题过程,不是你的,我也不要求是你的,我希望你自己思考,用你自己的方式过一生!
“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在这句话中有两个关键词:幸福、存在。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种内心的体验。因此幸福的获得与一个人的内心感受能力成正比。当我们攀上高峰,面对一览无余地河流山川,内心的激动呼之欲出,那一刻,我们感受到幸福!当我们驻足海边,面对逐渐西沉的夕阳,领受绚丽的天空由红变紫,再由紫变蓝,当最后一抹光线消退,暗蓝的天空衬托一轮明月,将静怡的光洒向平静的海面,那一刻,我们感受到幸福!当我轻抚你的秀发,当我的脸贴近你的小脸,当我拥抱你小小的身体,那一刻,我感受到幸福!当……那许多许多的时刻,我们均能感受到幸福,而且这种幸福的感受,不是仅仅停留在当时,而是内化在我们的生命当中。不同的人对幸福的感受不一样,如果你没有感受能力,当幸福降临,你也会与之形同陌路。
什么是存在!存在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人活于世,并不等于存在,当你没有和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事,任何一个物发生关系,你之于世界是不存在的。就好像,你对人说了一句话,而对方并没有听或者听见,你所说的话就等于没有说,就只能归于虚无而不存在,因此,存在必然是关联事物两者或多者之间所产生的互作用的显现。
当清晨的第一抹阳光,轻轻抚上你的脸颊,你拥抱着它的温度与明媚,那么,阳光于你,是存在;
当你在试验盘中放上豆子,仔细地覆盖上撕破许多小孔的湿巾,而豆芽在你的注目下争先恐后地发出嫩芽,那么,你之于豆芽,是存在。
当夜晚,妈妈轻吻你并与你互道晚安,你在妈妈Sweet dream的祝福中沉入梦乡,那么,妈妈之于你,是存在;
当你的小伙伴兴高采烈地告诉你她作文大赛得了奖,而收到你真诚的祝贺,那么,你之于你的小伙伴,是存在。
当你面临人生的选择,猛然想起恩师的一句话,让你不再犹疑不决,那么,恩师之于你,是存在;
当你的朋友遭遇不幸,而你始终不离不弃站在她身边,并让她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那么,你之于你的朋友,是存在。
当你读到一本好书,嬉笑怒骂皆本色,那么,作者之于你,是存在;
当你捐出你的零花钱,远在他乡的孩子们吃上免费的午餐,那么,你之于孩子们,是存在。
当新闻记者探寻真相,为弱势群体呐喊呼号的时候,新闻记者之于社会公义,是存在;
当人类学研究者,将即将消逝的文化记录、整理、保存的时候,研究者之于人类文化,是存在;
……
存在是火,温暖人们的内心;存在是光,照亮某一个角落;存在是灯塔,指引人们前行的路。To be a better me. 是一句很励志的话,但我觉得,对人生思考的重点不是是否做得更好,而是“做怎样的自己!”一个人的光芒能照亮多大的范围,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小可以相对于他身边的人,为所爱的人而“存在”,同时感受到爱他的人的“存在”;大可以改变一个群体,一个国家的命运,可以成为一个相对永恒的“存在”。但这与对幸福的感受无关。对幸福的感受,取决于你对幸福的理解和对幸福的感受能力。因此,妈妈把“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改了一改:“因存在而感受到幸福”!这是妈妈所理解的人生意义。
写到这里,妈妈有一些惶恐!人生太多可能性了,而命运多舛又岂是人力可违。对幸福的感受能力有多强,就会以同样的强度去感受到痛苦!
还记得《爱德华的奇妙之旅》吗?在你5岁多的时候,妈妈在你睡觉前给你读过的故事中的一个。读这个故事的时候,妈妈一直忍不住流泪,你不解地问我,妈妈为什么哭!我回答说:“妈妈是被感动得流泪的”。对于5岁的你,可能太茫然了,感动是什么!感动为什么要哭!所以,我没有再作更多的解释和解读。那是一个关于爱与被爱,一个关于人生的故事。是时候可以和你聊一聊这个故事了。
故事情节我不再叙述了,如果你忘了,可以自己再去看一看。我们要聊的,是故事中的三个人物和三种不同对待生活的方式:
内莉,那个曾经失去儿子的老奶奶,对待生活中的苦楚,她选择了永远的怀念,但是却永远无法治愈自己内心的伤痛!这也是她女儿要扔掉爱德华的原因。
杰克,只在故事中出现过两次,借了布克的爱德华,倾述内心的思念。还有很多和杰克一样在故事中没有提到名字的流浪汉,我们无从知道在他们的生活中经历过什么,使他们抛下自己深爱的人,选择逃避。而逃避仅仅是对情感的暂时关闭,并不是真正的治愈。当他们向爱德华倾述的时候,曾经的伤痛,汹涌而来。
布赖斯,那个总是流着鼻涕的小男孩。在故事中,他表现了两种爱的方式:一种是布赖斯对妹妹萨拉·鲁思的爱,付诸行动的爱:温柔,关怀,照顾,想尽一切办法让妹妹短暂的生命能够拥有快乐!一种是对爱德华的爱,最无私的爱:为了治愈爱德华,他选择了放弃对爱德华的所有权,哪怕爱德华是他唯一的谋生手段,是他唯一的依靠。
不同人物对待生活的不同方式,我们无权评判,我们有权利做的,仅仅是选择自己对待生活的方式,对待人生的态度。
接下来我要说到爱德华这个主角。故事中,爱德华几乎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心灵之旅。他孤傲、自私、冷漠,缺乏对爱的感受能力,当然也就谈不上感受幸福。如果没有后面的故事,爱德华就是一只仅仅是活着的小兔子,他的人生没有意义。在内莉那里,他开始感受到被爱,开始学会倾听,开始理解爱;在布克那里,他感受到爱的乐趣,和相互的陪伴与依赖;在布赖斯那里,他体会到了最深沉的爱,同时也学会了爱,他开始深爱萨拉;然而,命运一次又一次地作弄他,让他学会爱与被爱,又一次次地失去,“爱德华纳闷,有多少次了,他分别的时候都没有机会说再见!”。对拥有翅膀的幻想,是爱德华对命运的抗争。但是,这个抗争于事无补,因此他发出了痛苦的呐喊:“看着我!你的愿望实现了,我学着如何去爱。那是一次可怕的旅程。我被打碎了,我的心被打碎了。救救我!”
当爱德华看着布赖斯离开玩具娃娃修理店的背影,修理店的门在布赖斯身后关上的那一刹那,爱德华绝望了,关闭了自己的心扉。似乎,故事又回到了原点,爱德华再一次失去了爱与被爱的能力!
这就是妈妈的惶恐所在了:有多强的爱的感受能力,就会有多强的感受痛苦的能力!作为妈妈的我,多么希望你这一生都只有幸福没有痛苦。但是,如果痛苦真的降临,请不要用:“不会爱,就不会被伤害!”来麻痹自己,因为,你一定不要忘了前行在思考人生意义的路上。
以下是古董娃娃对爱德华说的两句话,谨以此寄托妈妈对你人生态度的期望:
“如果你不打算爱或被爱,那么整个生命之旅都是毫无意义的。”
“你必须满怀希望。你必须知道谁会爱你,你下一个会爱谁。”
爱你的妈妈
2015.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