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文/田国秀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少年儿童问题研究专家
成功爸爸碰上糟心女儿
站在对面的张先生,高大,挺拔,一副功成名就的样子。穿着与气质很是得体,握手、寒暄、让座,令人舒服,绝对的事业成功男。落座后的张先生很快转换为另一副样子,眉头紧锁,心事重重,像一个被揉搓后又扔在地上的纸团,极力伸展着,但无计可施。
张先生的女儿叫小雪,15岁,即将参加中考。两周前,在班主任和妻子的极力要求下,张先生参加了小雪的家长会,会上的信息及会后与班主任的交流,令张先生五雷轰顶般的震惊。小雪的学业成绩极差,初三以来的历次重要考试,都是年级倒数。“你家女儿考上高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本校也不会接着这么差的学生。你们做家长的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别等考完以后再来找学校。好在还有几个月的复习时间,家长提前想办法吧。”这是班主任的原话。
张先生完全不敢相信老师的话,他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女儿为什么成了这个样子。不学习。追求穿着,每天为在校服里穿哪件衣服翻箱倒柜,迟迟下不了楼,妈妈在楼下着了车等,左一遍又一遍地打电话催,小雪就是下不来,母女俩天天大吵一场。老师说,小雪一直交着男朋友,换得还很勤,经常见不同的男生在学校门口等她,为此,小雪妈妈早晨送,下午接,不让她有机会接触校外男生。张先生困惑极了,小学期间的女儿可不是这样的,极为优秀,获得的奖状贴满家里一面墙。四岁开始学游泳,曾获得过市级小学生游泳比赛冠军。人长得漂亮,身材也好,张先生一直以自己的女儿为荣。
放寒假后,母亲加强了对小雪的看管,坚决不允许她出门。每天上午请一门家教上门辅导,下午巩固复习。家教来了,小雪无精打采,似睡非醒。家教走后,小雪将自己锁在屋里,不许妈妈进。妈妈总想进到屋里看小雪是不是在学习,尝试多种方法,小雪就是不开门。妈妈急了,在门外大喊大叫。小雪拉开门,一杯茶水泼在妈妈的脸上。母女俩打在一起。小雪边打边嚷:“你成天看着我干嘛啊!你有本事看着我爸去!”
纸里包不住火
一句大喊惊醒了妻子,妻子给张先生打电话,跟他说:“这孩子不是我一个人的,我没能耐,我管不了,我替你尽最后一晚上的责任。明天一早我就从家里搬出去,你的女儿,你也该尽责了。你看着办。”张先生当晚赶回了家,三个人吵了一晚上,家里乱成一锅粥。第二天,张先生急急火火来见我。
“你平时不在家里住吗?”
“不在家里住。”
“你们夫妻分居了?”
“没有,公司事情太多,离不开。”
“白天离不开,晚上也离不开吗?”
“是啊。”
“听介绍人说,你是公司老总,手下管着几千人,还需要你当老总的自己值夜班啊?”
“那倒不是。”
“你有多久不在家里住了?”
“好几年了。”
“一直都因为工作忙?”
“我们夫妻有分工的,我负责挣钱,她负责管孩子。我每月给她俩两万元,几乎两年就换一辆新车,对她俩绝对够意思。”
“听得出,你是一位有本事的男人。可是,你也需要关怀啊,天天在外面忙,也需要妻子女儿的温暖啊!”
“额……那什么……,我们还是谈我女儿吧。”
第一次见面,话题就此打住了。之后的见面我了解到,张先生事业起飞大约是在小雪五年级的时候,很快他就让妻子辞职了。他在外面应酬,妻子管孩子,起初挺和谐。一两年后,张先生就有了婚外情,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妻子很快就发觉了,一开始,两个人也吵过,闹过,无济于事。慢慢的,妻子就不了了之了。两个人达成的默契是瞒着小雪,不离婚,等几年再说。
孩子是骗不了的
爸爸是女儿的梦中“情人”。爸爸是女儿第一个接触的异性,女儿在观察爸爸,与爸爸相处的过程中学习并尝试异性交往。同时通过观察体验父母交往,模仿、理解更复杂的异性交往。张先生长期不回家,导致小雪与异性交往的落空,过早结交男友,既是对异性好奇的填补,也是对父亲的报复。
报复父亲源于渴望父爱。女儿成长过程中,父爱是不可或缺的。小雪长期见不到父亲,凭直觉感到父亲将爱给了别的女人,一方面替母亲抱不平,一方面为自己委屈并伤感,继而转化成愤怒乃至攻击。原本攻击是指向父亲的,但父亲的逃避、躲闪,令小雪情绪激化,将攻击矛头转向母亲,指责母亲无能,嫌弃母亲窝囊,母亲在小雪心中的地位大打折扣。现实表现就是把母亲的话当耳旁风,抵抗母亲管教,乃至与母亲公然对抗。
牺牲自己挽救家庭。攻击父亲,找不到机会,激怒母亲,效果寥寥,小雪自己挺身而出了。通过放弃自己,放弃自己的学业,放弃自己的前途,向父亲发出最后通牒。中国文化里,养儿防老,光宗耀祖的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的,当孩子出问题,影响到整个家族的声誉与未来时,有可能引起更大范围的动荡和搅扰,失足的父母有可能“回心转意”,有可能回归家庭。
孩子成为替罪羊。小雪以放弃学业,牺牲前途为代价,换取父亲的回心转意,唤回父爱,损失是巨大的。帮助小雪回归学业,督促她重新安心学习,找回原有的成长状态,顺利考取高中,驶入正轨,也是需要时间的。
家庭稳固,亲情绵绵,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维生素”,任何旁人都替代不了。夫妻反目,父母失足,承担代价的往往是孩子,其实,孩子不应成为替罪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