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7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给孩子适合他年龄的自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15 22:25: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教养第一步——给孩子适合他年龄的自由
  
       如今,自由教育大行其道,许多人推崇“给孩子自由,让孩子做主”的教育方式,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真能适应这处处充满规则的社会吗?
      
我们是不是给了孩子太多的自由?
      小龙是一个可爱、开朗、充满了自信的孩子。小龙的家长很自豪家里非常民主,什么事情都让小龙自己决定,也随时参考小龙的意见。早餐时奶奶准备了饺子,而小龙不喜欢,奶奶就不强迫小龙吃,而是去厨房准备他喜欢吃的食物。小龙的父母认为: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他不愿意吃,就不要强迫他了。
      这是最近国内流行的一个比较让我担忧的现象,父母们把早期的快乐教育当成养育孩子的主旨,却忽略了管教。孩子在6岁以前通常会过得很开心,因为家长很“民主”地让孩子决定一切,直到孩子开始上小学。这个适应过程对他们来说是痛苦的,因为他们发现自己要安静地坐在教室里、遵守课堂规定,并做大量的作业。中午吃饭的时候,孩子也没有选择的余地,甚至要是挑食或是浪费食物都会受到老师的批评。而同时,哪些遵守规则的同龄人在学校的良好表现,更是令自由的孩子自尊心大大受挫。
早期教育应逐渐学会放手
       美国作家盖瑞·艾卓曾提出“漏斗式教育”理念。其想法就是在早期给孩子很少的自由,因为那时他们还没有成熟到可以掌控那样的自由;随着责任感的增强,父母逐渐地放宽自由,直到他们成为青年以至成年人。有了责任的平衡,孩子们才会懂得自律。
      “漏斗式教育”教出了什么样的人呢?李开复承认在台湾严格的教育环境下,他当时只是个极其普通的小学生,但来到美国后,他的自尊心就得到了大大的加强,因为其他人认为他是个数学天才,我和丈夫也有同样的感受。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中国孩子都能有出国留学的机会,大多数孩子长大后,需要面对传统学校的种种限制、高负荷的学业、巨大的竞争压力。此时,缺乏管教的爱便成了纵容,以前完全自由的孩子、决不妥协也不考虑别人需要的孩子很容易厌倦这样的环境,甚至对自己放任自流。而这时父母再施以严格管教,就太迟了。
自由,应该如何给
      那么,应该如何给孩子适合其年龄的自由?我们绝对不应该对孩子的技能、表现或能力进行限制,但品格培养必须有明确的原则。能力因人而异,但品格与道德的要求不应以IQ或技能水平而改变。
顺从家庭制定的规则
       顺从不是因为害怕,而是相信父母制定的规则是为了孩子,而不是伤害或控制他们。比如前文小龙的例子,如果他坚持不愿意吃饺子,父母就坚持不准备其它食物,你可以说:“今天的午餐是饺子,奶奶辛苦准备的,你应该把它吃完”。规则是之前定下的,要是小龙不把饺子吃完,就要等到下一餐才能吃到食物,这就是自然后果。
当然,在事后父母可以与小龙讨论下一餐可以吃面条或者孩子喜欢的食物。管教永远是结束在父母对孩子的爱与拥抱中,而不是伤害或羞耻的自责中。
制定处罚的方式
      处罚很可能是痛苦的,因为孩子会尝到破坏规矩的后果。但既然规矩和相应的结果早已明确说明,父母就应冷静而坚决地进行惩罚。
      惩罚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社会孤立(坐在“孤立椅子”)、取消一些权利(游戏时间)等。父母可以做一个列表,由孩子自行选择。在惩罚的同时,父母也应要求孩子解释受罚的原因,问他是否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是否对破坏规矩而感到后悔。
不要因孩子哭了而妥协
      一旦让孩子知道了家里的规则,就不应该有商量的余地。我们最大的障碍就是舍不得孩子受罪,因为他的痛苦而否认了我们事先所定的规则,而这样会令孩子更加变本加厉地破坏规则,更加不服管教。
我们可以认同与同情孩子的情绪,拥抱他,甚至跟他一起伤心或流泪,但是绝对不能侵犯我们自己事先设立的规则,否然下次孩子一定会找机会试用各种方法钻漏洞,挑战权威或规则。
管教要以“爱”来收尾
      惩罚过后,父母要给孩子一个拥抱或亲吻,以表示关爱,帮助他们将我们无条件的爱、对他们的尊重与对他们的限制区分开来。并与孩子一起讨论问题的解决方式及今后的应对办法。
即使孩子会哭泣,也是因为他们真正的后悔了他们的态度或行为,同时,因为感受到我们的爱与安慰而更加获得安全感。父母应该帮助孩子了解眼泪是自然界给我们的宝贵礼物,因为眼泪可以医治我们心里的伤痛。

     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父母的规矩会越来越少,直至最终的放手。先紧再松的适应过程永远比先松再紧的适应过程更简单,也能令孩子们在长大融入社会后,收获真正的快乐。

                                                                                         来自蒋佩蓉新浪博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