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作者 | 王极盛
来源 | 《孩子上高三家长怎么办
每个孩子都有心理问题
帮助孩子调整心态,是因为孩子的心理经常会出现问题。
心理问题人人有之,无论是成年人还是中学生都会有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就像头疼感冒一样,哪个人一生没有感冒过,哪个人一生没有心理问题?因此我们家长不要把心理问题看得像洪水猛兽一样可怕,看成是不可救治的。
心理问题如果长期存在不加以解决,小问题可以养成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对孩子学习和生活造成更大的危害。就像头疼感冒一样,如果一个人经常感冒,又不治疗也不防范,就有可能养成大病;而且经常感冒,免疫力下降,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
不过从目前中国的情况来看,多数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很重视,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较忽视。应该说有相当多的家长不知道什么叫心理健康,认为孩子只要能吃能睡、少感冒少生病就是健康。其实并非如此,人们的健康是由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部分来组成的,一个人如果只有身体健康,心理却不健康,就不算是一个健康的人。
希望家长不要把孩子的心理问题看得过于严重,但也要重视孩子的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还会影响孩子的高考。
家长的心理问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
一般说来,家长的身体健康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影响不大,比如说一个家长有胃病,孩子不一定有胃病,家长腰疼,不一定孩子也腰疼。可是心理健康就不一样了,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通过暗示、模仿、感染的心理机制,影响孩子。
我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确实如此,孩子的不少心理问题确实是来源于父母的暗示,受父母的感染,或者在不经意间模仿父母而来的。心理问题是后天的,受环境的因素影响很大。家长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孩子最容易受到家长的影响。
例如,一个女孩一遇到困难,一遇到难题就愁眉苦脸,甚至掉眼泪。她的妈妈就是这样,有点什么困难就唉声叹气、掉眼泪。其实她妈妈这就是有心理问题,女儿跟妈妈在一起时间久了,也患有跟妈妈一样的心理问题了,是从妈妈那里感染模仿而来的。
有个高中二年级的学生,脾气很暴躁,无论对谁,甚至和他的妈妈说着话就翻脸。他经常在爸爸的身边,他爸爸的言行就逐渐对他产生了感染。
因此,我在这里强调,想要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首先要心理健康。家长一方面要预防自己出现心理问题,另一方面要把自己已有的心理问题尽量改正,尽量解决。
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影响学习成绩与高考成绩的关键因素。有很多家长跟我讲:王老师,我孩子挺用功的,起早贪黑,我没看见他玩,也没看见他看电视,整天坐在桌子前不停地写、不停地看,可他的成绩就是上不去,我原来认为这孩子是不是有女朋友了?可是观察了一段时间,也没有女孩子给他打电话,他也很少给别人打电话,有电话也都是同学之间学习的事情,这孩子也不上网,学习很自觉,就是成绩上不去,我真不明白,王老师,难道这孩子就是笨?可是我觉得他也不笨,办什么事都很明白很认真,成绩怎么就是上不去呢?
我问他妈妈:你看他坐在那里都写什么,看什么?他妈妈说:这孩子就是有点磨蹭,同一道题他翻来覆去地做,写了好几张纸还不行。他不放心,明明知道已经做对了,但就是不能控制,就是想再做,做了一两遍不放心,就做了三四遍。
我说:这孩子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叫做强迫现象。什么叫强迫现象呢?不该想的总是想,不该做的总是做,还控制不住自己。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过于严格,采取了一些不适当的方法促使孩子形成了强迫现象,比如,有的老师规定学生要错一罚十,错过一道题,要连做十遍。
我儿子上小学的时候,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有一天我看他在写英语单词,很简单的词他翻来覆去地写,我问他。他说:学校里考试,写错了的单词,老师罚我们回家每个单词写多少遍。
我们家长有的也采取这种方法,错一罚十,你错了一道题,好,我不让你玩,你再给我做十道或是再做十遍,我让你长长记性,看你以后再马虎。
这样的惩罚性教育方式,导致了孩子心理上出现畸变,再加上有些孩子性格比较内向,对自己又求全责备,想追求高分数,在这些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就有可能使孩子形成强迫现象。
孩子出现了强迫现象,他一道题做五遍,人家一道题做一遍,这效率差好几倍。而且不只是做五遍的问题,做的遍数多了,越做自己心里越烦,不做心里还难过,自己又控制不住。你想想,孩子在这种状态下能提高学习成绩吗?
当然孩子的心理问题还不仅是这些,我只是举这样一个例子。可见心理问题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高考中,心理问题同样也是影响成绩的一个关键性原因,什么叫发挥不好?发挥不好主要就是心理问题,平时能达到的成绩,高考时达不到了;常见的考试心理问题很多,最主要的是高度紧张、高度恐惧,所谓的考试焦虑,脑袋蒙了,一看到卷子脑袋里一片空白,一片空白还能答出题来吗?极个别的人甚至晕过去了,怯场了。
每年高考都有这种现象发生。有一个考生平时成绩很好,可他连续四年高考,一到考试就不行,什么毛病?一到高考拿起笔来手就发抖,只是一个劲地想写点,什么也写不出来,答不到出题者想要的答案自然不得分,连考四年都考不成,平时在学校考试一点问题都没有,手也不发抖,写得很流畅。这就是高度心理恐惧导致书写痉挛,只能用笔点敲着试卷,想写也写不出来。
我们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都很重视孩子的高考,但是落实首先要重视孩子的心理问题,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问题。要明确认识到心理问题是影响孩子平时成绩、影响高考的关键因素。
心理问题自我调节解决
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一般心理问题,都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获得解决。实际上我们在生活中会经常发生心理问题,大多数也是通过自我调节来解决的。
我认为家长没有必要在孩子有一点心理问题时就紧张得不得了,带着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解决的是心理疾病,一般的心理问题是正常范围内出现的问题,通常没有必要去找心理医生。
有一年,有的家长看到媒体上宣传考试焦虑对考试的危害,不少家长问孩子:你紧张不紧张?孩子说紧张。走,咱们去看心理医生吧。
其实高考前孩子有点紧张反而有时会促进警觉性,提高和帮助孩子潜力的发挥。高考前如果疲疲沓沓,无所谓,麻木不仁,吊儿郎当,那是没进入状态,没有一定的紧张度怎么能保证正常发挥呢?就像百米赛跑一样,都喊预备了别人都蹲下去了,准备往前冲了,你说不紧张、无所谓,你还在那站着,等枪一响,你能冲出去吗?
其实考试焦虑指的是高度紧张、高度恐惧,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坐立不安,六神无主。不是说有点紧张或者有点心慌就算是考试焦虑。如果是有点紧张家长就带着去看心理医生,结果到了医生那里,人多排队很长,相互交流,你怎么紧张,我怎么紧张,相互暗示,相互感染,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在那种气氛下使孩子体验到考试焦虑了。
我强调孩子的心理问题自己解决,不等于说我们放弃积极地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自我调节,首先我们要看孩子有没有心理问题,怎么样帮助解决。无论用什么方法,我觉得前提条件是让孩子把闷在心里的话说出来,这是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第一点,如果有事总是闷在肚子里不说,越憋越闷,心理问题越严重,解决起来就会比较困难。所以,家长以平等的身份,尊重孩子,经常和孩子交流是很重要的;不要搞得很严肃,我是你爸爸,你就得听我的。孩子看爸爸的眼色办事,爸爸一严肃孩子就不敢讲话,在那样的家庭气氛下,孩子很难会有一个开朗、活泼的个性。
调节心态贯穿在一生
高考时孩子的心理问题可能多一些,严重一些,这时更要帮助孩子调节好心态。
但孩子的心理问题不是高考时才有的,很多心理问题过去就有,只不过高考时又出现了而已。所以家长帮助孩子调节心态是贯穿在孩子一生中的。
小孩子的心理问题比较少,他什么事都不懂,也没有面子的问题,自我冲突很少,所以心理问题相对来说比较少。我曾经看过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是个小男孩,放学后憋不住尿了,站在大街上就尿了起来。如果是一个十几岁的男孩无论如何也不会在大街上尿,他有羞耻感,六七岁的就无所谓。
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将面临着升学问题,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可能心理问题就会多起来。
到了中学特别是初二以后,进入了青春期,又面临着中考等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越来越重的学习负担,心理问题可能也会多一些;到了高中,特别是到了高二下学期和高三,高考摆在了面前,这是一个很重大的社会刺激因子,学生的心理问题也会多起来,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同样,进入了大学也会有心理问题,大学有大学的环境,会产生新的心理问题。
人的一生当中就是在防止与克服心理问题过程中度过的,家长千万不要认为一次解决心理问题就一劳永逸了。既然不能一次解决,那就要求家长在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经验,让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逐渐提高,能适应各种环境,而且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能面对现实采取有效对应措施,较快较顺利地度过困难时期,尽早取得与社会、与人、与环境的心理平衡。
家长在帮助孩子调节心态的过程中,要逐渐使孩子学会独立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不要产生依赖心理,事事依赖父母,这本身其实就是一种心理不够健全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