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5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徐向东:没有升学率学校没明天,只讲升学率学生没未来!

      [复制链接]
      胡萝卜 该用户已被删除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14 09:32: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作者 | 王厥轩
      来源 | 上海教育

      采访徐向东,很有意思。

      我是上午9点到的学校,他不让我进他的办公室,而是先带我到校园兜一圈。

      一个阅报栏里张贴着海报,通告下午2点有一位大学教授要做讲座,取名“仰晖讲坛”。他又带我看了实验中心,一个楼层一个楼层地看,边看边聊,如数家珍。

      操场上,学生们龙腾虎跃,生气勃勃。我行走在校园里,一批一批的学生唤我:“老师好!”我不停地点头,向学生致意。我内心想,上海交大附中真的很有生机。

      在办公室坐定,向东给我介绍简历。

      他,1965年生,新疆人。1982年,他17岁时考进北京理工大学,学的是汽车发动机专业。1986年毕业后分配到新疆工学院,在机械系汽车教研室工作,教了6年。1992年考进上海交大研究生,读的是动力机械系。1995年毕业留校,先任电工信息学院团委书记,后升为该学院学生党总支书记。1999年4月来到上海交大附中担任副校长,2002年,主持行政工作,2003年扶正。

      话题转到了向东和学校。他是北方人,讲话快人快语,直来直去,不掩饰。他说:“上海交大附中的文化特点是‘大气却不张扬,厚重却不逼人,谦和却不乏创新’,在我的性格中,就有着这么几个特点:大气、厚重、谦和、创新。”

      向东述说着对上海交大附中的热爱。他说:“学校的办学理念是‘思源致远,创生卓越’,我把它化为自己的终身理想。学校诞生于1954年,今年刚好一个甲子。学校的前身是工农速成中学,其校园精神是‘求实、求高、求新’,我们要好好继承这个传统。上海交大附中的办学策略是‘依托交大,内实外名’,今天更要好好发扬光大。上海交通大学是传统的著名工科学校。学工程的人一直在追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只能这样吗?还可以改变吗?这种思维,一直在追寻和探索事物的本质,一直想改变现状,这是一种创新思维。”

      我问:“你刚才讲话的意思是,上海交大附中的办学理念、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与你的性格特点、学工程的身份是契合的, 是这样吗?”

      “是的,倘若我到复旦附中去当校长,很可能做不好。只有上海交大附中适合我。”向东说。

      看着我面前这位才49岁的名校校长,我想:他是带着使命感来的。他一直用来自高校的眼光,审视着高校与中学的种种差异,做着一一对比。他胸怀追求与憧憬,一直想对现行的中学做些改变。

      让学生监督教学,课堂才和谐

      话题从向东转到了学校,谈起工作从哪儿着手。

      他说:“上海人都知道四大名校,上海中学、华东师大二附中、复旦附中、上海交大附中。我2001年10月当校长时,上海交大附中滑坡厉害,不要说上海的四大名校排不上,在杨浦区排名都不靠前。”

      我问:“一所名牌中学的工作纷繁芜杂,千头万绪,你从哪儿抓起呢?”

      他说:“我抓课堂,先从课堂教学常规抓起。我想了个办法, 让学生在课堂上监督老师。你想,在课堂上,谁天天听课?是学生。学生在课堂里评价老师,最有发言权。当时我年轻,才36岁, 在许多老教师面前,我没有话语权。一些老教师,特别是50岁朝上的老教师,教学行为已定型,他想怎么上就怎么上。我有自知之明,倘若我说你哪方面做得不够,他一定要和你理论,但学生评价说你教师不行,教师不敢理论。如果学生要给教师打分,哪个教师再敢体罚,哪个教师再敢不好好批改作业?!”

      我笑了,说:“你这是挑动学生挑战老师,你要做好失败的准备。”他也笑了,说:“对这一点,我很清醒。干得成就干,干不成就回交大。做任何改革,都要有破釜沉舟的魄力和勇气。”

      向东给我细细介绍这个方法。他搞了一张《教师教学评估调查表》,分为2001年版和2011年版。在2001年版中,评估表提出了20项,如教学态度、备课认真程度、授课是否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程度、教学中是否面向全体学生等等。

      我问:“课堂教学中你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向东说:“市教研室在课程方案中提出了‘三维目标’,到了学校,必须分解成许多条目,这样才能执行下来。比如,我们提出,教学中落实基础知识的程度、教学中怎样渗透研究性学习、教学中怎样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方法指导、学科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德育等等。”

      我问:“这十多年试下来的情况怎样?”

      向东说:“2001 年学生给教师打的平均分才79分,刚合格。以后每年都上升,到了2014年,语文平均分98.1,数学97.3,英语97.3,高一年级97.9,高二年级97.1,高三年级98.1。当教师的评价分都高了,所有教师都慢慢接受了。我们学校的教师太好了!对我来说,能获得教师的理解,是人生的快乐。”

      我问:“2011年版和2001年版比较,你作了哪些修改?这些修改背后的思考是什么?”
      向东说:“评价也有个与时俱进的问题。有些指标教师早就做到了,就取消了,比如备课是否认真。批改作业是否认真、及时,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遵守教学常规、不迟到、不早退。对于课堂中发现的一些新问题,比如学科教学中如何重视德育,把学科德育渗透到教学每个环节,我们增加了三个指标:落实基础知识、突出过程,渗透德育、正面引导,营造课堂学习气氛。2011年版,我们只提了12项,减了8项。”

      我又问:“对教师的评价,你光有学生评价是不够的。你的整个评价思路是什么?表达了你怎样的愿望?”

      向东说:“对教师的评价,一共是五种评价。一是学生评价, 占40%;二是同教研组教师评价,占20%;三是校学术层面评审委员会,占30%;四是学校领导评价,占10%;五是教师自我评价,不占分。校领导评价只占10%,很清楚,不是校领导说了算。透过这五种评价,我想表达三个愿望:其一,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每位教师只知道自己的,不知道别人的。我要保护教师的隐私。每个人内心生活的隐私应当受到尊重。其二,提倡每位教师在纵向上和自己比,反对在横向上教师与教师之间展开竞争。竞争在学校使用不当就会起消极作用。其三,评价与教师的津贴是有联系的,我们在鼓励教师精神上追求高尚的同时,也应当有物质奖励。”

      听了向东这番话,我觉得很有意思,不由自主地笑了。我说: “你做的这件事,是得罪人的。但大家理解了,你也可轻松了。你现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向东说:“人与人之间最深的区分不在职位,而在心灵。与教师打交道,你要把真实的心灵交给教师。你有人格尊严,也要给教师人格尊严。”

      把生涯规划前移到高中

      向东研究过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的一本书。霍兰德先生说:“一个人只有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理论和职业兴趣,才会挖掘创新的无限潜能。”向东也记住了诺奖获得者丁肇中说过的一句话:“兴趣比天才重要。”

      向东在中学看到了这样的事实:一方面,许多学校过度关注升学率,重视“育分”,大部分学生不能认识自我,不能认识社会, 高中毕业生大部分不会填高考志愿,没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另一方面,十七八岁的高中生正是创新思维飞速发展的时期,上海交大附中有许多非常优秀的学生,他们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他们应当有更高的发展追求。

      向东告诉我:“我在交大待了好多年, 看到了太多的‘高分低能’学生,他们高中阶段给耽搁了,甚至整个人生也给耽搁了。”

      于是,向东和他的团队,把生涯发展规划前移到高中,规划的定位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志向、志趣。

      我问:“‘兴趣’‘志向’‘志趣’是一颗种子,你如何促使它萌芽和生成?”

      向东说:“开展生涯规划,其本意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创新人才的核心素养是释放‘三自’,即:释放自由心灵,绽放生命活力;释放自觉追求,激活无限创意;释放自主探索,生成创新素养,构建希望空间。兴趣的培养大部分是后天的,兴趣的培养需要载体。”

      我问:“你设计的载体有哪些?”向东说:“有三个模块,分别是:生涯发展规划;科技理工素养;课题式结合学习与实践。” 我又问:“能介绍一下吗?”

      扯到了向东的最爱,他的兴致上来了,谈兴也浓了。

      他说: “生涯发展规划这个模块,可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开设‘生涯规划’必修课,高一年级每周每班一节,全年共计36节课,称为‘生涯通识课程’,它包括生活适应、学业指导、自我认识、健康保健、职业规划、升学辅导六个方面。整本教材的案例贴近学生生活,通俗易懂,操作简便。高二年级开设‘生涯规划体验’高三年级开设‘生涯规划指导’。另一部分是在高二,我们与大学开设虚拟班,分别与同济、上海交大、上海交大医学院、上海财大经济学院、华东理工合作办班,每周上二节课,或在大学或在上海交大附中开课。自2009年试行,至今已5年。我校每年的毕业生大约在400名左右,这些学生约在150 名至180名左右,这些班的特点是:其一,他们读书时已经与自己的兴趣联系在一起,读书变成开心事,很有味道;其二,把大学教授请到中学来上课,学生非常喜欢听,它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境界,特别有好处。”

      在谈到第二模块“科技理工素养”培养时,我来了兴致。

      我说:“上午看了学校的实验中心,引发了我的好奇心。在化学实验室,你们用一个非常大的橱窗,展示了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比如钠元素,用一个装食盐的瓶子展示;汞元素,用汞药水放着;锂元素这一格,用锂电池展出⋯⋯这样做,把非常抽象的元素周期表,一下子给具象起来,直观、好记。在生物实验室,你们开辟了很大一块土壤温室,旁边是一个教室,让学生在实验室进行教学,这才是真的教学。在科技实验室,我看到了学生锯下来的大量的各种形状的木屑板,它说明什么?说明科技实验室是学生的,说明这里的一切是学生设计、动手和创造的。”

      这位憨厚的北方男子此时笑了。他说:“王老师,我给你讲几点。第一,下午3:30到5:30,上海的高中生在干啥?可以说, 绝大多数在做作业。而我们学校高一、高二的许多学生都进实验室,这在全市的中学是很少有的。第二,学校的实验中心运作也很有特点。其一,实验中心的开发团队都是硕士以上技术素养较高的实验员和懂教学、会上课的专业素养相当强的学科教师组合,他们在开发校本课程上,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其二,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劳技、信息等六个学科的实验员、实验教师和科技活动辅导员在同一个办公室办公。这些充满创意的年轻教师集聚在一起,可进行跨学科的思想碰撞,对学生的创新设想可形成多角度的分析和建议。”

      我说:“我在上中、在七宝中学看到了全国一流的中学实验室,他们也非常重视学生的动手、动脑。对此,你怎么看?”

      向东说:“建设一流实验室,太花钱。我换了一种思路,我租车,我宁愿把钱花在租车上,让学生看最与时俱进的设备,有更深的体验。比如,让学生看南京航天大学风能源实验室、上海交大船建学院结构工程实验室、美国一家公司的FTC 传感机器人,最近学校正在谈一个项目,商谈和别人共建软件开发实验室。还有就是请上海的大学教授直接给学生上课。最关键的,就是学校提倡的‘自主探索,相互激发’育人方式,让一批志向高远的优秀学生集聚在一起,组成各种社团,他们谈理想、谈信仰,追求最新技术, 这是育人的最好方法。”

      向东喝了口水,继续说:“第三模块是综合学习与实践,也分两部分。一是做课题。怎么选题,怎么立项,怎么破题,中学生掌握研究课题的方法,对他们太重要了。‘要我学’和‘我要学’,对中学生而言,也会形成两种完全不一样的人生态度。人生就是解决一个一个课题,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个人要取得成功,经验重要吗?重要!技能重要吗?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思维方式的改变。上海交大附中的学生,进实验室也好,做课题也好,就是培养他们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近三年,我校学生拿了国际的和全国的奖项十多项,在上海获奖的有100余人次。”

      “还有就是每周二和每周五,各有两场讲座,我们取了个名,叫‘仰晖讲坛’。坦率地讲,中学教师的知识在结构上是有欠缺的,他们在学科上很强,但不是杂家,在拓展知识面,在思想的成熟度和视野的宽广度方面,还有不足。我们请来了校友和家长,他们都是专家、学者、大学教授,他们对于打开学生的视野、境界,提升学生的内涵和修养,真的太好了。这样的讲座,不光学生听,青年教师也喜欢听。”因为兴奋,他讲得有点激动。

      听了向东一番话,感慨万千。我说:“你把‘兴趣’‘志向’‘志趣’这颗种子,植入了高中学生的心灵,他们这些学生很有希望发育成一棵大树。”

      向东说:“我对成功的理解,是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得尽善尽美,让自己满意,不要去管别人怎么说。”

      甘为老四,才能做些事情

      休息了会儿,我们开始了漫谈。我们谈了四大名校、名校的国际课程以及如何看待升学率。

      谈起上海四大名校,不料,向东一语惊人。他说:“我甘当老四,倘若没有老四的位置,我说不过去;有了老四的位置,我可以做许多事情。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正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最佳时期,不能耽搁呀!别的我不敢说,根据高校跟踪调查结果,上海交大附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全市中学生中是很强的。这一点,令人欣慰。”

      谈到了四大名校都开设了国际课程,向东也谈了自己的想法。

      他说:“我从国际课程IBDP得到灵感,它最初是六边形,现改为圆形,是很有道理的。我们学校的课程图谱最外一层是六大学科群,分别是语言与文学、数学与逻辑、科学与技术、人文与社会、体育与健康、艺术与欣赏,这些课程的设计,没有大小课之分,也没有主次之分,完全是浑然天成的。第二层面,就是刚才给你讲的三大模块:生涯与发展规划、科技理工素养、课题式综合学习与实践,我们把学生实验、动手放在学校办学非常高的位置。第三层面,也是最核心的层面,就是育人方式是‘自主探索’和‘相互激发’。上海交大附中的课程图谱是:课程学习+ 课题研究+实践体验+测评反馈。它整体构建了上海交大附中的生涯发展教育体系。这是人的教育体系,它重视的是人文精神的教育、人格养成的教育、人生发展的教育。”

      我问:“上海交大附中的学生,对这个整体构建的生涯发展教育体系,是怎么评价的?”向东自傲地说:“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99% 以上的学生给予很高的评价。许多学生用富有感情的语言表达,‘它让我拥有良好的心态、影响我的生活态度’‘我学到了不少有用的、丰富的、终身受益和令人难忘的知识。’”

      非常自然的,我们聊到了名校对升学率的看法。

      我说:“许多学校把高考升学率看成是学校声誉的生命线,对此,你怎么看?”

      向东说:“我讲两句话,一句是‘一个学校只讲升学率,这个学校的学生是没有出息的。’刚才已经给你讲了,我校高一年级每周四节选修课,两节社团课,一节生涯发展课,一节课题式综合实践课,每周有八节‘闲课’,这在一般中学是很难做到的。这八节‘闲课’对高中学生的整个发展是多么重要!倘若我们把这八节‘闲课’都改为语文、数学、外语复习课, 上海交大附中的升学率一定会很高。但我不愿这样做。另一句话是‘一个学校如果没有升学率,这个学校是没有明天的。’我校2011年在嘉定办了一所分校,2014年有第一批毕业生。一所新办学校,在全市没有一点名气, 没有升学数据,它一定是没有前途的。因此,在嘉定分校,我们也抓升学率,先让它的名次上升。等到这所学校成熟了,我依然会转型,让这所学校转型到上海交大附中发展的方向上来。”

      说完,向东哈哈大笑起来。

      听着他爽朗的笑声,我受到感染。我想,当一个人把从事创造作为己任的时候,他能真切地感受光明已经降临,其中的喜乐和愉悦,旁人不一定能清楚地理解。

      (作者系原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研究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